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同行

同行

告別巷子口的阿姨們後,白蓮和楊綿綿繼續在南巷村子裏轉悠。

由于南巷村的旅游業還處于正在開發的狀态,并不像城區裏那樣有完善的路線圖和交通系統,所以同學們還只能先在村子裏大致走一圈,了解基本的村落格局。

穿過村落入口處彎彎繞繞的青石板小巷,便進入了一幅古色古香的江南水墨畫卷。

寬闊規整的主街道仍保留着明清時代的風貌,高大的三座牌坊聳立在街道上,磚瓦镌刻着歲月的痕跡。牌坊下方,車水馬龍,人流如織。

以主街道為中軸線,四通八達的小巷蜿蜒出去,民居掩藏在道路兩側,而舊時大家族所建恢弘精美的古建築亦四散在分布在古街和古巷之中。

建築密集的居民區之外,還有居民種植的茶園果林。那條古老的護城河也流經村落,留下了重重渡口,與一片接天的荷塘。

“南巷村好大啊!”兩人走了一個多小時,才将将把村子的主要道路都轉了一圈。

“是呀……好累哦。”白蓮語氣微喘,腳下步履不停,一手捧着平板,另一手拿着筆寫寫畫畫,屏幕上是一張标記好的南巷村大致地圖。

“呀!寶寶你已經把地圖畫好了,太棒啦!”楊綿綿湊過來看白蓮标記的地圖,誇贊道。

“是我從村志裏面找到的地圖啦,只是把我們剛剛踩過的點标記上了。我們剛剛經過的那些街道旁邊的古建築,應該就是南巷大宗族建的私宅,明天可以再仔細問問!”纖細手指點過地圖上圈出的一些“懷德堂”“年古堂”等等小房子标記。

兩人站在主街道側,正捧着地圖商量,突然兩個驢友打扮的男生從身邊經過,楊綿綿的肩膀被撞了一下。

“啊!不好意思不好意思,你們沒事吧?”撞到人的那個男生急忙出手拉住楊綿綿手肘,防止她摔倒。

白蓮也被吓了一跳,一轉頭就見楊綿綿被撞到,趕緊也伸手扶住她。

楊綿綿一時腳下不穩,趔趄了幾步之後站住,擡頭看見那兩個男生表情有些不知所措,看起來也不是故意的,便也就擺擺手:“沒事沒事。”

剛剛楊綿綿差點摔倒,白蓮急忙去扶,手上的平板屏幕也側了過來。

旁邊的另一個男生正好瞥到上面的南巷地圖,便開口補救道:“诶,你們是游客嗎?需要精細版的南巷地圖嗎?南巷目前還沒有官方公布的完善的地圖,我們是B大來南巷做田野的學生,在這個點做了一年了,我們繪制過實地踩點做出來的的精細版地圖,你們需要的話可以提供給你們一份?玩景點的話應該會方便很多!”

“你們也是來做田野的?”楊綿綿一驚,興奮開口道,“我們是A大的!”

“诶,這真是太巧了!”另外一個男生目露意外,“我們是B大歷史系的,今年研二。我們幾個方向都是歷史人類學,在南巷這個田野點已經做了一年多了,好像還沒見過你們?”

“原來是學長呀。我們是A大歷史系本科生,這次是老師帶隊來做短期田野,我們今天才剛來,準備在南巷待一周。”白蓮解釋道。

“哦哦哦,原來是同行,那真的很有緣分呀!現在正好也飯點了,我們剛要準備去找地方吃飯,要不我們就請學妹們一起吃個飯,當作賠罪了,順便也可以交流一下田野經驗?”那兩個B大男生們轉頭互相看了一眼,最先出聲的男生便熱情開口邀請道。

“啊,好呀!不過請客就不必了,可以一起聊聊田野的事!”楊綿綿和白蓮對視一眼,便開口答應下來。

“太好了,那學妹們有想吃的地方嗎?我們本來準備去主街道上會元牌坊樓上的那個農家樂吃,在這邊呆了一年,感覺還是那家店的味道不錯,哈哈。”說着,他從包裏掏出手機,打開他們繪制的精細版地圖,展示上面标注的飯店。

白蓮和楊綿綿把頭湊到地圖前,白蓮悄聲問:“怎麽樣?你有想吃的地方嗎?”

楊綿綿輕聲回答:“還行诶,要不我們就嘗嘗他們的推薦?”

白蓮點點頭,側過臉笑着對兩個男生輕聲道:“謝謝學長,那我們就一起去那家會元飯店吧!我們剛到南巷,對這邊吃飯的地方也不是很了解,麻煩學長們帶路啦。”

“應該的應該的,那我們就一起走吧。”

在去會元牌坊的路上,四人一路交談,原來這兩位B大的研究生一位姓王,一位姓盧,兩人同是B大歷史系研究生中歷史人類學方向的,而且關注的領域都集中在明清以後江南村落,便選擇了南巷作為田野點,在這邊斷斷續續做了一年的考察了。

王學長是B市人,雖然不是南巷本地人,但能用方言溝通,考察便利很多;盧學長則是剛剛不小心撞到楊綿綿的男生,性格熱情開朗,比較善于跟人溝通,做口述訪談。

“學妹,你們本科階段就開始做田野了嗎?導師是誰呀?”盧學長好奇開口問道。

“哦,我們還沒有正式确定研究方向,這次算是一個班級活動,班導師是方旭雅老師,然後她邀請了劉金龍教授來帶隊。”楊綿綿回答道。

“哇,居然是劉教授帶隊!”盧學長語氣欣羨,“我研究方向不是歷史人類學嘛,當時本來也想過沖着劉教授去A大的,但是後來考慮過後還是留本校了。”

“劉教授确實經常在B市做田野。”一旁的王學長插話道,“主要B市這邊确實很多像南巷這樣的村子很典型,而且存留有大量的文書資料,是很理想的田野點。”

“不過南巷這裏嘛……”盧學長接過話頭,嘆了口氣,語氣沮喪。

“嗯,确實,應該說除了南巷,B市有很多理想的田野點。”王學長像想起了什麽,表情無語,“要不是南巷離B大近,地方文獻也多,我們早就改換陣地了。”

“诶,這是怎麽個回事?”白蓮聽他們語氣不佳,疑惑地問道。

正說着話,衆人已經進到飯店,到一個角落較為僻靜的桌前坐下,兩位學長把菜單遞過來,邊開口回答道:“南巷這個地方,明清的時候就是江南地區的文化重鎮,出過不少有名的科舉士人,地方上文教興盛,留下的地方志之類的文獻記載也很多。”

“原來是這樣!”楊綿綿低頭點菜的間隙,随口應道。

“而且近代以來,戰争頻繁,周邊大城市避難人群也很多湧入這裏,人口一直都比較豐富,相關的文化古跡遺存保存的也比較好,所以本來應該是很理想的田野點。”

盧學長喝了口店家提供的茶水潤潤嗓子,又繼續道:“但是吧,由于這便是有名的文化重鎮,建國以後又比較敏感,當年很多祠堂啊什麽的都被當地人主動毀掉了,所以現在提起這些宗族啊、信仰啊什麽的,當地人都很避諱的。”

“就連我,本來還以為自己掌握方言優勢,卻也沒什麽用。”王學長嘆了口氣接着道,“我們之前早就有研究民俗學的學長學姐們來這邊做過田野,愣是問不出什麽,還是只能看文獻。我們不信邪,在這斷斷續續做了一年,也是啥都問不出來,連想進那些廟啊寺啊看看都很難,更別提去人家家裏問你們燒不燒香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