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40章

新廠的組建和運營工作是個大工程,忙到後半夜,那是常事,可黎海覺得,自己既然主動要求擔下了這個重任,那一定要漂漂亮亮的把它完成好。

每當他遇到棘手的難題,或者累到快要堅持不下去的時候,他就會給陳玉玲打電話。

電話裏的內容全是些家常,有沒有按時吃飯,最近忙不忙,一定要注意身體,等等。

黎海覺得,聽到陳玉玲的聲音,再跟她聊上幾句之後,自己渾身就又充滿了力量,什麽難題,什麽勞累,好像都變的不那麽焦心和難熬了。

新廠的工作終于告一段落,黎海也終于可以回鏡城看看陳玉玲,也可以在這裏多待幾天了。

而且,黎海回鏡城也是有其他原因的。

黎家的工廠有七八家,所涉及的産業主要包括零配件生産、電子産品組裝、服裝、塑膠制品以及皮具箱包。

而黎海的新廠現在主要做的就是零配件生産,可黎海覺得只做這一項還不夠。

黎海還想要充分利用一下鏡城省城的優勢,這裏地處內陸,經濟發展很不充分,消費低,工人的工資水平也低,所以,如果在這裏大量雇傭工人,人力資本可以省下不少,而且,這裏到底是省城,交通方面也還可以,可以滿足基本的需要。

黎海想在這裏再開家服裝廠,就雇傭當地人。

服裝的銷路問題,黎海完全不用操心,畢竟黎家在嘉城已經有了成熟的銷售渠道。

剩下的就是原材料,也就是布料的問題。

布料當然可以從嘉城的總廠直接運過來。

可嘉城距離鏡城省城距離太遠,服裝廠需要的布料會很多,如果堅持從嘉城進貨,那運輸成本無疑會越來越大。

而且,嘉城不是布料的主要生産地,布料主要還是靠從外批發,這樣一來,布料的采買成本也不低。

Advertisement

而鏡城省城就不一樣了,全省有不少布廠,單單是鏡城就有好幾家,而且質量有保證,要不然陳玉玲也不會賣的這麽好。

黎海把自己的打算跟黎祥說了,黎祥很贊同,表示會全力支持他,還從黎家的服裝廠派了幾個得力的人來幫他再次組建新的服裝廠。

所以,黎海這次回鏡城還有個小目标,如果可以的話,服裝廠的布以後就直接從鏡城買了,這樣一來,運輸成本又可以省下一大塊。

黎海剛到鏡城直接就去了陳玉玲家裏,陳樹華知道他要來,堅持讓他到自己家裏來,說以後在鏡城,這裏就是他的家,讓他千萬不要見外。

黎海在分廠的組建和運營上一直跟陳樹華有溝通,陳樹華對于黎海的想法和能力還是很認可的,總是誇他“你可不比你哥弱啊,假以時日,前途不可限量!”

陳樹華就喜歡有想法又肯幹的人,黎祥是這樣,黎海也是這樣,而且,黎海對陳玉玲的心思,陳樹華也是知道的,之前陳樹華還擔心黎海只是徒有其表,現在看來,人家是內外兼修,是個優秀的年輕人!

配得上自己的女兒!

所以,陳樹華現在對黎海是格外的上心,格外的熱情。

黎海到的時候,陳玉玲店裏有點事,在忙,家裏就陳樹華和黎海兩個人在。

陳樹華熱情的招呼黎海坐,還很關切的讓他注意身體,說他看着比以前都瘦了,陳樹華甚至還專門下廚為他做了兩個菜。

陳樹華的熱情讓黎海不由自主的緊張起來,“叔叔,您不用這麽客氣的!”

幸好接下來陳樹華跟他聊起了廠子裏的事,黎海自在了很多,把自己對廠子的很多設想和打算都跟陳樹華一起讨論了,還把自己想開服裝廠,打算從鏡城進布料的想法也說了。

“你想進布料,那就找玉玲啊,這方面她是行家!”陳樹華巴不得這倆人多交往多了解一些呢。

“我這次來,也是想跟她聊聊這個事的。”黎海知道,陳玉玲是很忙的,跟她聊別的事,總擔心會影響她談生意,可現在不一樣了,自己找她談生意,這是名正言順的正事,他就沒有這個擔心了。

陳玉玲眼下面臨的資金困難,陳樹華和黎海都不知情,陳玉玲在盡力跟批發商們說好話,想着能不能快點把資金回籠,可惜收效甚微,批發商們的錢大都也在貨裏,一時也是周轉不出來。

所幸,陳廠長的那家布廠到現在也沒出現一家賣家,哪怕賣家一直在下降。

陳樹華和黎海一看到陳玉玲回來了,兩個人就趕緊去廚房把飯菜端出來,“忙了一天,累壞了吧?”

哪有讓客人照顧自己的道理,“你別忙了,我自己來就行!”

可黎海還是把米飯端在了陳玉玲面前。

“玉玲啊,人家小海可是等了你好久了!”爸爸什麽時候跟黎海都這麽熟了,小海都喊上了。

“不好意思啊,我店裏有點事,耽擱了。”

黎海一點兒不介意,“沒事,能理解,反正我也沒啥事,多等會兒還能跟叔叔聊聊天呢!”

陳樹華覺得,這倆人怎麽透着股子客氣勁兒呢,“玉玲,黎海這次來,可是有正事找你的!”

“哦,什麽事?”

“先吃飯,吃完了再說,不着急!”黎海往陳玉玲碗裏夾了塊排骨。

“對,先吃飯,吃完飯,你倆好好聊!”陳樹華也往女兒的碗裏夾了塊排骨。

陳玉玲怎麽感覺,今天的爸爸,有點奇奇怪怪的感覺呢?

剛吃完飯,陳樹華就說,“你們聊你們的去吧,碗筷我來收就行了!”

黎海怎麽好意思把桌子上的這些剩飯菜都留給陳廠長收拾,雖然陳樹華讓他去跟陳玉玲聊天,可他還是想先幫着把這些剩飯菜以及用過的碗筷都先收拾了。

看着爸爸和黎海兩個人在廚房裏一個忙着收拾剩菜,一個忙着刷碗的,也去了廚房的陳玉玲根本插不上手。

“你就別上手了,去客廳坐會兒,歇歇!”

陳玉玲:什麽時候吃飯也成了件累人的事了?

“你別髒了手,我來就行!”

陳玉玲把剛挽起來的袖子又放了下來。

陳樹華一直催促着黎海,“小海,這點事我來就行了,你去跟玉玲聊聊你的事去吧!”

“你的事?你有什麽事啊?”陳玉玲在客廳待的無聊,一聽這話,趕緊詢問起來。

黎海沖完最後一個碗才從廚房出來。

“我打算再建個新廠,專門做服裝,我哥也同意了,這新廠要建起來也是很快的,所以原料啊這些得提前考慮好,你不是專門批發布料的嘛,所以想問問你布料的情況。”

布料批發,這可是自己的專長!

陳玉玲把自己所掌握的關于布料批發市場的行情、走勢等等都跟黎海說了,“服裝産業很賺錢的,我以後也有這個打算,只是目前,還是以布料跟其他輔料的批發為主。”

服裝行業的投入更大,需要的資金量也大,陳玉玲目前還承擔不了,等以後積攢到一定的資金量了,或者有了合适的時機,陳玉玲是打算開個服裝廠的。

衣食住行,每個人都離不開,而且,随着經濟的發展,服裝市場潛力無限,現在鏡城的大街上,穿綠衣綠褲的也沒之前那麽多了,花樣越來越多,陳玉玲有一次還看到幾個年輕人,穿着在外面才能看到的蝙蝠衫喇叭褲,雖然沒戴蛤蟆鏡,可那頭發都是燙過了的。

鏡城的人們都已經開始講究起時尚來了!

“服裝廠要是真開起來了,那布料肯定還是直接從鏡城或者附近的其他城市的布廠進貨劃算,其實鏡城這邊的布料質量也是很好的,一點兒不比嘉城的差,沿海的那些批發商都對鏡城的布很滿意呢!”

陳玉玲可不是在自吹自擂,那些批發商們确實都是這麽說的。

“所以呀,我想跟你談談,以後我服裝廠的布料能不能就請你來給我們供應?”就算沒有私交這一層,陳玉玲作為鏡城最大的布料批發老板,又有口皆碑,找她也是理所應當的。

生意送上門,哪有不做的道理。

“沒問題啊,等你服裝廠開起來了,我保證你的布料一定優先供應!”爸爸的工廠,黎家人可是幫了很多的,這點事,就當是對他們的一點點回報了。

“服裝廠的手續和資質都辦好了,動工的話也會很快的,到時候我會提前帶着老師傅一塊來跟你商量具體的布料材質和要求!”黎海不是瞻前顧後的人,想好了就幹。

“好啊,我随時等着你們!”

其實,黎海這話剛講出來的時候,陳玉玲就把他這話跟銀行貸款的事情聯系上了。

這兩天她滿腦子想的都是怎麽貸到款,所以,黎海說他的服裝廠手續和資質都具備,再加上他前面講的,需要通過她買布料,陳玉玲不由自主的就冒出了一個想法。

如果黎海能給她擔保,那她也可以貸到款的呀。

雖然黎海的服裝廠還沒有真正建成,可是他該有的手續和資質都有,更重要的是,他還要一個已經建好,正在生産的分廠,完全夠資格當擔保方。

如果黎海沒有開服裝廠,沒有跟她講布料的事,陳玉玲是不會找他擔保的,可現在,他們兩個人在生意上是會有直接來往的,如果陳玉玲給足他優惠,然後請他為自己擔保,那也未嘗不可。

這也算得上互惠互利了。

“黎海,你剛建了分廠,分廠也才剛開始投入生産,我聽說,建服裝廠的投入可是很大的。”陳玉玲相信,他的分廠跟自己一樣,一開始的錢都是在貨上的,需要周轉的時間。

這個問題,黎海怎麽可能沒想過,建設分廠已經花了不少錢了,現在剛開始運營,收益也不能立馬見到,可是服裝廠又是他一定想要建的,在資金問題上他也糾結了很久,後來仔仔細細的算來算去,把開支減了又減,如果分廠的資金能及時回籠,那應該勉強還能支撐的住。

他本來大可以直接去找黎祥要錢的,黎祥也一定會給他,畢竟,建服裝廠這個決定黎祥也是贊同的。

可是跟他商量,和跟他直接要錢是兩回事。

作為黎家人,像建服裝廠這樣的重大決定,黎海有必要知會黎家的大家長黎祥,可在這裏建服裝廠是他自己的主意,他更想靠自己來把它辦成。

所以,當黎祥詢問他是否需要額外的資金時,他非常堅決的給出了否定的答複。

“是啊,兩個廠子,挨着建的,錢方面确實會有些吃緊,不過等分廠的資金周轉過來了,就沒那麽大壓力了。”

黎海說完這些,突然又馬上補充說,“不過你放心,布料的錢,我一定不會拖欠你的!”

陳玉玲才不怕他拖欠呢!

“既然你這邊資金也有些壓力,那等你服裝廠建起來之後,布料我可以先行供應你一個月,你不用給任何押金什麽的,等一個月之後,服裝賣出去,你拿到定金了,再付給我錢也行,”陳玉玲說到,“或者,一個月不夠的話,時間再長些也是可以的,好商量!”

一個月的布料,這可不少錢呢!

黎海可不舍得占陳玉玲的便宜,“不用不用,這樣你太虧了!”

“其實,我也不虧的……”陳玉玲趁機把自己心裏的打算跟黎海說了。

“你幫我擔保,等我買下布廠,第二天就能正式生産,你的服裝廠要正式運營怎麽着也得一個月吧,到時候我手上的資金早就周轉開了,布廠的布我不僅能先賒給你用,而且我還會付給你利息,還是高于銀行的利息,多少也能緩解一下你的資金問題,你到時候要是還有什麽困難,能幫的我一定幫!”

而黎海在聽完陳玉玲的話之後,立馬就說了句,“好,我願意擔保!”

而且,陳玉玲剛才給出的好處,黎海全都接受了,他接受了利息,接受了一個月的布料賒賬,接受了後續可能的幫忙。

因為黎海知道,在生意方面,比起自己不求回報的幫助或者故意的讓步,陳玉玲更想要的是平等的生意往來。

對黎海來說,陳玉玲沒有找爸爸陳樹華幫忙,而是找到了他,這已經讓他感覺很滿足了。

而且,這樣一來,兩人日後的聯系就更是扯不開了。

很快,黎海就和陳玉玲一起去銀行成功辦理了貸款,而陳玉玲也就此順利買下了布廠。

在布料批發,以及其他輔料批發的基礎上,陳玉玲的生意中又加了布料生産的項目。

陳玉玲買下布廠之後,很快就把工人招募回來,正式開工。

作為布廠的一把手,陳玉玲在産品質量上制定了嚴格的标準和要求,而廠子裏的這些工人都是以前的老人了,廠子倒過一次,為什麽倒他們心裏也清楚,所以,他們都很珍惜這來之不易的複工機會,在生産上不敢有絲毫懈怠。

兩個月後……

黎海在省城的服裝廠已經建好,陳樹華和陳玉玲一起到了省城為他的新廠慶祝開業。

黎祥也專程從嘉城趕了過來,跟他一起過來的還有黎媛。

新廠的慶祝儀式搞的很隆重,黎海為了省錢,本來沒想搞這麽盛大的,可黎祥說,這是他這個當哥哥的送給親弟弟的禮物,讓他一定要收下。

以前,總是跟在自己身後的弟弟,如今能夠獨當一面了,這個服裝廠從建立的想法到具體的實施,再到現在的建成,正式開始生産,幾乎全都是黎海一個人做成的,黎祥是真的很開心,也很為黎海驕傲。

黎祥一定要給弟弟一個隆重的慶祝活動,既是表達對他的認可,更是對他的鼓勵。

以後,再談起黎家人,人家不會只知道他黎祥了,還會知道他有一個同樣很能幹的弟弟,叫黎海。

黎祥還請了專門的主持人來主持服裝廠的開業典禮。

而這個主持人的名字,陳玉玲還很熟悉,她就是書裏那個項前甩了自己後迎娶的主持人!

只是,這個時候的她還沒有後來那麽大的名氣。

而且,她也不會再遇到項前這棵大樹了。

聽着臺上女人的精彩主持,再看看周圍一片熱鬧和氣的場景,陳玉玲都忍不住沉浸在這一派喜慶的氣氛中。

而就在這個時候,悄無聲息的黎媛走到了陳玉玲身旁。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