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點贊之交
第二十三章點贊之交
“我是她的骨灰級老粉。”——陳述
作為回報,那一年江海心不但給嚴希包了一個豐厚的大紅包,嚴希還打包回來一大堆未拆封的瓶瓶罐罐。
嚴希哭笑不得,這麽多,得用到何年何月啊?
江海心毫不在意,說就當給我減輕收納壓力吧,我的儲藏間又不夠用了!
嚴希不再推辭,爽快地接受了江海心的好意。
大學的最後一年,雖然不再奔波于學校和江海心的出租房,但嚴希一點都沒閑下來。
她開始嘗試做自己的短視頻賬號了。
嚴希問過江海心的意見,應該選擇哪個賽道。江海心問她對美妝有興趣嗎?
嚴希搖搖頭。雖然她這幾年在江海心的影響下,自覺形象和外貌都有很大的改變,但她對于出鏡還是有些抗拒。
她總覺得,萬一被熟人看到,指不定帶來什麽未知的麻煩。
“如果不是真人出鏡,那還可以做口播,或者配音。但效果可能沒有真人那麽好,更考驗內容和持續輸出的能力。”
江海心認真打量嚴希,煞有其事地說:
“希希,你的外形條件這麽好,不展示出來豈不是暴殄天物。要是你願意出鏡,肯定會事半功倍的。”
嚴希笑她嘴巴真甜,然後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覺得還是做自己擅長的吧。我不想剛開始就抱着功利的心态,就當做記錄生活的方式來做吧。”
Advertisement
江海心點點頭,表示贊同。
“是的,你這樣想很好。有太多博主做着做着就失去了本心,流量來得快去得也快,平臺不會一直扶持一個沒有創作力的博主。”
“所以,你其實已經有想法了吧?”江海心笑着問嚴希。
“我就做一個普普通通的生活博主吧。”
嚴希想,就算沒有人關注也沒關系,拍拍日常,拍拍工作和學習內容,等很多年以後回頭再看,就像看一本日記。
就這樣,嚴希開始規律地更新視頻。
一周發三次作品,每個作品在一分鐘以內,作品封面做成統一的大文案,配上當期內容透視。
嚴希采用的是後期自己配音加字幕的形式,沒有什麽花哨的特效,直白簡短。
她主要做三個方向的日常內容,一是收納。
這是她随時随地都在做的事情,有時候是桌面收納,有時候是衣櫃小物分享,還可以去江海心的工作室就地取材,拍起來得心應手。
二是學習經驗分享。
嚴希将她平時做筆記的習慣,做思維導圖的心得整理出來,前前後後出了幾期。
不過流量不太好,可能是受衆群體有限,短視頻用戶更愛好泛娛樂,很難沉下心來聽一個陌生人分享幹貨。
但嚴希還是決定堅持做下去,這也是她對自己的階段性複盤。
還有一類則是生活分享。
這就發揮出她愛做攻略的優勢了。
研究購物節玩法做一個省錢攻略,哪家奶茶出了新品或是聯名,還有怎樣出行,怎麽做旅行計劃……嚴希覺得可以做的內容實在太多了。
總之,嚴希就這麽勤勤懇懇一期不落地做了一年多。數據時好時壞,總算攢了兩三萬粉絲。
嚴希覺得,她和她這些珍貴的粉絲寶寶之間,也是有羁絆的。
比如有幾個眼熟的賬號,每條視頻都給她點贊評論收藏一條龍。碰到數據不好的幹貨視頻,還會适時提問或者反饋心得。
嚴希覺得她們簡直就是她的“雲好友”,已經建立了純粹的友誼。
就算是為了這幾個骨灰級老粉,她也要一直做下去。
于是,嚴希一邊做畢業論文,一邊準備銀行的考試,還要抽空更新她的賬號,忙碌地過完了最後一年,順利畢業了。
嚴希大學四年的成績優異,很快通過了某國有銀行分行的筆試和面試,開始了她短暫的實習生涯。
為什麽說是短暫呢?因為沒過幾個月,嚴希的副業迎來了轉機。
那個時候沿海城市正面臨一場幾十年一遇的強臺風。氣象臺提前一個星期就開始預警,提醒居民采買物資,在家中準備一個星期的口糧。
嚴希和朋友合租,出門在外頭一次碰到這麽大的臺風,不得不充分應對。
幸好嚴希平時就有囤貨的習慣,各類速凍食品,罐頭,牛奶,生鮮在冰箱裏碼得整整齊齊,只需要再采買一些蔬菜水果和即食産品,就可以放心居家了。
于是兩個女生一起去超市補貨,嚴希順便把采購和整理冰箱的過程錄下來,做了一個“臺風天囤貨指南”的視頻,發到了自己的個人賬號上。
也許是收納過程十分解壓,也有可能是發布及時,這條視頻開始湧入大量流量,評論和點贊數直線上升。
許多同樣需要囤貨的年輕人在評論裏互換資訊,讨論各自都買了些什麽。
因為互動指數高,平臺又給這條視頻推流了一把,順勢送上了熱點。
于是這一天醒來,嚴希發現,她好像火了。
後臺各種各樣的消息提醒,私信裏一溜陌生人的搭讪,還有許多老粉欣慰地表示:
我的寶藏博主終于火了!
嚴希有一瞬間的茫然。
她趕緊致電江海心,問她這個時候應該怎麽辦。
江海心當機立斷地表示:抓住機會,同類視頻跟上,這幾天一天一條,然後活躍一點,多回複評論和私信。
嚴希緊張地點點頭,馬上着手準備,連熬了幾個大夜,趕出了接下來的系列視頻。
就這樣,嚴希幸運地抓住了這波流量,迅速地漲粉起號了。
不久後的一天,嚴希接到了博主生涯中第一個廣告:給一個知名收納盒品牌做貼片植入。
也是在江海心的指點下,嚴希一絲不茍地完成對接,拍攝,剪輯,然後拿到了一筆不多不少的廣告費,足夠支付她下個月的房租了。
穩定高質量的持續輸出,不斷積累高粘度的粉絲群體,再加上開通櫥窗,拍帶貨視頻,挂商品鏈接,還有一個月偶爾接到的廣告。
嚴希有一天算了一筆賬,這筆副業的收入,已經超過了她的主業,而且必然還會繼續增加。
她可以全職做一個自媒體博主了。
但是她媽媽難得地持反對意見,原因是做博主不穩定,不知道什麽時候就做不下去了。再有別人問起來,你女兒在H市做什麽工作,童女士表示她都說不清楚。
還是在銀行工作好,體面又穩定。童女士老生常談。
嚴希與她父母溝通再三,最終定下一個期限,要是三年後她還不能在H市穩定下來,她就回家找一個“穩定”的工作。
于是,嚴希這一做就是三年多。
轉眼已經畢業三年,過完這個年就是新的春天了。
這些年嚴希和她的高中同學們保持着不遠不近的聯系,偶爾交流近況,在逢年過節的時候互發祝福,在朋友圈的動态下友好互動。
這其中也包括陳述。
嚴希想起陳述的名字,已經不再心潮起伏。
幾年前還在上大學的時候,陳述不知道從什麽地方得知嚴希的微信,發來了一條好友申請。
嚴希一點開申請列表就看到了陳述的頭像,是一棵白楊樹,筆直挺拔,生機勃勃。
他的名字也很簡單,跟他的扣扣一樣,單名一個“樹”字。
嚴希點開陳述的朋友圈,沒有設置權限,可以看到他這些年的所有動态。
陳述變了,但也沒變。
陳述完全褪去了那種青澀的少年感,看起來比以前更高更壯了。他理着一頭原生态的短發,眼神平穩,輪廓變得棱角分明,出現在各種嚴希接觸不到的地方。
有時候穿着黑色沖鋒衣在山頂自拍,身後是籠罩在茫茫霧氣下的群山。
有時候是一張随手的他拍,陳述戴着眼鏡緊盯電腦,一臉嚴肅,手邊是鋪滿桌面的各種零件樣品。
有時候他會曬出自己做的建模圖紙,自己炒的菜,或是一堆看不懂名字的專業書。
也是從陳述的朋友圈中,嚴希知道他一路讀到研究生畢業,又在一年前入職了上海一家著名外資車企,成為了一名機械設計師。
多年前的玩笑話成為現實。
陳述做到了。
嚴希心中感慨,看到動态的時候就會給陳述點個贊。
他們的生活沒有交集,陳述做着自己喜歡的工作,自由地享受生活。
而嚴希抓着小小的帆布,乘着東風,飄向未知的遠方。
當然,禮尚往來地,陳述也經常給嚴希的朋友圈點贊,偶爾禮貌地留言,然後在各種節日送上祝福。
這幾年每年生日那天的零點,嚴希都會收到陳述的卡點祝福,附贈一個紅包。數額不大,剛好卡在人情往來的臨界點上,多了怕有負擔,少了沒有誠意。
嚴希收下紅包,每次都委婉地表示不用客氣,然後下次找個時機還給對方。
而第二年,陳述依舊我行我素,發來一個新的紅包。
他們兩個就像踢皮球一樣,在聊天記錄裏留下一串交易記錄。
陳述偶爾會找嚴希聊兩句近況。
剛開始嚴希還以為陳述可能有他的目的,後來發現是她想多了。
他的問題從不逾矩,他的問候點到為止,他禮貌而克制地關心。
他也不是故意卡點祝福,嚴希發現陳述的工作比她還忙,經常半夜還在伏案工作,休息日還在車間奔波。
可能是順便而已。
嚴希想,他應該放下了。
對于成熟的成年人來說,應該心照不宣地放下那段年少時的喜歡,畢竟已經過去了好多年。
專心做自媒體博主的這幾年,嚴希确實賺到了不少錢。
生活類博主能接到的合作種類雖多,但是不像美妝類目的金主爸爸那麽財大氣粗,走的是細水長流積少成多。
嚴希問過江海心的廣告報價,現在已經水漲船高,高得令人咂舌。
江海心與一家網紅機構合作,手下招了兩三個助理,公司有專門的人負責財務,推廣和對接等等,房子也換成了江邊的大平層,現在是毫無疑問的成功人士了。
嚴希手裏已經有一筆存款,加上理財和不定額的視頻分成,經濟方面無需擔心,過得挺滋潤的,但她目前還是租房住,有一說一,H市的房價近幾年是越來越誇張了。
嚴希還招了一個剛畢業的女孩做她的小助理,比她小兩歲,平時總是“希希姐”這樣叫,嚴希也真的把她當妹妹,平時十分照顧。
嚴希對目前的狀态已經九分滿意。最後這一分就差在她媽媽身上。
這幾年童女士一直在觀望,她看着嚴希的自媒體事業走得有模有樣,好像有長期發展的意思,心裏又是高興又是犯愁。
高興的是女兒從小但大沒讓她操心,早早地經濟獨立了,日子過得有聲有色。
犯愁的是,自己就一個女兒,一個人在大城市裏總是不放心。她又不在身邊,連個介紹對象的機會都沒有,這個人問題什麽時候才能解決啊?
于是,臨近年關,童女士動起了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