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第五十一章

【叮,錨點鎖定投放視頻中……】

大宋建國百天後趙匡胤遇見了一個難題,昭義軍節度使李筠和淮南道節度使李重進潞州、揚州起兵叛亂。

這是一個非常不好的訊號,李筠和李重二人叛亂指不定會引起一連串反應,要知道後周這些位高權重的舊臣他全都留着,說不得就有哪個手握軍權的個別舊臣也會蠢蠢欲動。

這種事太尋常了,柴家篡了李家江山,他篡了柴家江山!

趙匡胤永遠不會小瞧皇位帶給人的誘惑力。

有些成功了,改朝換代,有些失敗了,身首異處。

趙匡胤拿下了江山自然開始警惕起身邊的重臣,哪怕是幫他奪位的重要屬下,

可他又怕手段太激烈,反而将人逼反了。

弟弟趙光義成日在他耳邊逼逼,說某某有疑心,趙匡胤雖然沒當成一回事,心裏還是有了警惕之心。

徘徊不定時,想到子孫大計他還是下定了決心。

【大家好,我是清溪,看到大家的積極留言了,下期就大家這些提議,一期一期講解,本期來看那個奇葩的朝代——宋朝。】

剛罷免禁軍統帥石守信、王審琦收走二人的兵權,一道光幕降臨在趙匡胤面前。

“何人?”趙匡胤看着面前光幕被唬了一跳,不過到底是征戰沙場多年的人,很快恢複了平靜。

倒是下面人馬比較驚慌,一隊禁軍将他保護起來。

這道光幕不僅出現在趙匡胤面前,北宋皇帝和遼國每人面前都出現了一道光幕。

Advertisement

趙祯面對劇烈的反改革浪潮,心裏泛起的遲疑,眼看剛開始一年的新政就要滅亡,光幕出現,一衆守舊大臣忙稱是新政令天下大亂,老天爺看不過去現身了!

遼國蕭太後盯着光幕,眼裏滿是好奇,畢竟這光幕裏提到的可是隔壁宋朝。

【大家對宋朝的印象是什麽?富裕、還是那充斥着迷信的國家?】

【宋朝是一個在歷代國家裏唯一一個政府財政超過其他朝代的國家,年收入最高時有一億六千多萬貫,其他朝代卻只有這個數字的零頭。】

【可這樣的宋朝在建國一開始先天發育不良,只一條腿走路,這事源于宋太祖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也不知是不是矯枉過正,導致終宋一朝都在打壓武将,不重視培養将領,甚至深信打仗本事是天生的,這樣富裕的宋朝因沒有武力保護,成為抱着金磚在鬧市裏走的三歲小兒,被周邊的國家垂涎欲滴,最離譜的是在宋朝打仗贏了和談是要給戰敗國送錢的!】

趙匡胤一口氣上不來差點沒氣死,他還沒聽過這個道理,打贏了仗反而要給別人送錢,這到底是他哪個子孫幹出來的好事?

還有他只是将兵權收回自己手裏,不代表他自廢武功,到底是哪個大傻子這樣認為的?

趙祯遮面,就在不久前他們跟西夏打仗,這一戰是贏了,可和談的時候主和官員都贊同花點銀子買平安,宋仁宗覺得也有道理,花點小錢而已,總比打仗要死人強。

可這會兒聽光幕不知是何人以取笑的口吻說起這話,不由羞紅了臉。

遼國不少人點頭,沒錯宋國就是這樣的好兄弟,每年都送好多“歲幣”給他們花,沒有比宋國還要好的兄弟國了!

劉徹瞪大了眼睛,“打贏了還要賠錢?還有這種好事?”為何宋朝不在這個時代他願意派一隊人馬佯敗,弄點小錢花花。

李世民搖搖頭,重文輕武,宋朝的皇帝都是傻子嗎?

軍隊是皇帝手裏最重要的一把兵器,自己丢掉了自己的武器,難怪後世之人總看不起這個朝代。

【說起宋朝大家都一肚子火,宋朝變成了慫朝,對外不行,窩裏橫是第一。】

光幕上出現一卷書,徐徐展開是“清明上河圖”。

鏡頭在清明上河圖上緩緩移動。

那繁榮景象吸引了不少皇帝目光。

趙匡胤很自豪,畢竟這是他一手創下的江山!可聽到天音稱呼宋朝為慫朝,他臉立馬黑了,他就搞不懂,他之後繼位的是他哪個兒子,為何會錯誤領會他收回兵權的意思?

他将女兒侄女嫁出去聯姻,收回兵權是将兵權集中在自己手裏,不代表就放棄兵權,他還心心念念想要收回被石敬瑭送出去的燕雲十六州,到底是哪個王八羔子幹出了這種事?

【這裏清溪要澄清一下,宋朝真正走歪路不是從宋太祖趙匡胤手裏,而是從他弟弟趙光義手裏,這位高梁河車神以一己之力帶歪了宋朝。】

趙匡胤盯着光幕,腦子一嗡,啥玩意,繼位的不是他兒子,是老三?!

他又不缺兒子,腦子有病才會讓老三繼位,趙匡胤立刻陰謀化了。

難怪老三這麽積極讓他收攏兵權,這是想着接手後他那些老部将沒法反!

【之前說過武則天和李治那一期,大家應該知道這夫妻二人是親密無間的政治夥伴,可大家或許不知道趙匡胤和趙光義在對親兄弟也是政治夥伴。】

【宋朝剛建國那一年,趙光義領兵征讨李重,經過高粱河一事大家應該知道趙光義的領兵能力,去征讨李重其實就是他哥安排他去鍍金。】

【鍍金回來,趙匡胤很快封自己弟弟為大內都部署,加同平章事、行開封府尹,再加兼中書令,啥意思,就是大宋的丞相,正所謂打仗父子兵,趙匡胤不相信外臣外戚,只能信任自己親兄弟,也就是說從這時候起,趙匡胤負責對外征戰,弟弟趙光義負責內政穩住大後方。】

【是不是很眼熟?武則天跟李治就是這操作,李治在位不斷打仗,內政就是靠老婆幫忙。】

【李治比較聰明,權力分給老婆,老婆又沒辦法篡位,趙匡胤這個憨憨就有點傻了,将大後方交給了自己弟弟,好好家夥,這大後方直接被自己弟弟給滲透了!】

【公元976年開寶九年農歷十月十九日夜,趙匡胤召趙光義入宮飲酒,當晚共宿宮中。隔日清晨,趙匡胤忽然駕崩。二十一日,晉王趙光義即位,是為宋太宗。】

趙匡胤手在顫抖,再傻也能看出問題來。

他為何提拔幾個兄弟,還不是為了提防外臣,這年頭是個有權力的權臣都會蠢蠢欲動想嘗試坐一下那個位置。

他以為将權力分散給兄弟就能避免這種事,現實告訴他,哪怕是親兄弟,該下手時絲毫不手軟!

他錯了,李世民和李建成這對親兄弟的前車之鑒還不夠嗎?

只是怎麽會是老三……

趙匡胤這幾個兄弟裏只有老三稍微有點才能,只是老三不擅長軍事,因為手裏無兵他才放心将朝政交給他!

【也就是說這次繼位波瀾不驚,仿佛理所應當一樣,後來史書還怎麽給趙光義洗的,說他出生前,他母親就夢見紅日入腹,他出生當晚滿街巷都是紅光和香味。】

【這般神異,清溪很想知道,那會兒石敬瑭稱帝,怎麽沒弄死這麽個神子降世?】

已經當上皇帝,正在高粱河飙車的趙光義臉黑了。

這種事劉邦能做,連武則天那個女人也能做,憑什麽他不能做?

【反正文人對趙光義誇得那叫一個眼花缭亂,完全掩蓋了宋太祖趙匡胤死亡之謎,趙光義對這些文人也是投桃報李,留下來“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承諾。】

【好家夥,這一招直接收買了文人,誰敢反對趙光義登位那就是有不良之心,反正一通操作後趙光義繼位那叫一個合法正統,李世民看了都得叫屈,他背負那麽多臭名聲,完全是不夠大方堵這些文人的嘴!】

宋仁宗時期,正在寫書的司馬光盯着手下剛寫下的杯酒釋兵權場景愣住,要知道壓根就沒有杯酒釋兵權,只是他春秋寫法,怎麽後人真誤以為有這事?

再說太宗繼位不正誰不知道,可已經傳了幾代了,難道還能将皇位歸還太祖一脈不成?

哪怕官家沒有兒子,皇位也只會在太宗這一脈,太祖一脈已經變成了小宗,只要不是絕嗣,小宗承大宗是大忌!

趙光義這操作将李世民都驚呆了,竟然還有收買文臣當上皇帝的,難怪宋朝的制度那麽操蛋,讓文人掌權不打壓武人那才不正常!

兩晉的教訓還不夠嗎?

【哈哈,趙光義登基時說得可好聽了,這皇位他就坐坐過把瘾,未來肯定還給侄子,他還了嗎?】

【他還了。】

趙光義眼裏閃過驚訝,老三還算有點良心。

趙祯跟衆多臣子面面相觑,若太宗還了,他怎麽會繼位?

【在靖康之恥,金國踏平開封,将宋徽宗宋欽宗這兩個皇帝擄到金國,一國太後淪為奴婢,三千嫔妃行“牽羊禮”,趙光義這這一脈被金國一網打盡後,完顏構滅了北地所有漢人希望後,還了!】

趙匡胤一口氣差點沒上來,這也叫還?完顏構又是怎麽一回事?難道是異族血統?

靖康之恥四個字重重打在宋仁宗一朝所有人心頭,本來鈎心鬥角的所有官員倒吸一口氣。

未來皇帝和太後都淪落到這幅田地說明開封淪陷得很徹底,他們子孫呢?

要知道汴京居住不易,凡是有錢的都往汴京湧入,有房子的那也不會輕易搬離,皇宮都淪陷了,就更不要提自己的子孫了。

本來朝他的守舊派和改革派吵得一塌糊塗,甚至守舊派還隐隐占據上風,這會兒知道未來會被金國滅亡……

等等,金國又是從哪兒冒出來的國家?

大宋北邊的敵人不就只有遼國和西夏嗎?

難道是未來新建立的國家?

神跡可否說清楚一點,大宋到底是何時滅亡?

【說到這裏還得說一下宋朝的騷操作,前面說宋朝打贏了給敵方送錢,其實不僅打贏了如此,打輸了也是如初。】

【這還得從澶淵之盟說起,前面說了趙光義得位不當,他看着自己哥哥的兩個兒子心裏犯嘀咕,他說傳位給侄子也只是嘴裏說說,可沒有挪窩的意思,左思右想覺得自己皇位不安穩,根本原因是自己沒有建功立業,他看他哥打仗很簡單,打李重之流那是信手拈來,于是他信心膨脹,他上他也行!】

趙匡義滿心不服氣,他怎麽不行了,現在不過是與計劃有入而已。

趙匡胤也服了,趙光義這小子還真以為自己是打仗那塊料?李重那是野心跟能力不匹配,配置幾個妥當的将領就能将人拿下。

也幸好大宋已經立國,天下趨于平穩,真要是亂世,老三也就給人送人頭!

【打完吳越和北漢這兩個弱雞後,趙光義一下飄了,他要拿下燕雲十六州!這可是他哥都沒完成的功績,一旦被他完成了,誰敢質疑他得位不正?】

趙匡胤摸了一把臉,是他不想嗎?南方還沒收複完,他敢去啃北方契丹那塊硬骨頭嗎?

打仗不要錢?

【打燕雲十六州,最開始那兩仗打得非常順手,契丹被打得那叫一個落花流水,這讓趙光義覺得契丹也就那樣,打他們輕而易舉。】

趙匡胤凝眉,老将出身,讓他嗅到異樣氣息。

李世民挑眉,仿佛已經看透了一切:“這趙光義要吃大虧了。”

領兵打仗都知道不能冒進,何況契丹人手段粗糙,這誘兵之計都是他們玩爛的了。

隋末,沒有哪個傻子會中這種計,哦,不對,忘了還有李元吉那個傻子。

【大家都知道孤軍深入是兵家大忌,恐怕只有新兵蛋子才會傻乎乎地闖入敵軍腹地,趙光義以為自己是霍去病,其實他是馬谡。】

【馬谡失敗,被諸葛亮揮淚斬殺,作為皇帝的趙光義失敗那就呵呵了……】

【趙光義的冒進直接陷入了契丹的圈套,這可把契丹人激動壞了,這可是宋朝的皇帝,這要是把敵人皇帝抓了,這功勞可就大了!】

【不得不說趙光義打仗不行,逃跑那叫一個利索,抛下大軍坐着驢車狂奔一百四十裏路,愣是沒讓契丹人追上。】

【這一夜沒人知道趙光義如何在屁股中了兩箭的情況下駕着驢車狂飙逃脫契丹大軍的追擊,不過後世給這位皇帝冠以高梁河車神名號跟明朝的瓦剌留學生不分伯仲。】

朱棣捂住眼,救命,能不能不要提這個稱號了?

他表示誰敢在他面前說大明戰神、瓦剌留學生、叫門天子什麽的,他就跟他翻臉!

趙匡義陷入深深無語,他就被這麽個蠢貨篡奪皇位?

【趙光義用事實向大家證明,只要車技好,敵軍拍馬都趕不上,清溪想他當時跟劉邦應該有話題可以聊。】

怎麽聊?

劉邦可是也被項羽追得狼狽逃命。

不少人意會,露出深意笑容。

趙匡義臉黑了,要不是還不确定自己是不是已經逃到安全之地,他非得這個行鬼魅之事的人!

此刻他還不知這光幕不僅他能看到,宋人契丹人都能看到。

【趙光義打仗失敗了,你以為他會退縮?】

此處是《回家的誘惑》背景曲,聽到熟悉的音樂,不少人心中浮現女主要發誓報仇的畫面。

【他趙光義永不言敗,失去的顏面他要自己奪回來!】

【休整兩年後,趙光義信心滿滿發動二十萬大軍再次北伐,這裏說一下,趙光義打仗跟他哥哥不同,他哥哥以前當過後周的禁軍将領,是打過仗的,趙光義在大宋建立後屬于文官首領,唯一打過的勝仗也就是征讨李重那一次,說不得還是借他哥的光。】

【文人打仗怎麽打,大家可以參照趙括的紙上談兵。】

【不過趙括失敗那是遇上了殺神白起,失敗那叫正常,而趙光義這家夥打仗那才叫大家大開眼界。】

【大概是第一次出戰失敗,這次趙光義不敢學他哥禦駕親征了,這次他指派了幾名将領領軍作戰,然後他的騷操作來了,每次出征前他會讓這些将領拿着陣圖打,還不準将領更改,最開始契丹人沒摸透丢了幾州,可後來契丹人不按照套路來,這些丢的州又被奪回去,打到最後不僅損兵折将還回到原點!】

趙匡胤閉上眼深吸一口氣,他嘴角顫抖,他打下的江山,他積攢的兵馬就讓趙光義這下子全玩完了?

“來人去将趙光義府邸圍起來!”

李世民大開眼界,“這世上還有讓人按着陣圖打仗的皇帝?”戰場瞬息萬變,需要老将經驗,不讓人改變陣法,這不敗老天都不開眼。

驢車上的趙光義聽見陣圖時眼睛一亮,可聽到失敗後傻眼了,“怎麽會失敗?”契丹那群土包子懂什麽陣法,他怎麽會失敗?

【兩次北伐失敗,是個人都該懷疑自己指揮能力了吧?可趙光義不,他趙光義永不言敗!】

光幕上出現一張陣圖。

【公元979年,太平興國四年,遼軍正式南下讨宋,趙光義眼睛一亮,高喊一聲,“讓開,讓我來!”】

【這一次永不言棄的趙光義拿出了自己苦心研究一年的陣法圖,陣法圖到了領軍将領手裏,所有人都傻眼了……】

趙匡胤看了想吐血,神TM苦心研究一年的陣法圖,他怎麽不去死?

那方陣之間的大空隙是打算放敵軍深入嗎?

他趙光義其實是敵軍的內奸吧!

李世民啧啧一聲,這陣法圖牛逼呀,這要是突厥人也這麽幹就好了。

朱棣眼睛一亮,好家夥,他大侄子都被這麽搞,削藩也是将軍隊交給他大舅子徐輝祖,不然他也不會辛苦打四年。

【這行陣與行陣之間的空隙也太大了,傻子也會将這些間隙當做突擊重點。在不能更改陣圖打贏遼軍的前提下,這可為難死了衆将領,清溪可以說歷朝歷代再沒有比宋朝将領更憋屈的了,哪怕後世的清朝,皇帝也不會這樣瞎指揮。】

【最後在不能更改陣圖的情況下,這些将領商議後對行陣進行微調,總算是補上了空隙,這場防禦戰勝利後,可把趙光義得意壞了,“朕的‘平戎萬全陣’是不是萬無一失?”】

趙匡胤抽出劍往宮外而去,這樣厚顏無。恥的話,趙光義怎麽敢說得出口?

也是他都不要臉到篡位了,還有什麽臉面可言?

趙祯掩面,實在不忍看向光幕,丢臉丢到百姓面前了。

朝廷将這一段歷史簡單記錄,這麽多年過去,早沒人記得這件事,誰料老天爺顯靈又将這件事挖出來,這光幕可不止他們能看見吶!

丢臉丢到國外去了!

遼國蕭太後喜笑顏開,哪怕知道高梁河之戰沒能抓住宋帝都無妨,宋國皇帝忌憚武将,這可是個大好消息!

【大家現在看趙光義是不是就一笑話,可實際上卻小瞧了這個,別看人家打仗不行,那政鬥是骨灰級玩家,畢竟歷史上靠文鬥搞掉開國皇帝的只此一家,關鍵還坐穩了,将武将拿捏得妥妥的。】

【再說說澶淵之盟是怎麽一回事,前面說了趙光義打仗不行,可再不行也沒跟遼國講和國過,基本上在位期間都在跟遼國打仗,可以說初心不改,一心一意想收回燕雲十六州,實現大一統。】

【可到了他兒子宋真宗就不一樣的,宋真宗這人愛好和平,一心向往“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簡單來說就是被文人教壞了腦子,總是幹出一些啼笑皆非的事,他繼位後宋朝跟遼國也打了二十五年仗,這一回遼軍直逼汴京,這可把宋真宗吓壞了,朝廷上下一致決定“逃”。】

光幕又回到清明上河圖的慢慢旋轉鏡頭。

【大家看了是不是很眼熟,明朝土木堡之變後也是這種情形,明朝于謙站出來反對逃跑,宋朝的宰相寇準也站出來了。】

【懂歷史的都知道在朱元璋出現前,自古北征南容易,南征北很難,西晉沒了,退縮到南邊的東晉安于一隅坐實北方胡人政權打成一團,也沒能收複破碎山河,宋朝一旦難逃,可就陷入了跟東晉一樣境地,這時候只有皇帝親政鼓舞士氣背水一戰。】

剛出宮門的趙匡胤點頭,不能退,後唐退了,再為收複失地。

【可宋真宗就是個文弱書生,你讓他禦駕出征不是難為他嗎?】

趙光義瞪大眼睛,他怎麽選了這麽個沒種的兒子做皇帝?宋真宗是他哪個兒子?

【這真不能怪宋真宗軟弱,他是趙光義三子,本來就不是趙光義心目中的繼承人,他大哥趙元佐跟趙廷美好,趙光義登位後他就一直很愧對趙廷美,後來趙廷美出事,他幫着求情未果,趙廷美死後,他精神跟着有些不正常,無法為趙廷美報仇,他只能發洩縱火燒了宮殿。這一連串行為把趙光義氣壞了,直接将他廢為庶人,等于将他踢出皇位繼承人之列,顯然是怕把皇位傳給長子,長子這個傻兒子将皇位還回去。】

趙匡胤已經來到趙光義府邸門口,看到趙元佐行為,他嘆了口氣。

“好孩子!”

一想到趙光義所作所為,他眼裏冒出兇光!

敢殺他兒子!

【按理說老大廢了,還有老。二也輪不到老三宋真宗才是,不幸的是老。二趙元僖病死了,被宋真宗撿了個漏。】

趙光義一臉震驚,“老。二會病死?”

跟胳膊肘往外拐的老大相比,趙光義最喜歡的就是老。二,老。二處處像他,他曾暗戳戳地想越過老大該立老。二做太子,誰能想到老。二是個短命的!

【性格軟弱的宋真宗撿漏繼位,面對來勢洶洶打到家門口的遼軍,宋真宗都快吓死了,寇準還讓他禦駕親征這不是難為他嗎?】

【最後,宋真宗還是被寇淮連哄帶騙禦駕親征了!】

李世民羨慕壞了,這還有皇帝被連哄帶騙送去親征的?怎麽不送他?

他想禦駕親征都想死了,可惜做皇帝就是有一點不好,甭想再禦駕親征。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