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第六十四章
光幕上出現白底黑字,上書貨幣論三個字,文字消失,很快又出現一行小字。
【貨幣不只是貨幣,貨幣本身還被賦予了職能。】
職能?
不少人低頭看看手中的銅錢,貨幣還有職能?
身體稍有起色的衛玠正在跟王導清談,這一上午兩人談話默契,許多思想都很溫和,得知衛玠有想要為朝廷出力的心,王導二話不說承諾幫着引薦,此時王導輔佐的是琅琊王司馬睿,也就是後來的東晉的開國皇帝。
衛玠投奔王導其實是看中了琅琊王在江東立足,這比将國都遷到蜀地山窩裏的朝廷要強多了!
兩人也沒有談太久,在仆從提醒下,王導意猶未盡地住口,還得顧忌衛玠的身體,每日一個時辰清談雖然未能盡興,可好歹能細水長流,總不能真把一個體弱的名士熬死。
喝了口茶,二人共同觀賞天音。
對于紙幣兩人是聽得稀裏糊塗,此時的紙被蔡倫改造出來還未過去很久,紙張質量并不怎麽好,這樣的紙勉強寫字,可要說用來當錢用……
兩人都無法理解,這不防火不防水的紙如何當做錢來用?
“貨幣還被賦予了職能?”
王導從袖中掏出一個香囊,倒出幾枚五铢錢,不解地咕哝一聲。
【馬老同志認為貨幣具有五種職能,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今日我們借由明朝來具體講解這五種職能。】
若幹掌權者一聽花落明朝頓時産生了失落,李世民生氣道,“大唐難道不是一個好舉例對象嗎?大唐可是做到了真正的盛世!後世哪個朝代可以比?”
當然他心裏也清楚,明朝确實符合舉例條件,有宋元兩朝開墾成熟的紙鈔市場,同時還有大量外界流入的白銀。
Advertisement
有哪個朝代有這麽幸運,它前面的元朝可是被經濟給拖垮了!
【首先來說說價值尺度,這個前面也提到過,根據生産力不同,貨幣也經歷過幾個階段,最開始的生絲、奴隸、糧食、鹽、布等等都擁有過貨幣屬性,後期因為不穩定,銅被提煉出來,這種大規模應用的金屬鑄造的銅錢被賦予了貨幣屬性,之後的金銀也因為稀缺成為補充貨幣。】
【以上貨幣還有實物,輪到紙幣就屬于信用貨幣,也就是國家賦予了紙幣法定貨幣的地位,紙幣往往是依托國家信用存在,一旦國家濫發超發,市面上的紙幣變多,人們就會對紙幣的信用産生懷疑,紙幣便會貶值,這是人力無法改變的,除非像米國一樣,讓全世界都使用美元交易。】
朱元璋心動了,詢問朱标,“咱若是命令那些不征屬國使用寶鈔可行得通?”
朱标心道他爹可真是異想天開,秦皇漢武唐太宗都辦不到的事,何必再提?
“罷了。”朱元璋也知道辦不到,盡管心動開海禁通商帶來的利益,考慮到北元還未滅,不是開海禁的時候,還是看看能不能占領倭國的石見銀山。
只要占據了石見銀山,那來銀子速度也不比貿易來得慢。
【除了這些以外,一件商品的價格,一個人工作所得也是價值尺度,除了物質上財富,精神財富也包含在內,一首詩帶給人的共情,一些記憶帶給你的回味這些無形之物同樣也有價值尺度。】
“無形之物也有價值?”王導還是頭一次聽說這個想法。
衛玠搖搖頭,“一些珍貴的記憶怎麽會有價值,這些是無價之寶。”
他突然愣住,無價豈不是也屬于價值範圍內?
【第二貨幣的流通手段,這個很容易理解,舉個例子,明朝永樂年間一個婦人賣出一個餅得到了一枚銅幣,她又用多個銅幣購買了面粉,這些買免費的錢落到了糧鋪裏,糧鋪又用這枚銅幣支付給了小工的工錢,小工又拿着這枚銅錢從婦人手裏買了一個餅,只是這麽繞了一圈,一枚銅錢還是那枚銅錢,偏偏這些人都獲了利。】
光幕出現了動畫小劇場。
【婦人獲得了比一個餅還要多的面粉,糧鋪獲得了小工出的勞動力,小工得到了一塊餅。要是這枚銅錢流轉到更多人手裏,就會有更多人獲利,一旦這枚銅錢被人藏在地下,又或者熔了做銅器,這枚銅錢也就沒了流通的價值。】
【銅錢還是那枚銅錢,它只是作為交換的媒介,所以可以是這枚銅錢也可以是紙鈔,紙鈔的發明應該說是必然,不僅是它具有方便攜帶等特點,同時它還有一個優點,不會像銅錢金銀等一樣被人為藏匿中斷流通,從而導致市面上出現錢荒。】
【這也涉及了貯藏手段,銅錢、金銀很容易離開流通領域,因為它本身就是財富,埋在土裏幾百上千年挖出來依然可以當做財富使用,而紙鈔不一樣,因為其的本身容易出現污濁廢舊,以及防僞等硬性指标,需要隔上幾年更新一次。】
【舊的紙鈔留在手裏很少,再加上紙鈔的貶值性質,只能在流通領域流通,若要用來貯藏,只能花同等的紙鈔購買黃金來貯藏,但是我們知道,現在拿一塊金子出去是花不出去的,不能用來作為支付貨幣,需要賣掉換成鈔票才能支付,賣出價格往往又是每日金價打折,這時候購買黃金基本是用來保值,而不是用來盈利。】
光幕出現了不同版本的軟妹幣和每日金價。
【再說說貨幣的支付手段,這個很容易理解,購買東西,交房租水電費、償還債務都需要支付貨幣。】
【最後是世界貨幣,我們出國第一件事是要做什麽?是不是要将手裏的錢換成國外的錢?按照彙率換錢就是世界貨幣。當然在古代就更簡單了,金銀就是全世界通用貨幣。】
朱元璋沉思:“細細一想,這小小一枚銅錢還真賦予了這些職能。”
他舒了一口氣,當初開國是因為缺錢才允許戶部印寶鈔,現在看來還誤打誤撞做對了,只是該如何解決紙鈔的貶值問題?
真拿大明寶鈔買屬國的物品,這周邊屬國也不認吶!
要是認,他每年就賜一些寶鈔算了。
想到這裏他搖搖頭,其實朝廷都對紙鈔不是很信任,若不是他強命寶鈔不能兌換金銀,可以用來交稅,這寶鈔早成一張廢紙了。
【了解了貨幣的幾項職能,我們再來通過現實舉例來研究在明朝如何達成用經濟手段控制其他國家,這裏聲明一下,以下內容是參考了一些小說例子,如有雷同也不算巧合。】
【在談到在明朝如何用經濟手段控制其他國家之前,我們要先解決明朝的幾個問題,首先是紙鈔泛濫,其次是保住紙鈔的信用問題。】
白底黑字打出兩個問題來。
【明朝永樂年間無疑是個很好的變革時間點,相較于朱元璋那堅決的閉關鎖國政策,将蒙古人趕出內蒙,又派遣鄭和下西洋的永樂朝可以說是擁有得天獨厚的施行條件。】
朱元璋臉黑了,他哪裏不如老四那混賬了?
他才是大明皇帝,改革從他開始不是更合适?
盯着光幕的朱棣樂得嘴都歪了,這天音還真是有眼光,他可不就比那偏心眼的老頭子合适。
老頭子懂什麽經濟,連算數都沒弄明白。
朱棣在得知未來有上百萬宗室,差點沒吓出病來,老頭子可給他留下了大坑,難怪朱允炆那王八羔子要對他的叔叔們出刀。
【法定貨幣也就是紙鈔擁有貶值的屬性,這一點我們國家也遭遇過,改革開放時期,物價突然瘋漲,80初期一斤肉兩元,到中期漲到四元,末期漲到六元,十年內翻了三倍。不只是食品,只要花錢買到的東西都在漲價。】
【是漲價的問題嗎?不,是供需問題,需求大于供給,物品漲價,工資卻沒漲多少,無形中手裏的財富縮水了,可國家建設處處要用錢,多印錢又會貶值,怎麽辦?這不是陷入死循環了嗎?嘿嘿,當然不是,在八一年出現了什麽?出現了國債。】
【國債分為短期一年、中期一年以上十年以下和長期十年以上,期限不同,利率不同,發行國債可以說是一箭三雕,購買國債的人得到了利率,政府得到了從民間籌集的資金來建設國家,同時吸納了民間資金也變相減少了市面上的紙鈔。】
【明朝完全可以借助國債來減少市面上流通的紙鈔,減慢紙鈔貶值速度,例如發行戰争國債,航海債券,至于支付給購買國債人都本金利息,可以從戰争和航海獲益中支付。】
朱棣沉默了,海上貿易賺錢他已經知道了,可這打仗還能賺錢?
要是打仗還能賺錢,他還需要大兒子幫他籌備軍需嗎?
【航海貿易很容易理解,只要鄭和下西洋時再組建一部分商船跟在其後,收貨的利益直接覆蓋了國債,大明的瓷器、布匹、茶葉在當時西方可是暢銷貨,明朝後期的白銀可是一船一船往回運,可惜這些銀子絕大部分并未落入朝廷手裏,不然也不會逼的崇祯皇帝向臣子借銀子。】
【打仗也好理解,Judy可是馬上皇帝,打仗收獲的牛羊馬以及土地牧場礦物打包出售或租給商人,每年獲益用來支付本金和利息。】
劉徹心動了,要是他發行的是十年國債,只要占據一塊地盤出售交給商人經營,每年的稅收來支付本金和利息,十年後稅收就是朝廷的了,這相當于花別人的錢打仗,十年後得到一塊成熟地盤。
只是考慮的封國和大商人,他搖搖頭,那些新占之地若被藩王買去,豈不是便宜了藩王?
随後他愣住,一拍大腿,不對呀,那些本就是匈奴的土地,說不定哪天匈奴人又搶回去,就算搶回去那也是藩王的土地,他又沒虧!
大不了再讓藩王大商人出錢幫着打退匈奴,說不得還能再賺一筆!
這生意能幹!
想到這裏劉徹盯着光幕露出高深莫測笑容,經濟之道挺簡單,他已經懂了。
怎麽檢查也沒檢查出昨天那章哪裏不能寫,偏偏它就被鎖了,從半夜弄到快中午才解鎖,現在審核都這麽嚴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