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章
第 76 章
早上八點,宿海實驗一中全體高三學生誓師大會準時開始。
大會放在學校的大禮堂舉行,整個高三一共八百多個學生,齊齊整整地坐滿了禮堂。
高三(1)班的座位在最前面幾排靠右側的一塊兒區域,陳與眠和江楓因為要上臺發言,坐在了第一排最右側靠過道的兩個位置。
陳與眠手裏拿着老闫修改好的講稿,低着頭,坐在軟塌塌的椅子中,腰卻挺得很直。
學生們還在陸續入座,整個禮堂都鬧哄哄的。
江楓靠着椅背,懶散地環顧四周,臉上沒什麽表情,手卻伸向隔壁座兒,不動聲色地摸上陳與眠的腰,撩起衣服下擺熟練地往裏探。
陳與眠擡手不輕不重地打在他的小臂上:“涼。”
“捂捂就熱了,”江楓的手隔着秋衣貼在他的腰側,稍微有一點涼意透過衣物布料滲進來。
“......看稿子,”陳與眠瞥了他一眼。
“不用脫稿,有什麽好看的?”
“......”
陳與眠沒再答話,仍然低下頭,額前的劉海又長長了不少,碎發遮住一點眉眼,是一副很認真的情态。
“如果我等等說一些不合時宜的話,”陳與眠驀地擡起頭,盯着江楓的眼睛道,“你還是按着你的稿子念。”
江楓對于他這番莫名其妙的話語表現出十分的淡定,架着一條腿,身體更多地往後仰,唇角勾起一抹淡笑,并不看向他,視線卻落在臺上正在調試設備的工作人員身上。
“你覺得,”江楓淡聲道,“你覺得可能嗎?”
“......”
在二人長時間的靜默中,誓師大會正式拉開序幕。
從校長到教務主任再到年級備課組組長,家長代表,學生代表,按順序依次發言。
激勵,鼓舞,總結經驗,展望未來,等輪到陳與眠上臺的時候,整個禮堂中的氛圍已經到達了一種激昂過後的疲态。
禮堂中沉悶死板的氣流壅塞凝滞,高三學子的眼中仍然洋溢着奮勇向前的精神之光,臉上卻已然流露出一點疲倦困頓的神色。
“下面有請高三(1)班的陳與眠同學上臺分享他的學習經驗,大家掌聲歡迎!”
在千篇一律的掌聲中,陳與眠微微颔首,捏着講稿快步走上臺。
“大家好,我是高三(1)班的陳與眠。”
底下再次響起熱烈的掌聲。
禮堂中千百雙眼睛,齊齊凝在他身上。
他将稿子擱在臺上,調整好話筒的位置,視線環顧四望,居高臨下将整個禮堂中千百位學生老師的臉,走馬觀花地收進視野中——最後停留在最靠近他的那個角落中,江楓面帶笑容的臉上。
江楓勾起唇角,和他相視一笑,擡起手,沖他豎了個大拇指。
再往左邊的那個座位,坐着蔣洲。
再往左,高三(1)班班主任闫偉,朝臺上的陳與眠點了點頭,示意他繼續往下說。
“應該有很多人已經聽過我的名字了,”陳與眠笑了笑,說,“部分原因是因為上次去外校培訓的時候,偷偷逃課當場被主講老師抓住了。”
底下響起一片善意的哄笑聲。
“還有部分原因,大概是因為我在第一次選考中,拿到了439分。”
禮堂中響起熱烈的掌聲,羨慕的、贊嘆的、嫉妒的、不甘的,夾雜各種情緒的掌聲。
“439分,政史地三門100,英語139,”陳與眠說,“我幾乎把所有能拿到的分都拿到手了,當然——不排除有比我更優秀的學生,英語能拿到140分以上。
“很優秀,我有時候也覺得我自己很優秀,”陳與眠笑了笑,“有時候我也會反思、會總結、會追問,我靠的是什麽?勤奮——靠勤奮嗎?宿海實驗一中真的有不勤奮的學生嗎?所有高三學子,一年365天裏有300天,哪一個不是早上6:45到校、夜裏9:45晚自習結束?還有一大半的學生,晚上回到家還要擠出一個小時學習。那我靠的是什麽呢?
“是比別人更多一點的勤奮,清晰的目光規劃和自我認知,”陳與眠說,“以及天賦和運氣。”
底下響起一片驚訝的唏噓聲,禮堂中充斥着交頭接耳的議論,嗡嗡作響。
“關于勤奮,之前的同學說得太多了,如何從看似不可能的縫隙中,再多擠出一點時間用來學習——我不再重複了。我想說一點其他的,關于自我認知和情緒管理,以及,關于天賦和運氣。
“高三太苦了——極度缺乏睡眠和鍛煉的身體,兩點一線的生活軌跡,充斥着競争和排名的學習環境。重複的、枯燥的、壓抑的高三裏,我們壓榨所有的娛樂和休息時間,透支身心健康,以脆弱的體魄和堅不可摧的意志,直面六月的那場盛大的高考。
“夢想,感情,情緒,創造力,等等一且美好的詞語,與我們無關——我們需要的是機械化的、流水線式生産的标準答案。因為我們需要對得起所有人,老師,父母,以及所有為我們的學習提供便利的工作人員。
“這無可厚非,”陳與眠說,“因為高三只有一次,拼盡權力奔向更高更遠的終點,理所應當成為所有高三學子的使命。”
“但我想說的是,在為了學習選擇犧牲一些東西的時候,我們應該被告知:很多放棄,是不可逆的——包括健康,包括打碎的情誼,包括道德底線。我的意思是,我們本應該更謹慎、更自由地做抉擇的。選擇無差別地犧牲所有,或者在權衡之後選擇保留部分,不論選什麽,我們會為此承擔相應的後果。
“所以,我希望大家在與同窗好友明争暗鬥的時候,在連續幾天熬夜到淩晨學習的時候,甚至于在考試失利而選擇傷害自我的時候,能夠想一想,學習是要務,但絕不是唯一要務——我們實際上擁有更多的東西,比如往日的友誼,比如身心健康,比如家庭的溫暖,再比如,更廣闊的未來,更自由的路徑。”
禮堂內千百人的呼吸聲交疊,視線彙集處,少年身姿落拓,面帶微笑,目光堅定。
在一片驚詫的、肅穆的、沸騰的安靜之後,禮堂中的掌聲幾欲沖破穹頂。
陳與眠看見闫偉從椅子上站了起來,眉頭緊鎖,眼中射出嚴厲的目光,但在經久不息的掌聲之後,他的臉上那種譴責的神情逐漸被懷疑和猶豫取代。
他在原地站了有一會兒,最終板着臉坐回原位。
“今天發言的另一個主題,是關于天賦和運氣。
“對于宿海實驗一中的學生來說,在最後的高考中,獲得一張重點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并不難。再往細處說,對于語文科目來說,字詞基礎、古詩詞默寫這類型的題目,花時間花精力就能拿到滿分,但是對于閱讀理解、作文來說,更多的取決于平時的積累以及自身的理解力。再比如對于數學科目來說,全卷滿分150分,宿海實驗一中在場八百多位學生,絕大多數都能拿到卷面80分以上的成績,也就是說,通過不斷的重複訓練,我們确保自己盡可能多的拿到基礎分。
“但是有些學生能拿到150分。”
陳與眠頓了頓,繼續道:“我想的說的是,在Z省數學高考中,優秀的學生能夠拿到130分左右的成績——那是憑努力可以達到的,但再往上,在130分到150分這個區間裏,更多的是個人能力的體現。”
高臺下一片嘩然。
等到人群靜了靜,陳與眠抿了抿唇,繼續道:“所以,我今天想說的是,擁有更高天賦的學生,是否有資格享受具有排他性的更優質學習資源。我來舉個例子——高三(1)班每周三、周四、周五晚上,針對班級前20名的學生,開了專門的數學培優班。在座各位,有不少人都應該知道吧?”
議論聲紛至沓來,如同一鍋即将燒開的熱水,氣泡汩汩上湧。
“我針對校方單獨為高三(1)班的學生開設培優課程的安排,沒有任何意見。但是,宿海實驗一中的學習資源,是否應該面向全體在校學生?
“正如我之前所說,學生個體在學習上存在天賦差距,最終将體現在考試成績上。我們付出了同樣多的努力,但我們取得大相徑庭的成績。對此,我們沒有辦法,我們只能接受,并努力付出更多以彌補天資差距。
“但對于一個學校來說,這真的應該成為校方分配學習資源的依據嗎?宿海實驗一中是一個很大的集體,所有班主任以及在場的所有學生,我們應該是攜手共進、奔向六月高考的堅實夥伴。
“但現在很明顯不是。
“當在高三(1)班的課堂上出現其他班級的學生時,我們是怎麽做的?”
陳與眠再次停頓,環顧四周,闫偉已然從椅子上站起來了,臉色陰沉,似乎想往臺上走,卻被趙老頭攔在原地。
“我們譴責他們沒有資格跟我們坐在同一間教室裏。”
陳與眠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全場嘩然,千百道難以置信的、震驚的、猶疑的目光紛至沓來。
“普通班的學生沒有比實驗班少學一分鐘,他們付出了同樣多的努力,理應享有相同的權利。因為班主任之間的競争或者所謂的教務處的安排,而強行将本來不具有排他性的學習資源加上了準入門檻。我覺得這不公平。”
“我無法改變教務處的決定,但我可以選擇——
“——退出實驗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