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第六十六章
【大寶:明代的信用貨幣若是不能輸出全世界,只在國內打轉,注定會玩崩潰。美元不也有這種趨勢嗎?現在不都在考慮數字化貨幣嗎?】
【牛馬:朕的錢,他們拿兩百萬,朕分一百萬,白銀流入明朝又如何,大部分流入了黨派口袋,皇帝拿到手的還不占大頭,這些錢還要在小冰河時期維持一個岌岌可危的國家,說實話明朝的後期的皇帝還真不是昏庸,好歹是個守成之君,可惜明朝到後期已經病入膏肓,不少皇帝擺爛躺平了,朝中黨争激烈,邊疆養寇自重,養到最後控制不住了,才造成讓努爾哈赤建立了後金。】
【大白:up主說漏了,明朝最初的法定貨幣是寶鈔,只有寶鈔是合法的貨幣,只是寶鈔沒有保證金,又濫發,很快貶值,白銀一開始就是貴金屬,被排除在法定貨幣內,也是因為白銀大量流入明朝,白銀貨幣化其實是自下而上貨幣的改革,跟國際正式交接。這是經濟的選擇,其實日本最開始也不是用白銀做貨幣,明朝前都是用華夏的銅錢,明朝使用白銀後,才觸發日本開發銀礦,後期西班牙人進入日本後,再次刺激白銀開發。】
【五元神:一個國家維持不下去,首先崩的就是經濟,明朝不只是經濟垮了,主要還是氣候原因。】
【奉天将軍:公元十六世紀,明朝貿易将大量白銀運回華夏,這時候白銀只進不出,白銀成為主要流通貨幣,可惜大航海時代,在西方國家發現新大陸的時候,華夏只施行閉關鎖國政策,結果新大陸的白銀一開發,泛濫的白銀直接沖垮了明朝金融。】
【天道酬勤:明清吸納的白銀太多了,這也怪我們老祖宗經商太厲害了,一船一船貨物換回一船一船白銀,視西方為蠻夷,根本不購買西方貨品,只進不出,讓西方将華夏傳成了流淌黃金的富裕之地,最後搞出鴉片戰争,白銀又還回去了。】
【七七:是滴是滴,明朝末就有洋人進入華夏,這時候都是以傳教士為主,但是我們大家都知道傳教士其實是這些國家的先頭軍。】
【周圓:這些傳教士都是小偷,像陶瓷、絲綢、茶葉這些在西方非常受歡迎的商品技術都被偷了過去,特別是清朝那時候,許多封存技術典籍自己人是接觸不到的,卻任由傳教士看。後期發展成搶,不過也難怪,宗教這玩意在我國經過幾次打壓都已經本土化,哪裏會想到西方宗教的教皇那是站在君王頭頂的。】
康熙一想到朝中幾位被封官的傳教士沉默了,他眉頭深深凝起。
康熙對傳教士的态度一直是抱着警惕,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哪怕湯若望、南懷仁等人影響,他依然會時不時下旨驅趕洋人出境,什麽技術性書籍傳教士想接觸,那是想都別想。
顯然這是大清後期才發生的,這些洋人還是露出了貪婪的嘴臉!
【趙一鳴:我們學校的傳教就很厲害,不僅教職工信教,還有外國人在大學傳教,洗腦只信教沒有國家,還有人被洗腦吃飯是有罪,不然不吃飯就能達到永生,因為有罪才要靠吃飯維持生命,那個人每次吃飯都皺眉,像是享受酷刑一樣。】
【七七:樓上這種應該可以去民族宗教局舉報的吧?】
【烏龍蜜茶:啊,這不就是典型PUA嗎?】
Advertisement
【周圓:你說呢?最可怕的是還要貼身盯着你,明朝傳教士就是這麽幹的,許多宗教剛進入中國時都是很兇殘的,佛教就是典型例子,不然為何歷史上會有幾次滅佛,基。督教也是,你們想一想基。督教的上帝可是被稱為天父,要知道皇帝還只是天子,既然是天父了,那肯定比皇帝要大,當然問什麽說什麽。一個工匠成為教徒,只要傳教士用教義編造幾個罪名,工匠是不是要忏悔,這時候傳教士問他陶瓷如何從泥土變成陶瓷,他會不會說?】
崇祯皇帝驚訝了,最近大半年他忙着在祖先指導下赈災,練軍,抄家還真沒注意到京城這些傳教士。
自然也不知道傳教士竟然稱上帝為天父,早知道這群膽大包天的洋人在大明傳教的主被稱為天父,他早将這些洋人驅趕出境了!
等等,這湯若望名字有幾分眼熟。
“天父?”康熙臉色很冷,跟洋人打交道這麽久,也翻閱過洋人的傳教典籍,還真不知道洋人是這樣稱呼他們的主。
天音一出現,一群牛鬼蛇神全都冒出來了。
日本有個天皇,洋人有個天父,一個個全都站在他這個天子頭上,下一回再冒出個天母他也不懷疑。
所有皇帝均皺起眉頭,特別是“天父”一詞出來後,艹,這不是占他們便宜嗎?
未來沒到打西方這地步,眼下不少皇帝拳頭緊了,還是滅掉西方諸國,讓那見鬼的“天父”去死吧!
【星星電燈:這樣說明朝的徐光啓才是漢奸,他信仰耶稣,将傳教士湯若望迎進明朝任職,任的是啥職?專門制作大炮的,基。督教傳染性還非常強,一起任職的人都成了基。督教徒,還偷偷将大炮送給了清軍,明末洋人非常活躍,參考清初湯若望在明朝的地位就知道了,康熙見到湯若望都被稱一聲老師。】
崇祯一驚,經光幕提醒,他總算是想起何時見到過湯若望這個名字了。
他咬牙切齒,徐光啓這混賬玩意引賊入室!
【亞歷山大。趙四:大航海時代,基。督教為了跟伊斯蘭教争教徒滿世界跑傳教,明朝呢,還困在黨争沼澤中,西方各國都滿世界跑占地盤,明朝就跟睜眼瞎一樣只專注那一畝地。】
朱元璋氣到臉紅漲,胸前起伏,“混賬!”
此刻正是大朝,他看朝中官員跟看死人一樣。
洪武年間的朝臣面如死灰,今日又是背着棺材上朝的一天。
深吸一口氣,朱元璋命令戶部盡快發行國債。
先解決市面上泛濫的紙鈔,等拿下日本的金銀礦再解決紙鈔的保證金問題。
他嘆了一口氣,時不待他,若是能奪回被北元占據的北地,他才有精力解決沿海問題。
天音某些建議雖然聽着不合時宜,不過也不是沒有可取之處,比如從海中捕魚,民船不能入海,不代表朝廷不行。
下朝後,朱元璋叫來了徐達。
徐達幾個月前打了土法青黴素,本來是不相信這種藥物能治愈癰疽,沒想到挖掉腐肉後新肉再未出現炎症,傷口竟然愈合了!
擺脫癰疽困擾,徐達整個人宛如新生,不過到底是病了大半年又加上年紀大了傷了元氣,近幾個月都在家休養。
此時給朱元璋喊進宮心裏有了預感。
“老夥計,咱将捕魚這事交給你,其他人咱不放心。”
一船少則上千擔多則上萬擔的魚交給別的人他不放心。
沒錯,老農民出身的朱元璋在知道海裏有大量白得的海魚動心了。
這相當于從大海裏白撿錢,一向手緊的朱元璋如何忍得住?
“咱想過了,大海裏最怕風浪,不如就學之前将船用鎖鏈連起來。後世的船大不懼風浪,咱們的船綁在一起,就算比不上後世的船,也能抵禦一定風險。”
徐達不愧是朱元璋最信任的老朋友,不僅沒有反對,反而主動給朱元璋出主意。
“海上的風浪也不是時時都有,最好找一些能懂天氣的老漁民,我們的船只在近海捕魚,想來危險不大,不過,這麽多魚如何保存是個問題。”
這會兒可是快入夏了,魚撈上來若是保存不好,半天就得臭了。
漁船撈魚可以養在海水裏,他們這樣大量撈魚,也沒那麽大船艙可以養。
沒解決儲存問題前,剛撈魚也不是事。
朱元璋颔首:“這個朕已經拿到了後人出的辦法。”
随後他點開私信給徐達看他出高價買到的解決辦法。
徐達定眼一眼,頭一個就被他否決了。
“硝石制冰?這個不行,一斤才能制作一斤的冰,硝石還得制作火藥,本就緊缺,如何能拿來制冰?”
朱元璋也點頭,自打知道後世火藥發展後,制作火藥的幾種材料已經被朝廷管控起來,不準民間大批量存儲。
雖然不知道具體配方,像徐達這樣地位高的将領,還是知道火藥需要哪些成分。
這個也隐瞞不住,火藥的配方就是煙花配方研究出來的。
“放血後就地用鹽腌制?”
現在鹽得有多貴?若用鹽腌制海魚,這海魚百姓還吃得起嗎?
本來這條徐達也要否決的,可是很快他看到後面跟着的曬鹽之法,眼裏滿是震驚,他立馬向朱元璋賀喜。
“恭喜陛下,得了這曬鹽之法,我大明将不再缺鹽!”
朱元璋并不開心道:“後世人言我大明未來就有曬鹽之法。”
有了這項好技術,還是未能挽救大明敗局。
徐達未再言語,大明的未來如何眼下所有人都知道,所有人都知道皇帝三天兩頭暴怒,誰也不敢主動提及未來。
這是朱皇帝不能碰觸的傷口。
徐達又看向第三項,“海邊建工廠,制作魚罐頭?”
魚罐頭也給出了辦法。
他不由抹汗,“這是琉璃制作之法?!”
朱元璋驕傲道:“如何?朕這錢沒花在冤枉之處吧?”
又多了一項能賺錢的行當,徐達也為朱元璋高興,他徐家可是跟老朱家與國同休,朱皇帝得到好處,大明未來會更強,徐達如何不高興?
他實心實意佩服道:“這錢陛下花得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