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第八十九章

已經清醒過來弄清楚什麽狀況的劉邦扁了扁嘴,不是很想再回憶被項羽追趕的陰影。

【其實很好理解,項羽只帶了三萬人來解救彭城,速度還非常快,有多快?】

【劉邦的重重布置都沒攔截住項羽,項羽是帶着三萬人直擊彭城,清晨進攻彭城時守城士卒根本未反應過來,這裏就能看出項羽速度之快。】

【答案其實已經告訴大家了,之所以說項羽是強的那一方,是項羽帶領的這三萬人馬全都是騎兵,在古代騎兵打步兵那是降維打擊!】

【可能有人會好奇,前面不是說過起義軍是雜牌軍,雜牌軍從哪裏搞到供三萬兵卒的馬?古代沒有馬蹄鐵,馬是消耗品,馬蹄廢了,馬也就廢了,一支三萬騎兵想要做到千裏奔襲,隊伍裏馬要保證比騎兵人多,确定馬匹可以輪番休息……】

【能作戰的馬也不是劣質馬,馬的來源只能是北方草原,當時也只有收割秦軍的項羽才能擁有這麽多匹馬。】

【擁有一支三萬機動性強的騎兵,就相當于冷兵器時期武力已經站在了頂端。】

【更不要說項羽這三萬騎兵還是精兵,劉邦哪怕有五十六萬人,那也是雜牌軍,被項羽追着嘎嘎亂殺太正常不過了,項羽的騎兵追殺劉邦的漢軍割人頭跟割草沒區別。】

【聽到這裏,大家覺得項羽和劉邦誰強誰弱?楚漢争霸初期的彭城之戰,說項羽以少勝多清溪不否認,可要說這是一場以弱勝強的經典戰役清溪那就呵呵了。】

聽到這裏的劉邦一拍大腿,“誰他XX這麽眼瞎,項羽那也叫做以弱勝強,他分明是仗着兵強馬壯按着我老劉打!”

呂後掃了一眼罵罵咧咧的皇帝。

【彭城之戰劉邦的老底賠了個精光,老婆老爹也落入項羽手裏,按理說劉邦應該難以翻身,項羽鎖定了勝利才是,可為何最終是劉邦建立了大漢江山,項羽反而被逼自刎烏江?】

【事情要回到陳勝吳廣失敗之時,當時的項梁已經響應起義,可誰也沒有料到陳勝吳廣起義開頭轟轟烈烈,失敗的也那麽快。】

【項梁手下有個謀士叫範增,就是“鴻門宴”裏那位戲份非常足的謀士,範增總結了陳勝吳廣起義失敗的原因,歸結于人設倒塌,什麽意思?就是陳勝吳廣起義之處是打着為“懷王”複仇的口號,怎麽半路上自己自立為王了?】

【人設倒塌,最後陷入內部争權奪利,失敗也是理所應當。】

【範增建議下,項梁沒選擇走到臺面上,而是做了幕後玩家,立了楚國王室之後的放牛娃熊心為楚王,熊心就是個臺前傀儡,真正掌握實權的是項梁。】

【但是我們都知道,沒有一個君主會心甘情願做傀儡,熊心自然也不願意,作為王室之後顯然是有那麽兩下玩弄政治的手段,項梁輕敵戰死,熊心乘機奪了軍權。】

行軍休息期間,項梁摸着自己脖子打了個冷顫,“我死了?!”

【而此時趙國的軍隊被秦将王離帶兵圍困在巨鹿,楚王熊心自然不肯将兵權交給項梁的侄子項羽,而是封了宋義為将軍,項羽為次将,範增為末将。兵權顯然是轉移到了熊心的心腹宋義手中。】

【這宋義也有些來頭,當初熊心不滿做傀儡,正好碰到齊國使者,雙方一拍即合後,齊國使者向熊心推薦了宋義。】

【項羽的叔父項梁之死跟宋義有說不清的關系,這也是項羽越過田榮分三諸侯王瓜分齊地的根本原因。】

【宋義領軍出征後,到達安陽不走了,這裏距離巨鹿也就不到四百裏,疾行趕路也就幾天工夫能到。宋義在安陽停下來不說,項羽當即質問。】

【宋義給出的理由是做個樣子給趙軍看,讓趙軍知道援軍就在眼前,不至于投降秦軍。好家夥這都什麽時候了,還有心思搞內讧?全然繼承了當年合衆聯軍攻秦之戰的那一套。】

秦王政冷哼一聲,這些諸侯國何時同心協力過,哪怕他坐鎮後方,也知道前方戰場只韓國和趙國在出力,楚軍還是老樣子做出了守城架勢。

【誰都不肯出力,指望着其他諸侯軍出力。項羽肯定不願意這樣坐上壁觀,此時可不比當年,趙軍領着的不是當年可以跟秦軍一戰的雄師,大家都是拼拼湊湊組織起來的雜牌軍!】

【一旦秦軍贏了,士氣大增,他們諸侯軍想再戰勝秦軍可就難了!】

【項羽不願意坐上壁觀,可他只是次将,軍權掌握在将領宋義手裏,想要解巨鹿困局,他說了不算。】

【此時楚軍抵達巨鹿已經過去一個月餘,很清楚前方戰況的項羽坐不住了,趙軍已經到了山窮水盡之地,再不救援就得給趙軍收屍了。】

【某天一夜過後,楚軍換了将領,之前的将領宋義不明不白被人割了人頭,這支援軍落入項羽手裏,之後發生的巨鹿之戰大家也不陌生了。】

【在巨鹿之戰前,項羽跟劉邦是有君子之約,分兩路攻秦,誰先入鹹陽,誰先為王。】

【劉邦趁着項羽被秦軍主力牽制在巨鹿之戰中,一路約法三章優待戰俘寬帶百姓被擁護進入了鹹陽城,根據之前的約定最先稱王的應該是劉邦才對。】

【項羽巨鹿之戰吞并二十萬秦軍,自號西楚霸王,分封十八路諸侯,直接違反之前的約定率先稱王,他恢複分封制,目的也是削弱劉邦的實力,其實很簡單,劉邦和項羽分別是兩路攻秦大軍将領,毫無疑問未來逐鹿天下的兩個人就是他倆,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變相将更多人拉入進來,分功不均,後來劉邦跟諸侯聯合反楚聯盟也是有情可言,這件事說到底是項羽理虧。】

【彭城之戰後,項羽贏了劉邦并未趕盡殺絕,他的主力軍還被牽扯在齊國這場戰争泥沼中,而趁着項羽無暇顧及他,劉邦回到封地發育。】

【他吸取了之前的教訓,除了鼓勵農桑,就是提拔優秀的将領練兵,可以說忍辱負重積攢一切力量,而項羽呢,每遇到反抗就屠城,可以說民心盡失,他越是屠城,秦軍越是反抗到底,一來二去優勢慢慢被劉邦追上,最後他出亂招殺了義帝想要謀奪皇位,這直接讓諸位諸侯炸了。】

【今日他項羽敢謀取皇位,若是讓他得逞了,明日我等項上人頭是不是也等着他來取?】

【劉邦見機鼓動其他諸侯王反叛,牽制住項羽的主力軍,這一次劉邦沒有再去攻打項羽的老巢,而是趁此機會奪取了關中。】

【關中那是什麽地方?秦朝的發源地,坐守四大關口,進可攻,退可守,顯然他是走當年秦國橫掃六國的路線。】

【也确實如劉邦所料,占據關中後,項羽成了那被四處攆着跑的野犬。】

【這裏還有一點,項羽雖然兵強馬壯擁有當時橫掃無敵的騎兵,可他常年攻城略地,根本沒有用心經營打下的地盤,再加上他喜歡屠城,這就導致他打下的地盤只是空地。】

【這就出現一個問題,他沒有後勤保障,所有的糧食來源來自攻城略地,而劉邦呢自己有地盤不說,又占據了關中糧倉,雙方優勢在拉近。在巨鹿之戰時劉邦已經進入四川,占據蜀地自稱漢中王,這也是彭城之戰劉邦兵馬被打得一幹二淨還能卷土重來的原因,只要他的補給包沒被項羽剿滅,死再多兵馬他都能重來。】

【而項羽不行,別看他百戰百勝,沒有補給能力的項羽只要失敗一次就是末路,這也是後期項羽自刎烏江的原因,他看明白了自己沒有重來的機會,哪怕過烏江逃回彭城又如何?】

【大家應該看清楚了這兩人的格局,劉邦不怕失敗,人沒了沒問題,回到地盤還能拉起人馬,項羽不行,屠城讓他民心向背,所以項羽走入陌路是已經注定了的解決。】

【大漢初立,當然是封有功之臣,哪些人有功?之前加入劉邦反楚的諸侯王同盟算不算有功?】

【經過秦末戰亂,天下一片狼藉,旁邊還有一統的匈奴虎視眈眈,項羽故意制造的分封亂象一直延續到了漢初。】

【劉邦別看是小混混出身,他卻是個非常合格的帝王,自然能看出分封制的弊端,可漢初還是施行了分封制,是他不知道分封制的後果嗎?】

【他當然知道,只是當前天下需要穩定,需要休養生息。】

【當時諸侯王出人出力跟他一起打項羽,現在項羽死了,也就到了這些諸侯王分股份的時候了。】

【劉邦在建國之初一口氣分封了七個諸侯王,每封一個就割一塊肉,這割的是老劉家的地盤吶!】

【我想此時的劉邦跟他異姓老哥秦始皇應該有共鳴,也明白了始皇帝為何堅持郡縣制。】

劉邦撇嘴,要說大漢建立之初他或許害怕諸侯王謀反,讓天下再次陷入混亂,現在呢,正是剪除諸侯王,他正愁諸侯王不自己主動謀反給他提供機會。

眼下天下安穩,他又不是秦二世那個蠢蛋,項羽都敗在他手裏了,他還怕那群手下敗将?

諸侯王裏只有韓信值得他另眼相看,可韓信用兵再神又有何用?他韓信沒有兵馬,兵馬是他養的,沒有人馬哪怕是兵仙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劉邦和呂後殺盡異姓王,為何還選擇分封劉氏子弟?是不明白分封制度的危害嗎?】

【此時的漢朝面臨當年跟周朝建國一樣的局面,那就是國土太大,中央很難将手伸到大漢的每一個角落。】

【步入老年的劉邦也沒有秦始皇那個精力,巡游天下,選擇分封制是當前最快掌握地方的辦法,而選擇分封自己的子侄也有好處,哪怕未來有變,肉還是爛在老劉家自己鍋裏。】

【劉邦可以說是封建王朝最厲害的皇帝,布衣打天下,從的經歷我們可以看出,後來三國時期劉備那是處處在學這位老祖宗。】

三國時期,劉備摸了摸鼻子。

他是高祖子孫,學老祖宗有什麽錯?

【有人會說劉邦奪得天下全靠運氣,從一個地方小吏到搖身一變成為皇帝,你說他全憑借運氣,這話你信嗎?】

【劉邦登上皇位面臨跟始皇帝一樣局面,他幸運在可以摸着始皇帝的經驗過河,吸取了秦朝滅亡經驗,劉邦廢除了很多秦時嚴酷的刑法,秦朝的刑法之所以嚴苛,就是動不動要人坐牢,要挖鼻子割耳朵,好好的人非得弄殘疾了。】

【原來六國人根本不适應這種嚴苛刑法,到了劉邦手裏約法三章讓老百姓終于知道,殺人賠命,傷人盜竊抵罪,而不是像原來秦法一樣項目繁雜,犯法了都不知道。】

【漢朝六十年間的黃老之學确實給了民間足夠時間休養生息,也為漢武帝打匈奴積攢了底氣。】

【偉人曾經說過劉邦是封建王朝最厲害的皇帝,因為他是歷史上唯一看透生死的皇帝,沒有之一,秦皇漢武唐太宗雖被譽為千古一帝,可晚年都在謀求長生。】

【只有劉邦,劉邦帶兵征讨英布不幸中箭受傷,班師回朝後傷勢加重,在沒有酒精消毒消炎藥抗生素的年代,這種炎症足以要命,呂後焦急請醫。】

【大夫為劉邦看病,劉邦就問這病能不能治好,大夫說這傷不算什麽,肯定能治好。行軍打仗見過多人士兵死于傷口感染的劉邦哪裏不知道傷勢的嚴重,直接罵道扁鵲在世都治不好,我還能不知道?】

【哪怕知道自己大限已倒也沒有遷怒大夫,還賞賜了黃金将人打發走,安心等待死亡到來,敢問歷代有哪位皇帝能看透生死?】

劉徹抱着牙牙學語的兒子感嘆一聲,“朕不如高祖皇帝!”

【有多少皇帝在察覺到身體狀态下降後胡亂吃丹藥,反而早死的?】

李世民摸了摸鼻子。

次子獻了沾着蜂蜜的烤羊肉,他賞臉吃了一塊,也不敢多吃,知道消渴症是攝入糖分太多後,他已經很少吃含有糖分的食物了。

大唐人喜歡甜蜜的味道,肥胖也是富貴象征,可自從拿到後世醫書,知道很多病症都是因為肥胖引起,如今也不敢放肆吃甜食。

李世民才三十出頭,已經有寬肚了,為了保證身體,在皇後的監視下,他已經戒葷戒糖一段時日。

這次開戒還是看在青雀要就藩的份上。

看着光幕,李世民也是第一次頭一回這般詳細了解漢高祖的過往事跡,不說他的為人處世,光是能看淡生死就足以讓他高看一眼。

想到大唐後面不知多少皇帝是吃丹藥吃死的,嘴裏的甜味也變得苦澀起來。

天音分明就是在借機諷刺大唐。

【好了,本期視頻就說到這裏,至于劉邦當皇帝之後發生的事,就繞不過另一位傑出女性呂後,大漢建國之後發生的事,容下期呂後出場再詳細道來。】

【本期最後由漢高祖劉邦留下的《大風歌》做個結尾。】

光幕淡去,白紙黑字只有三句。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光幕變暗又突然亮起,一行字出現在光幕上。

【公元前202年劉邦建漢,經西漢東漢,享國運共407年。漢朝之前生活在這片土地的炎黃子孫稱之為“華夏”“諸夏”,漢朝之後只有一個稱呼皆為“漢人”。】

光幕徹底黑下去,再變淡。

劉邦怔住,突然他朝天放聲大笑。

笑聲中滿是豪情壯志!

足夠了,這一生足夠了!

他的大漢,所有人炎黃子孫皆為漢人,始皇帝未做到的他做到了!

什麽六國,什麽老秦人,統統閃開,未來只有漢人,他大漢子民!

大漢亡了又如何?

只要漢人在,他大漢的痕跡就存在!

北宋朝一衆儒生皆愣住。

漢人?怎麽不是宋人?

洗了把臉,劉邦是徹底清醒過來,讓近臣退下後,又将光幕內容重新看了一遍,大手筆打賞升了等級先看了上一個視頻。

“繼位的不是太子是劉恒那小子?”

劉邦很意外,薄姬母子在後宮存在感極低,哪怕劉恒那小子是他的第四子,可在受寵的如意戚姬母子面前根本不夠看。

因為沒什麽存在感,也沒被劉邦關注到,對于這個兒子,劉邦印象很淡漠。

當看到呂後死後太子子孫被殺,劉邦面上并沒有露出意外之色。

大漢這群開國功臣是什麽人他還能不了解,他有廢黜太子之心,不就是怕太子玩不過這群老臣嗎?

皇後為了太子之位安穩,請出了絕招,劉邦也知道太子是廢不掉了。

皇後想要保住太子,沒有付出是不可能的。

這些劉邦不覺得自己能夠看見,他都多大歲數了,還能活幾年?

早些年的軍旅生活已經耗損了他的壽命。

太子之位是呂氏強求,劉邦已經預料了後果。

在知道大漢可以延續四百年,本來還以為對太子看走了眼。

可當知道未來皇帝是劉恒那小子,可真是出乎他的意料。

當然眼下說的并不是劉恒,而是他的兒子劉啓,也就是他劉邦的孫子。

在看到諸侯王之亂,和劉啓那小子暴戾砸死吳王太子後,劉邦心裏有些滿意。

不愧是他劉邦的子孫,不僅将開國功臣壓制住了,還解決了諸侯難題。

再看看下方的評論區,什麽,劉啓這小子還給他生了一位幹掉匈奴的好重孫?

劉邦頓時那叫一個心花怒放。

就在劉邦翻看以往視頻時,最新一期視頻下評論區出現了幾條評論。

呂後回到長樂宮,第一時間命人喊來了太子。

劉盈步伐歡快走進來,哪怕不久前自己太子岌岌可危也沒有影響他高漲的情緒。

“母後,您看到了嗎?神仙在誇贊父皇!”

呂後面無表情盯着走進來的兒子。

劉盈步伐一滞,臉上的笑容跟着收起,向呂後行禮。

“怎麽你就安心了?你父皇是皇帝,一旦他再想要廢除你太子之位,母後還能阻止第二次?”

劉盈垂下頭去。

呂後看着兒子,心裏并不是很滿意,外人都道這個兒子仁善,臣子也喜歡他的寬仁,可呂後看自己兒子卻聯想到始皇帝長子扶蘇。

之前皇帝想要廢除他的太子之位,他竟然不想着挽回,而是垂頭喪氣後選擇聽之任之。

呂後很不滿意,這樣的兒子怎麽能在虎狼一樣的朝臣中幸存下來?

見兒子一聲不吭,呂後心中滿是怒氣。

這要不是自己兒子,她又怎麽給他擦屁股?

她是保住了他的太子之位,可不代表一直能幫他下去,他得自己立起來!

【青青子衿:劉邦一直很厲害好不好,漢朝之前那是講究血統論,劉邦能越過楚霸王和六國之後成為開國之君,其本身能力就不同凡響。那人格魅力更是沒話說。】

【7758:up主之前是不是拿朱元璋跟劉邦比?朱元璋雖然開局一個碗,看着比劉邦還要落魄,可不要忘了劉邦的開局可是比朱元璋還要困難,劉邦起兵時不是亭長,他當時已經是通緝犯了,起兵後的對手是誰?西楚霸王項羽,請問朱元璋有這樣牛逼的對手嗎?】

【7758:對了,你們可以仔細研究一下,朱元璋分封藩王就是跟劉邦學的,朱元璋創立的明朝也有歷朝歷代經驗可以借鑒,劉邦的漢朝可沒有,漢之前的秦朝也就十五年,能吸取到的教訓也就是廢除嚴苛的刑法。治國方面是劉邦自己摸索出來的。】

【清風明月:劉邦軍事能力不怎麽樣吧,打下江山不是全靠韓信嗎?】

【茉莉花茶:樓上多看看書吧,劉邦進關中可是自己打的,韓信打的都是諸侯國,韓信是牛逼,不代表劉邦軍事能力拉跨,劉邦可是跟項羽正面死扛過。只是韓信的技能都點在了軍事上,情商直接是個位數,一心想着封王,最後還謀反。

謀反也就算了,前腳在府上說,後腳就傳入宮中,你謀反起碼将籬笆給紮緊了呀!】

【春風十裏:項羽這個人太剛愎自用了,從他火燒鹹陽城就能看出這個人性子,做人不留後路,做事做絕了還想當皇帝,被屠掉的城還在呢,天下百姓誰會擁戴他?】

【茉莉花茶:所以城不能亂屠,後遺症嚴重,曹操洗不淨的黑點就是屠城,不然也不會三國并立,劉備再虛僞,可有一點跟他老祖宗一樣,愛民如子,人設立得穩穩的,劉備被曹操追着殺,最後不還是讓他建立的蜀漢,不就是民心向着他嗎?】

【曲曲一生:性格決定命運吶!】

【茉莉花茶:很多人同情韓信,認為劉邦大殺功臣,跟大家解釋一下,首先韓信不是劉邦殺的,是呂後下的手,呂後殺他也沒冤枉他,韓信這個人真的是政治白癡,他竟然收留了鐘離眛!

鐘離眛可是項羽的餘黨,當年楚漢相争時這位可是殺過劉邦不少兄弟,跟劉邦有大仇,項羽敗亡後,劉邦抓項羽餘黨,這個時候稍微有點腦子的都知道要遠離這些人。

結果呢,韓信收留了鐘離眛不說,還在他的鼓動下起了謀反之心,劉邦很快收到消息韓信要謀反,聲東擊西準備偷襲韓信。

結果呢,韓信自己又開始猶豫,被人一勸說又打算擒住鐘離眛去找皇帝請罪,鐘離眛罵韓信是無德之人,自刎而死。

很多人可能被游戲裏的韓信給洗腦了,歷史上的韓信并不是什麽光明偉岸之人,能忍受胯下之辱的人,大家對他道德不要抱太多期待。】

【茉莉花茶:這次事情,讓韓信丢掉了諸侯王位,被貶為淮陰侯,講道理謀反這種在其他朝代那都是九族消消樂的大事,劉邦只削掉韓信的王位已經是網開一面了。

韓信不是劉邦集團的老股東,他是半路跳槽過來的,最開始的老板是項羽,韓信在項羽麾下是奔着榮華富貴去的,給項羽提了不少建議,可惜武人相斥,項羽一個都不采納,韓信這才跳槽到了劉邦這裏。

在劉邦麾下他的軍事才能才得到發揮,不過韓信是半路跳過來,哪怕軍事才能再厲害,劉邦也不會全然相信他。劉邦建漢後,兌現了當初的承諾,封韓信為諸侯王,結果韓信收容鐘離眛,擺明了想要謀反,劉邦只削去他的王位很優待他了。】

【四四:後面的我知道,韓信并沒有吸取教訓,借助劉邦在外平叛,再次和陳豨串聯謀反,最後落到身死族滅真不怪別人,有時候性格真能決定命運,韓信因為少時胯下之辱,一直期盼能出人頭地。】

【四四:成為諸侯王後還不夠,還想做皇帝,被削掉王位又滿懷怨恨,想着翻身,其實他要是能想開,也不一定沒有個好解決,劉邦一個功臣都沒殺,哪怕是諸侯王殺的也是明确造反的,誠心悔過的也都給放了,開國皇帝做到這一步已經不錯了。韓信的下場全是他自找的!】

長安城的王公目光都彙聚在淮陰侯府上,某些人眼睛冒光,仿佛看到了立功的機會。

也有人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那可是淮陰侯,當世兵仙,淮陰侯怎麽可能會謀反?

誰謀反會這般兒戲?

【清河灣:韓信謀反不是沒有定論嗎?歷史上很多人都認為韓信沒有謀反,韓信軍事才能牛批,政治才能為零,劉邦雖然封他為諸侯王,并沒有給他兵馬,他就是沒牙的老虎,劉邦至于要殺他嗎?

後來被貶為淮陰侯也是被軟禁在長安城,他心裏不服劉邦能不知道嗎?再看看韓信兩次謀反都是有人告密,第一次劉邦放過了,第二次是呂後趁劉邦不在把人诓騙到宮裏殺了,他到底有沒有謀反無人知道,都是外人說的。

《史記》也只是客觀記載了當時的相關事跡,後人之所以懷疑,是因為這個時候韓信沒有謀反的理由,他無兵能動用的只有家人,當年劉邦跟項羽勝負未分時,項羽的人也游說過韓信,被韓信拒絕了,後來韓信兩次被劉邦突襲解除兵權也沒有反,最有希望成功的時候韓信都沒有反,怎麽可能在成為沒牙老虎的時候反?】

【是兄弟砍一下:韓信那薛定谔的“謀反”。】

【曲曲一生:韓信死得憋屈又可惜,這樣的人戰死沙場馬革裹屍才是他的歸途,死于宮女之手,太可笑了。】

淮陰侯府門前經過的牛車越發多了,不少人企圖透過緊閉的大門知道淮陰侯在知道自己死法後會是什麽反應。

然而沒等淮陰侯大門開啓,皇帝先命軍隊将淮陰侯府圍了起來。

原本光明正大打探的人頓時散去。

【周圓:呂後這一招解了劉邦的負擔,他想殺韓信又舍不得他的軍事才能,呂後這一出手讓他不再糾結,可惜呂後智商可以,情商不行,沒有像劉邦一樣圓滑的情商周旋這些開國功臣,手段太粗暴,最後結局是兩敗俱傷被劉恒撿漏……】

聽着宮女念評論的薄姬臉上血色消失。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