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第二十三章

小黃門焦急來到宣室在門外徘徊,劉徹一撂眼瞅到,開口:“進來說話,何事這般焦急?”

小黃門邁入宣室,伏地跪下,“陛下,衛夫人跪在未央宮外向陛下請罪!”

衛青愣了一下,阿姐這是為何?

劉徹腦子一轉就弄清了情況,他皺眉:“讓她回去,才敢生産就跪地,不要命了?”

正值春寒料峭,他還不至于遷怒一個剛為他誕下長子的女人。

小黃門顫抖着不敢擡頭,“奴婢們勸了,衛夫人執意不肯起身。”

劉徹動了怒,“那就找人将她擡回去,真是胡鬧,不想着延續去病和仲卿的壽命,這時候還跑出來添亂!”

衛青忙跪下為姐姐說好話:“請求陛下寬恕,阿姐是糊塗了。”

劉徹一見衛青跪下,當即扶起了他,“仲卿,你何須跪下?朕哪裏是責怪她,朕只是氣她不顧身體。”這可是幫他打匈奴的股肱之臣。

等将衛青起身,劉徹聲音冰冷給黃門下令,“朕現在抽不出時間,你找人将衛夫人給朕好好送回去,務必将月子給朕伺候好了!”

小黃門聲音顫抖說“是”,後低頭退下。

劉徹親握住了衛青的手,親切道:“仲卿,來,坐在朕身邊。”

【後世人都知道,一山不容二虎,何況還是一國統治者,在太子年幼時,皇帝對于太子肯定有親情存在,但皇帝這種生物常年浸泡在權力游戲中,完全進化成了政治動物,比如劉徹、比如康熙,對待年幼的太子那是真的愛,含在嘴裏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

劉徹注意力被光幕吸引走:“康熙是誰?”

【等太子長大了成人了,開始步入朝堂,朝臣開始向太子身邊彙集,敢問哪個皇帝能忍嗎?此時的劉徹可不是早年缺兒子的時候,盛寵李夫人重用李氏人就是一個信號。】

Advertisement

李夫人?能得他寵愛,毫無疑問是美人。

【分析一下,假如你是你父親的長子,在你剛成年參與進家族企業,這時候你父親已經冷落你老媽,寵愛小老婆,還将小老婆的親戚弄進公司,提拔成了經理,最重要的是這個小老婆還生了你父親寵愛的小兒子,就問你急不急?心慌不心慌?】

【劉徹在公開場合說太子不類己,上一個說這話的是漢高祖劉邦,太子劉據和衛皇後自然惶惶不安。】

劉徹愣住,竟然是這樣嗎?長子不類己?

他嘶了一聲,若不是孩子未長到立住的年齡,他不假思索立馬立他為長子。

【大漢不是沒有被廢掉的太子,上一代的劉榮例子就在眼前,漢景帝劉啓不疼劉榮嗎?還不是說殺就殺。】

劉徹瞪眼:“胡言亂語!”劉榮是自殺!

【成為皇帝的敵人很可怕,若是其他皇子還有退路,身為太子卻可悲得無路可退。】

李世民捂住胸口淚眼汪汪看向長孫皇後:“朕不會讓這種事發生!”他萬萬不會視兒子為敵寇,哪怕知道他未來會造反,愛子之心占據上方,兒子走錯路做錯事一定是周圍的人沒教好!

【在漢朝一個被皇帝疏遠的太子,能依靠的只有母家外戚和朝臣。】

李世民:啊這,他大概意識到為何将長孫無忌留給幼子了,他了解輔機,他或許争權奪利,卻不會起謀逆之心,能壓住蠢蠢欲動的關隴貴族。

說到底,還是他死的時候,幼子太年輕。

【此時的大将軍衛青還在,劉徹當然表示沒有廢太子的意思,這事史書上有記載,寫了劉徹找衛青,讓衛青轉告太子皇後,說他沒有廢太子的意思,他很滿意太子,說自己打仗,未來皇帝不能跟他一樣崇武,讓太子放心,衛皇後聽聞後摘下簪子請罪,後來還誕生了一個成語“脫簪請罪”。】

已經整兵欲主動出擊王世充的太子李世民笑:“呵呵,不過是給掩耳盜鈴,說到底還是有了想要廢除的心思,漢武帝可是繼承了劉家人的刻薄寡恩!”

可一想到老爹阿耶為了補償李建成失去太子之位給了他一隊兵馬讓他立功,李世民又不高興了。

阿爹在對待兒子上是比劉徹強,可卻做事糊塗,既然太子之位給了他,就應該幫他壓制住大哥,而不是多加疼寵,滋長他野心。

【那麽劉徹真的沒有廢黜太子的意思嗎?顯然不是,他找衛青轉達,而不是将兒子叫到身邊推心置腹,顯然此時父子關系緊張,已經有了隔閡,之所以這麽做只是在向衛青表态,安撫衛家人。】

【很可惜,衛青只比霍去病多活十一年,在劉據弱冠兩年後去世,衛皇後和太子劉據的天塌了,衛青就是這娘倆的擎天柱,衛氏在朝中除了衛青沒有別的人可以依靠。】

劉徹也跟着天塌了,他的絕世雙驕好不容易保住了一個,這個也這麽快沒了嗎?

十一年?衛青只比去病就多活了十一年,這對于一個老将來說太少了,人王翦花甲之年還能幫秦始皇戰七國,跟王翦一比,只活了四十出頭的衛青壽數少到可憐。

衛青倒是沒關心自己死得早,他心裏盤算着下值後回去請醫者給去病調養,二十郎當正值将領最頂峰時候,去病人生戛然而止,莫怪天音都覺得可惜。

【細數西漢前期,大家都應該知道,太子之位争奪并不只是代表太子本身,往往伴随着太子身後的母族和朝臣勢力集團一塊使力,劉徹上位是因為館陶長公主大力支持彌補了母族弱勢缺陷。劉邦不想廢除劉盈嗎?他想,史記上記載,他曾經在逃命的時候将兒子女兒幾次踹下馬,都是車夫夏侯嬰将人撿回來,要知道古代車可不像汽車想停就停,夏侯嬰能停車撿人還能沒被項羽的騎兵追上,顯然此時離項羽追兵還有一段距離,既然不是萬分兇險,劉邦又為何急着将兒女踹下車呢?】

【夏侯嬰将孩子撿回來,劉邦是什麽反應呢?多次拔劍要把夏侯嬰給殺了。】

【大家都知道呂後跟劉邦是政治聯姻,是呂家對劉邦的投資,這投資是要有回報的,劉邦想借項羽之手弄死呂後所出的兩個孩子,結果就很明顯了,想踢開呂家。】

【劉徹也是,衛青一走,衛氏無人,霍去病唯一的兒子也沒了,沒有親族在朝中支持的太子能坐穩嗎?在漢初希望很渺茫。】

劉徹看着光幕,眼神逐漸冰冷,作為一名合格帝王,他自然知道這是最優解。

這個時代本是你死我活,特別是儲君之争,争不過別人,就得死!

永遠不要寄希望于他人。

【而偏偏這個兒子在朝政上政見與皇帝相左,這問題就更大了。】

【劉徹的一生功績斐然,伴随着他的功績一塊出名的還有他的任人唯親,舅舅、小舅子、外甥、連襟,是真恨不得将親戚裏的人才全都扒一遍。這其中并不是每一個都是衛青霍去病能安分守己,多數還是仗着皇帝寵愛嚣張跋扈。】

【漢武帝攻打匈奴将文景之治積攢的老底都打沒了,戶口本都打沒了一半,因為沒錢打仗還發明了白鹿皮幣,本意是為了軍隊創收,大概是沒有學過《貨幣論》,此舉差點讓國家經濟崩潰。】

劉徹:瞎說,現在有錢的都是劉氏諸王,他殺豬也得選這些人。

【毫無疑問,劉徹的個性張揚和攻擊性極強,這跟性格仁慈寬厚的劉據有着鮮明對比,這一點想來我政哥深有體會,一個總是跟自己對着幹的兒子,秦始皇能忍,将人丢到邊疆磨煉,漢武帝忍不了,大家都是頭一次做人,我憑什麽讓着你?父子隔閡越來越大。】

【漢武帝劉徹是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對待匈奴手段強硬,可連年戰争使得人口缺少,民不聊生。】

【此時大漢商賈小地主破産無數,流民百萬,民間起義不斷。】

【北伐時期,天下流民達到二百萬,這種情況下漢武帝仍然主戰,将匈奴人徹底趕出漠北,卻招到以太子劉據為首的臣子反對。】

看到這裏,劉徹呵呵在心裏評價,這個兒子傻得可以。

大漢自開國以來只有一個聲音,皇帝的聲音,想跟皇帝對着幹,怕是活膩了。

老劉家的人哪怕再困難也會繞着圈子達成目标。

他爹想幹掉弟弟劉武,礙着奶奶窦氏在,只能看着弟弟上蹿下跳。

劉武怎麽死的?莫名其妙得了熱病死了。

雖然不知道是誰下的手,但不管怎麽說,好歹他爹滿意了。

他爹那樣一個人,在他爺爺面前也是服服帖帖。

真有什麽想法,好歹等皇位拿到手再說。

【劉據是愛民嗎?或許是,但他更不想繼承一個破碎的國家,就算舉國之力滅掉匈奴又如何?此時的大漢經不起折騰,又因為趕上小冰河,連年災害,黔首流離失所,所以他主和,在國策上就跟皇帝主張出現偏離。】

【劉徹會聽嗎?能聽的進去就不是漢武帝。早在衛青去世後,皇帝身邊誇贊太子的人逐漸減少,反而多是诋毀他的人,例如他在衛皇後宮中多待了一會兒就有黃門向皇帝舉報,說他調戲宮女。】

【為何黃門都敢随口污蔑一國太子,顯然皇帝對太子不滿,皇帝也不可能為了這種小事去詢問太子,這種小報告打多了,日積月累,造成父子越來越遠。】

深谙後宮争鬥的劉徹一眼就看穿這其中有後宮女人的手筆。

皇門為何敢得罪太子?急皇帝之急,放屁!

他娘和丈母娘就用過這一招,不斷指使人在先帝面前說劉榮跟栗姬的壞話。

時日一長,不信也就信了。

在大漢,最不敢令人小瞧的就是女人。

【太子劉據死于巫蠱之禍,對于現代的我們來說巫蠱之禍不過是無稽之談,可古代人卻深信不疑,更不要說漢武帝晚年也尋仙吃丹藥。】

劉徹發出質疑,“這世上沒有神仙?天音又是哪來?”

永樂皇帝朱棣拍了拍大孫子的腦瓜子,“瞧見沒,哪怕秦皇漢武唐太宗這般豐功偉績之人都逃不過求仙問藥,咱大明可不能信這些!”

太孫朱瞻基提醒老爺子,“爺爺,咱後世還有一個主職道士的皇帝。”

永樂皇帝給了大孫子一腦瓜子,“你還有臉說!你娘把那孫氏送遠了,這事就算了,咱不追究,你不準将人找回來,孫氏不行,竟出些孬種!”

朱瞻基為後世子孫辯解:“那厚照孩子還是不錯的。”

永樂皇帝冷哼一句,“死得早又有什麽用?身為皇帝首要任務為朱家留下後代。”

天音那句話說得好,家裏可不是有皇位等着繼承。

朱瞻基摸了摸鼻子,好像自己也被敲打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