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中元節清晨, 紀慕雲收到幾個鼓鼓囊囊的錦繡香囊。
打開一瞧,第一個香囊裝着翠玉、珊瑚和碧玺紐扣,第二個裝着光鮮燦爛的細碎羽毛,第三個則是各色珠子, 大的如指頭, 小的如碎米, 有金珠有銀珠有翠縷有珍珠,另有四卷金燦燦的絲線。
倒推五年前, 身為三品大員甥女, 紀慕雲才能用這麽好的材料刺繡。
紀慕雲情不自禁地歡呼一聲,拈起一粒梅花狀翠玉飾扣, 映着日光細瞧:顏色翠綠, 表面有漩渦型花紋, 可以做紐扣,可以釘在扇套、香囊、鬥篷上, 或者縫在領口,一定很出彩。
她平日沉穩謹慎, 話也不多說,這種閨中小女兒性情冬梅還是第一次見, 驚訝地走過來:“姨娘,七爺對您真好。”
他....心裏是看重自己的吧?紀慕雲心中甜蜜, 他是喜歡自己的吧?
她, 把紐扣放回香囊,指尖在羽毛間流連,停在一根藕荷色的“縫在我那條新帕子上, 好不好?”
冬梅連連點頭, “奴婢在外面問了, 随便一條帕子,就要一兩銀子呢!”
七太太真是大手筆,她想。
冬梅揚眉吐氣地,“還什麽帕子,您用珍珠穿一條珠鏈,中秋節戴出去,給他們瞧瞧,老爺心裏誰是第一!”
所謂她們,大概就是兩位姨娘了。
紀慕雲沒接茬,打定主意,要給曹延軒做一件出彩的東西--希望他能知道,自己對他禮物的喜愛。
衣裳已經做了,媛姐兒送鞋,珍姐兒做扇套,想一想,還是做荷包好了。
紀慕雲在紙上畫來畫去,用兩天時間定了樣子,從箱籠挑出一匹靛藍色素面錦緞,利用午歇時間做起繡活。
緊趕慢趕手腳不停,總算在八月十日做好,金紅色的桂花早已開滿枝頭,紀慕雲松一口氣。
曹延軒拿到手裏,頓時眼前一亮:荷包正面俨然深藍夜幕,金黃色的明月挂在高空,一棵繁花似錦的桂花樹樹底坐着一只粉白色的月兔,用小小的臼杵搗着草藥。
荷包才巴掌大,桂樹月兔活靈活現,兔子眼睛是紅色米珠,草藥是綠的,令人看着就想摸一模。
“給爺做的?”他仔細端詳,用手指一摸,便發現桂花樹上的金銀果實是米粒大的碎珠,月亮不是縫的,居然是一根頭尾相連的羽毛,“怎麽想出來的?”
紀慕雲有一種小時候收到爹爹和姨母表揚的歡喜,伸出帶着頂針的雙手給他瞧:白白嫩嫩的指尖有兩個小小的傷口。
曹延軒握住她雙手,放到嘴邊吻了吻,“想要什麽?爺給你帶回來。”
她想了想,興致勃勃地拉住他衣袖“以後爺在外面,遇到這種稀罕玩意兒便帶回來。”
曹延軒嗯一聲,“這幾日沒空,等過了中秋,沒那麽熱了,爺帶你出去。”
可以嗎?姨丈從沒帶妾室出過門....不過,他和六叔曹瑾交情好,看那個楊姨娘,顯然頗得五叔寵愛。
她不由自主歡喜起來,眼睛亮晶晶,“爺說過的,可不能說了不算。”
曹延軒笑着摸摸她下巴,張開胳膊,由着她摘下原來的翠竹荷包,把新荷包戴到腰帶上。
中秋節臨近,府裏事務多如牛毛,曹延軒提前到內院商量過節的事,走進走出的,荷包被衆人看在眼裏。
珍姐兒直截了當地吩咐:“給我也做一個,要快些,年底我戴。”七太太噴地一笑,“年底戴什麽?要戴也是明年這時候。”珍姐兒便說:“那,你給我想個新鮮花樣子,做個應景的燈籠荷包吧。”
紀慕雲答應了。
珍姐兒趁機向七太太說,還想上針線課。七太太笑女兒偷懶,耐不住女兒撒嬌耍賴,答應“隔兩日,做半日針線,賬本不許耽擱了。”
于是紀慕雲得以和兩位小姐一起,時不時去綠波廊做繡活兒。
媛姐兒也看見新荷包了,回去比比劃劃,找紀慕雲挑選顏色。紀慕雲陪她先在紙上畫好樣子,把合适的打底料子找一個竹繃子繃好,把定下來的絲線依次釘在上面,照着慢慢繡便是了。
中秋節臨近,空氣中滿是桂花香氣,一簍簍螃蟹、一壇壇菊花酒、一尾尾鮮魚、一缸缸活蝦、一頭頭活蹦亂跳的雞鴨羊豬、一籃藍鮮藕菱角、甜瓜蜜棗、一盒盒點心零嘴陸陸續續搬進府裏。
聽菊香說,廚房裏幾大缸螃蟹,料想每個院子都有。
紀慕雲懷念起舊時光:每年中秋節,姨母不許自己多吃螃蟹,“仔細肚子疼”,弟弟還小,無所謂,兩位表哥比賽吃螃蟹,吃到最後醉倒了:吃螃蟹自然是要喝酒的。
離中秋節還有兩天,廚房便搬來一只大缸,告訴她“老爺愛吃鮮的,姨娘安排人在院子裏蒸吧,省得路上冷了。”
紀慕雲讓廚娘掀開蓋子,低頭看時,一只只青灰色的螃蟹在缸裏亂爬,蟹鉗腿腳齊動,個個有碟子大,一斤也就兩個。
“送些姜醋、醬油來,再要寫花椒、辣椒、白糖、檸檬、綠豆面,桂花我這裏有,廚房有什麽酒?蟹八件拿兩套。”既吃螃蟹,零零碎碎不可少,她細細囑咐,“柴火不可少了。我這裏有爐竈,鍋碗瓢盆可一樣沒有。”
廚房二管事姓吳,是個利索能幹的婦人,“姨娘放心,一會兒就送過來。”
到了晚上,曹延軒到院子裏來,紀慕雲歡歡喜喜帶他去院子角落的竈房“螃蟹送過來了。”
他打量着,也來了興致,“蒸幾只,我們嘗個鮮。”
晚飯擺到桌上時,比平時多了盛着煎銀魚、胭脂鵝脯、芥末鴨掌、醬牛肉、海蜇絲、肘子肉、鹽水鴨、口水雞的黑漆蓮花攢盒,兩只紅石榴、一碟切成塊的甘蔗,□□插在花觚裏。
四只紅彤彤的螃蟹也出鍋了,兩公兩母,擺在荷葉大的海棠式碟子裏。
紀慕雲端起一只梅花銀酒壺,斟滿兩只小小的金蓮蓬酒盅:“廚房送來的菊花酒,說是您喜歡的。”
曹延軒嗅了嗅滾熱的酒,卻不沾唇,起身出了屋子,圍着那棵格外高大的桂花樹轉一圈,“可有鏟子?”
鏟子?紀慕雲莫名其妙,外面伺候的胡富貴家的忙說“有笤帚有棍子”
曹延軒便對自己的小厮朗月說:“去,找把鏟子來,鏟土用的。”
只要他在內院,身邊總是跟着一個十歲的小厮,今天是朗月。
朗月答應一聲,飛也似的跑了,不多時不知從哪裏扛來一把鏟子,“老爺,我來。”
曹延軒便指着樹底一米之外的地方,“輕些,別弄破了。”
樹底埋了東西吧?紀慕雲擔憂地叮囑“別挖到樹根”,曹延軒笑着說“聽見姨娘的話沒有?”
朗月吭哧吭哧挖起來。別看他小,力氣卻不小,沒幾下便挖了半米,按照曹延軒指點的方向發力。
過不多時,挖到一個封着泥土的酒壇子,朗月喜道“有了!”
片刻之後,紀慕雲把燙好的酒斟入杯中,吸吸鼻子,“桂花酒?”
曹延軒神色惬意地端起杯子,嗅一嗅,端到她唇邊“嘗嘗。”
紀慕雲呷一口,上好的米酒,有些年頭了。“您什麽時候釀的?妾身都不知道。”
讓她住雙翠閣,是曹延軒還是七太太的主意?應該是七太太,畢竟她進府初幾日,曹延軒沒露過面....七太太知道桂花樹下有美酒麽?
曹延軒不知道她的胡思亂想,略帶得意地喝幹了酒,滿意地說:“每年我喝一點,再埋一壇,這壇是三年前的。”
紀慕雲再嘗一口,“妾身分不太出,只知道,這酒比菊花酒甘醇。”
未出閣的女子,自然沒什麽機會喝酒。曹延軒笑着遞過杯子,“看你收了不少桂花,留好了,過幾日爺教你釀酒。”
螃蟹趁熱吃才香甜,紀慕雲想服侍他,曹延軒搖搖手,“你吃你的。”
她便遞給他一只大個兒母蟹,自己也拿了一只,用蟹八件中的小剪子斯斯文文剪開,開始剝着吃。
看得出來,曹延軒是個會吃的,靈巧而利索地把螃蟹拆解開來,沾了姜醋吃蟹黃,喝一口酒,吃一口蟹腿肉。
香甜是香甜,畢竟螃蟹性寒,她不敢多吃,剝了一只就盛了一碗酸筍雞皮湯,慢慢喝着陪他。
曹延軒興致極好,連吃兩只螃蟹,把最後一只夾子肉卸下來,放到她碗裏。“明日停一停,到了正日子,爺從東府回來,你再蒸幾只,整些菜,陪爺喝兩杯。”
真到了那天,您八成在東府就喝了酒,回來還能再喝才怪,紀慕雲腹诽。
盡管這麽想,中秋節當日,曹延軒七太太早早帶着子女去了東府,紀慕雲還是叮囑冬梅:“跟廚房說,宵夜備些三鮮餡的小馄饨,用雞湯煨着,再做些我上回的醒酒湯。”
冬梅應了,她又點了些菜肴,進西捎間打開抽屜,抓了兩個銀锞子一把銅錢出來:“吳娘子一個,齊家的一個,剩下的給婆子,莫得罪了人。”
齊家的是廚房總管事,七太太的陪房。
冬梅答應了,紀慕雲又給她一個銀锞子,“就當過節了。”
冬梅眯着眼,“姨娘心真好。”
紀慕雲笑道“小油嘴的,我大方些,就成好人了,把菊香她們也叫來吧。”
說起來,紀慕雲不缺錢:除了八月月例,前日府裏送來過節的份例,有瓜果月餅,兩匹料子,以及四只中等個頭的螃蟹--前日那一大缸螃蟹,是曹延軒這個當家主子的。
今天一早,曹延軒說一聲“我在籃子裏放了東西”就走了,她去瞧針線籃子,裏面有兩張五十兩銀票。
細想一想,他是個很大方的人。
主子不在,節日還是照過,午餐比平日豐盛得多,有菊花酒有鮮果有栗子羹有桂花糕,還有一個熱騰騰的羊肉鍋子。
主子不在,“食不言寝不語”的規矩便不必太在意,三位姨娘圍桌而坐,邊吃邊說閑話。
夏姨娘挑揀羊肉“不如去年肥嫩”,于姨娘偶爾望着東邊,大概在思念女兒:媛姐兒的性子,顯然不太适合長輩都在的大場面。
紀慕雲安安靜靜傾聽,不時附和幾句。
待吃過飯,夏姨娘提議:“這幾天沒那麽熱了,去姐姐那裏打牌吧。”于姨娘自然稱好,邀請她“妹妹也來吧。”
紀慕雲很好說話:“我打的慢,怕掃了兩位姐姐的興。”于姨娘笑道“什麽慢不慢,妹妹就是打牌打得少。”
到了于姨娘院子,三人叫了一個姓萬的媽媽,打起葉子牌。
說起來,于姨娘住的不如紀慕雲,有女兒的緣故,使喚人是三人中最多的,有一個管事的萬媽媽、兩個二等丫鬟,兩個小丫鬟和兩個粗使婆子,媛姐兒身邊的也和珍姐兒一樣。
秋風漸起,吹得院角一棵冬青樹沙沙作響,丫鬟端來蓮子羹,三人放下牌,說起閑話。
于姨娘說起,往年正月十五兩個府的主子們團聚,到了正月十六,西府會單獨開團圓宴,姨娘也能坐席。
夏姨娘想起“曹延軒回府八成會去紀姨娘院子”,悻悻地,不看紀慕雲。紀慕雲并不在意:當面甩臉子,總比當面笑嘻嘻,背後捅刀子好。
突然之間,急促的腳步穿過院子,奔向正屋:是于姨娘貼身丫鬟春蘭,臉色不怎麽好。
“姨娘。”見滿屋子人,她欲言又止,萬媽媽忙站到屋角。
于姨娘擔心女兒,迎上去“怎麽了?倒是說啊?”
春蘭尋思,瞞不過另兩位姨娘,便把于姨娘拉到一邊,聲音卻不小:“菊花酒用完了,奴婢去廚房要,吳娘子說,太太身邊的桂芬回來,取太太日常用的東西和煎藥的家夥,讓送太太常喝的燕窩--我們府裏是血燕,比東府的好。”
于姨娘的語氣一下子沒那麽急了,“太太?”
“太太病了。”春蘭能做到姨娘身邊得力丫鬟,自然打聽的清楚,“說在東府吃午飯時還好好的,方才聽戲,一聲不吭倒下去了,把四小姐吓得直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