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第二十七章

“多謝官爺相助。”聽說站在眼前的人正是衙門的捕快,司玉連忙問道,“不知官爺能否告知在下,雲二夫人她如今怎樣了?”

看得出他的關心的确出于真心,許長恒問道:“閣下為何對二夫人的死如此關心?”

甚是娴熟地從荷包裏掏出了一塊碎銀子要塞給她,司玉并未回答她的問題,只是懇求道:“麻煩官爺了。”

他雖出手大方,但她并未去接銀子,反而又推給了他,道:“不必如此,你只需回答我的問題便可。”

許是第一次遇到不肯收銀子的衙役,司玉反而有些不知所措,既不敢将銀子收回去,又不敢再遞給她,只能握在了手中,低眼苦澀一笑:“我知道,官爺定然以為,以我等人物,無論對誰都不會有什麽真情實意,但說實話,雲二夫人待我極好,我并非鐵石心腸,素日裏對她便頗為感激,如今她突然遭難,我實在做不到坐視不理。其實在陳捕快來找我的時候,我便想問個清楚了,但他走得太急,也未曾給我打聽的機會,故而我才特意來了一趟衙門。”

他說得真情實意,似乎并不似是在撒謊,她便道:“其實二夫人的屍體剛被發現,衙門還未查到真兇,你來得早了些。更何況,若是真兇當真伏法,消息也會很快散開,你根本無需來打聽。”

“我不是來打聽兇手是誰的,我只是想确認一下,雲二夫人究竟死在了何處。”司玉解釋道,“依着我家鄉的風俗,人若死于非命,魂魄便會被鎖在其遇害之地,若無人在其倒下的地方拜祭,那人便永不能超生。是以,我想去她被殺的地方拜祭她,好助她能順利投胎轉世。”

雖然他的态度極為真誠,但她還是心存疑慮:“她是怎麽死的,又死在了何地,你應該已經聽說過了。”

“傳言太多,真真假假,我實在無法辨別,”他無奈搖頭,道,“更何況,具體的位置唯有替她收屍的人才最為清楚。”

此話倒也有道理,但她卻還是不能告訴他:“案子還未查清楚,破廟是兇案現場,你也進不去的,等案子告破那日,你再來找我,我可以帶你過去。”

聽她答應,司玉很是意外,對她深深地作了一揖:“多謝官爺成全。”

“不過,我還是有幾個問題想問問閣下,”她猶豫了一下後,道,“還望閣下如實回答。”

司玉毫不猶豫地道:“官爺請問,我定然知無不言。”

她含蓄問道:“你與二夫人是何時相識的?”

他細細想了想,道:“大概在兩年前,也是一個夏天。”

Advertisement

兩年前,便是雲向迎剛給秦英買了西平街的私宅後不久,時間的确能對得上。

她又問:“那她多久見你一次?”

“以往是五六日便有一次,但近半年少了許多回。”說到此處,他又懊惱道,“其實,就在昨日,我原本也是要去見她的,但不知為何,我還未動身,雲家又送來消息,說我不必去了。這種事情之前從未發生過,若我當時警惕些,說不定還能做些什麽。”

她不由來了精神:“二夫人昨日打算見你?”

他點頭:“确是如此,送信的人說二夫人有事外出,讓我不必去了。”

這麽說來,秦英出門其實是臨時做了決定,若是早有出門的打算,便不會讓司玉去西平街了。可既然如此,之前風婉怎麽沒有提起過,是她覺得此事不值一提,還是一時忘了?或者,她不想讓衙門的人知道此事?

她想了想,又問:“那你可曾聽她提起過與誰結過仇?”

司玉毫不遲疑地搖了搖頭:“我們在一起的時候,她的話極少,我去的時候已是深夜,走時也是深夜,在那裏也待不了多久,故而并沒有多少時間可以談心閑聊。”

她本也未曾打算從司玉那裏探聽什麽有用的消息,正打算與他作別,卻見有個女子帶着一個人也朝衙門而來,而且還在他們不遠處停了下來。

竟是雲向迎安插在秦英身旁的丫鬟風婉。

司玉順着她的目光也轉身看了一眼,随即識趣地對她道:“既然官爺還有事,那我便先行告辭了,以後還要勞煩官爺。”

她應了下來,看着他轉身離去。

就在他就要從風婉的身邊走過時,有微風一吹,不知怎地,風婉手中的帕子竟被吹跑了,恰好落在了他跟前不遠處。

不妨帕子被刮跑,風婉神色一變,在他彎腰之前連忙自己走上前去将帕子撿了起來,并低着頭朝她快步走了過去。

原本打算彎腰替她撿帕子的司玉只好又重新站起了身,瞧着她走後才轉身離開。

也不知為何,有一瞬間,她竟毫無由來地覺得,風婉似是在故意避着司玉。

“官爺走後,我又想起一事,特意來告知官爺一聲,也許有用。”寒暄過後,風婉對她道,“就在前日,有個醉酒的男子來家門口叫嚣,口口聲聲說來找二夫人來讨回公道,但當時他喝醉了,只一個勁兒地伸手要錢,守門的便将他直接給扔到大街上了,到現在也不知是誰。不過,巧的是,夫人正好要出門散散心,可卻不想在門口遇到了那人,便又覺得掃興,就直接回去了。”

說着,她招呼站在不遠處的守門人,對他道:“那人是你趕出去的,快将始末詳細地講給這位官爺聽。”

那守門人認真道:“前日晚上,小人都已經鎖了門,突然聽見有人砸門,很不客氣。那人一身的酒氣,見着小人便嚷嚷着要找二夫人讨回什麽公道,還開口就要兩百兩銀子,這種潑皮無賴小人見得多了,不過是借着酒勁兒來發瘋,所以便打算将他給直接丢到了大街上,可沒想到夫人也出了門,那人見了便要撲到夫人身上,夫人無奈之下便又回去了。第二天小人去開門時,他已經不在那裏了,便也沒有放在心上。”

許長恒微一沉吟,問他道:“你對那人可有什麽印象?還記得他有什麽好認的特征嗎?”

守門人回道:“長相不算難看,但當時天色也黑了,他又醉醺醺的,小人并未看清楚。”

她道了謝:“我知道了,多謝兩位親自來一趟。”

言罷,她将目光投向風婉,正打算問她有關司玉方才所說的事,卻聽她已然主動開了口:“官爺,方才那位便是南風館的司玉吧,我剛剛才想起來,昨日夫人原本也是要見他來着,可後來她又說要出門,便将此事給取消了。”

聽她的意思,之前似是并無隐瞞之意,只是一時忘了而已。

餘光掃到從衙門內走出一個人來,她對他們道:“若以後還能想起什麽,或是又見到了那人,還請兩位多加留心,最好立刻告知衙門。”

等他們走後,安川才朝她走了過來,問她:“是秦氏的人?”

她轉過身,看見他也已經換了一身便裝,淺藍衣衫手持折扇,端地像極了名家貴族的公子哥兒,瞧得她一時間竟有些愣怔了。

意識到她盯着自己瞧,安川微一蹙眉:“怎麽了?難道他們不是秦氏的人?”

她連忙搖頭又點頭,吞吞吐吐地将事情的大概說了一遍,他似乎并沒有放在心上,只對她道:“走吧,上馬。”

她連忙跑到不遠處拴馬的那棵大樹前,将馬解開後牽了過來,但他卻并未上馬,而是問她:“怎麽只有一匹,我的呢?”

她有些疑惑:“這匹便是您的呀。”

他更不解:“那你的呢?”

她愣了一下,似乎不太明白他的意思:“不是只您一個人出門嗎?”

“啪”地一聲打開了手中的折扇,安川甚是不悅地看着她:“那你以為,我為何要吩咐你換上便裝呢?再說,我何時說過只要一匹馬?”

似是突然才想起他之前的吩咐,的确讓她換了便裝,也沒說只準備一匹馬。

她覺得他問得甚有道理,不過,她當時以為讓她換便裝與備馬是兩回事,因為她從未想過他會帶自己出門,還以為他對自己另有安排。

但如今仔細想想,他的确是要帶換上便裝的自己一同出門的意思。

她心虛地解釋道:“屬下還以為,您讓我換便裝,是另有吩咐。”

他沒有再多說,伸手從她的手裏接過了缰繩,往樹蔭下走去,對她道:“再去牽一匹馬來。”

但她并沒有動,對着他的背影有些不好意思地道:“安捕頭,屬下不會騎馬。”

安川頗為驚訝地轉身看了她一眼,她解釋道:“屬下家貧,買不起馬,屬下只騎過牛。”

她以為他會就此作罷,但結果他只是沒有再讓她去找另一匹馬而已。

那一日,有很多在街上的南和縣百姓都瞧見了,不知哪一家的一個貴公子策馬向前,後面跟着一個氣喘籲籲揮汗如雨的小厮,拼了命地撒腿兒跟着跑。

兩個人一匹馬最終在一個打鐵鋪子停了下來,那時馬蹄剛停,許長恒便累得癱坐在了地上,整個人都泡在了汗水裏。

同樣泡在汗水裏的,還有安川要找的人,那個正在光着膀子在火爐旁打鐵的張鐵匠,他的身邊還站着一個雖然大着肚子但還是一直拿着蒲扇為他扇風的婦人,應該便是他的娘子了。

将他們迎進了鋪子後,張鐵匠遞給她一條擦臉的毛巾,也顧不得上面的污漬,她伸手接了過去,剛要去擦臉,卻聽安川道:“我的這個兄弟有些潔癖,不知嫂夫人能否找條幹淨些的?”

他是想刻意支開張鐵匠的娘子,她心中明白,便也對那婦人道:“勞煩嫂夫人了。”

等那婦人走了,張鐵匠才問安川道:“安兄弟這一次又是來打什麽物件?”

她大概能猜到安川要來這裏的目的,既然是打鐵鋪,那應該是來打聽有關兇器的消息的,畢竟殺死秦英的是一把剪刀。

果然,安川從他的懷裏掏出了一個帕子來,問張鐵匠道:“張兄,我這裏有一件東西,你看認不認得?”

但讓她萬萬想不到的是,打開帕子後,裏面竟然不是那個兇器剪刀,而是一支木簪子。

她還記得,這簪子就是秦英死時戴在頭上的那一支。

張鐵匠似是很有經驗,并未直接将簪子拿起來端詳,而是湊了過去,但只瞧了一眼後,他的臉色一變,便忍不住要伸手去拿。

不過,安川的動作更快些,在他的手碰到簪子前,便已經利落地将簪子連同帕子一道收了回去。

張鐵匠忍不住問他道:“安兄弟,這簪子,你是從哪裏來的?”

“之前來找張兄時,我曾見嫂嫂的頭上戴着一支木簪子,她當時還很高興,說張兄你雖然是個鐵匠,但也足以做木工的活,還說那是你第一次送她簪子,特意在上面嵌了一朵你親手打的銀花,她很是喜歡。”沒有直接回答他的問題,安川問他道,“如今,嫂嫂也快臨盆了吧?她知不知道她最喜歡的簪子已經被張兄你拿去送人了?”

張鐵匠的臉上一陣青一陣紅,臉上盡是羞愧,支支吾吾道:“安兄弟,這件事可不能讓你嫂嫂知道,都是我一時糊塗,一時糊塗而已……”

“嫂嫂當然不能知道,所以,我方才是特意将她支走的。不過,”他語氣平靜,問道,“張兄,你必須要如實告訴我,你究竟将簪子送給了何人。”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