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29章

怪不得她沒來車站,在家裏也沒看到她。

對于離婚,爸爸表現的很平靜,他們是從什麽時候開始要離婚的,中間經歷了些什麽,最後又是怎樣和平離婚的,陳樹華都沒跟女兒說起過,只是告訴了她這個結果。

而陳玉玲更平靜,“哦。”

“好了,我們不說她了,跟爸爸說說,你在嘉城這兩天過的怎麽樣?吃的還習慣嗎?”陳樹華往女兒碗中夾了塊紅燒排骨,這是女兒最喜歡吃的菜。

陳玉玲嚼着排骨,把自己在嘉城這兩天的經歷說給爸爸聽,她說自己在去嘉城的硬座上整個人就剩不到半條命了,說黎祥給她引薦了陳老板,自己花低價買到了外國膠卷,說嘉城的繁華和活力,說自己去商店買國産膠卷,甚至說了自己舉報項前的事,但卻沒說遇見黎媛黎海,以及黎祥與黎媛之間說不清道不明的關系。

“舉報項前這事,雖然你做的是對的,可你膽子也太大了,萬一項前背後的人有什麽背景,及時知曉了你舉報他的事,你很有可能會有危險的!”比起懲處項前這種走私犯,陳樹華更擔心女兒的安危,“嘉城你最近也別去了,等項前這事有結果了再說吧。”

陳玉玲近期本來也沒有去嘉城的打算,“好,我聽爸爸的!”

“你這次去嘉城,黎祥幫了你不少呀,有機會咱得好好感謝感謝他。”陳樹華本來就十分喜歡黎祥,這次黎祥又這麽積極的幫自己女兒,陳樹華對他又多了份感激。

陳玉玲笑笑,“是啊,他人……蠻好的。”

陳玉玲覺得爸爸給自己準備的這桌接風宴,哪怕是沐溪酒家最奢侈的菜品也比不上,這是她這幾天吃的最開心也最舒心的一頓飯了。

張平離開這個家之後,陳樹華就擔起了她的責任,刷碟洗碗都變成了他的活,他只讓陳玉玲好好回房間休息。

躺在自己房間的床上,陳玉玲才深刻感受到什麽叫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吃的心滿意足的她在床上肆意的打滾,果然,還是家最好!

美美的睡了一覺,起床後剛剛洗漱好的陳玉玲就聽到了門外發哥的聲音,“玉玲!我是發哥呀!”

他還真是迫不及待呢。

爸爸已經上班去了,陳玉玲下樓把門打開,“發哥,你今天不用去店裏上班呀?”

Advertisement

“哎呀,你回來了我還上什麽班呀,我請了半天假,來看看你。”發哥是知道陳玉玲的歸期的,要不是因為昨天太晚了,他肯定昨天就來找陳玉玲了。

“你是來看看貨的吧?”自己這次滿載而歸,帶回來的可都是他店裏的急手貨,陳玉玲指了指客廳沙發旁邊的那兩個大箱子,“都在那裏了!”

發哥那張臉笑的跟朵花似的,急沖沖的就去拆箱去了,看到一大箱國産膠卷還有一大箱用低于國産膠卷的價格買來的外國膠卷,發哥開心壞了,嘴巴笑的根本就合不攏,“玉玲呀,玉玲呀,咱哥倆這次,發了!”

“咱倆啥時候成哥倆了?”發哥已經高興的語無倫次了,“這些貨都能賣得出去吧?”

“能!肯定能!必須能呀!”發哥眼睛像是長在這些膠卷上了,“我跟那些老主顧說我手裏有現貨,他們都排着隊找我買呢,我跟他們說了,今晚商店下班之後來,只要來就指定能買到!”

這份生意發哥也是下了本錢了,他肯定盡心,“那就好!”

陳玉玲已經把貨給運回來了,下面就看發哥的了。

因為交易定在了商店關門之後,所以發哥就跟陳玉玲說,等他下了班陳玉玲就用自行車馱着,把這兩箱膠卷都運過去。

可陳玉玲卻有不同的想法,“不能都運過去,我先裝一小部分帶過去,試試大家的反應。”

“還試什麽呀?肯定賣的完!就算今天一天賣不完,明後天大後天,肯定都能賣完的!”發哥以為陳玉玲是對銷售市場有質疑呢。

“不是的,發哥,你想啊,這膠卷在嘉城不算什麽,可在鏡城,哪怕是鏡城周邊的地方,那都是緊俏貨啊,緊俏貨那就得有緊俏貨的賣法!”陳玉玲提醒他。

發哥一點就通,“玉玲啊,你小腦瓜子咋這麽機靈呀,我怎麽就沒想到呢?”

現在鏡城是有買家,缺賣家,他們辛辛苦苦把貨從嘉城大老遠運過來,又不是放在國營商店裏賣,這價格怎麽定,他們說了算!

“那你說怎麽賣?”發哥覺得陳玉玲這主意肯定能多賺錢,可不知道具體該怎麽做。

陳玉玲的打算是今天先少少的賣一部分,價格呢也不需要定的太高,然後緩個兩天,不賣了,等他們手裏确實有貨這消息傳開了之後,再說他們手裏的貨其實也是很有限的,要買的人又太多,物以稀為貴,所以價高者得,這價錢自然而然的就擡上去了。

最後價格多少,看市場反饋,再由她和發哥最終來決定。

這種銷售方式,有點兒饑餓營銷的味兒,雖然有點磨人,可也是真的能賺的更多的,要不然按照發哥的路數,只要有的賺那就一股腦的全按一個價格賣,那當然很快就能賣出去,可回報卻遠不如陳玉玲這法子。

“這法子好,我聽你的!”能賺的更多,發哥怎麽可能不樂意,“玉玲啊,我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就跟你搭了夥,這論做生意,還是你腦子好使,這次,我可就跟着你一起賺大錢了!”

“那也離不開發哥你這麽多年在國營商店積攢的客戶資源呀,咱倆這是各取所長,有錢一起賺!”陳玉玲也是實話實說。

只是,做完這單,陳玉玲就不能再帶着他了。

發哥一個月工資不過四十來塊,頂三卷國産膠卷,兩卷外國膠卷,陳玉玲帶來的這兩大箱子的膠卷少說也有好幾百卷,能賣多少錢,他想都不敢想,反正會是他這輩子見多的最多的錢,再想想這些錢裏還有自己的一份,發哥離開陳玉玲家回到商店之後,是一點兒都不想再在櫃臺裏站着了。

而在發哥離開之後,陳玉玲開始收拾嘉城之行的行李,把寫了黎祥和黎海電話號碼的紙條塞進抽屜裏,把換洗的衣服收拾出來,當看到張平給自己做的那件防偷的小衣服,陳玉玲就想起,她臨行前給自己的那些錢,自己還沒還給她呢。

她說過,她是在一個認識的姐妹那麽打工,在給小衣服的時候也說了她工作的地方,還說那裏的人都跟她說這個法子好,所以她才做了這件小衣服送給陳玉玲。

張平的錢,陳玉玲是一分都沒動的。

陳玉玲把那件小衣服留下,把錢包好,打算這就給張平還回去。

張平工作的地方是個有些雜亂的加工間,提供彈棉花、縫制新被、做新衣以及縫補舊衣等等服務。

陳玉玲走進加工間的時候,張平正在幫着彈棉花,一頭一身落滿了棉絮,陳玉玲都差點沒認出來。

看到陳玉玲,張平趕緊請旁邊的人幫忙頂替一下自己,然後拍了拍自己頭上和身上棉絮,“玉玲,你回來了!”

兩人走到外面,陳玉玲把包好了的錢遞給她,“這錢我也沒用上,還是還給你吧。”

可張平卻不願意接,“這些錢,是媽媽給你的一點點補償,媽媽以前對不起你,你收下了,媽媽心裏才好受些。”

“可不是什麽事情都能用錢來彌補的。”陳玉玲不由分說的把錢塞進她懷裏,轉身就走了。

“那你是不是一輩子都要這樣恨着媽媽?”張平突然沖着陳玉玲的背影喊了一句,這是她心底裏目前最在意的事情。

陳玉玲回頭,對她說,“我沒有恨你,以後也不會恨你。”

陳玉玲對她沒有恨,只有不原諒,這種不原諒,是不管她做什麽都填補不了的。

大家自此別過,各自安好就已經很好了。

中午,陳樹華回家的時候,在飯桌上,他問了陳玉玲的打算,知道了陳玉玲對膠卷的銷售計劃之後,他驚訝于女兒竟然會想出這樣的銷售方法,同時也提醒她,“咱們鏡城畢竟不比嘉城,嘉城自己做生意的比比皆是,可以放開膽子做,可在鏡城,還是小心謹慎些好,大家沒那麽開放,要是有個別有用心的,再給你安個投機倒把的罪名,到時候就麻煩了。”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雖然往往也是第一批能先富起來的人,可也是當有風險時,首當其沖的人。

陳玉玲可以明目張膽的倒騰生意,可真到要賣的時候,那确實就得小心謹慎了。

陳玉玲不是沒想過這些,只是眼下的社會環境,要掙錢就必須得擔上這個風險,要是這也怕那也怕的話,就什麽也做不成了。

“我會小心的。”陳玉玲只想着改革開放的政策執行和市場經濟的腳步能快點、再快點抵達鏡城,這樣,不僅她不用再有這種擔心了,鏡城的個體經濟也能真正的萌芽和發展起來。

哪怕要擔風險,陳玉玲也願意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到了發哥快要下班的時間,陳玉玲從兩箱膠卷中各取了二十卷,放進挎包裏,騎上自行車就直奔向發哥的商店。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