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你好學姐
第三十七章你好學姐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嚴希
在首都的這幾天,嚴希就像每一個初來乍到的游客,先後去了故宮,天壇,主席紀念館,在天安門廣場看升旗,留下一張标準游客照。
這幾天她發了不少朋友圈,每一條下面都有陳述的及時點贊,一如這些年的每一次。
嚴希給他發了一張照片,是她站在一道門廊後,穿着墨綠色的大衣和白色的及地闊腿褲,輕輕倚靠在紅牆上,背後是歲月斑駁的深宮長廊,偶有一枯枝探出牆來,定格在她的相片中。
美麗的風景總是相得益彰。
陳述點擊保存圖片,然後給她發了一張他的照片。
這大概還是在他的大學時代,同樣的構圖,同樣的背景,陳述在一個盛夏拍下同樣的照片,笑容肆意張揚。
兩張照片挨在一起,就像他們共同的旅行。
嚴希從首都帶回來許多紀念品,明信片和特産,給身邊的朋友都送了一點。
回家後一天的清晨,嚴希與陳述并肩站在江堤上吹着江風,嚴希遞給他一枚故宮博物院的金屬鑰匙扣,笑說這是給他的導游費。
陳述笑納,然後将鑰匙扣挂在了書桌抽屜的鑰匙上。
嚴希送給他的禮物又多了一件。
後來的好多天,他們除了每天晨跑時碰面聊兩句,不再有單獨見面的機會。
陳述待在公司的時間更長了些。白天他有很多的會要開,有時溝通模具一呆就是一天,說很多話,見很多人,留給自己獨處的時間就不太夠用了。
他工作的習慣是沉浸式的。
Advertisement
塞上耳機,不受打擾,慢慢梳理邏輯。他覺得自己是一個造夢者,一個螺孔,一根龍骨,從框架到細節,将二維拉成三維,将圖紙變成現實。
一旦全身心投入,時間就過得飛快,每天從工作中暫時抽身,看向窗外,又是一個漫長的黑夜。
疲累的時候,他就會看“西西的日常”。
嚴希最近的視頻有一些變化,她開始更多地穿插空鏡。
比如江岸上一行整齊掠過的大雁,落日餘晖下的高樓大廈,煙雨蒙蒙下河邊的細柳,配合純淨的輕音樂,使人無端地放松下來。
有此同感的顯然不只是他,評論裏一些眼熟的id留言說:
姐姐最近的視頻越來越有禪意,換手機了嗎?
也不知道是誰開的頭,嚴希的粉絲都叫她“姐姐”。
陳述在那人評論下回複:
沒換手機,姐姐就是單純心情好。
不多久,陳述的賬號湧入無數點贊和評論,原樓主@他說:
怎麽又是你!你又知道了!
真巧,這個網友就是上次在聚餐視頻下問他怎麽知道的那個,名叫“剁椒芋頭”。
過了一會兒,陳述的評論下多了一行系統小字:
博主贊過。
于是更多的粉絲湧入評論圍觀,大家這才知道,這位先知“樹”,可能真是姐姐的現實好友。
還有幾個八卦嗅覺十分靈敏的粉絲,通過陳述有限的公開信息,得知他們不但在一個城市,還是同齡,再加上陳述的點贊視頻只有嚴希,展開了豐富的聯想。
從此陳述在她的粉絲群裏有了姓名,大家戲稱他為樹先生。
後來幾天嚴希的互動數據明顯提升,因為她登上了H市同城熱點。
嚴希将她遭遇入室盜竊的經歷,抹去關鍵信息,整理發在了自己的賬號上,文案是:
最近的可怕遭遇!避免隐私洩露,獨居女生必看的五條建議。
嚴希整理了完整的時間線,将現場照片,推理過程,報警經過,以及後續處理一一說明,僅從視頻照片中就可以體會到當時慌亂緊張的氣氛。
視頻最後,嚴希列出幾條建議,比如在社交平臺上避免透露任何标志性建築和隐私信息,在家中安裝攝像頭,盡量避免落單出行。
嚴希還在評論置頂中感謝了來自好友的幫助,陪她度過最無助的那段時間。
這條評論下面,一溜整整齊齊的“樹先生是你嗎?”
新來的粉絲不明所以,紛紛詢問樹先生是誰。
剁椒芋頭神秘地回複:別問,問就是朋友。
嚴希哭笑不得。
這條視頻因為營銷號編了一條“網紅家中遇竊,竟是變态作案”的吸睛标題,加之有相同經歷的其他博主陸續發聲,熱度越來越高。
大部分路人都對嚴希的遭遇表示同情,也開始重視起自己的人身安全。
但網絡上魚龍混雜,什麽樣的言論都不稀奇,總有些人不憚以最壞的惡意揣測別人。
“臉都不敢露,你是什麽大美女嗎?別人跟蹤你圖什麽。”
“一看就是炒作,熱度這不就來了。”
“怎麽證明是你家?報警回執有嗎曬出來啊。”
這些言論很快引來另一波口誅筆伐,評論區争執不休,嚴希的後臺也充斥着無數安慰或辱罵的私信。
流量是一把雙刃劍,人人都渴望它,又懼怕被它割傷。
嚴希不免覺得有些郁悶,她的出發點是好的,她只不過做了自己覺得正确的事情。
她臉色凝重地刷新,滑動着浏覽評論,發現一條昵稱是一串數字的id。
是她的那個老粉。
“無需自證,放下手機,玩兒去吧。”
嚴希覺得這個人真的很神奇。有時候像一個同齡好友跟她聊天,有時候又像個閱盡千帆的老者勸勉小輩。
唯有一條不變:無論何時,他總是第一時間出現。
嚴希強迫自己關閉app,不去想這些糟心的評論,她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網絡世界紛紛擾擾,真實世界卻安靜地像在另一個時空,按部就班地往前推進。
嚴希不再對此事進行任何回應,也沒蹭這波意外的熱度,該幹什麽幹什麽。
她按照自己的節奏,分享了最近的首都旅行攻略,還新開了一個“帶你入行自媒體”的科普系列,第一期的反響就很不錯。
這給了她一些信心,因為她本次在母校的分享會主題就是這個。
嚴希想了很多,應屆畢業生的困境究竟是什麽?什麽樣的職業規劃才是切實可行的?怎樣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她已經有了一些自己的淺見。
分享會安排在四月的一個星期天上午,一個不大不小的階梯教室。
嚴希本來還擔心沒有人來聽講,進了教室才發現已經沒有空位。
她一進門就聽到底下騷動起來,有一個女生帶頭起哄:“學姐好漂亮!”引來更多打量欣賞的目光,還有人偷偷舉起手機拍照。
四月春意正濃,嚴希穿了一條白色的棉麻長裙,套了一件柔軟的開衫毛衣,看起來慵懶又随意。
她眉目含笑,不在意臺下的躁動,打開準備好的ppt,平靜地掃視着一張張白紙般的面孔。
嚴希在第四排的角落看到一個戴着鴨舌帽的熟悉身影,稍稍一愣,還以為自己看錯了。
男人像感覺到了她的注視,擡起臉沖她一笑,還真是陳述。
沒想到真被他混進來了,并且融入得很不錯。
陳述看上去就是一個大學生。
他難得地穿了一身寬松的月白色粗線毛衣,淺藍色牛仔褲,還煞有其事地在面前擺了一本筆記,筆杆在指尖靈活旋轉,就這樣溫柔專注地看着她。
教室裏漸漸安靜下來,嚴希拿起講臺上的小麥克風,清涼平緩的音色慢慢流淌。
“同學們你們好,我是嚴希,比你們高出四屆,目前是一名全職的自媒體博主。我想,在座的各位都是因為對自媒體行業感興趣,或是有意從事這一職業,才願意來聽我的分享,對吧?”
馬上就有調皮的學生接話:“不是,就是想看學姐!”
頓時口哨聲笑聲一片。
陳述雙手環抱,輕扯嘴角對她聳聳肩,好像在說:人氣真高。
嚴希收回對視的目光,朝着那位同學說:“原來你就是我評論區的水軍啊?”
同學們很快get到她的點:最近很多黑粉稱,為她說話的粉絲都是買來的水軍號。
氣氛更加熱烈起來,嚴希言歸正傳:
“不管你們即将從事什麽職業,或是仍在彷徨猶豫,都沒有關系。我想分享我的經歷,因為我曾經面臨過與你們一樣的困境。”
“多年前我也坐在臺下,聽一位複旦學姐分享她的考學經驗。彼時我十分迷茫,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麽,想做什麽,又不想随波逐流,随便讀一個專業。”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夢想是沒有标準答案的。”
“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賦。天賦的意思就是,付出五分努力,可以做到別人十分的成果,如果付出十分,就可以超過99%的人。天賦可以是任何事情,飯做得好吃,跑得快跳得高,會說話會唱歌,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創造力,就算單純長得好看,也是一種天賦。”
“學習并不只是為了獲得知識,也是為了找到天賦,發揮天賦,從而實現自我價值。”
嚴希環顧靜默的教室,語氣輕快起來。
“是不是覺得假大空?那麽現在,假設每個人都需要做自己的自媒體賬號,你想做什麽,能做什麽?”
“第一,你擅長什麽?特長,優勢,資源都算。”
“第二,你會采用什麽樣的形式?情景演繹,口播,技術流,變裝……”
“第三,如何運營你的賬號?是流量至上迅速變現,還是做深度,做內容?”
“是的,賬號就是你的職業,視頻內容就是你的工作,粉絲和流量就是這份職業的前景和回報。做職業規劃,就相當于運營自己的個人ip。”
“我想,在座的每一位都有了自己的答案。這也是我做博主這幾年來的感悟,我發現目标往往是變化的,并不一定從一開始就十分明确,無意之舉可能帶來意外收獲。”
臺下竊竊私語,她于此刻種下一顆種子,靜待來日開出如何的花朵。
接下來,嚴希開始具體講述做自媒體的幹貨,毫無保留,真誠分享。
過程中偶爾會有同學舉手提問,嚴希知無不言,氣氛和諧。
“學姐!”陳述舉起手,出聲叫她。
嚴希一怔,不知道他想幹什麽。
陳述摘掉帽子,站起來朝向她,只聽到他一字一句清晰地發問:
“自媒體發展了幾年,流量紅利已經過去,現在入場已經不像剛開始那麽容易。”
陳述緊緊看着她,眼中似有一場漩渦。
“如果曾經錯過了最好的時機,我還有機會成功嗎?”
周遭一切都按下靜音,只剩他們遙遙相對。
嚴希知道他在說什麽,平靜地,肯定地回答:
“網上有一句名言叫做,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在十年前,其次就是現在。”
“不用遺憾,也許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陳述迅速低頭,掩飾內心起伏的波濤,他已經得到了想要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