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第八十七章

【家裏有孩子要養,正好缺個女人來照顧一家老小,一拍即合下,呂太公嫁女,劉邦娶妻,只有做了墊腳石的沛縣縣令罵一句媽買批!】

【要怪就怪始皇帝橫掃六合太快,人才儲備出現問題,秦國本土培養的人才不夠,地盤擴大後,人才急缺,封疆大吏還能從中央派下來,地方上的官員只能依靠六國原來那群人,離開這些人玩不轉,稅都不一定收的上來,這一點始皇帝應該是知道的,不然他也不會不辭辛苦地出巡,所以名義上六國故地改名換姓是秦了,底下官員還是那些人,頂多被調離換了個地,可管理百姓的那些底層小吏還是那些。】

【誰能做黔首的主?是高高在上的郡守嗎?不,是被皇帝公卿不放在眼裏的地方小吏。這些人才是中央跟黔首連接的橋梁,小吏代表了朝廷,小吏說什麽,黔首就信什麽!】

秦王政凝起眉頭。

【劉邦雖然是個管轄十裏的派出所所長,可你看看他結交的都是哪些人,蕭何地方縣主吏掾管縣衙人事,夏侯嬰養馬趕車縣領導司機,樊哙狗肉販一身力氣,可以做保镖,周勃吹簫的,偶爾接白事消息靈通。】

【乍一看劉邦結交的是三教九流上不得臺面,可實際上這人是将縣裏有一技之長的人都給籠住了,看着是不是眼熟,這不就是養門客嗎?】

【劉邦三十四五歲左右結婚,去掉他在張耳門下混吃混喝的半年,這相當于他在地方經營了十多年,可以架空縣令了。】

【劉邦不花一文錢大搖大擺來縣令宴請貴客的宴席上白吃白喝,坐了上席縣令還當做沒看見,呂太公一看就明白了,這沛縣誰說了算,再回去一打聽,劉邦尚未娶妻,這不就是上天賜予他的賢婿嗎?】

【至于史書中記載的什麽呂太公善相面,一眼就看出劉邦是人中龍鳳,将女兒嫁給他之類的話,大家也就看看,至于是不是真的,大家可以參考劉邦斬白蛇這個充滿神話色彩的故事。】

【劉邦成親後并未留戀什麽老婆熱炕頭,生活跟他過去無異,依然帶着豬朋狗友吃喝嫖賭,有變化的是慷他爹之慨,多了一個自己媳婦。】

劉邦揮了揮手,只覺得耳邊有什麽嗡嗡作響,實屬煩人。

醉醺醺的皇帝皺眉,充滿跑進來的黃門面露焦急之色,蕭何手握着酒器眉頭輕皺,意識到什麽轉頭看向殿外。

透過光幕,他看到皇後一臉凝重走進來。

【這樣的日子過去了,劉邦蕩氣回腸的生涯要開始于始皇帝去世,秦二世上位。】

【在之前劉邦就是個底層混混,秦朝滅六國,六國雖亡,但民間反秦情緒高漲,始皇帝要是再活個二三十年或許能夠解決這種潛在問題。】

【可問題出在始皇帝死得太早,死得太匆忙,死前還未明确繼承人,公認的繼承人長子扶蘇還因為跟始皇帝政見不合被貶去了九原郡。】

呂後坐在了上首,一衆開國功臣向她行禮,可以看出呂後在一衆開國功臣中也是有威望的。

【眼下始皇帝面臨跟漢武帝一樣的問題,後繼無人,他以為上天能給他時間,不管是将長子念頭扳回來,還是培養一個合适的繼承人,可是他沒料到命運并沒有眷顧他,死亡來得太快太突然。】

【六國覆滅,六國舊貴族時刻謀劃着複國,這一點始皇帝知道,民間有腦子的人也知道,始皇帝遭遇了那麽多次張良刺殺,卻總是沒抓到張良的蹤影,足可以說明有人幫着張良通風報信和掩蓋痕跡。】

【始皇帝一死,六國原有貴族都知道機會來了,劉邦作為地頭蛇首先嗅到了動靜不對,首先鹹陽那邊大量召集青壯年服役,去幹什麽?修皇陵。】

【我們都知道始皇帝的陵墓不是在他生前建造而成,而是一次次擴建,到始皇帝去世都未完工,這可就出大事了,皇帝死了,陵墓還未完工,皇帝的屍體可等不得,總不能等着生蛆?】

【要知道在不久前趙高李斯胡亥為了掩蓋始皇帝死亡真相,拿鮑魚掩蓋屍體發臭,等回到鹹陽,屍體已經不能再等了。】

【胡亥匆匆上位,頭一件事就是快點讓親爹入土為安,剛打了個地基的阿房宮也不用修了,匠人全拉去趕工皇陵,就這人手還不夠,召集服役的命令發放到民間。】

【本來吧這事跟劉邦沒關系,他就一地方派出所,服役這事跟他也沒關系,可誰讓他跟縣令有龌鹾,在衆多亭長裏被選中,帶着縣裏五百多號人去鹹陽報道。】

【我們先不說秦朝服役的死亡率,就說劉邦自己也不願意這個時候離開家鄉,他一走,沛縣經營的人脈關系還不得被縣令一鍋端了?】

【再說說沛縣離鹹陽路途遙遠,足有千裏,再看看這地圖,江蘇徐州到陝西鹹陽,看着一路先往北再往西沿着黃河走就能抵達鹹陽,但可不要忘了,那個時候還是原始社會,不說沿途的猛獸強盜,光是險峻的山脈攔路大河就是攔路虎。】

光幕出現3D地圖,沿途崇山峻嶺攔路的洶湧河道都一一顯示,昭示着這一路的艱險。

【更不要說帶着五百多號人吶,逃跑了幾個他就吃不了兜着走。】

【縣令的險惡之心路人皆知,劉邦只有一個選擇硬着頭皮上路,他不顧自己也得顧着全家老小。】

【結果呢,上路沒多久劉邦一數發現人少了幾個,縣令故意刁難他,也不可能安排衙役幫着看管,劉邦也不可能拉兄弟下水,所以這五百人加上他也就幾個人看着,這麽多人乘機跑掉幾個根本沒人能發現。】

【跑掉幾個人劉邦也不可能派人去找,還帶着大隊伍呢,他就這樣硬着頭皮繼續走,可每日都丢人,人丢得越來越多,劉邦一看完犢子了,這才走了沒幾天,還在沛縣範圍內就丢了這麽多人,等到鹹陽還能剩幾個?丢了這麽多人就算在期限內趕到鹹陽他也是死罪。】

【這橫是死,豎也是死,幹脆解散隊伍大家各自逃命去吧,于是劉邦在走到豐縣時直接解散隊伍,有幾十個人追随他一同落草為寇了。】

【劉邦解散隊伍的地方在如今的豐縣,通過地圖,大家應該能夠看到現在的豐縣就在沛縣隔壁,在秦末這裏屬于沛縣,從出發到解散也就走了五六十裏路,也就五六個亭長距離,可以說劉邦沒走多久就解散了隊伍,相當于原地解散了。】

【劉邦這一解散直接入草為寇,也沒在原地待着,而是跑到了四省交界的一處群巒山脈躲了起來,他這一躲不要緊,消息傳到老家,一家老小遭殃了,不過這個時候他也顧不上這些了。】

【劉邦在如今的豐縣西邊大湖邊解散隊伍,随着逃跑的勞役回家,消息很快洩露,好家夥劉邦你小子看着濃眉大眼,竟然辜負聖恩,落草為寇了,第一個欣喜若狂的就是縣令,立馬下令捉拿劉邦的一家老小。】

【拿了那些人?劉邦的老婆孩子是肯定逃不掉的,還有劉邦的親爹也是最重要人質,劉邦的大哥死得早逃過一劫,劉邦二哥沒能逃掉一樣被關進監獄。】

【這時候的劉邦在逃往芒山的路上,自然不知道家裏的情況,好在他這個人之前交友廣泛,縣裏有蕭何幫他家眷周旋,牢裏的獄卒任敖也是他哥們。】

【雖然坐了牢,受了驚,劉邦的家人并未吃什麽苦頭,很快在蕭何的擔保下被放出來了。當然劉邦本人也成了貼在城門口的通緝犯。】

【通緝犯的日子不好過,山裏可沒有什麽食物,只能跟野獸搶野果子吃,劉邦本就是不事生産的混混,這段日子可以說是吃盡了苦頭。好在家眷很快被放出來,也有人偷偷接濟他們,不然光憑劉邦這些人也很難熬過難熬的冬天。】

【轉年,秦二世登基的第一年,開始了屬于他的暴虐時代,當時秦朝也就兩千多萬人口,還沒咱們一個直轄市人口多,秦二世動員三十萬人打匈奴,五十萬人打嶺南,五十萬人修長城,一百五十萬人趕修皇陵、阿房宮,可以說将所有青壯勞力一網打盡,哪怕是秦始皇也不敢這樣密集耗費勞力。】

【始皇帝雖然也修,可人修這些工程不占用農時,秦二世不管這些,只知道下令征集勞役,沉重的勞役,嚴酷的法律,壓得天下百姓喘不過氣,原六國的百姓沒有享受到秦朝的福利,看到的是一眼望不到頭的沉重勞役,他們不是已經習慣了的老秦人,大澤鄉一聲怒吼各地起義響應,再次将這個剛統一沒幾年的帝國帶入戰火。】

秦王宮內一衆官員倒抽一口氣,目光看着年紀不小的李斯,佩服坐上王座上的大王。

這李斯膽子可真大,敢将陛下屍體被臭魚爛蝦覆蓋,更牛的是,哪怕知道了未來,他們的大王還重用李斯,沒有活埋了他。

只除掉了一個趙高草草了事。

大王心胸可真寬廣。

不過,明眼人都知道,大王留李斯一條性命,是因為他現在還有用,一旦有人代替了李斯法家人的身份……

想到困守在鹹陽城內的韓國公子非,某些人像是看穿了什麽。

【天下大亂,起義不斷,對其他人是機會,對劉邦也是機會,天下大亂,他的罪名還是罪名嗎?】

【當時原六國各地起義,沛縣也響應起義,蕭何建議縣令召下面鎮上的人進縣,縣令當時應了,可看劉邦坐擁數百人之衆,他又後悔了,真将人迎進城,這沛縣還是他做主嗎?】

【縣令直接閉守城門,還打算殺了蕭、曹二人,蕭、曹二人接到消息立刻逃出城投奔劉邦去了,從這裏就可以看出這二人消息之靈通,縣令前腳要殺他們,後腳他們就得到了消息,這縣衙已經被他們滲透了,縣令雖然是沛縣的縣令,可這沛縣卻是劉邦的地盤,沛縣城門雖然關了,劉邦只射一信不費一兵一卒就讓沛縣城門打開了,天下大亂,戰事遲早波及沛縣,沛縣父老鄉親是相信自己人還是相信一個外來的縣令會守護沛縣?】

【答案不是顯而易見,沛縣父老鄉親殺了縣令開城門迎接劉邦進城,當然這父老鄉親是不是劉邦那些兄弟就不好說了。】

【天下大亂,想要在亂世中活下來可不容易,有人追求安穩度日,也有人想要建功立業,這沛縣在一衆青壯年中毫無疑問劉邦的威望最高,放走勞役這事,劉邦是在沛縣出足了風頭,他劉邦雖然是通緝犯,在父老鄉親眼裏卻是個敢作敢當的英雄。】

【既然已經反了大秦,選個通緝犯做老大那是再正常不過了。】

【這些人最開始或許沒想到未來會成為開國功臣,或許是因為兄弟義氣,又或許是看重劉邦的威望,但是不得不說劉邦這個人對老婆孩子雖然刻薄,但是對這些最開始追随他的人是真沒話說。】

【這些開國功臣一個沒殺,殺的都是異姓王!】

偌大聲音在殿內回蕩,大漢剩下的異姓王們人人自危。

“不好!”

呂後還未開口,蕭何先意識到不妙。

“諸侯要反!”

【劉邦奪取沛縣有了立足之地,但是在響應陳勝吳廣起義的天下英雄面前屬實不夠看。】

【首先是陳勝吳廣大軍,因為最先號召起義,擁有無可比拟的號召力,氣勢洶洶,很快席卷天下,數月就聚集了數十萬大軍。】

【其次是六國複國大軍,領頭人是六國原有貴族,這些人利用農民起義,也很快召集了不少人馬。】

【最後就是其他響應起義的雜牌軍,劉邦最開始就是雜牌起義軍的一支。】

【劉邦最開始雖然組建了一支軍隊,但是我們知道農民軍的戰鬥力在正規軍面前不堪一擊,拿着鋤頭鐮刀的人敢跟打着武器的人作戰嗎?】

【所以劉邦在帶隊攻打其他縣城的時候,他的軍隊叛變了,跑掉了一部分,人員不足也抵擋不住其他人馬的攻擊。】

【這時候劉邦就想了個辦法借別人的兵來守住自己地盤,正好聽說當時的楚軍項梁打仗很厲害,劉邦就決定投奔他去了,劉邦交友的能力毋庸置疑,很快得到了項梁的賞識,項梁很幹脆撥兵随劉邦回沛縣了。】

【清溪其實很懷疑劉邦的目的,除了借兵以外,劉邦應該還想偷學練兵之法,畢竟項家在楚國很有名氣,項梁的父親項燕可是楚國名将……】

春秋時期,正在領兵的項燕愣住了,竟然聽天音上提到了自己兒子。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