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前夫

前夫

接連的意外,讓猝不及防的張平久久難以平靜,陳玉玲也沒奢望讓她一時間就想明白弄清楚,日久見人心,只要現在的陳玉玲在,她終會看清舅舅一家,看清張菁菁的真面目。

回了卧室的張平躺在床上翻來覆去難以入睡,而陳玉玲洗漱之後就躺下睡着了。

今天,陳玉玲打了一場勝仗,不僅躲過了那場決定她人生走向的噩夢,還把歹人送進了派出所,她的人生也不會再像書裏那樣往後全是陰霾,她的天空,變了。

明天,陳玉玲該去上班了,她要養好精神去面對明天。

第二天,鬧鐘剛響,陳玉玲就起來了,她穿上昨天就找出來的勞動布藍工作服,拿上印有河海車造廠字樣的搪瓷缸和鋁制飯盒,把它們裝進自己軍綠色的斜挎布包裏,還把爸爸送自己的那支新鋼筆塞進了布包的內夾層裏。

看着鏡子裏自己這麽一身打扮,完全一個八十年代的工廠女工樣兒,是走在工廠的人群裏就會被瞬間淹沒的類型。

以前的她愛美,哪怕是第一天去廠裏上班穿的也都是當下最時髦漂亮的衣服,用的是定制的印花玻璃杯,到飯點就回家吃飯,辦公室裏倒是放了套工服,可上面都積了老厚一層灰了。

陳玉玲這麽一身打扮去上班,還是頭一遭呢。

陳玉玲出門的時候,媽媽還沒起來呢,這也是媽媽第一次沒起來給她做早飯。

想來媽媽昨天受了太多的刺激,昨晚肯定沒睡好,陳玉玲沒有叫醒她,讓她多睡會兒,然後自己拿着一只大碗下樓去早點攤買了油條、芝麻餅和小米粥,油條五分錢一根,芝麻餅四分錢一個,小米粥就更便宜了,陳玉玲帶的那個大碗裝得滿滿的,人家才收五分錢。

陳玉玲把媽媽的那份早飯放在餐桌上,又拿防蚊罩蓋上,等她醒了就能吃。

因為家裏離工廠很近,所以陳玉玲連自行車都用不着,直接就走過去了。

陳玉玲工作的部門是後勤保障部,大到生産機械的采買,小到工廠食堂的菜單管理,都歸着他們部門管。

工作雖然瑣碎繁雜,可這也是一個幾乎能跟廠裏所有人都能打到交道的部門。

陳玉玲一路上遇到很多跟她穿着同樣工服的工友,大家邊走邊說笑着,陳玉玲混在他們中間,有一種自己不是穿書而來,而是本就是這個時代的人的錯覺。

Advertisement

陳玉玲走進後勤部的時候,辦公室裏已經來了一位同事,李姐,正埋着頭在寫什麽呢。

“李姐早啊!”陳玉玲一邊跟她打招呼一邊朝自己座位上走。

李姐擡起頭看了好幾秒才确定跟她打招呼的人是陳玉玲,“玉玲,你今天咋穿起工服來了?我都沒敢認!”李姐表示很驚訝,“不過這工服穿你身上還真就不賴,好看!”

“謝謝李姐。”陳玉玲随她媽,生得好看,穿什麽也都好看。

這個時代,上班沒有打卡一說,全憑自覺,沒一會兒,辦公室裏的人就來齊了,後勤部總共五個人,除了李姐,還有後勤主任張國清,以及比陳玉玲大四五歲的陳倩倩和剛結婚不久的洪大林。

張主任剛進來就開始給他們下安排了。

“小陳,你去二車間找王主任确認一下,上次他們說要采購的磨機到底需要幾臺?還有沒有其他的要求?”

“小李,你去食堂例行檢查一下吧。”

“新郎官,你去一車間跟劉主任說一聲,他們車間的工人宿舍衛生也太不講究了,尤其是這幾個人的,再髒亂差可就罰錢了!”說着遞給他一份名單。

“你們完事了趕緊回來,今天有新人來,事兒多,大家辛苦點。”

然後,張主任就拿着幾份文件去找領導簽字去了。

留下一直等待被安排的陳玉玲,孤零零的留在空蕩蕩的辦公室。

原來傳說中活少錢多離家近的工作是真實存在的……

以前的陳玉玲或許喜歡這樣的安排,可現在的陳玉玲知道廠子的未來并不明朗,她還要幫着爸爸一起改變廠子的命運,還要給“前夫”好好上一課呢。

所以,張主任簽完字回來之後,陳玉玲主動上前,“張主任,下面還有什麽工作您盡管安排給我,我保證完成任務!”

張國清眼睛瞪的溜圓,不敢相信這話是從陳玉玲口中說出來的,“你上星期不是跟我說你爸這周不在,讓我給你少安排點活嗎?”

自己竟然說過這話?書裏只寫了自己在廠裏上班一直很順心,可沒寫她原來是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工作順心的啊!

“張主任,我那話不是真心的,我收回,您就當我沒說過,您是怎麽對他們的就怎麽對我,您看行嗎?”以前的陳玉玲在工作上利用過身份特權,現在的陳玉玲不能再知錯犯錯。

張主任眼神變得柔和起來,“你爸不在,你倒是懂事了。”

“謝謝張主任誇獎,張主任,今天廠裏來新人,我帶他們去倉庫領東西呗!”陳玉玲主動請纓。

“行吧,記得做好登記。”張國清把員工登記冊找給她。

陳玉玲一把接過登記冊,“謝謝張主任,保證完成任務!

張國清以前顧忌着陳玉玲是廠長女兒的身份,對她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只要她不礙事,少幹或者不幹他也就由着她,幸而陳玉玲除了懶些并沒有其他毛病,不過像今天這樣主動道歉還主動要工作安排,還是頭一次。

“這丫頭,難道是以前看錯她了?”張國清忍不住嘀咕。

陳玉玲翻開員工登記冊,在上面找到了“前夫”的名字,上面清楚記錄着他的家庭住址,家庭關系以及其他個人詳細資料,後面還有他的個人簽名和手印。

果然,在他自己填寫的這些資料中,有些內容并不符實。

書中的陳玉玲後來是靠着開報攤勉強維持生活的,雖然不愛看報讀書,可守着個報攤,難免接觸一些各行各業的新聞熱點,前夫後來也多次上過報紙,上面有對他的專訪。

書裏寫到,前夫在專訪中親口說自己當初不惜假借親戚的身份才成功進入河海車造廠,而如今,自己不僅買下了河海車造廠,還把它改造成鏡城數一數二的民營廠。

那時的他說這番話是為了表現自己的成功,是草根逆襲之後的驕傲和自豪。

那時的河海車造廠早已幾番改頭換面,也沒人追究他當初假冒之事,只會讓人感嘆他如今的成功。

而現在,河海車造廠還是陳廠長的國營廠,前夫還只是個未逆襲的學徒工。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