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第六十七章

“這錢花的值!”

李世民眉飛色舞跟大舅子分享曬鹽之法。

“這後世之人還是尊敬朕的,主動向朕進貢了這妙法,沒白費朕的賞賜!”

長孫無忌張口就誇,“聖人是公認的千古一帝,那後世之人景仰聖人,”

李世民被誇得心癢癢,咳嗽一聲,佯裝不在意道:“朕也沒那麽好,哈哈哈……”

“輔機,這事就交給你了,盡快讓我們的鹽占據市場。”

長孫無忌颔首。

大唐開國,鹽的開采權落入世家手中,為了恢複經濟,一開始就沒朝鹽政伸手,如今大唐民間是可以開采和煮鹽。

但是明眼人都知道,庶民哪裏有能力大舉占有鹽礦和煮鹽?

這個民不過是其實不過是大大小小的世家。

可幾年自然災害,李世民手裏是缺錢的,弄到了曬鹽之法,他就能用更好的鹽來搶奪世家的市場。

這個法子還不能自己用,咳咳,李世民叫長孫無忌來也是這用意。

否則,之後他就被魏征噴他“與民争利”了。

打發走大舅子他眼珠子一轉,想到還在四處征戰的另一個自己。

他絕對沒有坑另一個自己的意思,只是找人分攤這筆開銷。

Advertisement

一望無際的大海上,十來艘船排成一行在海上航行。

這裏是大明,皇帝一句話,國家機器開動,本應該休整一段時間出行的寶船,這會兒全拉到海上去。

三寶太監手拿着一本《手把手教你海上捕魚》一書,傳達了幾項命令,自有旗手舉旗指揮其他船只。

很快在老漁民的指點下找到了魚群,兩艘大船之間迅速分開拉網。

鋪天蓋地的魚群落入網中,船被巨大重量拖拽往一旁傾倒。

“快,快收網!”老農滿臉激動喜悅道。

三寶太監點頭,立刻有旗手指揮。

兩艘船先後用搖杆将繩索拉起來,船身靠近。

當網往上拉時,咔嚓裂開了一部分,所有人心焦,兩艘船上的人齊動手,腰間拴上繩子,跳入網中,往船上扔魚,還都撿大的扔掉。

只一日時間,載着滿滿當當收獲的船陸陸續續駛往港口,平日裏荒涼的港口圍滿了人。

有刀的拿刀,沒刀拿陶片在處理魚。

一部分做成了腌魚,一部分用冰塊凍上,送往繁華的內陸。

還有一部分就地拉往附近縣城低價售賣。

這幾日附近周邊的百姓得到了好處,已經幾十年不曾下海,平日裏售賣的海魚個頭也不大,還多是鹹魚。

這種新鮮手臂長的大魚還真是少見,買得便宜,幾家抽點錢買一條分了,一家人也能嘗一嘗肉味。

偌大北平皇宮已經完成了大部分,朱棣依然住在燕王府邸,皇宮是推到元大內建築,包含了他現在居住的燕王府,待皇宮大體完工才會推掉燕王府改建宮室。

在北平休養了半個月,處理完糟心的政事後,朱棣總算是有心思站在燕王府最高處欣賞未來的新住所。

此時北平城門口處,一輛輛牛車、騾車裝載着滿車的大魚往城內走去。

凡是看到那滿滿一車看不到尾的隊伍,都驚訝叫起來。

聽到消息的人越來越多,交談聲音也越多,聲音傳到了原來的燕王府。

朱棣聽到城外的喧嚣聲,眉眼一皺,一股不怒自威的氣勢湧出。

“百姓為何喧嘩?”

錦衣衛請命去調查,很快來回報。

朱棣聽聞緣由驚訝,“這麽快就入京了?”

海船捕撈的魚數量,早在船靠岸統計過後就被人快馬加鞭報告給了朱棣。

魚如何分也是朱棣下達的指令。

“随咱去看看。”

沒多久,朱棣出現在宮牆上,盯着外城長長的魚車。

已經有錦衣衛擡着一條腥味十足的海魚上了宮牆,只見那魚足有一人高,張開的嘴可以吞下一個小孩。

朱棣深吸一口氣,“海裏的魚竟這般大?”

緊跟着他眼中亮起異彩連連,有了海魚做補充,大明每年能節省多少糧食?

聽到消息的皇孫朱瞻基跑過來,看到那大魚高興道:“爺爺,這下軍中不缺肉食了!”

朱棣含笑點頭。

然後吩咐下去,“一半魚充入宮中,宮中服役的征夫每人分一塊,剩下以比河魚價格低一成出售給百姓。”

這些魚若是不盡快處理掉就會臭掉,與其扔掉不如處理給百姓。

今日北平城是歡樂的海洋,得知有便宜的海魚出售,幾乎可以說是全城出動,不管手裏錢多錢少都跑來買魚,這種占皇帝老爺的便宜說不定一輩子就這一次。

魚分別拉往各個城門口出售,很快被得知消息的四面八方百姓給瓜分掉。

少量銅錢和大量寶鈔被運到了燕王府。

朱棣盯着那滿箱子的寶鈔很是無奈,誰說老百姓傻?

這不是挺精的嗎?

“讓太子處理。”

朱棣寫了信派人連同收到寶鈔交給了大兒子。

遠在南京的太子沒多久就收到了信,他連夜召集百官商議如何回收市面上泛濫的寶鈔,讓寶鈔能夠維持下去。

楊榮搖搖頭,“這事難辦,太子可知自洪武年間寶鈔就一直在貶值,陛下登基後多次北伐,超發的寶鈔不知多少……”

他話沒說完,太子朱高熾已經明白他的意思。

濫發寶鈔的惡果已經成為既定事實,想要解決這個惡果,朝廷需要真金白銀挽回,可問題是皇帝是馬上皇帝一心想要超越唐太宗李世民,每次出征處處要錢,三寶太監出海也要錢。

這些錢從哪裏來?不都是靠印刷寶鈔。

要是有真金白銀還需要印刷寶鈔嗎?

“天音所說的辦法是否能解除寶鈔困境?”朱高熾沉吟後詢問。

“臣不了解戶部具體情況,太子可召戶部尚書夏原吉回京詢問。”楊榮搖搖頭,将皮球踢給了戶部。

夏原吉人在北平,還未回南京,朱高熾只能将戶部侍郎招來問話。

一聽情況,面色凝重,寶鈔竟然貶值得這麽快!

衛玠在建康休養,在王導引薦下結識了琅琊王司馬睿。

琅琊王司馬睿是宗室旁支,武帝司馬炎的侄子。

東海王負氣離開洛陽帶走了大批文武百官和三十萬百姓,這些人全都被石勒殺了。

衛玠帶着母親妻子在石勒大軍包圍前幸運逃離,在得知洛陽也被圍,無奈下為了求生只能南遷。

南遷中妻子不幸去世,又遭遇到南方士族排擠,否則光憑借衛玠的身份也不會被人逼迫娶妻。

南遷的北方士族和南方本土士族在洛陽淪陷後在王導的引導下都有意向琅琊王聚攏。

衛玠本來先去的豫章,可他不喜王敦,又繼續往南來到建康,休養了這段時間,又跟琅琊王司馬睿交談甚好。

還未認主公時,豫章傳來一個噩耗。

豫章的王敦将自己的從弟王澄給殺了,消息傳到建康時引起一片嘩然。

這樣說吧,太尉王衍将兩個從弟王澄、王敦分別安排在徐州、揚州做刺史,這本是為琅琊王氏一族準備後路。

至于王導,在看到皇帝被東海王挾持後選中了旁支宗室司馬睿,勸說他遷往建邺,在王導的引導下得到了南方士族的支持。

王衍被石勒所殺和洛陽淪陷幾乎同時傳到南方,司馬家的宗室十不存一,南方的司馬睿自然成為顯眼存在。

司馬睿身邊的王氏兄弟也成為衆人投奔對象。

徐州刺史王澄因不理政務,好好的徐州他去了才幾年就亂成一鍋粥,徐州出現叛亂誰都不意外,王澄跑去豫章郡士族都知曉他是奔着從兄王敦去的。

在知道他被王敦所殺,南方士族一片嘩然,畢竟還未出現過因政見不合就殺了自己族弟的!

一時間本打算經過豫章的都不由繞道前往建康。

衛玠聽到這個消息,總有種逃過一劫的慶幸。

他本打算找王導探聽王澄被殺的真實原因,卻從琅琊王司馬睿态度裏察覺到不對。

難道王澄之死跟琅琊王還有關聯?

衛玠心情很不好,山河破碎,逃亡南方本以為衆人能夠衆志成城收複北方,可現在看來先陷入了內鬥!

誰能挽救中原大好河山?

鹹陽宮,随着造紙工藝改進,紙張數量增多,秦王政每日需要批閱的政務也從竹簡換成的紙。

秦和趙國都跟匈奴接壤,在得知羊毛可以織衣後,秦王政已經下令命少府嘗試用羊毛織布。

羊毛清洗後還是有異味,不過對于這個時代的人來說,這點異味不算什麽。

大量羊毛彙聚在少府,由墨家幫着改造适合紡織羊毛的紡織機。

不只少府,民間也有人嘗試。

不過一日時間,少府就呈上了兩塊摻着羊絨的布料。

一塊是絲摻羊絨,一塊是麻摻着羊絨編織而成。

兩塊布料秦王政都親手摸過,詢問了情況。

少府小吏高興禀報,麻布摻入羊毛後,可以節省不少麻,編織的衣物不僅不影響,還更加細密。

“可。”

“着邊關守将大肆收購匈奴羊絨……”

他沉吟片刻,“就用鹽去換。”

鹽對于匈奴人來說是硬通貨,秦王政同樣得到了撈魚小技巧和附帶的制冰法、曬鹽法,可想到失去的大筆上金心情不是很好。

因為秦國不靠近海,這些都用不上。

揮退少府小吏,秦王政又處理下一份政務。

“楚國跟諸越鬧翻了?”

秦王政表情閃過意外之色,他是知道楚國說服了南方諸越來聯軍攻打他大秦,也知道魏趙都出了兵分攤大秦主力軍隊,更知道楚越聯軍快要抵達韓國。

本來他在韓楚趙邊境都駐守大軍嚴陣以待,打仗這事上,大秦還沒怕過誰!

怎麽還未打,敵方自己先鬧翻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