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第四十七章

蕭景琰素來起的很早。

聞雞起舞,當他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便養成了晨練的習慣。舞劍、沐浴,束帶整冠,灰蒙蒙的天際隐隐顯出一道白光。

八月三十日,梁帝生辰。蕭景琰深吸一口氣,心跳得越來越快。

誰也不能預料今日的情勢将會如何,但是,他仰首望向長空,日出東方,雖昧必亮。

梁帝今日心情看起來很好。蕭景琰緩步進入皇帝寝殿,他正在靜貴妃的服侍下穿衣,“景琰,你來得這樣早。”

“兒臣叩請父皇聖安,恭祝父皇千秋萬歲。”蕭景琰行三叩三拜大禮,又向靜妃叩頭,“兒臣叩請母妃金安。”

“行了,你這孩子,快平身。”梁帝笑眯眯地一揮手,“你在朕這裏何須拘禮,說了多少遍也不聽。”靜妃柔柔一笑,道,“景琰,你這個時辰來,可用過飯了?”

“還用問麽,一定沒有。”梁帝拖長了調子,自從九安山回銮後,他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老邁年衰,往日那個威風凜凜的皇帝,如今一心保養,只圖續命。“嗯,今日壽宴,要跟臣子們在一起,多半吵鬧。正好你來了,好歹咱們一家人一起清清靜靜地吃個早飯。”

蕭景琰拜謝,道,“兒臣多謝父皇賜膳。”然後坐到梁帝左側,靜妃居右。太監和宮女往來布膳,梁帝吃了幾口,突然道,“朕都要老糊塗了,景琰,你太子妃的人選可算定下了?”

蕭景琰面色一僵,“回禀父皇,定下了。”

“你看看你這臉,怎麽,不滿意?”梁帝搖一搖頭,對靜妃道,“朕記得,是中書令柳澄家的孩子罷?”

靜妃笑道,“是柳大人家的。原本他倒是有個親孫女兒,據說甚是溫娴雅智,怎奈是個常人,又早早許了人家。現在這一個,是柳大人一個遠親過繼來的。也是奇了,頭裏去算生辰八字,京中沒一個能合得上的,偏偏這個就合上了。這還算了,去太廟求蔔,三次都是大吉。這孩子雖然過繼來的,但模樣清俊,知書識禮,人品雅正……”梁帝拍拍她的手,接口道,“知書識禮都是其次,這人品才是一等一的重要。景琰,我看這個就很好麽。你看看你看看,他還是一臉不高興。”

蕭景琰連忙起身行禮,“兒臣沒有不高興,只是……”

梁帝哈哈一笑,“只是什麽?你是嫌人家長得醜不成?你見過了?還是打聽過了?”

蕭景琰搖頭,“沒有。但一來國喪未除,二來四境不安,兒臣此時議婚,恐怕……”

Advertisement

“恐怕?堂堂太子妃位空懸,四境就安了?”梁帝嗤之以鼻,“你說實話,是不是嫌棄柳澄家的是個小子?”

靜妃道,“哪兒能呢,景琰前一個王妃就是男孩子。”

蕭景琰低聲道,“兒臣就是日夜為國政懸心,無力應承婚事罷了。”

“出息!”梁帝刻意板起臉孔,卻又忍不住笑起來,“你啊,也不要不好意思。朕瞧着你的樣子,仿佛是在害羞。這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有什麽可羞的?你又不是沒成過親!笑話。好了,”他拉起靜妃的手,“等朕的壽宴結束,明日再讓太史令去太廟求蔔問一問。雖說親事定下了,可總不成婚也不像話。之後再納給他幾個側妃,堂堂大梁的太子,一個太陽,虧他夜夜孤枕也睡得下去!”

蕭景琰大窘,“父皇……”

“吃飯吃飯,”梁帝哈哈大笑,“朕許久未曾如此開心過了,景琰啊景琰,朕還指望你早點生個孫子給朕抱一抱呢!”

用罷早膳,又陪着梁帝下半局棋,已過巳時,一行人浩浩蕩蕩,擺駕武英大殿。蕭景琰只覺心跳得越來越快,金鐘九響,他攙着梁帝邁金階,入銮座。群臣叩首,口稱萬歲,蕭景琰視線一掃,便在穆青身旁發現了那抹熟悉的身影。

梅長蘇穿着一件天青色的綢衫,頭束玉冠,面無表情。不過數丈的距離,卻恍若千山萬水。蕭景琰想,此情此景,當如咫尺天涯四字。

梁帝愉悅,一揮手,“衆愛卿平身!”

衆人再叩首,“謝陛下!”呼啦啦一齊起身歸位。梅長蘇轉身時眼角一瞥,蕭景琰微微點一點頭,他看得清楚,梅長蘇嘴角立時挂起一絲笑意。

洗雪舊案,成敗在此一舉。

前路難行,幸而有你我攜手共進。

蕭景琰平靜下來。環視四周,莅陽長公主面帶黑雲頭紗,安靜地坐于大殿一角。三省主政,六部尚書,全是他的純臣。言侯,紀王,宗室皇親,能約談的他都已經談過。蒙摯掌管禁軍,武英殿內随侍的禁軍皆由他親自挑選。“無論他們是真心覺得冤屈還是順勢而為,這都不重要。”那日在蘇宅,他對梅長蘇說道,“我需要的是一個情勢,逼迫他不得不當衆下旨徹查。”

梅長蘇緩緩道,“只要陛下在位一日,想翻案就會有風險。但現在時機成熟,有你主導,我很安心。無論是對七萬赤焰冤魂也好,祁王府的血海深仇也好,必須當今陛下下旨才能徹底洗脫他們的污名。如果不然,等你登基後再翻案,那麽……”

蕭景琰道,“我懂。所以我會盡力,确保萬無一失。”

歌舞升平,觥籌交錯。

時機就要來了。

莅陽長公主理了理黑雲頭紗,慢慢地站了起來。她穿着素色衣裙,蓮步輕移,步伐莊重而堅定。

梁帝喝了幾盞酒,已有些不勝酒力,醉眼乜斜,道,“莅陽,你這是要……要作詩?”

莅陽長公主面色慘白,薄唇抿成一線,“臣妹自愧并無詠絮之才,不敢有辱聖聽。但臣妹确有一禮奉于皇兄。”說着,從袖中抽出一封信捧在手中。梁帝“哦”一聲,道,“什麽禮?”

莅陽長公主沉默了一瞬,而後似乎終于下定決心,揚起下巴,面露堅毅,厲聲說道,“——謝玉手書,也是他欺君罔上,殘害忠良,誣告皇子的鐵證。”

武英大殿內鴉雀無聲,然後仿佛水入油鍋,頓生滿堂嘩然。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