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第八十八章
項燕眼風掃向身後的隊伍,低低喧嘩聲立刻靜止。
項燕回過頭去,就看到一張露齒大笑的臉。
他身後全都是他的親衛,有不少是他的親族,那被左右拿拳頭捶肩嬉笑的人不是別人,正是剛才被天音提到的人。
項燕怒目圓瞪,年輕的項梁頓時挺直腰板,佯裝什麽都沒發生的樣子。
“很開心?”項燕眯起眼睛開口。
“吾與大楚共存亡!”
項燕背過身去,輕踢馬腹向前而去。
後方的項梁怔了一下,一股悲痛湧上心頭。
他看着父親那決絕離去的背影,終于明白過來,父親未來殉國了!
【劉邦平定天下太快了,給了我們一種錯覺,劉邦在起步之初就擁有不弱的實力。】
栩栩如生的3D地圖出現在光幕上,山川河流全都容納在一面小小的地圖上。
五顏六色彩紙用牙簽粘着,牙簽另一端插着橡皮泥黏在地圖上。
彩紙上寫着不同的字。
漢初的雄傑們目不轉睛盯着光幕,眼裏都是驚奇,果然只有仙家手段才能将山川地貌熔于須臾之間。
【這是當時的勢力分布圖,很明顯占據沛縣的劉邦勢力跟其他勢力相比并不占據優勢,不說當時打着複立楚國名號的項梁,旁邊還有旗鼓相當的陳嬰、英布和秦嘉、景駒勢力,劉邦投奔項梁再正确不過的選擇,早投說不定還能在項梁軍中占有優勢,晚了不說保存實力,不僅得四面楚歌,說不定還得被項梁剿滅。】
【老祖宗們顯然都不傻,勢弱時會找個大腿抱,劉邦投靠項梁早,得到了優待,帶着項梁支援的兵卒再次回到了沛縣。】
【當然,這些匆匆拉起來的農民兵戰争素養肯定無法跟鐵獅秦軍相媲美,但問題是秦朝正規軍全都被牽扯在北原郡和嶺南。】
【這裏可以看出皇帝和皇帝的區別,始皇帝雙開兩個戰場,哪怕在嶺南填進去幾十萬秦軍都沒能動搖國力,秦二世才剛上臺,不急着穩定國內勢力,反而将軍隊外調。】
【雙開的結果就是大秦主力軍被兩方戰場牽扯,無法回援剿滅國內起義,一直到秦滅,大秦的主力軍都不見蹤影。】
【這也是正史上否決了秦二世胡亥合法繼承權的理由,始皇帝這樣雄才大略的人,怎麽可能挑選這樣一個人做繼承人?】
【陳勝吳廣作為最大的勢力,也是第一個失敗,可謂是崛起的快失敗的也快。】
【有一句話說得好,“可以共患難卻不能同富貴”,在權勢面前,很少人能維持初心,多少人被權勢迷花了眼?】
【起義軍最初取得了不少勢力,也得到了多地響應很快占據了很大一塊地盤,可是人在掌握權勢後很難再維持初心。】
【這就跟現在的明星一樣,塌房時很多粉絲不相信,自家主子怎麽敢做出這些犯法的事,可享受過鮮花掌聲和普通人沒有的特權後,很少有人還能保持這種對法律的敬畏,甚至會産生自己可以淩駕法律之上的錯覺。】
【作為起義軍的首領,陳勝也起了傲慢之心,自認跟以往不一樣了,聽信讒言殺了故人,這顯然讓起義軍的其他将領起了防範。】
【很快吳廣死于起義軍內部的争權奪利,吳廣死後,陳勝也沒堅持太長時間,可笑的是這支歷史上第一支農民起義軍失敗在內部争權奪利中。】
地圖上屬于陳勝吳廣的旗幟消失。
【我們再回過頭來說劉邦,劉邦在投奔人四處抱大腿其實不是第一回了,在投奔項梁之前,劉邦投奔的是秦嘉和景駒,只是在跟秦國大将章邯部将司馬夷相碰撞後失利,失了豐邑。】
【等項羽滅了秦嘉和景駒後,劉邦見勢不妙才去投奔項梁,借兵收複豐邑。】
【至于為何投奔項梁不直接投靠項羽,理由很簡單,項梁是項羽的叔叔,項羽如今也是項梁麾下将士。】
光幕上屬于劉邦、英布的小旗幟彙聚到楚旗周圍。
【這裏提一句,劉邦碰到的秦軍并不是秦朝正規軍,是秦國大将章邯匆匆組織骊山刑徒,從這裏就能看出秦朝的底蘊,只是章邯給力卻扛不住有個拖後腿的君主。】
【巨鹿之戰衆位應該不陌生,誕生了兩個成語,破釜沉舟和作壁上觀。】
【這是巨鹿之戰斷送了秦朝國運,王離軍敗,章邯跟項羽對峙,遲遲未開始決戰,缺糧的項羽還沒急,擁有後方補給的秦朝廷急了,急吼吼要處罰避戰不出的章邯……】
秦王政眸光幽深,也幸虧趙高已經死了,不然他高低也得安排一套五馬分屍套餐。
不過死了也無妨,可以挖出來再鞭屍。
【章邯領的可不是正規軍而是被釋放的骊山刑徒,王離率領的幾萬大秦主力軍都敗了,章邯敢讓士氣低落的刑徒軍跟士氣大漲的楚軍決戰嗎?】
【這裏不得不感嘆一句,這看得見摸不着的士氣真TM是玄學,真實存在不說,主導着軍隊勝負。】
【章邯雖然占據人數和後勤優勢,可項羽卻挾勝利氣勢,雙方是誰都沒把握幹掉對方。】
【毫無疑問章邯的選擇是對的,沒有把握幹掉項羽,跟對方對峙,耗盡對方糧草無疑是最好的辦法,可惜朝廷不給他時間。】
【朝廷要降罪于他,毫無疑問令章邯失望了,他委屈,秦軍主力被牽扯在南北戰場,國內無大将,陳勝吳廣起義軍快打到鹹陽城,是他站起來領着骊山刑徒剿滅起義軍保住了局勢,現在是過河拆橋了是嗎?】
【巨鹿之戰,項羽明明沒贏,章邯卻投降了項羽,成為秦朝叛将,就有些諷刺了。】
【巨鹿之戰後在諸多起義軍畏戰不進,破釜沉舟的項羽理所當然享受到了勝利果實,不僅得到了章邯的二十萬降軍,還成為諸侯起義軍的領頭羊。】
【可是我們知道六國的仇恨并未随着秦朝一統而消失,反而越來越深,這些投降的秦軍成了諸侯軍可以打罵的存在,地位等同奴隸,秦軍自然有騷動,騷動傳入項羽耳中,他二話不說乘夜坑殺了這二十萬秦軍。】
【巨鹿之戰後項羽自立“西楚霸王”,分封了十八路諸侯王。從這裏就能看出項羽在搞分封制,開歷史倒車。】
【其實也不難理解,項羽的目的是複國,恢複戰國的諸侯國制,秦朝實行郡縣制,在六國貴族眼裏才是異端。】
【分封後,項羽原本以為天下會回到周朝分封諸侯時一樣,他卻忽略了現在的天下跟周時的天下不一樣了,先爆雷的是齊地。】
【齊地最先響應陳勝吳廣起義的是田榮,光看田姓就知道是齊國田氏宗族,田榮這名字大家可能不熟悉,但這個人卻在歷史上幹出了兩件大事,一是假借陳勝之名殺了吳廣,二是第一個敢站出來反抗西楚霸王項羽。】
【項羽的領兵之力那是經過歷史驗證的,唯一能勝過他的只有兵仙韓信。】
【劉邦跟項羽都不敢正面作戰,頂着桌子逃跑。】
【田榮敢站出來反抗,不得不稱贊一句牛人。】
光幕上旗幟已經變成了十八路諸侯。
【巨鹿之戰時項羽曾經派人去齊國尋求救援,結果被田榮拒絕了,作壁上觀的田榮自然沒能被項羽封王,且齊國還被項羽分封的三個諸侯王給瓜分了,這下齊國實際掌控者田榮一下子炸了,直接殺了另外兩個被項羽封的諸侯王。】
【齊國反叛再次點燃了戰火,其他未能分封諸侯王的勢力跟着豎起反楚大旗。】
光幕換了一張十八路諸侯地圖。
【齊國反叛直接将項羽拖入了戰争泥潭,這時候劉邦沒閑着,東渡黃河拿下了魏王和殷王地盤,一躍成為諸侯王中占據地盤最大的諸侯王。】
【也就是說從這時候開始劉邦正式成為項羽的眼中釘,劉邦自己心裏也清楚,一路收編諸侯軍隊,僅一個月奔襲千裏攻打彭城。】
【彭城這個地方可是項羽的大本營,項羽當然不會任由劉邦占據彭城,将主力留在齊地,項羽只帶了三萬人救援彭城。】
【彭城之戰項羽三萬人對戰劉邦的幾十萬大軍,人是夜裏來的,隔天清晨就收複了彭城,彭城之戰也被譽為我國古代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着名戰役。】
呂後一盆水終于澆醒了劉邦,還未等劉邦暴跳如雷,她側開身露出身後的光幕。
【這裏以少勝多清溪認同,以弱勝強就有些名不副實了。】
光幕上出現一張白紙,分別寫了楚漢的人數。
【劉邦多少人,歷史記載他抵達彭城時有五十六萬,項羽才三萬人,怎麽看都不占據優勢才是,可偏偏結果是劉邦的五十六萬大軍跟紙糊的一樣,被項羽殺了二十萬人,又追到靈璧殺了十餘萬,最後只帶着十多名騎兵突圍逃出,什麽老婆孩子爹全都丢給了楚軍,這一戰劉邦可謂是全軍覆沒。】
【那麽問題來了,劉邦的軍事能力真那麽拉跨嗎?】
【作為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的軍事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從迅速拿下多個諸侯王,就足以證明劉邦的領軍之力。】
【既然劉邦的軍事能力沒問題,那是小瞧了項羽的作戰能力嗎?】
【事實上也不是,劉邦拿下彭城後,可是布下了重重防禦,防守的領兵人馬那都是漢朝的開國功臣,這些人的領軍能力大家不用懷疑了吧?】
【為何劉邦敗得那麽快,敗得那麽徹底?】
【那就得再次回歸到“以弱勝強”四個字上,“以弱勝強”四個字并不能用來形容這場戰争,實際上這場戰争應該用“倚強淩弱”來形容,強的一方不是擁有五十六萬人的劉邦,而是三萬人的項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