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3章
◎一家人◎
畢竟在魏波的記憶和認知裏,自家的生活過得并不算很差。
爺爺雖然“政鬥”失敗被從支書位子上攆了下來,但得益于家裏五服內的兄弟多,她大伯魏建軍依然在村裏當着民兵隊長。
她爸魏建嶺從小跟人學木工,後來自己摸索,電工也會一點,生産隊的家具都是她爸幫忙打的,平時村裏有什麽電燈、喇叭線路問題,也都要喊她爸幫忙,屬于村裏不能缺的“能人”。
所以雖然“對家”上位,但她家的生活水準,在整個村子裏來說,應該是屬于中等偏上的殷實人家。
她家的宅基地很大。家裏是一個東西方向的三進大院子,最西邊第一進院子的大門是籬笆門,院子裏蓋了一間豬圈和兩間茅草屋。
一間茅屋裏堆滿了玉米稭稈、玉米芯、樹枝,各種各樣的幹柴,是間正兒八經的“柴房”。另一間茅屋裏用泥糊了個鍋臺,鍋臺上擱着一個大鐵鍋,旁邊堆滿了各種雜物。
茅屋右面壘了一道牆,牆中間是對開的木頭大門。
進了木頭門,是她們家裏人住的三間大屋,屋子正前方有一片大院子。
魏潭把地板車拉進院子,放到南邊靠牆根的地方。
最東邊的院子正中間是一塊菜地,裏面種了四畦辣椒。
在院子東北角靠牆根的地方,有一棵比屋頂還高的大桑樹。桑樹底下用碎磚頭壘了兩層雞窩,養了幾只雞。
在菜地北邊地頭,靠近中間住人的院子的地方,打了一口壓水井。
整個東邊的院子和中間院子之間,用到膝蓋的竹竿紮成籬笆,做了個隔斷。
籬笆上爬滿花藤,開滿了牽牛花。
Advertisement
農家小院幹淨整潔,可以滿足城市白領對田園牧歌生活的所有想象。
然而……
魏檗進了家門,還沒有對田園牧歌贊嘆三秒,就被自己家的住房驚呆了。
屋子南北朝向,一間堂屋連着兩間耳房。
占地面積不小,但四面牆都是土坯的,窗戶是在土牆上開了個洞,用木頭釘成一個個四四方方的小方格,在裏面糊上紙。
屋頂上蓋得看不出是什麽東西,似乎是茅草,風一吹嘩啦啦亂響。
真是比她下鄉扶貧時見到的危房還要危!
魏潭正從板車上往下卸行李,留魏檗一人站在屋前。
黑咕隆咚的大屋,像一只野獸張開大口,沒由來的讓人心底發毛,鄉村恐怖故事在魏檗腦海裏不斷上演。
“吱——啦——”
突然,黑咕隆咚的屋裏有了響動。
“啊!”魏檗吓了一跳,驚叫出聲。
“哎呦!”黑咕隆咚的屋裏也傳來一聲驚呼……
“娘。”魏潭把行李提到堂屋門口,看着突然驚呼的兩個人莫名其妙。
魏波她娘韓雲英拍着胸脯從屋裏出來,埋怨道:“你這孩子幹什麽,一驚一乍,吓我一跳。”
魏檗:……
“娘,你在屋裏幹什麽,黑咕隆咚也吓我一跳。”
韓雲英說:“這不給你收拾收拾床鋪。”
魏檗問:“收拾東西怎麽不開燈?”
話音甫落,就看到韓雲英用一副看敗家子的痛心眼神盯着她,說:“這才幾點,點什麽燈。先把行李提進來吧。”
這都幾點了……
魏檗心說,天都黑透了。
但韓雲英不開燈,她也不知道開關在哪裏,只好摸黑往屋裏提行李。
沒走兩步,只聽着“砰”一聲,不知道行李撞到了什麽東西。
這一下,可把韓雲英心疼壞了。不是心疼魏波,是心疼被她撞壞的家夥什兒:“碰毀啥了?”
韓雲英恨鐵不成鋼:“妮兒來,你可真利索!”比起那點燈油,更心疼大件家具的韓雲英咬牙吩咐魏潭:“給你妹點燈!”
魏潭利索地點上煤油燈,舉着給她們照明。
魏檗看着魏潭手裏的燈愣了一下,這才恍然大悟,為啥她娘一直說的“點”燈。
感情這燈真的需要“點”。
借着煤油燈微弱的光亮,魏檗把行李按韓雲英的要求一件件整理出來。
韓雲英接過煤油燈放到桌上,跟魏潭說:“你爹去場裏揚場(揚麥子)去了,趕緊叫他回來,咱今天趁着亮吃飯。”
“嗯,好。”
魏潭應了一聲,推門出去。
韓雲英舍不得油燈白白點着,穿了針線在旁邊縫補衣服。
等他爹魏建嶺、大哥魏潭、二妹魏潔和小妹魏汾四人回來的時候,魏檗已經收拾好了行李——把行李裏最最重要的糧票翻出來給了她娘。
喜得韓雲英見牙不見眼,一邊說:“哎呦,妮兒啊,你在學裏自己多吃點,別這麽省。”一邊在自己布褂子上擦擦手,小心翼翼地接過糧票,一張張數了,放在床頭枕頭底下的小鐵盒子裏。
見着魏建嶺,韓雲英依然喜滋滋,跟魏建嶺說:“大妮兒從學裏省回來40斤糧票。”
“那感情好。”
魏建嶺臉上有了笑意,掀起院子裏水缸上蓋着的筐,拿起水瓢咕咚咕咚喝了一陣子水,跟韓雲英說:“大妮兒以後就是公家人了。你拿上咱家的布票,不夠再用糧票找人換點,給大妮兒整套像樣的衣裳。”
“我知道。”韓雲英答應着:“我都準備着呢。正好大妮兒舊衣裳擱家裏,改改給二妮穿。二妮衣服改改給三妮。”
魏檗瞅瞅身高到她眉毛的二妹,和到她胸口的小妹。
魏波的二妹魏潔在鎮上上初中,平日裏住校不回家。現在是學校因為麥收放“麥假”,所以她回家來幫忙收麥子。
小妹魏汾還在村裏上小學,幫不上太大的忙,每天挎着籃子出去拾麥穗。
聽了韓雲英的話,魏檗發現魏潔沒有吱聲,垂下眼睛。
魏汾擦擦小臉上的汗,她還沒有到愛美的年紀,對拾姐姐的衣服這件事,沒有什麽太多想法。
一家人借着油燈的光,吃了一頓亮亮堂堂的晚飯。
飯菜很簡單,一碗地瓜幹鹹湯,每人兩個雜糧窩窩頭,魏建嶺多一個白面饅頭。因為割麥要下大力氣,出汗多,韓雲英特意炒了一碟青豆給魏建嶺,又切了一小半鹹菜條給其他人。
吃飯的時候魏建嶺問魏檗:“大妮兒,把你分到什麽單位工作了?”
魏檗說:“派遣證上說要到縣農委報道。能不能留在縣裏,不好說。”
“妮兒啊。咱別心高。”
魏建嶺自認為走南闖北,在各個村子裏和鎮上,也都是說得上話的人。他給魏檗分析道:“咱家裏,從你太爺爺,就沒出過正兒八經吃皇糧的,你是第一個。縣裏機關那是什麽樣的人才能去的,咱能分到鎮上,就很好了。”
魏檗點點頭。
她對八十年代的了解,本來就是通過家裏老人講述和一些網絡資料,印象模模糊糊。并且現在又穿到了一本大綱裏,更不知道大佬這本大綱文裏設定的時代背景到底是什麽樣的。
她一直是謀定而後動的性子。
前期分析、了解、考慮的時間很長,但一旦她決定了,就堅定不移,九死不悔。
現在她需要了解更多的信息,于是對魏建嶺說:“嗯,爹,我聽你的。”
“但是鎮上單位也不一樣,你說我爺爺能知道嗎?”
魏建嶺想了想,說:“明天去看你爺爺,正好可以跟他請教請教。你爺爺還是很有本事的。”
魏檗面上一副乖巧聽話的樣子,心裏琢磨,魏建嶺如今依舊認為老魏頭很有本事,那麽,一個有本事的爹說的話,是不是很值得聽一聽?
也就是說,在魏波記憶裏,很不好相處,封建又頑固的老魏頭,在家裏說話依然很有分量,說句話很能影響他們這個小家庭。
魏檗有點頭疼,心裏暗暗嘆了口氣。
瞎想也沒用,她決定明天見到老魏頭真人再說。
魏家人在飯桌上聊着關于魏檗前途的大事。
他們不知道,在村裏最好的房子裏住着的村支書呂家豐家裏,也在聊魏建嶺家的大妮兒。
——在聊她的終身大事。
呂家豐雖然老大不情願,但是覺得兒子說得有道理。既然魏波現在吃上了皇糧,那勉強可以考慮進我們家的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