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第43章
“倩倩, 你聽到村子大家傳的話了嗎?”
沈春花他們出去辦手續時,村子本該過節的大家,全部都湊在小廣場和供銷社前面聊了起來。
在人群中看到好姐妹的薛倩倩後,只跟她生氣生了幾天的何四妹, 迅速的走了過去。
“聽說了, 好像是趙麟和沈春花要辦服裝廠。”
上午十點左右的時候,村長連續在廣播裏喊了那麽久, 他們還難得開會了。最後他們還帶着沈春花和趙麟, 着急忙慌的去了外面。這麽大的事情薛倩倩也好奇,也下意識的出來打聽了。
而她剛剛出來, 就聽到村子的大嗓門阿貴媳婦, 把所有的一切都告訴大家了。
“唉,也不知道這事是真的還是假的。如果他們開其他的廠子, 我們還可以湊一下熱鬧。但如果是服裝廠,應該就跟我們沒關系了。”
算是在為村子的大隊和學校都半打工的何四妹,有些無奈的說着。
她跟薛倩倩一樣, 都是高中生。
很多的時候, 大家在特別農忙的時候, 她們也去幫忙。
但偶爾的時候,她們也可以通過給村大隊幫忙,以及去村子唯一的小學上課代課, 賺一點點工分。
如果沈春花他們開的是其他廠子,需要文員財務什麽的, 她們可能過去了就被他們收下了。
但像服裝廠什麽, 還是特別小型的服裝廠的話。那麽在有趙麟這個高中生的前提下, 應該就沒有她們什麽事情了。因為廠子小的話,什麽文員財務出納, 基本就一個人幹了,很少能專門招聘了。
“确實,不管他們怎麽折騰,都跟我們沒關系。我們又不會女工,又不會去給別人縫衣服。”
擡頭看着廣場上三三兩兩聚着,全部都興奮萬分的村民。已經成婚十來天的薛倩倩輕輕的掃了一下,然後微笑着看向好友:“四妹,你來我家,我給你個好東西。”
“什麽?”
一看到她這個表情,最近搬到附近李嫂家,雖然離黑泉遠了,但也可以在家門口公共水井打到飲用水的薛倩倩,立馬笑着跟了過去。
兩分鐘後,等得到一個紅彤彤的大蘋果,以及一個抱得特別嚴實的大粽子後。好久都沒有吃到這麽好的大蘋果,也沒有在附近買到粽子的何四妹,立馬拿着東西開心的笑了起來。
“這去正規單位就是好啊,這是你家那位單位發的吧?”
“對,但他現在還不是正式員工,所以發的東西有點少。像油和大米那些,也是待了很久的員工才有的,這次那邊也就是意思意思給他發了一點點蘋果和粽子。”
嘴上說着類似不滿和遺憾的說,但在說話時,薛倩倩臉上表情卻是相當的高興。
有點被她刺激到了,何四妹立馬羨慕的感慨起來:“要是我們也有機會進那樣的單位就好了,什麽實習和編外。等待的時間久了,自然可以慢慢轉正搞到編制。就算一個月只有十三塊錢,那也比我們天天的待在村子強啊。至于這些東西,這次他剛剛過去才發的少,等過去的久了,自然慢慢的就什麽都有了。
聽說這樣的單位,平時還發洗衣服還有冬天的衣服鞋子什麽的。甚至連房子,也是單位解決的。沈春花的兩個叔叔,現在住的不就是政府和單位分的房子嘛。反正蘇哥雖然不在鄉政府裏面辦公,但也屬于鄉政府管轄了。只要一點點的努力,總是比我們強。”
說着說着,何四妹眼裏的羨慕就又明顯了一些。
但轉眼想到,蘇陳年現在确實還是實習員工,實習過了确實沒有編制。沒有編制,他們就走不了,就只能暫時一直住在這裏。想到前幾天農忙的時候,好朋友也跟自己一樣去外面地裏幫忙賺工分了,漸漸的何四妹的心裏也就平衡了。
但這樣的話,她也不可能說出來,就一直挑好朋友喜歡聽的。
而聽着何四妹的話,看着她眼裏千真萬确的羨慕。慢慢的,薛倩倩剛才被外面消息影響到的不好心情才好了一些。
半個小時候後,等她的丈夫終于放假回來了。
看着對方提回來的兩斤豬肉,以及最近她po文海棠廢文吃肉文都在q群寺二貳兒吳九乙似柒特別想吃的棗泥糕,瞬間薛倩倩就高興的什麽都不想了。
至于蘇陳年,如今他正是春風得意時。
工作終于确定了,雖然等實習過了,還是編外臨時工。但只要一直努力,一直待在哪裏,他總能成為政府的正式員工。
至于婚姻生活方面,薛倩倩也特別的乖。
他幾乎每天早上走的時候,對方都給他做好早飯了。晚上他騎着自行車回來時,她也做好晚飯了。
反正暫時段,蘇陳年就感覺現在的生活特別好。
所以關于什麽蘇陳年和沈春花,打算開個服裝廠的事情。
他聽過了,也就聽過了,心裏并沒有什麽太大的感想。
在他所在的老家,多的是那種自己找個小房子給大家縫補衣服,美其名曰裁縫店和服裝廠的。
對于這個,他完全無感。
整個沈家村的人,其實有很多是跟蘇陳年一樣想的。
在他們眼裏,沈春花開的其實也不是什麽服裝廠,而是一個裁縫鋪。
知道現在無論辦什麽都要有手續,在他們很多人的眼裏,就是他們村子終于有一個很正規的裁縫鋪了。
當然也有心思活絡,家裏媳婦也有縫紉機的。這個時候已經在觀望了,看他們到底是要開裁縫鋪還是要開服裝店了。
所謂的裁縫鋪,一般店裏就是有兩到三個員工,大家一起坐在裏面給大家縫制衣服。
而服裝廠好像就是員工多過三個,天天一直有生意,天天大家一起踩縫紉機的那種。
在大家等待下,下午回來的村長就在廣播裏通報了他們村子終于有了第一個服裝廠的喜訊。
然後他又重點說道:“各位村民,我們的春花服裝廠,預計要開到我們大隊裏面了。從明天開始,我們将在村子裏挑選四個正式員工。這四個員工呢,第一肯定是女士,不能是男孩子。男孩子不管你針線做的多好縫紉機踩得多快,天天的待在一群勞動婦女中間也不合适。
第二個要家裏有縫紉機的,對,要帶上你們的縫紉機過來。到時你先在沈春花家的縫紉機上試着做一下。如果合格,你再把你的縫紉機帶過來。不要人還沒有通過測試呢,你就先把縫紉機擡過來,這樣是不行的。
還有第三條,也是大家最關心的工資福利問題。因為我們的廠子才剛剛開起來,暫時也給不了大家太多工資。但剛才沈春花跟趙麟已經跟我們商量過了,到時只要大家過來了,不管有沒有活。原則上只要咱們的廠子沒有倒閉,他們每個月就給大家五塊的固定工資。記住這個是固定工資,到時等大家手上有活了。他們還搞一個提成制度,就是你每做完一件衣服,他們再額外給你們一件衣服一毛的提成。
這樣一來就算是完全的淡季,你們每個月也能拿到五塊錢。而且工廠如果沒有活,你們也不用天天的坐班。但如果生意好了,你一個月做個三十件,也有八塊錢了。如果生意再好一點,那你的工資就已經幹過你家老爺們了。反正條件就這麽一個條件,如果有興趣的,大家歡迎明天上午十點半來大隊裏。到時我們統一來面試,統一簽合同。記住千萬千萬不要直接把你們縫紉機扛過來,到時你手藝不過關,性別不過關。就算你把你家的縫紉機扛過來了,我們也不要的!!”
沈村長在廣播裏慷慨激昂着,因為對方的話,一直關注這事的很多人有些一下子就洩氣了,有些則是突然的就興奮起來。
什麽三轉一響,其實是最近兩年才流行起來。
村子的條件差,除了一些家庭特別好或者最近兩年結婚,要了所謂的三轉一響外。
其他的人家,家裏其實是沒有縫紉機和自行車。
而那些原本特別感興趣的村子婦女,在聽到新廠子不提供縫紉機,要自己帶縫紉機後。
很多立馬就洩氣了,也有很多大過節已經開始唠叨起自己丈夫的無能了。
甚至有些有縫紉機年輕媳婦們,下午也不想過節了,在堅持着招待完家裏幾個過來大姑子小姑子後。
就迅速的催着自己的丈夫,直接過來早早去沈春花家面試了。
在等他們過去時,即便是過節,沈春花家的院子裏,也已經站滿人了。
這些有婆婆帶着年輕媳婦的,有老公帶着老婆的,也有父親和母親帶着自家閨女的。甚至有家庭主婦,帶着自己孩子過來的。反正對于這個突然出來的新工作,大家都很感興趣,也都很積極。
“廠子開在大隊裏,安全!”
“一個月就算不工作,也能有五塊錢,這是多好的事情啊。”
“不用出遠門,不用拿鐵鍬,坐着就能一個月賺五塊到八九塊,這都比外面老爺們出去搬磚強了。反正就算比不過,也肯定比種地強。關鍵是如果到時生意不多,她不就是孩子家裏,還有外面隊裏的活,什麽都能幹上了嘛。”
“就是就是,管它能開多久呢,先應聘上再說。”
裏面的人在卧室中,在用沈春花的縫紉機,當場實驗着。
而外面跟着過來的很多家屬們,都站在外面趴在沈家的窗沿和門邊,壓低聲音小聲的議論着。
“怎麽樣?我上午跟你說的事情是真的吧。就是我們在岳父岳母家耽誤的太久了,不然按照我們兩家的關系和距離,我們肯定是第一個過來面試的。”
大家竊竊私語時,帶着妻子擠過來的沈大成,也把手放在她的耳邊小聲的嘀咕着。
“嗯!”
有點後悔自己回娘家太久,這個時候的謝春玲,只盼望着沈春花他們還沒有招夠人。
而在家裏院子裏擠滿人時,沈春花,趙麟,還有村裏的大隊長、副隊長和婦女主任,則是五個人待在裏面着急的看着所有的過來的人,讓她們試着用縫紉機做個小荷包。
沈春花和婦女主任,在旁邊認真的看。
趙麟被安排着拿着筆,記錄過來面試姑娘大媽們的名字和手藝。
等大家迅速做完了,沈春花跟李梅迅速的給他一個手勢,趙麟就知道應該寫幾分了。
至于匆匆過來的大隊長和副隊長,則是努力維持着現場的秩序。讓大家一個一個趕快過來現場做荷包,做完的人,也被他們一個一個迅速的就請出屋子了。
“就這麽點面積,大家不面試就不要往裏擠了。對,只有應聘的進去,其他人都給我出來。二嘎子,你是女人嗎?你擠裏面幹嘛,趕快給我出來。還有香香媽媽,你都五十了,你也不會縫紉機了,你就出來吧!”
“哈哈!”
“考完的立馬就出來啊,成績我們等會就公布。到時會念留下的四個人的名字,沒有念的就是沒有錄取上。反正我們的廠子天天都會開,天天都在哪裏。沒有選上的也不要着急,全部回家好好把手藝練好,到時我們還有機會的。”
*
本來沈春花和村長他們商量好了,等到明天再慢慢選人的。
但因為當天下午,突然就過來了很多人。
然後一天之內突然就辦完了手續,突然就有了一個真正服裝廠的沈春花,當天就被迫的招人了。
她家院子看着好像來了很多,但真正符合條件,真正來面試的其實也就十三個。
對面的阿成媳婦,雖然做東西不是特別快,但鎖的邊特別好。看到對方過來了,沈春花自然就留下了對方。
被父母催着過來的阿萍姐,雖然看着有一點點的不情願,但手藝卻是現場所有人裏面最好的,理所當然的也留下了。
剩下的其他兩人,他們選擇了前村兩個手藝特別精湛的大姐。
當天晚上六點半,說着第二天面試的沈村長,就直接在廣播裏宣告了被錄取的四個人。
“兩個前村的,兩個後村,村長也挺會搞平衡啊。”
“唉,我家閨女,明明縫東西縫的挺好的啊。”
“十三個人裏面只選四個,這個本身就很難啊。”
“唉!”
“周嫂子和狗蛋他媽,他們都買縫紉機好幾年了,他們手藝好我們是知道的。但那兩個年輕的,一個是沈春花的堂姐,一個是沈春花堂哥的嫂子。果然這資本家開工廠,還是優先招自己家裏人啊。”
“你啊,小聲點,不是前村兩個後村兩個很平衡嘛。難得村子裏終于有個廠子了,大家就少說一點吧。”
“确實!”
沈家村但凡有什麽大事,大家就喜歡待在村子的小廣場和供銷社的外面議論。
反正等聽到新隊長的話後,很多人就站在大喇叭下面議論紛紛。
但不管大家怎麽讨論,忙的快瘋了的沈春花和趙麟都沒有聽到。
因為就在晚上七點半的時候,在沈春花家的那些人剛剛走了沒多久,她跟趙麟終于有點空閑時間了。
兩人一起合作着迅速煮了一鍋面條後,今天來來回回來他們家好幾次的沈村長,又再次着急忙慌的跑來他家了。
然後這次,他是來告訴沈春花和趙麟,房子他們已經幫他們找好了,讓他們現在就先去看看。
因為沈大伯的熱情和積極,剛才吃晚飯才吃了兩三口的沈春花和趙麟,又被對方催着,迅速的去看他們的新廠房了。
然後等看了一下後,所謂的先看看,很快就變成了連夜打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