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第五十二章
【宋真宗的軟弱從這裏大家也能夠看出。】
趙光義氣壞了,想退到南方,這個糊塗蛋!
趙光義撸起袖子要打兒子,剛八歲的趙德昌被帶過來,然後被一根細竹子抽得哇哇大哭。
旁邊的趙元僖嘻嘻看着這一幕,雖然知道自己未來會早死不能怪到老三頭上,可誰讓老三是最後得利者?
外面一隊穿着兵甲的人走進正院,趙光義定眼一看領頭的是他親哥,吓得魂不附體。
利索跪地。
“兄長,兄長,一定是有人蠱惑我,我怎麽會殺兄長!”
憑借他那小弱雞武力,想在皇宮裏殺掉兄長簡直是太看得起他了!
趙匡胤獰笑,他緩緩抽出刀,“來跟朕解釋一下,廷美怎麽招惹你了,你殺他?還有我剩下兩個兒子最後也沒放過吧?”
【宋真宗被寇淮哄着去了澶州禦駕親征,當然沒人指望他領兵打仗,打仗這種事自然有将領,這時候的宋軍将領一些還是經歷過五代十國亂世的老将,打仗還是有一手,又沒有永不言棄的宋太宗趙匡義胡亂插手,自然牢牢守住了澶州,甚至還射殺了遼國領兵大将蕭撻覽。】
【這會兒草原蒙古也不安穩,可以說遼國是腹背受敵,不能全心全意将兵力都放在南邊戰場。再說碰了壁,知道宋朝剛登基的小皇帝不是那麽好欺負,遼國理所當然想要退出戰場,于是提出了和談。】
【這會兒打了勝仗,又好不容易來了個沒有瞎指揮的皇帝,宋軍那是打仗那叫一個順手,越打越精神,就等着皇帝施令,他們就搶回燕雲十六州。】
【然而叫他們失望了,沒等主和的文官開口,他們剛上任的官家一聽契丹要和談迫不及待答應了。】
【皇帝帶頭主和,這誰敢反抗?不怕贈送前往嶺南的單行程車票,秋日禦駕親征,當年年底12月簽訂和約,可以看出宋真宗的迫不及待,每年給遼十萬兩銀歲幣,二十萬匹絹,這點錢在宋真宗看來沒什麽,從宋太祖趙匡胤開始每年存收複燕雲十六州的錢,這錢存到了宋真宗這會兒已經是一筆不小數目,既然和談了,未來肯定是不用打仗了,不打仗這筆錢也沒用了,花點小錢買和平在宋真宗看來賺大了!】
趙光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将三子拽過來,他破着嗓音喊,“兄長,老三在這裏,要不你打他出出氣?”
Advertisement
趙匡胤被氣笑了,“一個兩個,誰也逃不掉!”
“來人,抓進監獄!”他還要問出老三有哪些同黨,朝裏沒有內應是不可能讓他這麽順利登基。
一聽說在未來整個開封都被老三滲透了,趙匡胤頭都大了,這些文人果然沒有絲毫節氣!
他掃了一眼趙光義的長子和次子,只見這兩大侄子縮着脖子就差被抱在一起瑟瑟發抖了。
“你們倆閉門思過,沒有朕命令不準出門!”這兩個侄子都是倒黴,起碼沒幹出大逆不道的事。
趙廷美趕到了三哥府邸,趙元佐看到他忍不住撲過來抱住他,他嘆了口氣,拍了拍顫抖的侄子,三哥真是瘋了,不僅要殺二哥還要殺了他!
殺他也就算了,可二哥和他可是同胞兄弟!這江山還是二哥打下來的,三哥真是喪盡天良!
【簽訂澶淵之盟後,宋真宗那是對遼國貼心貼肺,不僅沒了戰事,兩國來往頻繁,好得跟親兄弟似的,遼國邊境出現饑荒,宋朝這邊都會派人幫着赈災,那是出錢出力把遼國服侍得妥妥當當,等宋真宗去世,遼國上下都哭了,這可真是一位好皇帝呀!】
趙匡胤氣壞了,這TM是好皇帝這就一大傻子?!
一想到他存來打仗的錢,被趙德昌這般揮霍了,趙匡胤恨不得創死他!
劉徹嫉妒死了,還是那句,宋朝怎麽不在他這個時代?哪怕是春秋戰國也沒有這樣的好鄰居!
【你以為宋真宗簽訂澶淵之盟後不心虛?不不不,人家清楚得很,買來的和平算什麽功績,此事一出滿朝都在粉飾太平。】
【怎麽粉飾,正常來說做了一件心虛事,最開始會産生愧疚,随後開始有逆反之心,更不要說是皇帝,皇帝怎麽可能錯?為了證明自己是對的,會不斷粉飾,在古代還有什麽比泰山封禪更加證明自己是真龍天子的嗎?他都泰山封禪,誰敢指責他下的決定是錯的?】
【澶淵之盟後沒幾年,宋朝掀起了長達十多年的“天書”封祀運動。】
【大家也知道古代皇帝以泰山封禪為最高榮譽,可泰山不是那麽容易去的,需要有超越前人的功績,自古能封泰山的皇帝也就那麽幾位,上一個是唐玄宗,人家有資格封泰山是因為早年握有開元盛世,他趙恒有什麽?拿什麽跟人家比,就憑他花錢買平安嗎?】
歷代封過泰山的皇帝心裏有了不少預感,不會吧,真有人這般不要臉?
【人吶,就不能起念頭,這念頭一起就非得完成,不完成念頭不通達,趙恒左思右想,心心念念想着封泰山,怎麽辦?還真被他想出來一個好主意,功績不夠,神跡來湊,老天爺都顯現神跡了,誰敢說他沒資格封泰山?】
【老天爺要是有意識,肯定得高喊一聲“莫挨老子!”】
“不要臉!”歷代皇帝大罵一聲,莫挨他們心目中的聖地泰山!
秦王政臉黑了,他知道自己未來會封泰山,也知道後世皇帝跟着學了,知道後世還有這樣一個皇帝去封泰山,泰山在他心裏仿佛被什麽不幹淨的東西玷污了。
未來還去不去?這是一個難題。
【為了讓大臣們相信自己編造的“天書”,趙恒那叫一個煞費苦心,首先時間選在了年初,這是天時,然後是地利,當然選在皇宮,再沒有比皇宮更好的地方讓“天書”在衆目睽睽之下降臨,至于人和當時是最好的觀衆大臣們了。】
光幕中出現了影視劇,正是“天書”降臨的劇情。
【當然在“天書”降臨前還要做準備工作,做個預告,在“天書”降臨前的一個月,宋真宗就跟臣子們說自己做了一個夢,夢見了神仙,神仙說只要做滿一個月道場,就會降下三封“天書”。】
【這些大臣們雖然不知道皇帝在搞什麽鬼,但還是很配合。滿一個月後,并沒有什麽“天書”,趙恒又虔誠做了幾日,到年初這個好時機終于有人在皇城發現了三封“天書”。】
【講真,宋真宗這精力要是放在打遼國身上,說不定有生之年把燕雲十六州給收回來了。】
【“天書”一降臨,你當這些臣子信?誰家天書是用“布帛”?這“布帛”還是皇家專享的貢品?可皇帝都做到這個地步了,誰敢拆穿?逼着皇帝禦駕親征的寇淮可都被趕出汴京了!】
【不管信不信,大臣們都表示信了,然後陪同皇帝一同觀看“天書”內容,不出所料,三封“天書”都是誇趙恒的,雖然皇帝和大臣知道“天書”是假的,可百姓不知道呀,古代可是采用愚民政策,百姓對神仙說法那是深信不疑,趙恒這一招果然瓦解了民間對于他之前的非議。】
【老天爺都誇他了,誰還拿之前的澶淵之盟說事?花錢買和平怎麽了?老天爺同意了!】
衆多功績不夠封泰山的皇帝,“呸,下。賤!”
【“天書”平息了民間的争議,可去泰山還不夠,趙恒開始敲邊鼓,首先詢問身邊的幾位大臣意見,“來來來,朕想去泰山,小夥伴來給朕出出主意。”】
【趙恒一提起古人封泰山,誰還能不知道皇帝動了這心思?】
【王欽若建議得有神跡降臨,趙恒有些猶豫,天降神跡這種事有一次就夠了,再來第二次是不是把人當傻子看了?】
【他又跑去問龍圖閣直學士杜鎬,結果對方根本沒領會他的意思,畢竟人家也想象不到會有皇帝不要臉硬碰瓷泰山。】
此刻剛泰山封禪完畢的趙恒臉黑了,這神跡還真是抓着他的痛點硬踩,他不敢對神跡破口大罵,卻給杜鎬記了一筆。
【趙恒最後采用了王欽若的建議,老時間老地點老人物,又是一年的正月,趙恒再次提起去年十一月某日深夜做的神仙夢,還是老一套說法,這次也沒搞什麽彩排,說完後就有人奏報,說在皇城發現了天降神書。】
【好家夥,這神跡是對準了皇城是不是?臣子心裏怎麽想不說,還是老規矩先祝賀皇帝神跡降臨,于是一衆人又去瞻望神跡了,這次趙恒很不要臉,只見上面寫着“趙受命,興于宋,付于恒。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
【這回是指名道姓他趙恒是上天指定的皇帝,遇見這種好事要幹什麽?可不得去泰山祭拜上天,感謝上天對他的青睐?】
【趙恒這想去泰山封禪打的小算盤都崩到所有人臉上了,誰還不知道皇帝打什麽主意?王旦覺得不妥,他好歹知道管家沒這資格去泰山,可趙恒已經打定主意,勸谏無果後,他硬着頭皮動員文武百官、藩夷僧道及耋壽父老,足足兩萬四千三百多人聯名上表請皇帝泰山封禪。】
【趙恒這不要臉的連續退讓五次才答應下來,呵呵,趙恒這一次登泰山不得不說帶來了一個好處,從此中原再沒皇帝念叨去泰山封禪,直到四百年後滿清皇帝康熙登足泰山。】
【當然人家來泰山不是封禪,而是巡視到泰山來祭祀,哈哈哈,康熙去了三次泰山,沒一次去封禪,為什麽?因為人家嫌棄泰山被宋真宗玷污過!】
宋真宗趙恒繃不住了,啥玩意?連後世子孫都嫌他丢臉嗎?
康熙露出笑意,沒錯,他平三藩收臺灣,憑借這些功績他不是不可以去泰山封禪,朝中也不斷有大臣請奏他去泰山封禪,可都被康熙壓下來了,為何?宋真宗那樣的人都去泰山封禪了,他要去豈不是被後世人拉出來跟宋真宗比對?
算了,他還要臉面。
趙祯掩面,他沒想到他爹之後沒有人再去泰山,這……
好吧,他自己也不想去。
雖然作為兒子要為爹周全顏面,這去泰山封禪這事他遮不住呀!
【趙恒去了泰山封禪後一發不可收拾,之後“天書”降臨成了常态,他又跑去祭孔廟和祭拜後土。】
【趙恒的“天書”鬧劇何時結束?是他老婆劉娥臨朝攝政後才終止,那些“天書”全都被他老婆下令給他陪葬了,清溪在這裏只想說一句好!】
【不得不說宋朝還是有點運氣的,大家應該知道封建王朝有三百年宿命論,沒有一個王朝能活過三百年,哪怕強如盛唐也只維持了289年。】
衆多皇帝驚住,盤算一下還真是如此。
這是為什麽?難道真有天命一說?
【一個王朝最開始經過亂世,人口減少,在初期是很貧困的,經過兩代三代休養生息後會因為人口暴漲達到盛世,之後因最重要的生産資料土地被集中在地主手裏,百姓失去土地又背負賦役這時王朝開始走下坡路,若是再遇上天災人禍,會減縮王朝宿命,直到農民起義,陷入戰亂,人口減少王朝新建土地再次得以分配。】
歷代皇帝恍然大悟,都陷入思考,要怎麽才能突破這個宿命?
唯有秦王政沒思考這問題,他倒是希望能遇見這個難題,可大秦統一後只十五年,十五年國祚!
不能想了,想殺人!
【按照趙恒這般行為,按理說宋朝應該走下坡路,可偏偏他有個好老婆,給宋朝續了一波命。】
【劉娥這個女人可不簡單,可以說奠定了宋朝繁榮的商業發展,甚至“交子”都是這個女人在位時發行的。】
【劉娥雖然攝政超過丈夫和後面的養子,可她有個不可忽略的缺點就是無子。】
【這也是沒辦法,自宋真宗開始,皇帝就面臨一個窘境就是缺兒子,也不知道是皇宮風水不好,還是宋太祖對弟弟這一脈的詛咒,從宋真宗開始那是生一個死一個,好不容易只一個老六宋仁宗立住了。】
【宋真宗還好些,有個獨苗宋仁宗在,沒讓他面臨斷子絕孫,可到他兒子宋仁宗這一代那是真絕嗣了,反觀宮外的宗室那是兒子一個一個往外蹦!】
本來認真看着光幕的趙祯面色煞白,因為他宮中只剩下一位病歪歪的皇子趙曦。
這可是他的獨苗,難道這個也沒保住?
【難道真是皇宮風水不好?也不一定,宋仁宗不是生不出來兒子,只是這些兒子早早夭折一個也沒立住,除了兒子,公主也就三個活到成年,其中最慘的是福康公主,這個等會兒說。】
【皇帝死兒子太多怎麽看也不正常,不由讓人陰謀論起來,難道真有人想讓宋仁宗絕嗣?】
【還真不是,因為面臨絕嗣的不只有宋仁宗,後面的皇帝傳不過三代就面臨絕嗣。】
光幕上出現了六次帝系轉移圖,令仁宗一朝臣子繃不住的是宋徽宗宋欽宗居然離他們這麽近,按照王朝不超過三百年的宿命言論,頂多一百年就得面臨國家滅亡了!
該怎麽拯救大宋?
改革一派精神大振,好機會呀,若是改革成功,說不定能改變大宋滅亡命運。
随後一群官員瞄到官家慘白的面色,一衆人心惶惶,官家該不會因為知道自己要絕嗣破罐破摔了吧?
【在古代,沒有兒子誰都看不起,哪怕他是皇帝,宋仁宗沒有兒子,連大臣都偷偷取笑他,你讓他如何立得起來?】
趙祯嘴哆嗦起來,一股心酸萦繞在心頭,他都已經落到被人恥笑的地步了嗎?
【除了沒有兒子以外,宋朝也出過幾位英主,可每一個都英年早逝,不得不讓人懷疑宋朝是不是遭遇了詛咒。】
宋真宗一個哆嗦,是祖宗,是二伯的詛咒!
宋英宗咳嗽一聲,聽見光幕聲音,他不由恐慌起來,他一力支持新政,雖然阻礙重重也沒有讓他退縮,按照天音說法他算是英主了吧,所以他注定早逝?
【後人猜測宋朝皇宮建造材料有問題,健康的人都會生病,更不要說是更加柔弱的小孩子,這才導致小孩容易夭折。這也不是沒有道理,我們裝修房子後還怕裏面有甲醛,更不要說是古人了?】
【那麽皇宮真有問題嗎?晾曬了一兩百年還有問題?從北宋變成南宋,南遷換皇宮後為什麽問題依然存在?】
【這得追究到兩宋的皇宮建造材料,不過時間過去太久,兩宋皇宮早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也無從查起,不過很多人猜想,宋朝皇宮建造時用了大量朱砂。】
故宮朱紅色牆壁出現在光幕中。
【這也不是沒道理,明朝皇宮是紅色牆壁,很大可能是參考了宋朝,畢竟宋朝是火德,皇帝龍袍都是紅色,沒道理皇宮不是紅色。】
【古代紅色顏料最大來源不就是朱砂嗎?而看過宮鬥劇的應該知道,後宮女人鬥争會用朱砂來避孕。】
光幕出現宮鬥場景。
歷朝歷代配用朱砂的人心裏一驚,哪怕是皇帝也經常用到朱砂,這玩意會導致人不孕?
【這裏澄清一點,朱砂沒有讓人不孕不育的後果,宋朝之所以陷入斷嗣魔咒很可能只是一個小小的鉛粉引起的。】
【鉛粉在宋朝叫鉛華,“洗盡鉛華”大家應該不陌生,鉛華算是當時的美妝大牌,普通人可能用不起,後宮娘娘可能是用不完,宋朝女郎以白為美,敷完粉後再上腌制,也就是說塗抹鉛粉的往往會整日塗抹。】
一些塗抹鉛粉的女人花容失色,也顧不得妝容,慌忙去找水洗面。
【為何清溪會說是鉛粉引起的絕嗣?這裏說一個小故事,古羅馬帝國的衰亡就跟鉛有重大關系,後來學者挖掘出古羅馬人遺骨從骨骼牙齒中檢測出了大量鉛,經過大量調查後才發現原來古羅馬的人已經意識到鉛不會生鏽,擦拭後會很亮,一些用不起金銀餐具的人會選擇使用鉛做餐具。】
【鉛流行後,連鋪設的水管都使用鉛,鉛中毒後會引發各種精神病慢性病,古羅馬貴族平均壽命才25歲,半數沒有生育,活着的也是低能兒。】
【宋朝女郎用鉛肯定會攝入一部分進體內,若是懷孕,肯定會影響到胎兒,成年人都扛不住鉛毒更不要說孩子,扛住了出身也是體弱多病,有些扛不住連出生機會都沒有。】
趙祯一聽跟瘋魔了一般往後宮跑去,留在殿內的大臣面面相觑,似乎在問要不要跟上去?
範仲淹咳嗽一聲,“官家忙自己事去了,你們誰有空幫着調查一下皇宮建造材料。”
他點了幾個人名,有一算一圈都是反對新政的。
趙祯的後宮中苗貴妃抱着女兒淚流滿面,她的兒子早前夭折,她現在只有一個寶貝女兒,結果這個女兒還被官家許給了官家的舅家,如今得知女兒未來悲慘,她悲痛不已。
趙祯當然沒去苗貴妃這裏,他去了兒子趙曦生母的住處,得知朱才人同樣用了鉛粉,他忍不住退後一步。
朱才人抹淚,“宮中發放的脂粉都是有規定。”
意思她用的脂粉是宮中發放的。
趙祯面色難看,抱走了病歪歪的幼子,不管是鉛粉還是皇宮建築材料,總之現在皇宮不安全。
不然為何皇帝每隔三代就出問題,反而宗室沒這個問題?
孩子抱走後他又有了難題,孩子該養在哪,要是一個健康的皇子肯定有人願意幫着養,可偏偏是個病歪歪注定要夭折的兒子,誰願意接手,誰敢接手?
趙祯也信不過外臣和宗室,于是想到了娘舅李家,他立馬派人去請舅舅李用和進宮。
光幕道出鉛粉有毒,不得不說令宋朝掀起了軒然大·波,畢竟弄不好會絕嗣,廣西桂州本地女郎更是将販賣鉛粉店鋪給掀了!
【當然這裏說鉛粉願意造成只是清溪的猜測,真實原因清溪也沒辦法穿越到宋朝去查證,我們繼續說宋仁宗。】
【前面說宋仁宗無子被嘲笑,在他三個兒子死後他并不甘心絕嗣,加倍努力生兒子,也不知道什麽原因,後來生下來不少女兒,就是沒有兒子,這些女兒也差不多全夭折了,只第十和第十一個女兒活到成年。】
【按理說沒有兒子,對幾個女兒應該很寵愛才是,可宋仁宗不,後面兩個女兒還好些,成年前宋仁宗已經死了,唯一在宋仁宗活着的時候成年的皇長女福康公主命運就有些悲慘。】
本來在等待李用和的趙祯愣住,他的福康怎麽了?
【前面說過宋仁宗是劉娥的養子,實際上在劉娥活着的時候,宋仁宗都是劉娥名義上親子,在劉娥去世後,宋仁宗才知道自己生母是另有他人。】
正抱着老婆痛哭的宋真宗愣住,要知道因為心愛的女人無子,他心裏已經打定主意抱一個小皇子給皇後充當親子。
這種事他肯定封口了,誰敢告訴他兒子?
【也不知道是不是移情,宋仁宗将這份對生母未能盡孝的感情轉移到母族李家身上,将這一家從平民百姓提拔成為外戚,可以說一步登天。】
宋真宗都傻了,啥玩意,他哪來的母族,皇籍屬上都記了他生母是皇後就不可能改!
他抱住老婆氣憤道:“回去不住皇宮,先生兒子!”
不管什麽原因,皇宮肯定有問題,不然怎麽會總是斷代?
【甚至給予重用,官身還不夠,還為了保障母族富貴将長女許配過去。大家想想李家是什麽人?還沒洗幹淨腳的泥腿子,從小長在榮華富貴的公主能看得上?】
【更不要說,李家沒有跟福康公主适齡的同輩,趙祯将她許配給了表叔李玮,也就是說這個李玮實際上是跟趙祯是同一輩分表兄弟。】
【李玮這人貌醜見識淺薄史書都有記載,福康這樣一個嬌貴公主長于皇宮,看多了才貌雙全的人物,她哪裏看得上李玮?】
趙祯驚住,怎麽可能,福康并沒有反對這門親事呀?
他完全忽略了定下這門婚事的時候女兒只有九歲,等醒世已經遲了。
趙祯無疑是愛自己女兒的,知道女兒不願意,也知道未來會以悲劇結尾,不由開始遲疑。
而李用和見勢不好,快速跑到宮中向趙祯保證會拿福康公主當親孫女對待。
【她以為父親是愛自己的,畢竟當年契丹求娶都被自己父親給拒絕了,可她明顯比不上李家在他父親心目中的地位,哪怕不少人向官家高密說了李玮身邊是無賴之輩,勸官家慎重考慮這門婚事。】
【宋仁宗都沒有改變主意,這門婚事在他剃頭挑子一頭熱情況下完成,就注定了未來以悲劇收場。】
本來動搖的宋仁宗堅定了決心,他看向李用和,“舅舅,這樁婚事還是算了吧!”
他不能一錯再錯,明知道這樁婚事以悲劇結尾還為了自己私欲強迫女兒。
趙祯兒子有一個死一個,活着的這個眼看着也抱住,對于唯一長成的福康公主那是非常看重。
李用和見趙祯态度堅決,只好同意,哪怕老妻期待有個公主媳婦,她要等着公主媳婦伺候她。
李家一切都靠着官家賞賜,官家耳根子軟,可也得看人,在女兒生死方面,舅家自然不值得一提。
說罷婚事,趙祯又提起寄養兒子一事。
李用和差點沒吓死,這燙手山芋怎麽落到他手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