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第16章
國慶假期結束之後我和許舒又見了一面,他見到我的第一眼,撇開臉,再轉過來時,只有一絲眼圈發紅的痕跡,沉靜如潭水的眼中溢出了關切,相識幾年,我沒見過許舒兵荒馬亂的樣子。
當他把我擁在懷中時,我浮在半空中的心和踩不實的腳步都落下地來,還是沒有學到鎮定自若的精髓,半倚在他的臂彎裏,只知道流眼淚。
經歷了這些,我們沒了親吻的沖動,就互相擁着,想從他身上汲取一些實在的東西。
“對不起,對不起。”許舒輕不可聞地耳語。
我不知道許舒的對不起從何說起。人的眼淚怎麽能這樣往外湧,許舒感覺濕了的不止是自己的襯衫,還有那顆已經被攥了很久的心。
我抽泣着,語無倫次。
“我在,我在,別害怕。”許舒輕撫着我的發頂。
我無力又奔潰地哭着,仿佛只有哭才能宣洩自己的情緒。
許舒靜靜地擁着我,結實又堅定。
原來這世界沒有感同身受,刀子和針沒紮進你身體,所有的痛都隔着一堵牆。我徹底地理解了梁山伯和祝英臺,理解了羅密歐與朱麗葉,也更讨厭法海。
可是媽媽看不到許舒的好。這不是那種單純的、低成本的對我好,許舒吸引我的,是他的知識面,談吐,性格、情緒、眼界,這是可遇不可求的,我是何德何能?
不知道出于什麽原因,媽媽沒再給我安排這個叔叔家侄子,那個阿姨家外甥。對之前的行為也絕口不提,我不敢肖想她是想通了或是認可了我和許舒,權當她嫌棄我們或是沒想到更好的拆散辦法。
心情并沒因媽媽的不折騰放輕松,但太陽照舊升起,日子還要往前過,恐懼和患得患失無時無刻地幹擾着我。
許舒每晚都給我打電話,靜靜地聽我說一些,或是跟我說些他今天做了什麽,吃了什麽,再或是兩個人都不說話,隔着電話聽着彼此的呼吸。
我整夜不能安睡,各種光怪陸離的夢,碎片的記憶,夢醒了,又無法回憶出處和結果。
Advertisement
問許舒想辦法買安眠藥,他不肯,過來陪我的次數更頻繁,時間更長了,我想和他一起搬出去住。他不答應,沒有理由。
我整日不踏實,整張臉處于半垮狀态,每天強打精神去應付人和事,只有躺在床上才能感覺到自己的存在,心慌一直伴随着我。在許舒又一次來過之後,褚雲問我,有沒有想清楚,跟許舒的未來。
我反問她為什麽有這樣的問題。
“如果你确定了自己內心所想,堅定地認為許舒值得,你也值得,就竭盡所能地去做。”褚雲站在我的床邊看着我說了這樣一段話,我懷疑她不僅是安慰我,更是看穿了我,“你現在給人的狀态就是躲避,至少你沒有堅持。甚至懷疑許舒和你自己。”
在工作多年後,我再一次迷茫看不清自己時,褚雲告訴我,早在這個時候,許舒就看出我的退縮和害怕,也是許舒向褚雲建議,讓我問清自己內心,才有繼續走下去的決心和動力。
許舒總有一種讓我鎮定的氣息,本無根的浮萍也生出活上千生萬世的力量。
醍醐灌頂的話不用多,過了很久,遇到很多事情,這段話被我精簡為“認準目标,刻骨銘心地努力一次”牢記于心。
為了舒緩我的情緒,本來商量好大三見許舒爸媽的事,也擱置了。雖然沒見到人,但是準備的禮物帶了過來,他還有一個哥哥出差在外地,也托許舒帶來禮物。
讓我驚訝的是,不止有我的禮物,還有給媽媽的禮物。感謝她養育了我這樣一個女兒。
我心底譏笑,覺得這禮物有點灼手。
媽媽對待許舒的态度給我造成了很大的陰影,我還沒想到如何順利送出這禮物。
我跟許舒說,媽媽的禮物還是找合适的機會再送出,許舒笑着說随我。
因為沒有如約見面,我惴惴不安。問許舒怎麽跟他爸媽解釋,他們會不會覺得我性格不好相與。
許舒拉着我,挨個的捏了捏我的手指尖,笑我瞎擔心。在他家裏,人人都是被尊重的和尊重他人的,他和哥哥珍惜的就是父母喜歡的。
他的爸爸媽媽很相愛,互相之間也很尊重,兩個人都像心理學大師一樣,在關系的世界裏尋找平衡。
在家裏很少談工作和學習,每天都有說不完的話題,每個人都可以暢所欲言,即使道理不通也不直接指責。家裏也從不議論別人的是非,完全是看淡一切,與世無争地享受着生活。
因為兩個孩子都是男生,父母不論多忙,每個月都有兩次家庭團建聚會,每年都會抽出時間帶孩子一起去旅游。
四口人之間說話從來都是和聲細語,這也是許舒開口就給人一種如浴春風的原因。
灌輸道理這種事在他家從沒出現過,父母身體力行去做事,孩子看在眼裏記在心中。
我二十多年挨打罵的次數是他乘以數倍都無法追及的。
對于孩子的心願和理想總是無條件支持。鼓勵他們樹立目标,勇敢追求,無論做什麽樣的選擇都是自己深思熟慮之後的決定,即使撞了牆也是另一種成長。
在他家,只有父母和孩子一起面對問題,從來都沒有因為任何問題變成父母面對孩子。遇到事情沒有指責和逃避,總喜歡說“辦法總比困難多。”坦然面對生活中出現的零零總總。
我都不敢相信和理解為什麽世界上有如此淡定和善的父母,又不能相信和理解為什麽同是父母差距怎麽那麽大。真的是千人千面。
這樣一個和諧有愛、家庭氛圍十足,是我渴望又不敢奢想的。
我明白了許舒身上的所有都是從哪而來,他柔軟和堅定的性格早在遇見我之後就存在着。
原來書上說的子女被對待的方式将會成為他們對待別人的方式,也是子女與父母建立的關系模式。
真的存在。
雖然沒有見到他的爸爸媽媽,但我出自內心地感謝他們,教育出這麽一個人。
同時我也慶幸遇見了許舒,并和他走到一起,甚至慶幸當初被迫選擇了教育專業,參照着書本的知識和許舒的榜樣力量,我們以後會給孩子一個充滿愛和安全感的家。
許舒一直笑稱我的閱讀理解能力強,他哪裏知道,在之前沒有他的日子裏,我是怎麽小心翼翼的通過家長的臉色來判斷下一步該怎麽做的,幻想着有一天再
也不用參照別人的臉色行事。
我不想畢業再回到家裏,在有限的大學生涯中,選修了漢語言文學,心理學,想畢業的時候能夠拿到雙學士學位,對于我走出去也有充足的底氣。
媽媽沒看透我的心思,或是看透了,認為我翻不出她的手心。對于我認真學習很是支持。我也無暇他顧,拼命地學習是唯一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