第91章 歡喜
傅煜這趟出兵平叛, 比預想中的順利。
宣州那一帶離永寧不算太遠,節度使曹建忠原是靠祖上蔭蔽上位, 自身本事有限。比起傅家和魏建緊鄰邊關、時常對敵的強悍鐵騎,曹建忠麾下的兵将雖不少, 卻沒多少能耐, 因軍饷克扣嚴重, 加之疏于訓練, 戰力極弱。
之前被戰火波及時, 曹建忠已然損了些兵将,這回再碰上麻煩, 自是無力應對。
熙平帝躺在病榻上吊着一口氣,想着上回傅家的功勞, 試着再下旨意, 請傅家就近平叛。傅德明固然應了此事, 卻也指使人上書彈劾曹建忠庸懦無能、貪污納賄、克扣軍饷等罪名,另薦賢才。若在從前, 朝廷對各處節度使無力挾制, 哪怕彈劾武将的折子堆成了山, 也莫可奈何。如今傅家雄兵壓向宣州,這般上書, 也不過是借個朝廷的名頭, 權衡過後, 便允了。
被舉薦的那位原是永寧麾下的老将, 數年前便已調往曹建忠麾下, 只因曹建忠自有親信,沒得重用。雖不得志,卻也憑着爽朗性子紮了些根底,而今有傅煜的鐵騎劍鋒撐腰鎮着,拔除幾位刺頭後,順利接了節度使的位子。
加之傅煜的外祖舅舅皆在這一帶為政經營,事情便算辦妥了。
傅煜逗留了月餘,原打算待宣州局勢穩了便回齊州,誰知還沒動身,杜鶴便接到屬下遞來的消息,說攸桐孤身離開齊州,冒險回京去了。
傅煜聞言暗驚。
如今這世道,算得上太平無事的屈指可數,她孤身回京,身邊縱有他安插的護衛暗線,也難保不會倒黴碰見硬茬子。到時如何應對?懸心之下,迅速處置了殘餘的事,命副将率兵回齊州,他則帶了杜鶴和随身護衛,馬不停蹄地趕來。途中接到許朝宗的求助密信,又命杜鶴多調些人手,暗中入京增援。
晝夜疾行,冒寒逆風,終是在這日傍晚,追上了攸桐一行。
……
踏入客棧門口,瞧見攸桐身影的那一瞬,傅煜懸着的心落回腹中,旋即暗自咬牙。
——明明能憑着他的安排順利回京,偏要這般提心吊膽,她這是何苦?
跟他遞個消息,讓他派人護送,能掉塊肉嗎?
待那夥計小跑過去開了門,傅煜也不待多說,攬着攸桐進去,反手便關上屋門。屋裏頗為昏暗,炭氣稍稍熏人,沉厚的大氅卷了傍晚寒風,他雙手握住攸桐的肩,沉聲道:“獨自跑出來,做什麽去?”
“回京啊。”攸桐縮了縮腦袋。
“就憑那幾個人?”
“劉镖師很厲害的,這條路走了十幾年。”攸桐瞧得出他在生氣,又往後縮了縮。
傅煜沒好氣,看她臉上焐得泛紅,摘了那寬大的氈帽,便見她滿頭青絲籠成髻子團在頭頂,那雙眼睛顧盼生輝,靈動照人。大抵是察覺他的怒氣,那雙眼睛微彎,鼻子下巴露出來,帶着乖巧笑意,“将軍怎麽來了?”
“路過。”傅煜說。
“哦。”攸桐咕哝了下,眼睫微垂,眼底笑意卻更深。
傅煜滿腔擔憂化為悶氣,想打她嬌臀教訓,又沒那厚臉皮,只咬牙道:“你若想回京,遞個消息給我便是。傅家那麽些兵将,還抽不出幾個人護送你?镖師再老道,這千裏的路,如何護你周全?”
“我是怕攪擾軍中大事。”攸桐見桌上有茶杯,忙涮幹淨了,倒杯給他。
倉促重逢,從最初的驚愕,到被拽上樓梯時的懵然,再到進屋後看破他藏着的怒氣,她猜得到緣由。易地而處,倘若她挂心的人不顧安危冒險,她也會生氣。
傅煜說路過,多半是嘴硬扯謊,從宣州到京城,全然不必繞這條道。
這男人必定是借職務之便,在她身邊安插了眼線,否則哪會這麽巧?看那青青胡茬和眼下暗影,顯然這幾日都沒歇息好。
攸桐這次回京是硬着頭皮迎難而上的,途中提心吊膽,偶遇傅煜後本就高興,想到這節,便覺有暖流漫過心間。
行動勝過甜言,千萬句山盟海誓的承諾,也不及他默默做的事情。
這個男人心裏有她,不只是嘴上說說。
攸桐心底跟被蜜糖浸過似的。
見傅煜不肯接,索性遞到他唇邊喂給他喝,含笑解釋道:“這條路上不太平,我知道。那兩位镖師也是精心選的,秋天的時候還跑了兩趟镖,熟知情形。我還借了瀾音的面子,請他務必盡心護送。路上我也提着精神,處處留心的。”
待他将水喝完,便靠過去輕輕抱住,“我是思慮周全了的,別擔心。還有——”
她仰起頭,帶幾分揶揄、幾分委屈,“剛見面就兇巴巴的,跟我耍威風呢?”
巧言軟語,笑顏婉媚,她雙眼睜得溜圓,瞧着他,神情嬌蠻,眼底分明是歡喜。
傅煜滿腔的悶氣被沖刷得幹幹淨淨,恨恨盯了她兩眼,低頭,在她唇上輕咬了下。
攸桐沒躲,眼神可憐巴巴地看他。
這便是撒嬌了,成婚一年,她嬌蠻的次數屈指可數,卻總令他招架無力。
傅煜被她氣笑,又覺無奈,便抱她入懷,“我是生氣你太見外,這種大事都不肯跟我提,不把性命安危當回事。待家宅安寧後,娶你回府,我是真心實意,你也別想糊弄。”聲音低沉,帶着不滿,他在攸桐腦袋上蹭了蹭,語氣故作兇狠,“往後跟我同行,不許再任性。”
“那可不行。”攸桐擡起腦袋,“我不能露餡。”
“怎麽說?”
攸桐蹙眉,“我本想驅虎吞狼,若那只虎知道我仍受夫君照拂,怕會有疑慮,不肯幫忙。”
這話有意思,傅煜眉峰微挑。
攸桐便将計劃大致說了,道:“敵人的敵人勉強算友軍。皇帝危在旦夕,我聽說京城的情形,英王是占了上風的。于他而言,登基後最頭疼的便是徐太師麾下的那群文官,我趁早給他方便,除了他眼中釘,他又無需費多少力氣,想必會樂意。徐太師當初縱着家人行兇,也該償還此債了。”
說完,嘴角微動,眼底浮起些許嘲諷。
——許朝宗當初雄心勃勃,以為拉攏了徐太師便能達成心願,不惜昧着良心放任徐家往死裏踩原主,以讨好徐太師。誰知折騰了這麽久,卻還是被因圖謀刺殺手足而禁足數月的英王占了上風。可見那徐太師,也不過如此。
傅煜自然記得當初的滿城風雨。
攸桐要回去算賬,他自須撐腰。
想了想,便道:“許朝宗有求于我,我能逼他取舍。”
“那又何必?徐太師畢竟是他的左膀右臂,讓兩虎相鬥,互傷爪牙便好,将軍只管做好人就是了。”攸桐說罷,見傅煜沒再反對,便知他贊成此事,心裏更踏實了幾分。
過後,兩人仍分頭趕路,攸桐卻再無需提心吊膽。
……
抵達京城時,天色将昏。
比起年初攸桐回京那次,城門盤查又嚴格許多,攸桐被镖師護送進城後,直奔魏家府邸。傅煜是應許朝宗之請暗裏進京,并未露半點形跡。
魏家府門前,仍是舊時模樣。
攸桐下了馬車端詳一圈,叫管事安排镖師住下,還沒進門,便将巷子盡頭,魏思道下值後,正冒着寒風匆匆走來。
瞧見突然冒出來的女兒,他顯然愣怔意外,帶女兒進門後,來不及高興,便将攸桐叫到書房,數落了一通——當日和離是攸桐先斬後奏,魏思道得知消息時,生米成了熟飯,回天無力。他怕傅家因此懷恨,攸桐在齊州無法立足,千裏迢迢地回京又艱難險阻,又是震怒又是擔憂,只覺女兒此舉太過任性,經了磨砺也沒長進。
後來攸桐數次寫信安撫,傅德清又親自修書,才算放下心。
而後也寫了封極有誠意的信,說傅家數代熱血保衛百姓,吏治清明,愛民如子,哪怕沒了兒女親家的幹系,他也不改初衷,還請傅德清代為照拂他那不懂事的女兒。
傅德清自是應允,兩番消息互通,才各自安心。
但這仍未能消弭魏思道的不滿,怕她往後還胡鬧,在書房裏數落教訓,剖析利弊。
還是魏夫人趕來,将攸桐救了出去,母女倆閉門關懷近況。
攸桐在魏家歇了一宿,次日同魏思道梳理當日徐家污蔑造謠的證據。能造出那般聲勢,徐家當初費的力氣自是不少,當初魏家無力還手,任由滿城風雨,将攸桐遠嫁齊州後便忍氣吞聲地沒追究,徐家也松了警惕,雖封了口,卻也沒斬草除根——
畢竟牽扯太廣,徐家到底沒那膽子。
這卻方便了魏思道。
在那風口浪尖上追查時,有人嚴防死守,但時隔兩年,京城裏的種種趣談謠言如波起伏,徐家緊盯着奪嫡的事,魏思道耐着性子派親信慢慢追查,終是摸出了許多線索,且那些人證俱在。
攸桐心裏有了數,隔日清晨,便乘了馬車,孤身前往英王府。
遞了拜帖進去,不出所料地,被拒之門外——早年攸桐跟許朝宗來往甚密,甚少登英王的府邸;後來傅煜幫着許朝宗化解危局,公然攜妻成為睿王府的座上賓,英王事敗後被熙平帝嚴懲,自然心有不忿,跟魏家更無來往。
魏家又不是惹不起的高門,賞個閉門羹,不算意外。
攸桐也沒氣餒,将備好的書信交給門房,請他轉呈英王殿下。
過了兩炷香的功夫,便見英王府的角門推開,門房請她入內。
攸桐今日并未盛裝,穿衣打扮卻也費了心思——錦衣襦裙,宮縧環佩,皆選了端莊的顏色,滿頭青絲盤成髻,點綴一枚貴重花钿,此外別無裝飾。渾身上下,披風、衣裙、珠鞋、發飾皆貴重之物,不比公侯府邸遜色,卻簡潔端莊,從容沉靜。
她沒帶半個丫鬟,孤身一人,跟着管事往裏走,不疾不徐。
遠處書樓旁的耳房裏,英王手裏攥着那封信,推窗而望,眼神審視而探究。
等攸桐走得近了,他掩上窗扇,自回案邊坐穩,聽得管事禀報,才道:“進。”
攸桐應命而入,一眼便瞧見了端坐案後的英王,皇家貴胄、風子龍孫,他雖沒有許朝宗那等瑰秀容貌、溫雅氣度,因自幼身居高位,身上端貴氣度并不遜色。只是神情冷淡,連眼皮都沒擡半下,仿佛對此事并無興趣。
但倘若真的沒有興趣,哪會允她進門?
攸桐心裏有數,端然行禮拜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