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突發情況

第32章 突發情況

Emma一家到京州的第一晚沒有安排。紀光山接到通知,第二天直接去他們下榻的酒店。

早晨出入酒店的人不多,他在大堂裏等了一會,聽到感應門傳來聲響,擡頭朝門口看去。

尹新蘭穿着一件素色的毛呢大衣,款款朝他走來。身後還跟着一個人,姜哲衍雙手插兜,面無表情地走在後面。

紀光山驚訝地和他們打招呼。

尹新蘭拍了拍姜哲衍的肩,解釋說:“我們租的面包車多一個空位,就把他帶上了。”

姜哲衍滿不情願,提醒她:“這是我第一次曠班。”

“我和張教授說好了,就一天,他不敢把你怎麽樣。”尹新蘭早就料到了他的借口,私下裏打好了招呼,“正好帶你溫習一下小時候常臨摹的字。”

可以看得出姜哲衍确實不喜歡練字,情緒都寫在了臉上,委屈地就像一個被家長硬塞進興趣班的小孩。

他走到紀光山身邊,悶悶不樂地挨着他坐下。

“就當是出來散心了。”紀光山拍了下他的肩。

姜哲衍可憐兮兮地求安慰:“你也知道我不喜歡嘈雜的地方,聽聲音特別費勁……”

“這不還有我在嗎?”當着尹新蘭的面,紀光山不敢有什麽大動作,只能想辦法逗他,“你現在的臉色簡直比隔壁瑪麗小姐家烤焦的土豆餅還難看,等下還要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呢。”

姜哲衍聽到他誇張的翻譯腔,終于擠出了一像素的微笑。

“親愛的蘭,讓你久等了。”電梯門打開,應聲走出了三位外國友人。

紀光山瞬間切換到工作狀态,整理好衣服上的褶子,跟在尹新蘭後面走過去。

Advertisement

Emma和她的丈夫和兒子走在一起,寒暄過後,尹新蘭也介紹了自己的兒子和随行的紀光山。

“你好,可以稱呼我Julian。”紀光山報上了自己的英文名。

“真是兩位優秀的年輕人。”Emma毫不吝啬自己的贊美。

認識尹新蘭之後,Emma一直想來京州,但因為各種原因,直到今年才實現願望。一路上,她根本掩蓋不住興奮,和尹新蘭聊了很多。

她的丈夫愛德華也是理學教授,聽說姜哲衍正在讀博,也和他聊了幾句。

不過顯然,Emma此行并不是單純地旅游,身為文學教授的她,似乎也對紀光山很感興趣。

和尹新蘭聊完她最近新收藏的一幅字畫後,她又把目光投向了紀光山。

“Julian,我很好奇,你最喜歡的英語文學作品是什麽?”

紀光山剛翻譯完拗口的單詞,又被迫跳到另一個話題:“我有很多喜歡的作品,不過對翻譯幫助最大的,應該是《白鯨》,空閑的時候我常翻開看。”

“可以說說原因嗎?”

紀光山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書中運用了大量俚語,很好地展示了美式英語的文化特征,适合學翻譯的人靜下心來研究。”

Emma對他提出的角度很感興趣,進一步追問了他的見解。

紀光山一愣,礙于翻譯的職責,并不想說太多無關的話。

尹新蘭見他面色猶豫,暖場說:“你們随便聊,又不是正式場合,就當是分享一些日常見聞。”

紀光山點了點頭,繼續分享自己的閱讀感悟。因為翻來覆去看了很多遍,紀光山對這本書确實有許多獨特的理解。

Emma聽完後也交流了自己的想法,兩人聊了很久,她對這次簡短的讨論非常滿意:“文學的理解沒有對錯之分,能從中國學生口中聽到不一樣的理解,我很高興。”

紀光山勉強地笑了笑:“您過獎了。”

姜哲衍單手托腮,看着窗外的風景,一邊聽完了紀光山和論文彙報一樣的發言。

終于,面包車停在了氣派恢宏的國家博物館前。紀光山看到目的地,悄悄地松了口氣。

下車後,趁尹新蘭不注意,他偷偷溜到姜哲衍身邊,抱怨道:“這位外國教授還真喜歡和人聊天,要是我沒答上來,豈不是尴尬死了。”

“你們聊得這麽投入,說得我都想買一本來看了。”姜哲衍明知故犯,還不停地誇他,“果然沒找錯人。”

紀光山的臉都被他氣僵了:“我不管,這已經超出我的工作範圍了,你要給我加錢。”

“加多少?”姜哲衍配合地詢問。

紀光山想起他之前說過的話,靈光一現:“你也會書法吧,要不送幅字給我?”

原來不是真的要“錢”。姜哲衍聞言一笑:“我的字不值錢。”

“錢不是衡量物品的唯一标準,我看重的是它的價值。”紀光山走到前面,轉身看他。

姜哲衍停下腳步,對視片刻,勉強答應了:“很久沒動筆了,得先練一陣。”

“好的,那就說定了。”紀光山心滿意足地跟上了尹新蘭。

博物館的藏品不止歷代書法家的字畫,還有全國各地出土的文物,濃縮了數千年的文明。

每個展品下方都有二維碼,可以在掃碼後選擇對應的語言,供不同國家的旅客參觀。

這樣一來,Emma能通過英文介紹了解大部分文物的歷史,尹新蘭也會說英語,兩人的交流效率非常高,用不上紀光山在中間轉述了。

不過尹新蘭要接待他們一家人,難免有照顧不周的時候。Emma的小兒子才十幾歲,又是第一次來京州,有些認生,一聲不吭地縮在後面看手機。

紀光山見狀走過去,和小男孩打了聲招呼:“你感覺怎麽樣?”

“這些青銅面具看起來很吓人。”小男孩疑惑不解地看向他,“簡介說,這是古人祈禱時用的,神為什麽會喜歡這種兇狠的東西?”

紀光山眉頭一皺,拿出手機掃了下展櫃上的英文簡介,認真地看了一遍。

看到有關用途的描述時,紀光山才明白,是他不熟悉傳統文化,混淆了祭祀和祈福的意思,導致産生歧義。

“祭祀和禱告不同,除了祈求平安之外,還是古人鎮壓惡鬼的途徑。這些兇狠的面具是給鬼看的。”

“原來是這樣啊。”小男孩恍然大悟。

“不僅如此,”姜哲衍聽到他們的讨論也走了過來,直接用英語說,“我們的神有時還會故意化成兇惡的模樣,吓唬那些罪大惡極的壞人,勸他們悔過自新。”

小男孩從他們這裏得到了滿意的答案,露出了欣喜的笑容:“兩位哥哥都說的很有道理呢,難怪媽媽這麽想來中國。她最喜歡和不同國家的學生交流了。”

“救命!有沒有醫生啊,這兒有個外國人暈倒了!”突然,隔壁房間裏爆發出了一陣陣慌亂的喊聲。

“還有沒有學外語的?!他們講的不是英語,我們聽不懂。”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