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溫而厲,威而不猛

第7章 溫而厲,威而不猛

不過會議開幕式那天,陳挽并沒有在主席臺上看到趙聲閣的位置和臺簽。

趙聲閣這幾年越發低調,偶爾出席會議也是三不原則——不發言、不出鏡、不接受訪談。

財經記者和媒體行業都有這個共識,即便是他出席的場合,也不會有人不怕死地嘗試把鏡頭和話筒對向他。

會堂是羅馬式圓環形結構,鋪了厚重的地毯,暖色調吊燈,氣派非常。

這次參會的人很多,安保也異常嚴格,陳挽被安排在很後面一個較為偏僻的位置。

他掃視了一圈會場,确定趙聲閣不在。

位高權重,坐不垂堂,隐于人影海海,像自半空中俯瞰的一只眼,作幕後控制全局的一只手。

商會副主席用不太标準的普通話羅列了數條将會在灣區試行的優惠政策,鼓勵各位創新者抓住機遇,去當第一個嘗螃蟹的人。

陳挽非常敏感地捕捉到幾個關鍵詞,迅速在筆記本上記錄下來,打算之後回去再和合夥人仔細研究一下。

中場休會足足有半個小時,卓智軒跨越大半個會場走到後面找陳挽聊天,他沒有什麽自己的産業,來開這個枯燥無聊的會議完全是迫于家族壓力。

會堂設置了信號屏蔽,碰不了手機的這幾個小時已經快要把卓少逼瘋。

“你居然還真的記筆記,”卓智軒瞄了一眼陳挽記下的那幾個詞,随口道,“你等這個草案實行,還不如找沈宗年快。”

卓智軒聲音稍微壓低:“界嶼的事,商會說不上話,趙家的地盤。”

直接找趙聲閣那是不用想了,但找沈宗年還是能幫牽得上線的。

“不用。”陳挽說。

Advertisement

卓智軒:“你別天真了。”

優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資源流動和公平,但太慢了,真正的東西早就在頭部裏過了一遍,漏下點邊角料給下邊的人一頓好搶。

陳挽抿了一口紅茶,還是搖頭。

卓智軒氣笑:“你軸什麽,陳挽。”

有時候他實在不知道陳挽在想什麽,說他無欲無争,其實處處左右逢源;說他機關算盡工于心計,又完全不是那麽回事。

仔細想想,屬實沒見過在他們身邊還混成這樣的。

說出來都丢臉,好多東西在他們那兒就是一件很簡單的、不值一提的小事,陳挽硬是沒開過口,非得自己繞那麽一大個彎,那些只和譚又明沈宗年喝過幾杯酒的泛泛之交一面之緣,早個個狐假虎威拿着雞毛當令箭耀武揚威了。

肥水流盡外人田,卓智軒不爽,聲音不免起了幾分:“陳挽,你能不能有點打算。”

陳挽好脾氣,笑笑不語。

快速浏覽完一遍筆記,确定沒有錯漏,語氣灑脫:“不用擔心我。”

“我知道自己在做什麽。”

卓智軒就沒法和他溝通,陳挽看起來好說話,但主意大得很,認定的事說一不二。

為期兩天的會議,趙聲閣沒有出現過。

可能人與人的相遇,真的講點命數,不過更講努力。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九次撲空,第十次如願,陳挽也能充到電。

那個第十次,是在拍賣場,遠遠地。

趙聲閣很低調,從來不存在保镖助理一大堆尾随的情況,他今天甚至連助理都沒帶,一個人走過去坐了主辦方準備好的最中間的位置。

每個觀賞位之間都隔了很遠的距離,相鄰的人無法打擾到彼此。

陳挽被安排坐在很偏很暗的角落,遠遠看過去,趙聲閣比以前更內斂。

他實在是很喜歡觀察趙聲閣,對方疊起長腿靠着椅背垂眸看冊子的模樣,會讓陳挽聯想到漫不經心脾睨衆生的獅子,看似沉穩,實則慵懶,有些無聊,偶爾擡眼瞥你一眼,又低下頭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

昏幽的燈光将人側影照得很靜,幾分高處不勝寒。

趙聲閣和陳挽記憶中不大一樣,連一同長大的譚又明與沈宗年都未必能察覺到不一樣在哪裏,但陳挽太愛觀察趙聲閣了,所以他無限接近真相,是對方在用日漸威嚴的殺伐決斷掩蓋眼角眉梢的疲意。

賦予一個人權力的同時,也必定施加某種枷鎖。

趙聲閣像臨危不崩的高山,那點微不可察的倦意是溪谷飄零的落葉,無足輕重,無人窺察,只有每日飛向這座山的鳥知道。

高山仰止,陳挽當那只飛鳥,經年盤旋不止。

拍賣會還未開始,周遭賓客結伴聊天,聲音很低,陳挽能聽到一些。

“是從金融大廈跳下去的,七十八樓,華荊公園的水池被血染紅一片,很多人都看見了。”

“警署來了人很快收拾幹淨,也不準媒記進去攝像。麥太日日以淚洗面,還去明隆大廈喊冤抗議。”

“聽說倒不是因為那筆壞賬,是麥家輝不誠實,跟……耍心眼兜圈,還要跟華家聯手,後頭……就不耐煩了,比他老爺子還硬心腸。”

“…惹不得啊……一邊簽署殘疾兒童慈善捐助合同一邊把富豪仇家逼得破産跳樓……殺人救人,一念之間”

那個人像不能被提起名字的伏地魔,大家都心照不宣諱莫如深。

不遠處響起一點騷動,工作人員給趙聲閣那桌上茶時出了點差錯,周圍的人一時都收了聲,斂目低頭,佯裝未覺。

但陳挽看到趙聲閣對對方紳士地擡了擡手,平靜地說沒事,聲音也很禮貌溫和。

陳挽想,其實即便是方才那些人私下嚼舌根的非議被趙聲閣本人聽到了,他也不會生氣動怒的。

趙聲閣其實比很多人都好說話,雖然氣場很盛,但情緒一直很平和,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不過手段兇狠又是另一回事了。

拍賣會上展了什麽陳挽沒認真聽。

只知道趙聲閣拍了個明代萬歷青蓮花寶口瓶,因為拍賣師喊了一次價之後就成交了,沒人這麽膽大跟趙聲閣競價。

結束的時候,趙聲閣和一個中年男人一同往外走,對方比他年長不少,但許是身高的原因,那位名字耳熟能詳的海市官員站在他身側也失了些氣勢氣場。

兩人偶爾交談,趙聲閣還是說得少,聽得多。

這次拍賣會邀請賓客門檻設得很高,是以人不多,路過的賓客見到趙聲閣不至于唐突,都只是問好一句“趙生”以表尊重。

陳挽是他們其中一個。

他與一位同行一同走出展廳時,與趙聲閣有短暫的擦肩,但并沒有停留,眼神也不曾交彙。

對方不認得、甚至沒發現他,陳挽一點不意外。

即便他已經仗着譚又明和卓智軒的人情和面子參加過幾次有對方在的飯局,趙聲閣也不會記住一個閑雜人士。

陳挽向來有自知之明。

也不在意,他又不求這個。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