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第三十三章
“今日吃的什麽早膳?”
李世民招來左右詢問。
房玄齡不解,回答:“臣早上吃了肉丸和雜糧粥。”
程咬金大大咧咧道:“俺吃了牛丸湯!”
李世民自動忽略掉程咬金發言,對着房玄齡笑眯眯道:“再陪朕吃點,順便看一出好戲。”
程咬金沒聽懂,一臉疑問。
房玄齡會意聖人的惡趣味。
真是的,看戲看到始皇帝頭上。
李世民:秦皇漢武唐太宗,其中兩位被後世公認的千古一帝都出現了,說什麽也該輪到秦始皇風評被害了!
根據經驗,當光幕着重介紹哪個朝代時,往往該朝代當朝皇帝不久後會在評論區出現,擺明了是能看到光幕,也就是待會兒光幕放完,他們有可能看到始皇帝氣急敗壞出現在評論區詢問秦二世是誰?
哈哈哈哈
太快樂了!
【孟姜女哭得很慘,這口本不屬于秦始皇的鍋終究還是背在了他身上,孟姜女哭其實就是百姓在哭,自古修長城就是一件苦差事,古代那會兒又沒有水泥,修成一段往往要大量勞力……】
知道了孟姜女跟自己無關,秦王政并不高興,光幕透露了後世不少朝代,豈不是說他大秦亡了?
光幕出現了現實中經過兩千年歲月侵襲依然屹立不倒的長城,同時又放了一段十倍速度幾個人用機器只花了三日時間造了長長一段長城的紀錄片。
Advertisement
這讓光幕前的古人看着工程車都忍不住了張大嘴巴,這是神獸?
秦王政看得很認真,很快命人召見在秦的秦墨。
【但你要說秦朝那會兒會因修長城死傷無數,那只能說你太小看秦朝律法對于人身地保護了。】
【秦朝給我們的印象是暴秦,源于秦法嚴厲,關于陳勝吳廣因大澤鄉大雨失期,司馬遷的《史記》着重描寫了“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畏懼秦法嚴苛,既然逃走是死,造反也是死,幹脆造反得了,一句“王侯将相寧有種乎!”掀起了天下反秦浪潮。自此秦法嚴苛壓在秦朝頭上兩千年不得翻身。】
秦王政手中的酒樽落在地上。
這句話對于處于戰國時期的年輕秦王沖擊力還是很大的,為何?因為這個時代講究的是血統,國王的兒子是國王,官吏的兒子是官吏,在趙國做官得罪人被通緝,跑到秦依然可以做官,他們祖上做過官,他們靠着祖先傳下來的優勢在仍然能做官,哪怕是秦國也只是多了軍功制,讓底層有了往上爬的空間,還是繞不開世襲制這個魔圈。
他嬴政要不是贏子楚的兒子,又有什麽資格繼承秦國王位?
“王侯将相寧有種乎”等于剝奪了貴族那層來源于血脈的光環,鼓勵被貴族視為低賤的黔首反抗貴族。
六國中不少國王摔了酒樽憤怒道:“這陳勝吳廣是誰?寡人要活剝了他們!”
“王侯将相寧有種乎!”
震耳欲聾的聲音在歷朝歷代百姓耳中回蕩,大部分百姓渾渾噩噩,腦子裏只想着填飽肚子,對這句話過耳便忘,還有一些人聽了進去。
一些處于王朝末年的人眼裏有了光找到了出路。
天不讓他們活,他們就反了這天!
李世民看着光幕點頭,“暴秦亡與律法苛刻。”他上位可是大赦天下。
關于秦法嚴苛這一點,劉徹閉口不言,劉漢雖然宣傳前朝法律嚴苛,可實際上大漢的法律就是脫胎于秦法,只是廢除修改了一些不符合時宜的部分。
說到底大漢如今用的律法還是秦時那一套。
【然而近半個世紀,我們考古人員在搶救一處秦朝古墓時發現了許多秦時的律法竹簡和當官日記,一些法律法規哪怕是拿到如今都很适用,比如秦時就有對兒童婦女的保護·法。】
李世民意外,天音這話可是推翻了自古以來對暴秦的印象。
朱元璋默默劃去紙上要撤去的賤籍群體。
對于婦人和兒童的保護·法?
他思來想去,沒想出色的地方,都是遵循宋時舊歷。
朱元璋凝眉,後世之人為何這般崇尚始皇帝,不認同秦法苛刻?還是說後世法學才是顯學?
朱元璋認識到大明有種種不足,還是很自豪開局一個碗趕走蒙古人打下江山。
如今因這文人制定的律法被天音譏諷連千年前的秦朝都不如,未免讓他面子大失。
說不定後續還得被天音拉出來數落一頓,那可就在歷朝歷代皇帝面前臉面丢盡了!
可憐他一失去妻子孫兒的老人家,因為那些不肖子孫被天音拉出來反複打臉。
【秦法繁瑣,具體到方方面面,包括人人得有身份證、戶口登記,商人得明碼标價不準賣假貨還得提供發票,沒錯就是這麽先進,跟我們現在有什麽區別?對未成年兒童還有保護法,身高不足六尺罪減一等,要是換到明清可沒這優待,夷三族,誅九族,恨不得将男丁趕盡殺絕,哪還容得你活命機會?】
【秦法雖然繁瑣,但我們知道有法可依才能保護我們自身權益,最怕的反而是那種“莫須有”罪名和“欲加之罪”,完顏九妹一句“莫須有”罪名害死岳飛斷送大宋江山,大明叫門天子強加在于謙身上的“欲加之罪”直接折斷大明脊梁,從此大明忠臣難覓,奸臣當道。】
朱元璋:什麽誅九族?就差指着他鼻子指名道姓了!
還有能不能不要再提叫門天子了?他對這四個字都産生應激反應。
真是造了哪門子孽,生下老四這混賬兒子,老四那一脈又出了個朱祁鎮這個奇葩,連累他這老祖宗反複被打臉?
跟趙構、雪鄉二聖相提并論,他大明倒了八輩子黴!
永樂皇帝死亡視線再次對準孫子,朱瞻基低下頭心虛道:“孫兒真沒想跟孫家妹妹複合!”
“想都不準想!”朱棣嚴厲道。
“這次打完鞑靼,你就回京去,先給你爺爺我生下幾個重孫!”再學那後世蠻夷皇帝康熙教育之法,他寧願後代養蠱,也不願再出個叫門天子!
不得不說叫門天子朱祁鎮的存在對于朱棣這一脈打擊太大了!
朱棣壓根不敢在評論區發言,就怕被他爹逮到一頓語言輸出。
“爺爺,不打瓦剌了?”
“你小子迷糊了?瓦剌在鞑靼後面,先打鞑靼再打瓦剌!”
【秦法也有令人诟病的地方,比如亂丢垃圾要受黥刑,小偷小摸就要割鼻砍腳還會連坐,戰時重典還說得過去,統一後再用難免嚴苛。這就等于一直在嚴打,我們國家也有嚴打的時候,但社會穩定後立刻給松綁了,秦卻是從始至終,沒有意識到高壓給社會帶來的隐患。百姓出門活得戰戰兢兢,怕一不小心違了秦法,這讓剛歸附秦的原六國百姓如何對秦有認同感?六國百姓依舊以韓人、楚人、趙人自稱,哪怕是秦朝堂上也這麽分,大家原有觀念沒有轉換過來,已經沒有六國了,大家現在都是秦人。】
秦王政皺眉,這有何不妥?
只要不亂扔垃圾,不殺人,不做壞事,又怎麽會受到處罰?
正是因為嚴懲,才能震懾人!
起碼在秦境內,小偷小摸案件少得可憐。
【秦法苛刻,但也很先進人性化,比如打死小偷沒有如今的防衛過當,那時被判無罪,再比如見義勇為是義務,冷眼旁觀反而犯法。碰瓷也不需要自己找證據,秦法有個罪名,誣告反坐。還有官府審判你不服可以上訴,光這一條起碼它保障身處底層的黔首有冤可伸,敢問後世哪個朝代可以做到?】
【除了秦依法治國,自漢武帝後都是獨尊儒術,儒家講究親親相隐,這跟法家提倡的大義滅親相逆,後世朝代你去告狀申冤,好家夥得一層一層往上告,想越級告狀,打你五十大板能活下來再說。後世朝廷雖然不限制越級告狀,可無形中制造了重重阻礙。比如明中期的“登聞鼓告禦狀”成為擺設,到清朝“必關軍國大務,大貪大惡,奇冤異慘”才能擊鼓,違者重罰,可大多數百姓哪裏有那麽多千古奇冤?也不可能允許盛世年間出現千古奇冤,無形中斷掉了百姓申冤的渠道。】
秦王政冷哼一聲,他對儒家那套沒什麽好感,特別是呂不韋養着的那群儒家門客。
儒家想借呂不韋宣傳儒家學說也看他肯不肯!
秦王政掃了李斯一眼,說來李斯的老師荀子也是儒家,沒想到竟然教出來一個實實在在的法家弟子,也是有趣。
【再回過頭來看陳勝吳廣口中的“失期法皆斬”就得先打上問號,請看下面這段視頻,我們考古人員将竹簡複原後發現有關于秦法中有關失期懲罰這方面記載。】
光幕出現了一個個只有手指長如同“麻繩”一樣扭曲漆黑的玩意,經過重重技術手段後,“麻神”舒展,變成一片片可以辨認是竹簡的東西出現在世人眼前。
“這是竹簡?”李世民驚到失聲。
劉徹盯着面前的竹簡,也不相信這玩意兩千年後變成那副鬼模樣,更加離譜的是後世人竟然能将這鬼東西複原!
【出土的秦朝《徭律》有記載: “失期三日到五日,谇。六日到旬,赀一盾。過旬,赀一甲。”】
秦王政颔首,不錯,秦法也不是不近人情,服役趕路因天氣因素導致遲到是常有之事,寬限三到五日很正常,真晚了十日以上才會嚴懲。
【翻譯過來就是徭役遲到三到五天會被訓斥,晚六到十天罰一盾,遲到十天以上罰一甲。這裏的盾和甲是盾牌和盔甲的意思,同時這裏懲罰的也不只是服役黔首,而是一隊人。盾和甲對于黔首來說傾家蕩産也買不起,哪怕分攤也不是小數目,這也是保證服役不是途中拖延故意遲到。】
【那麽我們再回頭來看陳勝吳廣在大澤鄉那一聲怒吼就很有意思了,陳勝吳廣所謂的失期也只是遲了一晚未在朝廷限定期限前趕到,面臨的處罰也很可能只是被訓斥一頓,那麽他們為何要造反?】
還能是什麽?
李世民嘴角露出神秘一笑,因為秦始皇死了呗!
程咬金一拍大腿,“俺明白了,因為他們想當皇帝!”
房玄齡聽他這話默默轉過頭去。
李世民被嗆了一下,“胡說些什麽?”
程咬金不解:“難道不是嗎?”
在瓦崗寨的時候,李密反隋就是想自己當皇帝,雖然被王世充打得落花流水跑去投靠太上皇,最後誤了性命。
李世民一點一點分析給他聽,“秦始皇在世時,六國國君、貴族和大商賈都被遷去了鹹陽,留在舊地的貴族都不成氣候。始皇帝在世時,壓得他們不敢動彈,但不代表他們沒有聯系,謀聖張良就一直在為韓國複國奔波,秦始皇巡游遭遇幾次刺殺背後都有張良謀劃。”
“秦始皇在時無人敢反,六國貴族都等着秦始皇去世,等秦二世登基後,這些六國貴族需要試一試秦二世深淺,才有陳勝吳廣先起事,其他地方響應。”
他突然發現這跟隋末有什麽區別?
六國貴族不就是關中貴族?
隋炀帝侵犯了關中貴族利益,關中貴族便多方下注換掉他。
換皇帝這種操作,關隴貴族也不是第一回幹了。
他太原李家也是關隴貴族,哪裏不知道這番操作?
天音說的那句很對,歷史總是在不斷重複,只要有利益沖突,這種情節還會再次重演。
“那陳勝吳廣不還是想當皇帝!”程咬金認死理,沒好處造什麽反?
李世民回過神了,這話說得也沒錯,說出“王侯将相寧有種乎!”可不就是陳勝吳廣心裏有野望!
六國百姓一臉茫然,不是說秦法嚴苛嗎?秦地百姓很苦,聽神仙所言,秦地黔首只要守法過得比後世人還要好?
【《史記》記載了後續兩人幹過的事,什麽魚腹中藏書,學狐貍鳴叫,裝神弄鬼,好家夥秦始皇在世都能被唬住,這是尋常老百姓能幹得出來的嗎?】
【或許有人說他們是六國舊人不了解秦律。你要說大字不識的黔首不通曉秦律我也就信了,可陳勝吳廣絕對不可能。】
【首先陳勝吳廣是地方屯長,秦朝是軍功制沒錯,地方官吏人事權也被中央掌控,但也只到縣級,皇權不下鄉大家應該聽說過,那會兒鄉下的末流小吏往往是當地有名望的人甚至有些地方還沿用六國時的世襲制。】
皇權不下鄉?!
秦王政眼神犀利起來,在得知自己未來成就的偉業,他一直沒有真實感。
對于他來說虛幻的未來遠不如現在重要。
更重要的是他如今才重掌大權,光幕告訴他未來成就,想來很快六國也會知曉。
歷史已經改變,六國可能會排除萬難,聯合攻秦!
年輕的秦王政攥緊了酒樽,無妨,他既然打敗過六國,也不畏懼再打一次這群手下敗将。
先拿誰開刀?
堵在家門口的韓?
當年韓的疲秦之策,令秦舉國之力修建鄭國渠,也讓秦游離六國之外,春秋五大霸主,怎麽能沒有大秦?眼下鄭國渠就要完工,他大秦終于可以抽出手宣告自己存在,也可以磨刀霍霍先宰掉韓國!
【陳勝吳廣被選為屯長肯定學過秦律,這是秦吏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知道秦律遲到也不會死,他不忙着趕路,反而畏懼失期決定造反?】
【其次秦那會兒真正的黔首是沒有姓只有名,陳勝吳廣可是記錄在《史記》上的有名有姓還有字!劉邦都沒有字!】
秦王政嗅到異樣氣息,這劉邦又是誰?
劉徹将衛青從大營叫進宮,陪他一同觀看光幕。
衛青很無奈,他現在只想操練兵馬,等待秋日跟匈奴做上一場。
可皇帝還是要應付。
“仲卿可知高祖沒有字?”
衛青猶豫,“高祖的字不是季嗎?”
“季是高祖排序也是名,邦是高祖做漢王時改的名。”
衛青驚訝,“這豈不是說陳勝吳廣比高祖身份還高?”
話剛說完,他意識到問題,這豈不是在貶低高祖身份?要知道大漢官方一直宣傳高祖是陶唐氏後裔禦龍氏後裔,是貴族之後。
實際上劉邦這一脈時間長遠,早不知道傳自哪裏,但好在劉姓源頭都是帝堯後裔祁姓劉氏累。
凡是姓劉,都逃不過是劉累後裔,總不會是春秋姬姓劉氏,這不是得平白多上一大批遠房親戚了?
劉徹不在意,反而興致勃勃道:“沒錯,陳勝吳廣起碼也是士人。”他家高祖到他這一代已經落寞,靠着在沛縣的那點家族勢力才弄了個亭長當當。
跟人陳勝吳廣是沒得比。
可那又怎麽樣?別說陳勝吳廣之流,哪怕是楚霸王都不是高祖對手,最後自刎烏江邊,讓高祖得了天下。
衛青看出皇帝這是在暗戳戳炫耀,很配合贊嘆道:“高祖實在太厲害了,以布衣之身奪得天下!”
劉徹矜持道:“一般一般,也就比那後世朱元璋強了一些。”
他家高祖也就祖上闊綽過,到太公那一代已經落寞,不然也不會自己辛苦種地。
作為後世公認的千古一帝,劉徹很滿意後世給他的評價,可在看過光幕之前的視頻,對于朱元璋比高祖還要厲害,他就不是很認同了。
就因為家裏多了幾畝地,就低朱元璋一籌?哪個皇帝在打天下時會因為家裏少幾畝地占據優勢?
朱元璋也是借助了岳家勢力,憑什麽排位高于高祖?
大家都是靠女人起家,誰也不比誰高尚,起碼他劉家沒抹去呂家的功勞。
【那麽陳勝吳廣的真實身份呢?《史記》中将陳涉歸于世家已經告訴我們答案。】
【我們再倒推一下,秦律既然不是我們想象中那麽苛刻,那麽始皇帝召集人修長城會出現死傷無數嗎?要知道秦律連官員傷人都會被懲罰,電視劇出現的那種監工拿着鞭子随意抽打服役人員的畫面大概率不會出現,哪怕出現針對的對象也只是刑徒。】
六國某些因為得罪貴族被打了一頓的人更是難以置信,在秦地,貴族官員不能随意鞭打黔首?
在六國黔首性命不被貴族看在眼裏,有時只是阻了貴族的路幸運被抽打一頓丢棄路邊,不幸被打死了也沒人過問。
【古代統治者還是很珍惜民力,畢竟不像現在有一茬一茬韭菜可以割,在古代從一個嬰兒順利長大成人是一件很僥幸的事,天災、人禍、疾病、饑餓,沒有醫藥,一個小感冒就能帶走一個孩子性命,底層百姓可能生五六個才能養活下來一個。】
光幕中是影視劇拍攝的受災劇情。
光幕前的人看了很想吐槽,誰家災民白白嫩嫩,手還沒有繭的?
還有那最中間上着妝比名妓還要漂亮的姑娘,真以為臉上抹了薄灰就沒人看不出來了?
災民中真要有這種姑娘,第一天就被糟蹋了。
【古人更是把催生當成政績,我們知道春秋戰國彼此打來打去,今天你滅了我,明天我借兵又複國再幹掉你,滅國複國跟玩兒似的,但這打仗中損失的百姓可不會複活。戰神白起為何有“人屠”稱呼?還不是秦國養不起降軍,不想把人放了,又不願意浪費糧食養着只能殺了。】
【秦如此,其他國家也好不到哪去,春秋戰國五百年死的人口不知有多少,到秦始皇一統六國,大一統的秦朝也只有兩千五百萬到三千萬人口。】
秦始皇皺眉,都兩千萬人口了,天幕還覺得少?他都開始發愁,從哪弄那麽多糧食養活這麽多人。
秦國現在也就五百多萬,也就是說拿下六國後,人口要翻五到六倍。
【這三千萬人口也就咱們一個魔都的常駐人口,還不加上外來人口。這點人分散到祖國大地,連點水花都濺不起來,要知道我們華夏光春運就有29億人次大遷徙,古代可沒現在這麽多人口。】
29億人?!
這是個讓歷代皇帝都眩暈的人數,快,快說後世哪來這麽多糧食養活這麽多人口?
秦王政更是捏緊了酒樽,光幕在哪裏?是後世嗎?
他大秦還不夠強大,哪怕二十九分之一的人口都無法養活。
【這三千多萬人中去掉老弱病殘,再去掉服役士兵,剩下的青壯年不僅要為秦始皇修長城修馳道修直道修阿房宮修皇陵,真要像電視劇演的那樣修一段長城死數不盡的人,秦朝哪還有那麽多人給始皇帝嚯嚯。】
秦王政盯着長城馳道幾個字,心裏蠢蠢欲動,想修,他現在就想修。
鄭國渠眼看修成,關中八百裏秦川将一躍成為糧倉,這是繼巴蜀後大秦的第二糧倉!
有了糧草,他大秦才能出兵橫掃六國。
舉國大工程帶來的回報太香了,年輕的秦王已經忍耐不住誘惑想要開啓下一個基建工程。
修長城、皇陵可以往後推,馳道可以先修起來,先修國內。
【修長城是一件苦差事,或許有摔死、累死、病死等等,但絕對不可能出現孟姜女畫面中長城倒塌埋藏屍骨無數這種。】
【那麽問題來了,既然這種事在秦朝發生的概率小,會不會真實情況是發生在明朝呢?】
咔嚓!
朱元璋筆再次被折斷,他利索一扔,重新換了一根,只是這次落筆非常重,字間帶着殺氣騰騰。
北平燕王府,朱棣背後一涼,他驚慌環視四周,還好,他爹沒派人追過來。
“王爺!”王府長史急匆匆跑進來,“京中來信,皇上讓您清掃幹淨女真人!”
“啥?”朱棣一驚,搶過長史手中的密信。
他拍了拍胸口松了口氣,“還好,還好,爹他讓咱戴罪立功!”
這是好事呀,好歹不用怕爹拿着棍子在後面追趕他!
【哈哈,這個話題我們有機會再說。】
【秦始皇是華夏公認的千古一帝,他完成了絕世偉業大一統,結束了自春秋以來中原五百年內耗,沒有六國紛争,中原才能休養生息。】
【廢除分封制,采用郡縣制,加強中央集權。】
【書同文、車同軌、行同輪,統一文字、貨幣度量。】
“郡縣制、書同文、車同軌!”李斯眼中異彩連連。
“彩!”
這每一項功績都說到他心坎上了,這是他曾經深思熟慮思考過的,在他輔佐下秦一統後該如何進行下一步。
他心有腹稿,只是雛形。
原來總結起來是這一行字!
“彩!”
這就是他所想的!
果然秦國才是他施展抱負的地方!
秦王政面無表情,中掩在袖子下顫抖的手指表達了他的激動。
“這就是大秦的未來,這就是寡人的未來?”
【秦以商鞅變法崛起,商鞅變法為強秦制定的軍功制已經不适合這個初生的大一統國家,環顧四周已經沒了六國大家都是秦人,軍功制無用武之地,這也斷了下層向上爬的渠道。】
秦王政眉頭再次凝起。
秦法無法使用統一後的大秦?
荒謬!
秦自商鞅變法後靠着軍功一躍成為春秋霸主,未來橫掃六合,這意味着秦國制度遠比其他國家先進。
現在有人說先進的秦國制度已經落後,不适合統一後的秦國,聽得秦王政很刺耳。
【秦一統後,這輛由秦始皇駕駛的馬車本該減緩腳步,讓經過五百年戰亂的中原大地得到休養生息機會。】
【然而駕駛秦這輛馬車的始皇帝卻是摸着石頭過河,因為縱觀歷史大一統是史無前例,沒有前人經驗可以借鑒。】
【秦軍功制起家,是秦法的根本,不可能棄用,駕駛這輛馬車狂奔的秦始皇也不能在短時間讓這輛馬車停下來改變賽道,要想讓軍功制保持下去怎麽辦?要想讓秦人不斷了向上爬的渠道只有繼續對外作戰,始皇帝目光對準了北方匈奴和南方南越。】
年輕的秦王颔首,認同了這番結論,他大秦生于戰死于戰,跟犬戎戰,跟六國戰、跟匈奴南越戰,永不停歇!
【公元前220年始皇帝二十七年,開始修建一條通往燕、齊,一條通往吳、楚的馳道,到了公元前212年始皇帝三十五年又修了一條從鹹陽直達九原郡的直道,九原郡就是我們如今的內蒙古包頭市。】
光幕徐徐展開一張現代地圖,從鹹陽出發,紅線延伸到包頭市。
【而這條直道只花了兩年時間就修建完成。】
【兩年啊,現代用機器修這麽長高速公路也不只這點時間,在秦朝想要這麽高效完成這條直道只能用人數來堆。】
【秦一統中原十五年而亡,這十五年來不是打仗就是搞基建,百姓得不到休息苦不堪言,這跟六國還存在時有什麽區別?六國新秦人沒覺得作為秦人好在哪裏,反而要背負沉重的勞役,嚴苛的秦法壓在頭上,六國百姓敵視秦國,畏秦吏如虎,陳勝吳廣那一聲怒吼,才會引起那麽多反響。】
秦王政猛然站起來,瞪着光幕,什麽,大秦一統天下後只有十五年國祚!
李斯也是一愣,失手打翻了酒樽。
“怎麽會?”
【網上流傳一句話,戰國七雄,始皇滅六國,秦二世滅第七國!】
“秦二世是誰?”秦王政咬牙瞪着光幕詢問。
【這裏清晰要澄清一下,秦二世登基時秦朝已經是個大火藥桶在爆炸的邊緣,一直沒爆炸是因為被始皇帝強行壓着。】
【這其中固然有六國貴族在煽風點火編排秦法嚴苛,也有秦派到地方的官吏本就是六國貴族的人不斷拖秦後腿,但根源還是在黔首得不到休養。】
【六國貴族終究是少數,天下最多的還是黔首,倘若秦令天下百姓可以喘口氣,能吃飽飯,古代百姓的期望值很低,誰能讓他們填飽肚子,他們就擁護誰。】
【這時候誰踹飛他們的飯碗,百姓先不幹了,那麽六國貴族還能鼓動得了百姓嗎?就算一些有野心人被鼓動,但大多數百姓還是更向往安穩日子。】
秦王政喘着粗氣,他想要冷靜下來,不行,完全冷靜不下來!
他用力捶向案桌,歷代秦王政努力奮鬥目标在他手裏完成,偏偏亡在他兒子手裏,這讓他如何不扼腕?
不管秦二世有什麽理由,沒能守住祖業就是他無能!
【這一點漢高祖劉邦做得就很好,他雖然不能讓百姓填飽肚子,卻可以修改過于嚴苛的秦法,一入關中,入駐鹹陽後就“約法三章”。哪三章,一殺人者償命;二傷人者刑罰;三盜竊者要受處罰。】
秦王政盯着光幕,深吸一口氣,眼裏寒光閃爍。
劉邦?莫要讓他知道這是誰?
楚國沛縣,剛年滿二十的劉季結交了一群豬朋狗友在樊哙家吃肉,盯着光幕劉季晃了晃腦袋,“這劉邦也不知是何等大才,竟能撿下秦國便宜!”
“兄弟們快逃,我兄長發現我偷家裏狗了!”盧绾哇哇大叫跑進來。
一群浪蕩子舉着狗肉聞風而逃。
徒留盧绾兄長叉腰運氣,“二三子,再來偷狗,吾告學堂去!”
【黔首只要遵守這三條,其他統統不用管。】
【這三條其實就概括了秦律,只是秦律規定太多太詳細,細枝末節管得太多,令黔首無所适從,黔首哪裏能記住那麽多秦律,有了這三條,黔首不再畏懼會不小心觸犯法律。】
【也是這三條,讓老秦人接受了劉邦。】
劉徹眉飛色舞,沒錯,這就是他祖爺爺的高明之處。
黔首不識字,只要遵守這三條就行了,至于他人犯法才知道漢法嚴苛,漢法實際就是秦法。
就算修改部分也是經過呂後、文帝和先帝斟酌後修改,大體沒變。
秦王政沉默,頭一次體驗到什麽叫做一顆肮髒的心,光幕上那老頭笑嘻嘻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
可實際上,跟秦法有什麽區別?
只要守住這三法,同樣也不會犯秦法。
哪怕是犯錯,只要不是那殺人、偷竊、傷人,小錯第一次都是教育為主,秦法不會不教而誅。
年輕的秦王仿佛第一次認識這個世界,關中父老這般容易就信了那劉邦?
還是說秦法嚴苛已經深入民心?
【作為第一個大一統國家,秦的滅亡無疑很可惜,始皇帝在去世前應該已經察覺到國家面臨的問題,可惜他沒有放緩腳步,緩解國內矛盾,而是選擇尋求長生,可惜世上哪來神仙,服用丹藥過多,反讓他突然暴斃,原定繼承人也被逼自殺,秦二世胡亥上位,非常幹脆利落,三年就送秦去見六國!】
“噗!”
三年啊,三年就讓大秦亡了,栓頭彘上位也不至于三年亡國!
“大王!”見秦王政悲憤吐血,殿內所有人緊張起來。
“快叫侍醫!”
醫官急匆匆步入殿中,為秦王政診脈,片刻後道:“無妨,大王是怒氣攻心,休養一段時日便可。”
“庸醫!大王可是吐血了!”
一群武官怒視醫官,醫官冒冷汗,欲哭無淚道:“大王身體強壯,只是怒氣傷肝,肝火犯胃,吐了胃血,需平躺,靜心,卧床休養一段時間。”
秦王政抹去嘴角血跡,壓抑住心中怒火,“寡人無事。”
而另一邊的戰國六雄則拍手叫好,真是笑死人了,他們以前在大魔王秦昭襄王帶領的大秦下瑟瑟發抖,好不容易送走大魔王,結果繼位的贏柱和贏子楚也不是好相與的。
好在這兩位秦王政都短命,一個繼位活了三天,一個繼位後活了三年。
謝天謝地,秦蠻終于換了小孩做大王,更妙的是年幼的秦王政大權旁落。
可惜有個權相在,秦蠻看着不安分,韓處于四戰之地,本身狹長,有個當時天下咽喉之地的函谷關,這裏也是中原攻秦的必經之地,也就是說秦拿下韓就能守着嘉峪關依靠背後糧倉攻入中原。
戰國七雄,秦只盯着韓國打也是這原因。
韓國自己也知道,這些年也被秦打怕了,真是花式吊打,土地也是被肆意割據。
好不容易換了個年幼的秦王政,韓國立刻為秦國準備的疲秦大計,果然安穩了幾年。
本來以為這個政策會将秦國拖垮,如今光幕一出,大家都知道誰都沒有逃過虎狼之國秦國的暴捶。
滅國了很難過,可知道秦沒多久也會陪他們一起沒了,那可就成了一件令人開懷的事了!
哈哈哈,以前總是有人罵自己敗家子,現在總算是體會到罵別人家敗家子的快樂了!
缺三千字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