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第六十三章

後世人拿紙來當錢用?

劉徹看紙的目光已經不一樣了,要知道這會兒大漢可只有他掌握了造紙術。

要是替代半兩錢,豈不是省略了以後出現的五铢錢?

他現在急切想知道,後人是如何操作!

【這個問題,宋朝人是經過深度思考,可換成拿來主義的明朝人變成了一個怎麽也想不透的問題,紙拿來刷上圖案怎麽就能當做錢來用?】

這一點朱元璋深有體會,他只知道元朝時就有紙鈔,紙就是能拿來當做錢用,朝廷缺錢也無妨,放開了印就是,可是紙鈔為何不斷貶值,這是個連他也捉摸不透的問題。

此時朱标已經趕入宮中,朱元璋将他招呼到一邊,父子倆一同上這門經濟課。

【前面說過紙鈔的誕生是鐵錢的兌換券,也就是說紙鈔面值多少就有多少鐵錢、銅錢作為備用金。這個時候是不必擔心紙鈔貶值問題,因為随時可以拿來兌換鐵錢、銅錢。】

光幕出現元朝不同時期的紙鈔,輕緩的音樂跟着響起。

【可随着這種兌換券被宋朝朝廷認定合法,印刷權利也轉到朝廷手裏,宋朝朝廷發現,兌換券便利完全可以當做法定貨幣來使用,只有一小部分人才會拿着兌換券來兌換備用金,大部分人還是直接使用兌換券交易,這就導致一部分備用金可能用不上,這時候宋朝朝廷認識到發一萬貫錢只準備三分之一的備用金就可以,這也就是初步的超發。】

【随着兌換券大量流通,這個時候宋朝朝廷已經認為紙鈔完全可以當做法定貨幣來使用,沒必要再有備用金,但是需要再準備一些銅錢用來回收市面上的紙錢,防止紙錢泛濫出現貶值。】

【這個設定有毛病嗎?完全沒毛病,因為紙鈔的便利,令宋朝的商業繁榮達到了封建王朝的頂端,哪怕後來的元明清都未再重現這份繁榮。可問題是,随着國力衰弱宋朝出現錢荒,已經無力回收紙鈔保證紙鈔能夠健康良好運轉。】

【到了元朝,吸收了宋朝紙鈔依托銅錢制的失敗經驗,元朝将紙鈔的錨點定在了金銀和絲絹等實物上。】

元朝的各時期貨幣出現在光幕上。

【經過兩宋、金開墾,漢人已經接受紙鈔流通,作為新生貴族的蒙古人并不認同紙鈔地位,仍然追逐金銀,元太宗窩闊臺雖然下令印刷紙鈔,不過流通不廣,到窩闊臺死後才過去兩年,紙鈔發行權利已經降至地方,也就是各道印各道的紙鈔,這就相當于我們現在每個省都印屬于這個省的貨幣,這種紙鈔有些依托于絲絹有些依托于金銀,因為錨點不同,無法相互兌換,也就是自己內部玩,不能出各道地盤。】

Advertisement

【為了改變這種紙鈔割據亂象,元朝朝廷又設定了銀鈔相權,由中央發行“中統鈔”,這也是銀為本位可施行兌換的雙貨幣流通,也就是民間可以拿鈔換銀,銀換鈔。】

【可惜蒙古時運不濟,蒙古不到百年史基本上就是半部修黃河史,這條流淌了幾千年的黃河再次出現了泛濫。再加上打仗和自然災害,導致朝廷準備的備用金不斷挪用,到後期朝廷無力兌換。】

【無力兌換會出現什麽後果?市面紙鈔一直增加,紙鈔泛濫就會出現貶值,畢竟人心裏金銀銅等貴金屬才是不貶值的錢,紙鈔就是一張紙。這時候能換金銀的換成金銀,不能換得也盡量藏着銅錢金銀使用寶鈔。】

【紙鈔不斷貶值,人手裏的財富也跟着貶值,原本一頓飯可能知道一貫紙鈔,紙鈔貶值後這一頓飯可能漲到十貫二十貫,這還不算結束,紙鈔貶值怎麽辦?】

【宋朝人已經給出了解決辦法,“交子”不行改成“會子”,蒙古人也這樣幹的,抛棄不斷貶值的“中統鈔”,改成新鈔“至元鈔”,當然禁止“中統鈔”流通,不代表百姓手裏的“中統鈔”就成為廢紙,這些“中統鈔”需要換成“至元鈔”再使用,那麽問題來了,這些“中統鈔”兌換成“至元鈔”還是原來的價值嗎?】

所有人心頭都浮現了一個答案,不會。

很簡單,這個時候的“中統鈔”已經貶值過了。

【本來能買一頭牛的“中統鈔”換成“至元鈔”只能買一只雞,這時候國家已經限制紙鈔兌換金銀,買金銀,相當于逼迫人持有紙鈔,顯然無形中百姓手裏的財富貶值了,而這種換鈔的把戲元朝足足玩了三次,相當于變相從民間劫掠了三次財富。】

【玩到最後當然玩不下去了,國家朝政制度崩潰,激起民變,也就有了各地紅巾軍起義,也有了開局一個碗的朱元璋出現。】

朱元璋沉默下來,他幼年時家裏就為地主種地,他爺爺那輩還能養活兒子,到了父親這輩連兒子都養不起,他才因為餓肚子跑去當和尚。

以前雖然知道是變鈔引起,卻稀裏糊塗不明所以,原來家裏的財富就是這樣被無形掠奪走,他又想到如今一片亂象的寶鈔,心裏很沉重。

因為不斷打仗,寶鈔一直在超發,他是不是走上了北元老路?

【紙鈔到了明朝,朱元璋發行大明寶鈔,他知道寶鈔的發行制度嗎?清溪打賭,他是不知道的,他只是延續了元朝的做法。】

【不過這也怪不了朱元璋,從金朝開始,中原銅礦抵擋不住千年的開采,銅礦匮乏,而金銀在華夏大地本就是稀缺金屬,沒有銅錢作為主流貨幣,只能使用紙鈔,蒙古最開始是流通銅錢金銀,可惜只維持了幾年就因為條件限制不得不改為紙鈔。】

【明朝建國也面臨這一窘境,不過明朝也很幸運,随着鄭和七次下西洋,明朝中後期大量白銀流入華夏,挽救了明朝岌岌可危的財政問題,可惜還是挽救不了崩潰的大明寶鈔。】

光幕出現了幾張彩繪,明朝寶船抵達西方國家港口的圖案。

【現在再回頭來看,大家應該明白紙鈔為何能當做錢來用了,因為國家賦予了信用,紙鈔就是國家的信用貨幣,一旦無力兌換,國家會遭遇信用危機,民間對紙鈔信任産生懷疑,紙鈔自然會大幅度貶值,發展到後來被抛棄,這個時間其實不長,也就幾十年時間。】

彩繪消失,光幕變成白色,出現了信用兩個字。

國家信用一詞首次出現在古人耳中。

聽着有點怪。

再聽聽,好像有點領會了。

【只是元朝因為軍費、天災,加快了信用貨幣被抛棄的進度。】

光幕出現一表格,列舉了元朝短短幾十年經歷的戰争和自然災害。

真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國家,基本上除了打仗就是治理黃河。

【不過在朱元璋在位期間,大明寶鈔雖然不能兌換金銀,還是可以拿來繳稅,這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寶鈔價值,可是經過元朝的不斷變鈔,百姓已經對手裏的寶鈔不那麽信任,再加上當時還有銅錢一塊流通,銅錢是實物不會貶值,老百姓又不是傻子,當然是藏着銅錢,使用不斷貶值的寶鈔。】

【這跟宋朝出現錢荒一樣,大量銅錢被藏匿,無形中市面上流通的銅錢變少了,銅錢變少再次出現錢荒,無錢可用就得發行紙鈔,紙鈔一多又會貶值,簡直是進入了死循環!】

朱元璋頭痛,可不就是這個道理?

難道就沒有完善之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

【宋朝出現錢荒是因為宋朝經濟繁榮,周邊國家跟宋朝貿易,随着貿易往來,宋朝的銅錢進入這些國家,宋朝的銅錢遠比當地國家銅錢堅挺,自然而然代替本國貨幣,大量銅錢外流,又加上本土銅錢隐匿,令宋朝幾次出現錢荒,不得不使用紙鈔,這也是元明兩朝的痛點。】

朱元璋在建國之初就頭痛過錢少,後來追尋過原因,只知道宋朝開始中原的銅錢無端端少了,元朝也出現了錢荒。

他一直不知道這些錢去了哪裏,甚至懷疑是不是被人帶入地下,現在才知道錢去哪裏了,恐怕帶去地下的只是一部分,周邊幾個國家共同吸血,宋朝哪怕鑄造再多的銅錢也扛不住!

很快他又注意到天音所說少了後面的清朝,思索了一下很快聯想到大明中後期大量白銀流入一事。

看來是便宜了清朝。

汴京,已經搬出宮一段時間的趙祯正從皇宮出來,他現在每日早朝需要一早趕往皇宮,雖然需要早起,他卻甘之如饴。

因為搬出宮後,兒子的身體有了好轉趨勢。

當他聽見天音說起大宋缺錢原因不由點頭,本朝錢荒,自然會查明原因,其實在知道大量銅錢被運往周邊國家後,大宋已經下令禁止這種行為,可惜利益動人心,根本制止不了。

就說遼國吧,用的也是大宋的銅錢,他能限制銅錢流向遼國嗎?

每年歲幣人家只認銅錢,可不認交子!

【使用紙鈔必定會貶值,哪怕是我們現在也一樣,打個比方上海的某一套房子二十年前房價一平兩三千,十年前漲到一兩萬,到現在五六萬一平,光從房價就能看出我們手裏的貨幣在不斷貶值,而房價都增長速度還遠遠趕不上貨幣貶值速度!】

【是房價在不斷上漲嗎?不,是市面上的貨幣太多,國家超發的貨幣太多,不花出去換成實體産業,放在手裏就不斷貶值。】

【現在大家應該能看到很多新聞,我們國家總會支援某某國家,無息貸款給某些國家,這些支出都是以億為單位,往往這時候網上就會有鍵盤俠說國內一些貧困地區不管,跑去支援國外。】

【這樣的人才是眼界窄,要知道咱們花出去的可是軟妹幣,無形中減少了國內貨幣,一些水分被放出去,也就減少了手中貨幣貶值速度。我們國家現在不是積極做軟妹幣交易嗎?你當是做善事?當然是讓其他國家幫着分擔貨幣貶值風險,米國可是靠着這一手稱霸世界!】

【說完了古代的貨幣,再來說說如今的貨幣。】

【現代貨幣最具有代表性的毫無疑問是美元,美元一開始跟黃金挂鈎,一戰歐洲作為戰争主場,二戰從歐洲席卷到亞洲先後61個國家卷入戰争,這個時候遠在太平洋另一邊的北美成為地球的避風港,歐亞大量黃金湧入米國。】

光幕出現了兩張世界地圖,一張是一戰範圍,一張是二戰範圍,凡是卷入戰争的都用藍色,兩張地圖裏沒有顏色的米國成為顯眼存在。

這也讓不少古代人頭一次見識到世界之大。

秦王政早看過地圖了,只是紙上得來終覺淺,天音講解他才知道後世形式。

他盯着亞洲和北美最近的地方,打定主意等一掃六國打服匈奴就派人去探尋另一塊大陸!

【這個時候美元叫美金,最開始相當于宋朝的“交子”,一美金等于1.505克黃金,米國政府向這些陷入戰争的國家保證,美金黃金自由兌換,才有了大量黃金湧入米國。】

【因為米國國庫持有大量黃金,美元相當堅挺,拿着美元可以在全世界買買買,但你要知道紙鈔這東西一旦開啓印刷機那就停不下來,更不要說米國掌握印刷美金的美聯儲它壓根不是國有銀行!】

不是國有銀行?

所有當權者都眯起了眼睛,好怪的國家,皇帝怎麽允許?

難道也是公天下制度?

【随着美元成為全球主要支付貨幣,跟随大宋一樣,米國也開始出現錢荒,不過跟大宋不一樣,米國缺錢不需要費力找銅礦鑄銅錢,米國只需要開動印刷機印刷就行,紙墨能費幾個錢?】

【因為大量美元是在國外流通,所以哪怕是多發十倍百倍,也不用擔心本土貨幣通脹問題。】

【可我們也知道一時印錢一時爽,一直印錢一直爽,大量黃金彙聚米國,這也是二戰之後米國突然一躍成為地球霸主的原因。】

【但是我們不要忘了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美元一開始跟黃金挂鈎,二戰結束後,這些原本寄放在米國的黃金,一些國家總是要拿回去,這下米國可就慌了,因為它壓根沒有那麽多黃金可以兌換!】

光幕出現了二戰之後的影片片段,從大量運送黃金的船,到大量運回黃金的船。

個別人注意到後世那巨大尖底的船只,看起來不像是木制。

【金本位顯然行不通了,就需要另一個可以讓美元鎖定的錨點,随着米國國儲的黃金短缺和外流,1971年,米國正式宣布停止美元跟黃金自由兌換,這是不是很眼熟?這套我們老祖宗都玩過!】

朱元璋內心自得,他一開始就禁止寶鈔自由兌換金銀。

【跟黃金解綁後,美元跟石油挂鈎,石油百分百由美元支付,要知道工業化國家是缺不了石油,石油也被稱為液體黃金,美元跟石油挂鈎就是穩定美元價值。】

【為了維持美元霸主的地位,某國可是沒少充當維護正義的使者。這個中情況大家也應該意會,清溪就不再這裏詳說了,怕視頻給封了。】

【再回過頭來看看清朝,清朝為何沒有聽說過什麽紙鈔貶值?因為跟西方貿易從明中晚期開始外界大量白銀湧入華夏,華夏基本以銀為主,銅錢為輔,清朝的銀票也是跟銀挂鈎,後期亂也是因為清朝廷簽訂了喪權辱國的條約,致使大量白銀外流,清朝廷晚期不得發行紙鈔。】

光幕出現清朝簽訂的幾個條約,愛新覺羅胤禛看得臉都黑了,因為這些是他的子孫!

【又因為清朝廷的權益被列強瓜分,列強在華夏開設的銀行不僅發行本國貨幣,還肆意發行清朝的銀票,變相掠奪走大量財富。】

那張典型的列強瓜分清朝的地圖出現在光幕上。

康熙震怒,若是大清被漢人推翻他也就認了,異族統治漢人本就不易,可大清竟然是被西方瓜分,哪怕是已經知道大清未來的解決,他也壓抑不住心中的怒火。

只是這一切全都是因為那個一切向他看齊的孫子,他無奈嘆口氣。

怎麽就不能學學老四為國出力,只知道崇拜他?

【其實數一數,宋元明清這幾個國家中最容易用紙鈔來達到像美元霸主地位的是明朝。】

【因為鄭和下西洋,跟西方開始有了聯系,這些經過成吉思汗碾壓的歐洲終于知曉了神秘東方古國的位置,同時大量白銀流入明朝,完全可以學美元讓大明寶鈔跟白銀挂鈎,在與東亞周邊屬國貿易時使用寶鈔交易,鞏固寶鈔的地位。】

【當然這只是清溪的遐想,可惜永樂皇帝鄭和在下西洋只想着宣揚國威,完全沒想過貿易,下西洋竟然沒收益還貼錢,導致後來的皇帝忽略了海上利潤,又惱怒倭寇騷擾沿海,一把火燒了寶船圖紙,直接閉關鎖國。至于官方沒有貿易,那些大量白銀如何流入明朝,要知道當時世界三分之一的白眼都流入了明朝。】

弘治皇帝臉都漲通紅了,因為寶船是在他在位期間不翼而飛,可老天爺證明不是他燒的!這個鍋他不背!

朱棣愣了一下,什麽鬼?寶船的圖紙被一把火燒了?哪個王八羔子幹的?!

【其實明清的閉關鎖國都是相對性的,比如朱元璋時期實行海禁,除了沿海倭寇為患以外,還有是将反明勢力和北元孤立起來,明朝中期皇帝對朝政掌管沒有前期的皇帝那麽強,便出現了走私,一直到了明朝第十二位皇帝隆慶皇帝徹底解除了海禁,這才是大量白銀流入的原因。】

【說完紙幣的前世今生,我們再說說貨幣的幾個價值,以及如何用貨幣無形中用經濟手段控制別的國家,這個再從歷朝挑個朝代舉例子。】

各朝皇帝直起腰身,好家夥,這不就是給他們量身制定經濟之道嗎?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