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新想法

新想法

“你躲裏面幹什麽呢?”陳樹華瞥了眼黑漆漆的小房間,裏面什麽都看不到。

“我在沖洗照片,”活有點多,陳玉玲覺得今天估計要忙到很晚了。

陳樹華可不知道女兒還會沖洗照片呢,陳玉玲的解釋就是自己以前跟一個老師傅學的,然後陳玉玲停頓了一下,看着爸爸,不等他問就主動說,“爸,我今天去給人家拍照去了,生意挺好的,工廠我暫時就不想去了,要不你給我辦個停薪留職吧?”

陳樹華知道女兒跟以前不一樣了,現在的她會思考,能看到社會趨勢的變化,人也上進了,可她這思想變化的也太快了些吧!

“你在廠子裏不是幹的好好的嗎?”她觀察廠子的情況,指出廠子的問題,還給自己提建議,她對廠子這麽盡心,怎麽突然就要離開呢。

陳玉玲穿書之後,選擇留在廠子裏是為了發現廠子的問題,等爸爸回來好勸說爸爸盡快實施改革。

而爸爸回來後就馬不停蹄的開啓了改革,進行的很順利,還有那個南方的黎廠長的幫助,陳玉玲對廠子也沒什麽好擔心的了。

有堅決改革并決心貫徹到底的爸爸坐鎮,再留在廠子裏她能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她也可以選擇繼續待在廠子上班,可是扪心自問,這并不是她真正想要的。

以前,她想要廠子好,想要爸爸不再遭受廠子倒閉的痛苦,她想要的這些都将會實現,而接下來,她想要脫離工廠,走出體制,靠自己打拼出屬于自己的一份事業。

而且,作為穿書女,陳玉玲知道現在的市場是怎樣的,也知道未來市場的發展趨勢,她有着廠長父親的背景,也保留着未穿書之前自己的技能,手握這樣的金手指,陳玉玲怎麽甘心就在廠子裏當個後勤人員。

走出來,大有可為!

“爸,你去南方考察的時候應該也看到了,外面的市場已經開始活躍繁榮起來了,到處都是機會,做小生意發小財,做大生意發大財,在廠子裏上班雖然好,可我更想出來靠自己闖一闖。”雖然現在內陸的市場經濟開放和發展程度比不上南方沿海,但市場經濟是大勢所趨,早晚的事。

陳樹華當然知道,現在外面已經有人在說了,“修大腦的不如剃頭的”“搞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似乎掙錢多少成為了衡量人生價值的标準,雖然陳樹華并不認同這種單一的價值标準,但不可否認,做生意的往往就是比一般廠子上班的人賺的多。

但做生意不管大小,都是有風險的,陳樹華不想打擊女兒的積極性,可他也确實很擔心,“那你想過做生意會面臨怎樣的風險嗎?再說了,你有本錢嗎?”

Advertisement

陳玉玲沒想一口吃個胖子,做生意嘛,也可以慢慢來,先抓住小機會攢本錢,再抓住大機會把事業做大,“我現在就是做做小生意,沒啥風險,也不需要多少本錢,相機是家裏的,我就買點膠卷和沖洗工具,不費多少錢,這點,您不用擔心!”

陳玉玲把自己今天第一天做生意的狀況都跟爸爸說了,還把自己在本上記的那些客戶的信息都翻給他看,“我算了,今天一天就拍了六十來張,一張照片三塊五,六十張照片就是兩百一十塊,去掉本錢,掙個一百四五的不成問題!”

一天一百四五,她在廠裏四個月也掙不了這麽多!

這錢也夠頂陳樹華一個月工資了。

就連一直在廚房偷聽的張平都沒忍住,跑出來說了句,“一天能賺這麽多錢呢!”

女兒這是已經開幹了,而且幹的還不錯,她最近總是有自己的打算,越來越有想法也有闖勁,陳樹華喜歡敢做敢想有闖勁的人,這也是他欣賞黎廠長的重要原因,現在這個人是自己的女兒,看在她這股子勁兒上,陳樹華從心底裏是支持她的,退一步說,只要有自己在,哪怕她沒有闖成功,她也是有後路可退的,陳樹華沒理由不支持。

可作為父親,想到她一個女孩子一個人騎着車到處給人拍照,陳樹華總歸有些不放心,“停薪留職可以,你想做拍照生意,那要不咱就開家正規的照相館,省得成天到處跑。”

“那不行!”陳玉玲跟他解釋,大家願意讓他們這樣的人拍照,是因為拍出來的照片比照相館的自然,而且背景也多,可選性強,價格也低,這些都是照相館沒有的優勢。

再說了,開照相館還要租門店房,買專業器材,這成本太高了。

更重要的是,上街給人拍照只是陳玉玲積攢本錢的手段,她可不會一直都做這個,所以,開照相館,也沒這個必要。

陳玉玲明白爸爸的擔心,“爸,你放心,我拍照不往偏僻的地方鑽,天沒黑我也就回來了,不會有事的!”

見女兒主意已定,陳樹華也沒再堅持,“既然你都想好了,那就按照你自己的想法來吧。”

爸爸不僅沒有阻礙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還這麽支持她,在這個年代,像他這樣開明的爸爸可太難得了,何其有幸,還讓她遇到了。

陳玉玲一定要好好幹,幹出個樣子,不能給爸爸丢臉!

陳玉玲晚上忙到很晚,終于把照片都洗出來了。

第二天,按照記錄的地址開始送照片,收錢,大部分人拿到照片都很滿意,開開心心的付了錢,而有兩位,卻對照片挑起了刺,一會兒說是對照片裏的發型不滿意,一會兒又說這照片洗的不好。

陳玉玲知道他們什麽意思,就是不想要或者想要講價呗,拍照之前,陳玉玲就說了的,一口價不講價,這已經是最低價了,如果不滿意可以不要,損失她自擔,那兩個人一個最終還是按原價付了錢,另一個沒有收照片。

拍了不要,那就當是做生意的損耗了,與其跟他計較,不如多拍兩個人。

一回生二回熟,陳玉玲第二天的生意很多都是第一天拍照的人給介紹的,技術好價錢低,大家都願意找她拍照。

一周的時間,陳玉玲就賺了近一千塊!

而在這一周的時間裏,陳玉玲也跟器材商店的老板成了熟人,從他那裏,陳玉玲又萌發了一個賺錢的新想法。

同時,一直在外走街串巷給人拍照的陳玉玲還不知道,雖然自己已經辦好了停職留薪,不在廠子裏了,可她還是成了廠子裏的“紅人”。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