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意動

意動

第十二章  意動

陶淵明所在的院子在郊外,溪水環繞,桃花缤紛。

入夜時分,除了潺潺的流水聲,還有一聲一聲的草蟲鳴叫,以及夜風吹拂過桃花的落葉聲。

但是這一刻,小江卻什麽聲音也聽不見了,他只能聽到馬文才的那句話“那個人是你。”

不對,怎麽可能是他?怎麽會是他?不應該是他?

馬文才喜歡的人,不應該是他,應該是祝英臺才對。

就算不是祝英臺,也應該是一個秀氣大方的好姑娘,能陪他看日落日出,雲卷雲舒的人,而不是自己這一個不知道何時就會歸去的人。

不對,這是不對的。

在這一刻,小江沒有想過,為什麽對于馬文才喜歡自己,他沒有反感,反而有一絲一閃而過的歡喜,随即又是為對方擔憂。

馬文才滿心歡喜地以為小江聽到自己的心意,會高興起來,畢竟小江也是喜歡自己的,還有什麽比兩情相悅更美好的事情嗎?

但是小江卻一臉詫異地望着自己,拼命地搖頭說:“不對,這是不對的。你喜歡的應該是祝英臺才對。”

又是祝英臺,她怎麽老陰魂不散?

馬文才伸手按住小江的後腦勺,一把推小江到了自己的面前。

馬文才目光缱绻,手上的動作也放輕柔了幾分。

“我愛的是眼前看到的這個人。”馬文才溫柔而又堅定地說道,“我知道你心中亦有疑慮,亦有惶恐,但是不要怕,我既然說出口,自然是不會變的。”

Advertisement

小江聽完馬文才的話,卻伸出手緩緩地推開了對方的手,開口道:“可我對你,并無這樣的感情。”

馬文才心高氣傲,只要自己拒絕了他,他就不會在想這件事情了。

他會遇到別的女子,會有更好的人生。

馬文才沒有想到小江會是這樣的回答。

“我不相信,如果你不喜歡我,為什麽在林中的時候,你寧可自己死,也要保護我?”馬文才一把抓過對方的手腕,目光灼灼地盯着對方說道。

“救命之恩,湧泉相報。這是江湖人的規矩,并沒有什麽特別的。”小江別過臉,垂下眼眸說道。

“既然沒有什麽特別的,你為什麽不敢看着我的眼睛說?”馬文才步步逼近,言語中絲毫不肯放松。

小江轉過頭,冷冷地看着馬文才,開口道:“馬文才,你這樣咄咄逼人,莫非還要以救命之恩相要挾?”

說的越難聽越好,只要他氣走了,這件事情就到底為止吧。

不要去管心底莫名的難過,不要去管那些未明的情緒,只要氣走馬文才就好了。

馬文才顯然被小江的這句話氣到了,甩下小江的手腕,頭也不回地從房間裏跑了出去。

小江愣愣地看着馬文才離去的背影,緩步坐到了桌子旁邊。

看,你做到了,不是嗎?

他知道馬文才會難過,會生氣,但是這一時的難過生氣,總比将來的傷心痛苦來得更好。

小江一直都知道,從來就沒有什麽東西是真的屬于他的。眼下,只是讓他提早明白這一點,這裏的悠閑、關心不屬于他。同樣的,馬文才也不該屬于他……

小江深吸了一口氣,正準備吹燈休息,忽然看見馬文才端着一碗藥走了進來。

小江驚訝地看着馬文才,不明白對方為什麽去而複返?

馬文才本來心中還有一絲火氣,但是剛才在門口見到小江落寞的神情,那一絲火氣就消失無蹤了。他不知道小江為什麽會說這樣的違心話,但是既然小江不願意說,那麽他也不會逼着對方。

“你……你怎麽又……回來了?”小江有些結巴地問道。

“剛才我想起你今日咳嗽了,我特地為你煎的藥還沒端過來給你喝,就出去拿藥了。”馬文才将藥遞給小江,繼續說道,“藥拿過來了,趁熱喝。”

小江沒有接藥,開口道:“馬文才,我剛才說了……”

“喝藥。”馬文才強勢地把藥放在了小江的手中,“再不喝我就要喂你了。”

“你不必對我那麽好,我……”小江不明白,馬文才不是應該氣得不再相見,怎麽會這樣锲而不舍?

”我馬文才願意對誰好,誰也管不着。”對于小江的拒絕,馬文才沒有表露絲毫的怒意,只是神色顯得冷了幾分。

“你……”

“喝藥,吃燕窩,然後睡覺。如果你不想看見我,那就乖乖地按我說的做。做完了我自然會走。”馬文才盯着小江,絲毫不受小江态度的影響。

小江只得接過碗,把藥喝了,又小心地把燕窩吃了。

見小江準備睡覺了,馬文才這才起身離開。

“在我身上浪費時間,你會後悔的。”

你會後悔的,當最後帶來的痛苦遠比歡愉多的時候,你就會後悔今日的所作所為。

聽到小江的話,馬文才停住了腳步,過了一會才開口道,“餘心所善,九死不悔。”

他馬文才從不是會被輕易打敗的人,他所認定的事情,也從來不會後悔。

翌日,陶淵明就假模假樣地給了一個五柳先生的墳墓,說是他已經過世了。

本來他還以為三人會有些對應之策,尤其是已經發現了他身份的小江。誰知道小江和馬文才各自都心不在焉,只有祝英臺積極地祭拜了一番,然後提出明日啓程回書院。

奇怪,昨日明明還好好的,怎麽今日就吵架了?

陶淵明有些疑惑地看着二人,心中只覺得不解其意。

祝英臺自然也發現了馬文才和小江的不對勁,只是這兩人一會好,一會差,她已經懶得理了。她現在心中一心想的便是回書院找山伯,才不想管這兩個人的事情。

既然是明日啓程,那麽今天照舊還是要在陶淵明的桃源居吃飯了。

馬文才下水叉了十幾條魚,但是小江卻一條也沒有要,而是自己從陶淵明的漁網中拿了幾條魚。

陶淵明看着兩人的來往,心中一動,這就有點意思了。

趁着小江去烤魚的時候,他來到了馬文才的身邊,狀似無意地問道:“怎麽?鬧別扭了?”

馬文才擡眼看了陶淵明一眼,沒有說話。

“小江這孩子看起來不似會這樣躲人的人,你昨晚可是做了什麽?”陶淵明繼續問道。

馬文才擡擡眼眸,又繼續在溪中叉魚。

“你叉這麽多,沒有人烤有什麽用呢?”

馬文才将竹子随手扔在一旁,掃了一眼陶淵明,開口道:“想知道發生什麽事情,可以。不過你要先替我做一件事情。”

祝英臺走到小江的身邊,坐了下來。如果說烤魚這件事情,那還是小江烤的最好吃了。見小江神色有些恍惚,祝英臺只得先收起了萬千情絲,和小江談談心了。

“你和馬文才吵架了?”祝英臺想了想,還是開口詢問了起來,畢竟馬文才雖然可惡,但是小江是個好人。

“沒有。”小江低聲否定了祝英臺的猜測。

“肯定是他欺負你了,馬文才這個人,自命不凡,心高氣傲,肯定不會體諒你。”祝英臺想起馬文才的昔日行徑,忍不住哼了一聲。

“其實他沒有你想的那麽壞。如果你換個角度,你會發現他其實人挺好的。”小江忍不住為馬文才辯護了一下,“這件事不是他的錯。”

“那你為什麽不理他?”祝英臺也看到了剛才的事情,“不是他惹了你,你為什麽避開他?”

“祝公子說的很對,不是他的錯,你為什麽要避開他呢?”陶淵明不知道什麽時候來到了火堆旁,繼續着剛才兩人的話題。

小江沉默不語,沒有再說什麽。

陶淵明轉頭對祝英臺說道,“我二位都為人不俗,有一個問題想問二位。”

“大叔你盡管問就是了。”祝英臺點頭道,小江也點了點頭。

“二位對斷袖之癖怎麽看?”陶淵明問完這句話,又掃了一眼小江,見他面無異色,心中又添了幾分疑惑。

“情之一字,無分對錯。就算同為男子,亦無不可。”祝英臺敢女扮男裝上書院讀書,本就不是一般的女子,自然沒有一般世俗之人的看法。

“世間之事,從己難,從心更難。若是兩情相悅,其他的便都沒關系了。”小江對于這一點并沒有什麽太在意。他以前過的是刀口舔血的生活,江湖兒女,快意恩仇,喜歡就是喜歡,誰還會在乎是不是同為男子。

“那你為何不從心呢?”陶淵明看着小江,打了一個機鋒。“莫要對我撒謊,你知道大叔的眼睛看得很清楚。”

小江這才明白,為什麽陶淵明會問這個問題,顯然他也是看出了點什麽,所以才特意來詢問的。

祝英臺看看兩人,不知道兩人的話到底有什麽涵義,只得拿起烤好的魚回到了亭子中,開始吃了起來。

小江本來可以有很多的理由去搪塞陶淵明,但是看向陶淵明的那一刻,他忽然覺得沒有隐瞞的必要。陶淵明本就具林下之風,想必就是知道他會早逝,也不會多說什麽,更不會告訴馬文才。

命不久矣這件事情,也沒有什麽不可與人言的。想到這裏,小江擡眼一笑,開口道:“有生必有死,早終非命促。”

陶淵明聽得此言,心中一愣,此言的意思,莫非是他要早逝?難道這便是緣由?

陶淵明疑惑地看着小江,開口道:“你的身體……”

“如先生所猜測。但還請先生不與人說。”

小江很清楚,他命不久矣這件事情如果讓馬文才知道了,馬文才只怕更不會放手。還不如讓馬文才覺得自己看不上他,一次次受挫之後,心高氣傲的馬文才自然會淡了感情。

陶淵明有些惋惜地點了點頭,他自然不會與人說,但是別人聽到了,就不關他的事情了。

小江起身将烤好的魚拿到亭中給祝英臺,心神恍惚的他根本沒有注意到在他烤魚背後的桃林裏,緩步走出了一個熟悉的身影。

馬文才看着小江離去的背影,心中只覺得一陣酸澀疼痛。

他知道小江的身體不好,但是他并不知道對方已經到了命不久矣的地步,一想到小江在他不知道的時候,受了那麽多苦,他的心就痛得不能言語。

死亡如影随形,而小江卻還要在自己面前像一個沒事人一樣,而這樣的苦,他甚至不能替對方承受萬分之一。

馬文才第一次有了後悔的感覺,他後悔自己遇到小江太遲太遲了。

他沒有在小江過去的人生裏遇見他,早早地将他攏在自己的庇護下,讓他過得好一點、

他甚至連發現自己的情意,都發現得太遲太遲了。

陶淵明答應了替馬文才試探,卻沒有想到最終會是這樣的結果。他看着馬文才慘白的臉色,心中亦有了幾分不忍。

“我觀小江氣色,猜測他可能天生帶疾,故而他自知命不久矣。”陶淵明想了想,不知道如何安慰對方。

“我知道他有心疾,但是只以為這是小毛病,調養即可。”

“事已至此,你待如何?”陶淵明看着馬文才,嘆了口氣問道。

“餘心所善,九死不悔。他有一日,我陪他一日。”馬文才看着遠處涼亭裏對着祝英臺微笑的小江,緩慢地開口說道,“若是到了最後,那也是傾我所能,跟閻王搶命就是了。”

天下名醫衆多,他就不信沒有一個人能治好小江的心疾。他馬文才想要留的人,就是閻王來了,他也不會給。

“既是這樣,我告訴你一個人。”陶淵明被馬文才的話打動,露出了一絲口風。

“誰?”馬文才心中一動,覺得這個賣茶大叔似乎也有不為人知的一面。

“葛洪。”

“不是傳言他已經仙逝了嗎?”馬文才最初就想到了葛洪,但是派人一打聽,卻說他離開謝家後就過世了。

“傳言是假,但是你想知道真的葛洪在哪裏,還得問謝家。” 這年頭做個假墓很常見好嗎,沒看見他都給自己做了一個。陶淵明想到此處,忍不住搖了搖頭。還是小江比較聰慧,一點就透。

馬文才對着陶淵明鄭重地行了一個禮,開口道:“将來若是能找到葛洪,必不忘閣下提點之恩。”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