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南巷縣城

南巷縣城

院系特地給同學們安排了接風宴,在酒店附近一個當地人辦宴席常去的大飯店,點了許多B市當地的特色菜,讓同學們大飽口福了一頓。

劉教授也從村子裏趕回來,特地在飯桌上跟同學們都好好認識了一番。他年已花甲,還仍常年活躍在田野一線,是歷史人類學學術領域中德高望重的大牛。

雖然A大要求每個教授都要給本科生開設課程,但是他已經好幾年沒有再給本科同學上過課,不少同學還是第一次有機會親自見到他,激動得臉色通紅,還有人特地帶了劉教授的學術專著來請他簽字。

教授慈眉善目,耐心地與同學們一一問好,幫迷弟迷妹們寫to簽和寄語。

一頓飯很快結束,友好輕松的談話之後,就要正式開始分配任務了。正好借着包下的飯店大廳,老師們跟同學們說明注意事項。

跟隊的班導師方旭雅曾經也是劉金龍教授的弟子,只是後來研究方向轉移,不再在歷史人類學領域深耕,但也有過不少田野經驗。

方老師擡手在空氣中微微一壓,示意同學們把聲音降下來。

大廳中很快安靜,方老師清清嗓子,“同學們辛苦了,我們先把田野考察的相關安排和大家說明白,然後大家可以自行回酒店休息,等到下午兩點我們再開始正式的工作。”

“我們在行前已經給同學們傳送了相關參考文獻,相信大家也已經閱讀過,對B市南巷縣基本情況也有所了解。本次田野考察,将重點在南巷縣的南巷村田野點進行相關工作。”

“在此之前,我們根據不同任務分工,把同學們分成了四個大組。其中第一大組是聚落空間組,主要負責調查南巷的聚落環境和空間格局,包括自然地理條件和人文地理條件,并注重調查交通、教育、市場貿易等地方公共事務。”

“第二大組是信仰體系組。主要負責調查南巷的神明體系和地方信仰基本情況,以及主要祭祀場所的分布,比如廟宇、神壇,居民家中自行設置的香火供奉等。還要注意調查地方神明體系,比如自然神、土地公、英雄死後化身、神鬼的傳說和祀神儀式情況,包括日常祭祀和大型公共祭祀的情況等。”

“第三大組是宗族傳統組。負責調查南巷本地的大的宗族組織有哪些,以及具體的宗族來源,包括始祖傳說、遷移故事、主要人物等,盡量參考宗族族譜等材料,了解編撰時間、編寫人員、編纂規則和保管情況、祖屋信息等。以及注意調查祠堂、墳墓、祖産的情況,還有不同家族之間的通婚、禁婚、合作和大小姓情況。注意适當結合口述訪談,”

“第四大組是人生節儀組。主要負責調查南巷的婚喪嫁娶,治病、分家等人生禮儀,以及這些儀式中涉及的宗教因素;節慶部分,涉及到節日的主題、慶祝儀式、貢品、承辦組織,以及相關的故事傳說等。”

白蓮和楊綿綿趕緊低頭查看文件,發現他們倆都被分到了宗族傳統組。

方老師簡單說完分組情況和每組考察中的注意事項後,劉教授在一旁悠悠開口補充:“請大家注意,考察過程中盡量客觀記錄情況,避免個人過多的主觀揣測,同時注意與文獻相對照,适當結合口述訪談。時間點嘛……就放在改革開放,包括建國以前。”

方老師猶豫了一下,又開口道:“這個田野點,雖然我們系已經有了比較長時間的工作基礎,但實際上效果并不是很好,由于一些遺憾,居民們比較謹慎,所以同學們還需要多多花功夫。”

劉教授好像想起了什麽,忍不住笑了一聲,“是的,同學們做口述訪談的時候要注意禮貌。這邊的鄉親們可不管你是什麽A市大學的高材生,要是讓他們一個不順心,有的你們受的!”

同學們被兩位老師的謹慎提醒逗笑,一時間快活的氣氛充斥了整個飯店大廳。

此時的他們,尚不知道接下來的一個星期會經歷什麽。

-

大致分好組後,同學們就自行返回飯店休息。

白蓮和楊綿綿住在同一間标間。兩人領了房卡,進門後放下東西,齊刷刷地往床上一躺——

“累死我了!”兩人異口同聲地發出了感慨,随後相視大笑。

“現在休息嗎?下午還要進村幹活呢。”白蓮懶洋洋地躺在床上,今天早上起了個大早,大巴上睡得雖沉卻不算特別舒服,她總覺得肩頸有點別扭,感覺酸酸的。

“休息倒也可以休息,只不過剛剛在大巴上也睡了挺久了。”楊綿綿同樣懶洋洋地回答。

想了想,她又開口道:“要不就特種兵一把,在縣裏逛逛?剛剛從B市市區進來的時候我看到有一條河正好繞過整個南巷。好像是以前B市的護城河,還蠻漂亮的。”

“我都行啊!”白蓮皺皺鼻子,伸了個懶腰,“聽你的!”

“那行,我們出發吧!大學生特種兵就是我們!”楊綿綿從床上猛地坐起來,活力滿滿地大叫道。

兩人說走就走,也不怕中午曬得正烈的日頭,帶上遮陽帽、穿上防曬衣、墨鏡雨傘全副武裝地出門了。

白蓮其實并不怕曬黑,畢竟角色的體質在這擺着,怎麽也不可能變黑崩人設的,只是楊綿綿無比擔心她被曬黑,強制性地讓她整了個防曬大全套。

兩人也懶得開手機導航,一出酒店旁邊就可以看到那條B市有名的護城河,便沿着河逛逛。

河水清澈,在正午陽光下波光粼粼,微風不燥,護城河也無風波,仿佛就這麽溫柔娴靜地蜿蜒過歲月風塵,從遠古一直流淌至今。

沿着護城河在橋上漫步,在河水邊,仿佛空氣都清涼幾分,心情也随之寧靜下來。

沿河邊走着走着,不知不覺就走到了縣城的繁華地帶,似乎是一個商貿集市。

“賣糖畫兒——”

“看看油紙傘——”

“白玉糕啊白玉糕!南巷三代祖傳秘方!”

河邊集市被修建成富有江南水鄉特色的建築式樣,集市門口大牌坊上筆走龍蛇地書着“南巷集市”,雕檐鬥拱,頗有韻味。往牌坊裏頭望去,裏面有不少攤販大聲叫賣,來往的人流看起來也不少。

“诶,這看起來也挺熱鬧的呀,看來南巷游客也不少?”白蓮興致上來,拉着楊綿綿就要往裏面走。

“确實哦,可能正在大力開發旅游業吧,雖然社交平臺上宣傳的人還不多,但是看起來還挺像樣的。”楊綿綿也挺感興趣,四處打量着這個集市。

雖然現在并不是趕集的好時段,集市內卻熱鬧不減。

左邊小攤正大聲叫賣荷花燈飾,“荷花燈啊——看看荷花燈——”

聞聲望去,攤上正擺着幾盞顏色、形态各異的精致荷花狀燈籠,雖着顏色,光澤卻顯得晶瑩剔透。

見兩人感興趣,攤主熱情介紹道:“兩位是游客吧?這是我們南巷的特色荷花燈。這不,荷花節就要到了,到那時候我們是家家戶戶都要有荷花燈的,這荷花燈啊,寓意吉祥,鎮災避邪!”

白蓮好奇道:“你說的荷花節,是不是就是那個南巷傳統的迎神賽會?”

楊綿綿疑惑看向白蓮:“你怎麽知道的呀?”

白蓮輕聲回答:“我之前稍微翻了一下方老師發在群裏的參考文獻,裏面有提到南巷每年都會舉辦迎神賽會,是從明清以來就有的習俗。”

楊綿綿恍然大悟:“哦!我看那文獻太多,連下都沒下——”

“對對對!荷花節就是我們的迎神賽會,這不是好幾年沒辦了,今年說要把前幾年的一起彌補回來,大辦特辦!兩位看來是有了解過我們這的習俗呀。”

攤販顯得更加熱情,推薦道“要不看看我的荷花燈?雖然估計最近賣荷花燈的不少,但是我家的荷花燈都是手工制作,用料都是很好的,你看看這形狀,這材質,多精美……”

白蓮看起來挺感興趣,伸手接過攤販遞過來的一朵粉色荷花燈,仔細端詳,一邊又問:“那今年的荷花節,是輪到哪邊辦了呀?”

“喲,我想想……嗯,之前最後一年好像是王家,那,那今年應該是輪到吳家了!”攤販掰着手指數了數,随後合掌一拍:“對!就是輪到吳家了!”

“說起來,我也姓吳,是吳家旁支呢……你不知道,我們吳家祖上,那可是潑天的權勢!當然,現在也不差,這一輩吳家嫡系做生意,可賺了老大錢呢。人哪,就不能忘本,雖然幾年沒辦,我們吳家人可都一直把這事記在心頭。你看今年這不,前幾天就從大城市趕回來,特地籌備荷花節來的呢!”

白蓮一臉認真地聽着,漂亮的小姑娘這麽認真地聽他說話,引得那攤販紅光滿面,滔滔不絕,一張嘴就講個不停。

楊綿綿趕緊在旁邊捧哏,配合地附和那攤販,恨不得他再多講點。

終于,那攤販講了許久,感到口幹舌燥,他咽了口口水,白蓮十分上道:“謝謝您,跟我們講了這麽多,我們都是游客,對這些地方故事都很可感興趣了!真是辛苦您了,荷花燈也确實很漂亮,我們要這個粉色的荷花燈、和那個白色的,還有那個,都裝起來吧。”

攤販露出微笑,心中十分滿意,不僅荷花燈賣出去了,還有這麽好脾氣的漂亮小姑娘聽自己唠了這麽久,真是看着就喜歡,于是他特意偷偷給白蓮打了折,再把荷花燈裝好遞給她。

白蓮接過袋子,把付款界面展示給攤販,“真是謝謝啦!剛剛已經付過款了,麻煩您啦。”

攤販笑眯眯地目送她們倆離開。

“我感覺這個方法不錯,我們在店裏買東西,然後趁機向這些當地人打聽這些宗族的事情!”白蓮拎着荷花燈,也感到十分滿意。

楊綿綿贊成道:“寶,到了展現你的人格魅力的時候了!對着你,感覺那些大爺大媽都樂意多說幾句。”

白蓮渾然不覺,疑惑道:“有嗎?我還沒你能唠呢。”正走着,旁邊又經過一家賣酸梅湯的小鋪。

時間漸漸過去,太陽也越來越曬,看到酸梅湯,兩人都頓覺口渴。

女老板熱情招呼道:“要來一杯酸梅湯嗎?都是新鮮材料現熬的,一滴水沒加,放了蜂蜜和清熱解暑的藥材,南巷老秘方!”

楊綿綿手一指,“我們要兩杯酸梅湯,謝謝老板!”

“好嘞!”女老板爽快應聲,麻利地開始盛裝。

兩人正期待地盯着南巷特制酸梅湯被一點點裝入奶茶杯中,身後突然傳來一個小孩子的清脆聲音:“太熱了太熱了!我要喝酸梅湯!”

“咦?白蓮姐姐,你怎麽在這!”小孩子的聲音頓時無比興奮高亢,整個小人像一個小炮彈彈射一樣飛撲過去,緊緊抱住了酸梅湯攤位前一個女孩的腿。

白蓮還沒來得及反應過來,只覺得腿上一沉,低頭看去,卻見明明的小胖臉上帶着欣喜、感動和略微疑惑的表情仰頭望着自己。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