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第三十二章
公元前237年,始皇帝十年,正是秦國大王嬴政正意氣風發的一年。
這一年,他将丞相呂不韋驅趕出鹹陽,放逐到巴蜀之地,将朝政掌握在手中。
在他想要将呂不韋招攬的六國食客一塊驅逐時,一本《谏逐客書》遞上了他的手裏。
秦王嬴政看完後只覺得覓到了大才,将這名叫李斯法家人叫過來,一番對話後更加肯定這是個商鞅一樣的大才。
說得好,法家學說才是大秦變強的根本。
秦王嬴政覓人才心中高興,為表示對李斯看重留他在王宮用膳。
肉塊在鼎中咕嚕作響,李斯繼續向秦王闡述自己的法家見解。
殿內氣氛正好,突然一道大煞風景的女音響起。
【秦王貪戀美色,逼迫美女哭倒長城是為哪般?】
【大家好,我是清溪,今日我們來聊一聊秦朝那些事,秦朝離我們有兩千年歷史,歷史太久,難免給我們留下一些真假難辨的傳聞,今日我們就幾個小故事來剝絲抽繭辯論真假。】
“何人?”
秦王嬴政一腳踹翻面前案桌,只見案桌砸向殿內半空,伴随着女音響起,一道黑色轉亮的光幕在殿內乍然出現。
“大王!”李斯驚異呼喊。
守候在秦王身後的守衛士兵已經将秦王護在身後。
【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禦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Advertisement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本是一臉如臨大敵的嬴政整個人僵住了,這莫名女音說了什麽?
他大秦滅了六國,完成一統中原霸業?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嬴政一掃六國,終結戰國,從此中原步入大一統。】
秦王嬴政推開前面的王翦,眼睛緊盯着光幕,光幕中是一張地圖,分別記錄着春秋七霸和北方匈奴、南方南越。
光幕邊上年份不斷跳動,大秦地盤也不斷擴大,從韓地納入秦國再到趙、魏、楚、燕、齊,秦國一統天下,和北邊匈奴、南邊南越并立。
年輕的秦王深吸一口氣,無法相信大秦歷代秦王使命在他手中完成。
李斯即使跪下,一臉狂熱向秦王倒喜,“大王,您完成了歷代秦王未能完成的偉業!天佑我大秦!”
【但這樣的大秦只維系了十五年就二世而亡,關于秦朝記載多是描述它的殘暴,還有很多真真假假的傳聞流傳至今,今日要探讨的第一個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詳是非遺故事《孟姜女哭長城》。】
嬴政身體再次僵住,他聽錯了是不是,大秦一統中原竟然只持續了十五年就滅亡?
怎麽會?
大秦滅在他兒子手中?
此時春秋其他六大國因光幕出現而亂糟糟的,秦會滅六國成為衆位大王心頭拂之不去的陰影。
本以為大魔王秦昭襄王一去,秦再很難崛起,現任秦王不過是個被人欺壓的毛頭小子。
本來沒人把他放在眼裏,眼下一看這是個比大魔王還要狠的角色。
不行,還是得合縱連橫先滅掉秦國!
【秦王嬴政一統天下,稱始皇帝,統一中原後,偌大秦國面臨兩個敵人,一是南邊的南越,二是北邊的匈奴。】
大殿中一片死寂,李斯冷汗直冒,他感覺到旁邊大王那滿身膨脹的殺氣。
嬴政面色沉郁退回王座,立刻有近侍搬來了新案桌和新的煮羊肉,鼎下方炭火烘烤着鼎,鼎內羊肉湯咕咚咕咚作響。
李斯也被近侍從引回案桌後,除了殿內多了一道光幕,一切似乎與剛才無異。
實際上,所有人心裏都明白不一樣了。
【在秦王嬴政忙着統一中原時,這個時候的草原也發生了劇變,什麽劇變?草原上也誕生了一位統一草原的英雄冒頓,就是那麽充滿戲劇性,農耕文明步入統一後,游牧文明也緊随其後步入一統,仿佛有一雙無形的手,令這兩個無法并存的文明步入一統,接下來該磨刀霍霍向對方揮刀。】
【然而事實并未如衆人所期盼的那樣,在農耕文明率先一統後,這個完成大一統的國家秦随着始皇帝去世很快步入崩潰,中原再次陷入混亂,大一統腳步被拖延,慢游牧文明一步,一步慢處處被打壓,幾代漢皇帝忍受屈辱,派公主和親匈奴,才換來休養生息時間,到漢武帝時期終于得以翻身主動出擊匈奴。】
【再來說說秦朝,秦自誕生起就一直與西戎作戰,最慘的時候打到國內剩下五人,這五人就是秦王的五個兒子,逃脫後跟周天子借了七千兵馬才得以将西戎驅趕出秦地,秦朝得以複國。】
【自此,秦王生來使命跟西戎作戰,直到西周滅亡,秦助周東遷才一躍成諸侯國,到秦穆公時期,終于一口吞并西戎十二小國。再到大魔王秦昭襄王登位,每年都在打仗,從而成就春秋霸主大業。】
【秦始皇嬴政,掃六合,一統天下,在磨刀霍霍向南越時還得面臨北方匈奴的騷擾,為了免除北方黔首受匈奴騷擾,秦始皇從全國各地抽調八十萬黔首将秦、燕、趙三地長城連起來。】
【今日說的《孟姜女哭長城》這個故事背景就來自這個時期。相傳戰國時期燕國某地有一孟姓老漢經常在自家葫蘆藤說話,春去秋來幾年過去,某日葫蘆中傳出哭聲,孟老漢拿刀對着葫蘆一劈,發現裏面有個女嬰。】
【女嬰對着孟老漢一笑,孟老漢心軟将她當做女兒來撫養,這女孩被起名孟姜女。】
【當然,我們現在再來看這個故事顯得邏輯不通,但小時候真覺得反派角色秦始皇面目可憎是個大壞人,秦二世而亡絕對是讓人拍手稱快。】
年輕的秦王面無表情,他手持酒樽一口飲盡,近侍連忙給他滿上。
身為王上,他後宮不缺女人,多是其他國家送來的公主和陪嫁臣女。
要什麽樣的女人沒有,他會因一個稍有姿色的女人,為別的男人披麻戴孝,敢向他提出這個要求的,他二話不說賞賜她五馬分屍。
還有別再提二世而亡,他現在已經知道了,能不能告訴他,漢是六國中的哪一個?
【當我們長大後再來對這個故事追根溯源,卻發現《孟姜女》這個故事跟秦始皇沒有絲毫關系。】
嬴政持着酒樽的手頓住,跟他沒關系?什麽意思?
【《孟姜女》故事的最初來自《左傳》記載的一個小故事,故事發生的也不在燕,而是在春秋時期的齊國。齊莊公伐衛、晉奪取朝歌,在襲莒的戰鬥中,齊國将領杞梁戰死,杞梁屍體拉回臨淄,齊莊公親自到杞梁家祭拜,被杞梁妻婉拒。這本是左轉的一個真實歷史記載,到了《禮記》、《孟子》變成了杞梁妻在郊外跪地哭迎丈夫,歌頌夫妻情深。】
【到了西漢劉向的《說苑》多了城崩,到了《烈女傳》又添了“投淄水”情節。】
漢武帝劉徹若有所思,劉向,是劉家宗室吧。
在漢朝能讀得起書,有能力着書的劉姓人除了皇族劉氏別無他劉。
其他人可沒本事收集書籍。
【到了東漢王充的《論衡》和邯鄲淳的《曹娥碑》哭崩的城從臨淄變成了杞城,并哭崩了五丈城牆。】
【到西晉的《古今注》從哭崩五丈變成哭塌了整座杞城。再經過南北朝演變到唐朝杞梁妻多了名字姓孟名仲姿,發生地從齊國變成了燕地。杞梁也不再是為國捐軀的英雄,變成了為逃避服役,被抓後築入牆中。因牆內屍骨無數,需要滴血認親。且這個時期也從齊莊公時期變成了秦始皇時期。】
李世民摸了摸鼻頭,他也聽過杞梁妻哭崩城的故事,沒想到經過這麽多道加工,跟《春秋左傳》中記載完全是兩個故事。
他大概理解後世人為何對他殺弟奪妻一事深信不疑,這麽多年加工,祖上傳下來的故事,誰會懷疑真假?
他也不會勞心勞力為一個千年前是古人恢複清白。
【到了元代,杞梁也多了姓名,萬喜良、範杞良等等,杞梁的母親也初次登場,使故事人物劇情更加豐富,到了明朝土木堡之變後,朝廷要征召勞役修建長城抵禦瓦剌,修長城是個苦活,勞民傷財不說往往九死一生,百姓為了發洩不滿,将故事女主人改名為孟姜女,故事背景改成修長城,增加了夫妻恩愛,千裏送寒衣,哭崩長城,投海自殺。】
明宣宗再次看到土木堡之變,眼裏滿是傷痛,他拉住朱祁钰的手吩咐道:“你大哥就留在民間,讓他做一個庶人,千萬要記住事政事先過問三楊,于謙是個好臣子,只是年輕還需要歷練,朕安置在外,等三楊老了,再将他召回京。”
年幼的朱祁钰懵懵懂懂點頭,對于他來說一切都太突然,從一個不受寵的皇子,被帶到父皇面前被立為太子。
但好在,他聽話,父皇說什麽,他雖然聽不懂,可以先記在心裏。
【看到這裏大家應該知道《孟姜女哭長城》這個故事跟秦始皇嬴政半毛錢關系也沒有,不過是明時百姓借古諷今發洩自己的不滿!】
永樂皇帝朱棣只覺得膝蓋中了一箭,他将手裏的弓往地上一扔。
他身後朱瞻基急忙追上去,“爺爺,你去哪兒?”
“打瓦剌去!”
“不找女真人了?”
“先打瓦剌再去找建虜!”
頭疼,今天寫不完了,還差三千明天補。
我政哥首次出場,一出場就差點氣炸了,哈哈,明天會更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