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隐機1(倒v開始)
第26章 隐機1(倒v開始)
“心準哥。”
宣德新任郡守名叫陳觀複,出自寒門,起家秘書省正字,本是隆正七年的進士。在許朝,能中進士的人不可謂不少,其中出身寒門的進士更是會讓人高看。
許朝建朝後,直到高宗時,依舊沿用前朝的選官制度,官員大多通過舉薦和恩蔭入仕,因此,朝中官員多出自前朝舊貴世家和本朝武家家族。
當今陛下是高宗的二弟,高宗體弱多病,亦無所出,将功勳過人的二弟荀元度立為了皇太弟。陛下還是皇太弟時,帶兵收複了南沈,南沈将領戰死,江表門閥主動稱臣,南方被納入了許朝的版圖。
彼時,為了表示對南方和南沈江表門閥的重視,陛下讓兩個嫡子荀崇恺、荀崇煦分別拜當塗裴氏的裴彌綸和廬江盧氏的盧鴻烈為老師,荀崇恺是陛下的嫡長子,荀崇煦是陛下最疼愛的嫡子。然而,陛下臨朝稱制後,立刻将嫡長女壽安公主荀崇劭立為了皇太女——太女聰慧過人,老師出自北地高門。
陛下臨朝後,有感于南朝僞帝身死而江表門閥士族不滅,漸漸考慮變革選官制度。隆正元年,皇太女監國,太女監國為大許帶了諸多改變,科舉即使其中一變:在太女的主持下,隆正二年,大許首開考試,不拘出身從全國選拔人才——因為考試分科,所以考試被命名為“科舉”,考中進士科者被稱為進士,最受看重。朝中此後每年開一次科舉,每次都會選拔出二十幾名進士,在通過吏部铨選後授予官職。
太女在二十歲時監國,監國第二年,許朝開了第一場科舉考試。科舉創立,草澤望之起家,簪绂望之繼世①。許朝朝中既有北地世家,又有本朝武家,南方江表門閥世家的地位并不穩固,在科舉開始後,十分支持這一考試,通過考試得到了更多讓子弟入仕的機會:江表門閥本來就以詩禮見長,在開科舉後,前三年間的進士過半都是江表門閥子弟。
隆正五年,東宮與太極宮聯手打壓江表門閥,太女在科舉中故意黜落了兩個江表門閥子弟。江表門閥重臣得知消息後,去太極宮中向陛下哭訴,陛下只說太女做事有欠妥當,要太女反思三天,卻沒有恢複被黜落的子弟的進士身份。自此年開始,江表門閥同意科舉實行糊名法,第二年,考官将考生名字蓋住後再批改考卷,同時,陛下增設了殿試制度,凡是進士,該感謝的不是考官,而是天子,所有進士最終都必須是天子門生,由天子親自選出——陛下在第一次殿試上黜落了三位高門子弟,開殿試黜落高門子弟先例,随後幾年,太女替陛下主持殿試,延續此例,寒門出身的士子漸漸占據了更多的進士名額。不過,進士本來就少,即使是“更多”,全國中能考出來的最多也不過二十人罷了。
進士出身的陳觀複到宣德郡赴任,表明了朝廷對宣德的重視。
韋衡在宣德,陳觀複到任後,不必急着整頓城中的秩序:韋衡到宣德城中後,有意殺了一批趁着屍疫尋釁滋事的惡霸,以警醒衆人、安定城內秩序,誓軍時又對宣德人許下承諾:盧州兵在城中,城民如遇惡人,只要大喊“雪練軍救我”,盧州兵就一定救人懲惡——自他帶兵進城後,城中無人再敢作亂。
整頓秩序之事可以暫緩執行,陳觀複立即派人從宣德轄縣調來米糧,沿長街開設粥棚——開設粥棚一則可以向全城施粥,二則可以借長棚為無家可歸者暫時擋風。宣德城內可以服力役的男丁人數太少,陳觀複又加急從轄縣征調和招募了壯丁,派人重建廢墟。處理完生者的事,他為宣德城主持了哀禮,下令為死者立一道難碑。
城中的生還者認領了死者的頭顱,無人認領的頭顱由軍隊火化,埋在城外東郊的松林中。陳觀複傳信請來了附近兩郡的僧道,日夜在東郊松林下為所有遭難者超度。
宣德城舉哀三天,全城服白,黃白紙錢灑落如雨。
屍疫已經大致平定,後續的事情宣德駐軍可以自行處理,韋衡到了該回盧州的時候。
在這世間,憤恨很容易,做事卻很難——韋衡帶兵南下聽起來似乎很容易,然而面對着生死的困局,将他人放在韋衡的位置,不知會有多少“他人”只敢憤恨,不敢出兵。陳觀複感激韋衡冒着風險前來救援宣德,在韋衡帶兵離開時,出城相送,送出了五裏地,向韋衡和盧州的所有将士敬了一杯酒。
Advertisement
韋衡知道奉玄受傷,怕他吹風受了寒再次發燒,離開時只讓他将自己送到了北城門外。出了甕城後,他對奉玄說:“奉玄,不必再送了。”
韋衡說:“我該走啦。”
宣德郡已經不再下雪,風吹起紙錢,滿地的紙錢好像雪一樣被刮起,又重新落下。殺人之衆,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②
白犬沖雪察覺到了将要到來的離別,在隐微藥師和奉玄身前乖乖蹲着,咬了一下奉玄的衣擺。奉玄隔着帷帽的簾子看向沖雪,摸了摸它的頭。在室韋語中,小狗和最小的弟弟是一個意思,依依不舍的沖雪好像一個小孩子。
奉玄向韋衡施禮,“韋大人一路走好。”
韋衡還了禮,道:“叫‘大人’也太生疏了。下次再見面,叫我‘哥’吧。”他說:“我和我姨母真是天生的一對甥姨,我姨母不嫁,我不娶。我想當兄長,卻沒有弟弟妹妹。”
此時是離別之時,奉玄雖然年少,卻早早就讀懂了“分手易前期”那首詩*。他說:“不必等到下次。心準哥,我叫你一聲‘哥’,心甘情願。”
“哎。”韋衡勾了一下嘴角,銀灰色的頭發被風吹起。他穿了一件黑袍,銀發黑衣,劍眉星目,渾身上下都給人一種難以說明的肅穆和英氣之感。
其實韋衡不喜歡穿黑色的衣服,他平時愛穿紅色的衣服,奉玄在長哀山附近見他時,他穿的就是暗紅色的武袍——紅色易于辨認,他要所有人都看見他、他要他姨母一轉身就能看見他。宣德遭難,韋衡嘴上不說什麽,自南下後卻從沒有穿過紅色的衣服。
“奉玄,回去吧,有你師姐送我就行了。北地風大,我們後會有期。”
“後會有期。”
“有機會的話,以後下山,來盧州找哥。”
“好。”
奉玄和崔滌等人也告了別。一陣風微微吹起奉玄的帷帽,奉玄有意偏了一下頭,他戴帷帽不是為了擋風,而是怕宣德新任郡守陳觀複看清楚自己的臉。
奉玄戴的帷帽是隐微藥師的。隐微藥師知道陳觀複做過京官,怕他在長安時見過扶風郡王,立刻把自己的帷帽扣到了奉玄頭上。奉玄和他哥哥扶風郡王長得像,雖然像,兩個人卻沒有緣分……或許正是由于他們兩個人長得太像了,于是只能像鏡子和鏡子裏的影子一般,永遠被什麽東西隔開。
韋衡曾經問隐微藥師她的師弟為什麽在年紀很小時就入了道,父母不會舍不得麽,隐微藥師答他:因為她的師弟“父親死了,母親自己養不活他”——隐微藥師說的不全是實話,卻也算不上假話。
在堂庭山上,只有清涼山人和隐微藥師知道奉玄的真正身世。
七歲的荀靖之只憑自己走不到隐機觀之前。那時,隐微藥師正在掃雪,自隐機觀向下掃了兩千三百二十七階雪,忽然看見一個小孩子倒在階邊,她心疼那孩子,決定無論如何都要救他。她抱起那小孩子後,看他昏迷不醒,咬着牙背了他走了一千階,在他醒過來後,又拉又抱,用盡全身的力氣把他帶到了隐機觀之前,遇到了清涼山人。
在長階上,隐微藥師去抱奉玄的時候,聞到了他身上沾着的瑞龍腦香,隐約猜到了他的身份。瑞龍腦香是交趾在隆正四年進貢的上品龍腦香,只有十枚,陛下全部賜給了壽安皇太女。隐微藥師在十歲時聞到過瑞龍腦的香氣,對這香氣記得十分清楚:
隐微藥師并不是自小就在堂庭山長大的,她幼年失怙,十二歲時沒了母親,随後遇到了母親的故人雪岩藥師,這才去了堂庭山。在母親在世之時,隐微藥師一直随母親住在長安。
隐微藥師的母親是宮中的圍棋待诏,曾被稱為“國手”,進宮之時,除了教後妃和宮人下棋外,也常常與陛下下棋,有一次又與陛下下棋時,皇太女立在局側觀棋,身上的香囊忽然掉到了榻上。隐微藥師的母親落下一子,撿起香囊還給太女,陛下看着棋局,忽然大笑拍手,稱贊圍棋待诏下了一步妙棋,只這一步就扭轉乾坤贏了全局,因此就将女兒的香囊輸給了圍棋待诏。
一段瑞腦香,勾起兩段陳年舊事,那薄薄的帷帽簾,隔開了奉玄和師姐兩個人的過去。往年的風流早已煙消雲散,幽州是幽州,長安是長安。
奉玄不知道師姐早就猜出了他的身世,只以為師姐給他帷帽是個巧合,本意是要他擋風。隔着帷帽的簾子,一切都變得有些模糊,他目送韋衡和将士們遠去,回了宣德城中。
作者有話說:
①草澤望之起家,簪绂望之繼世。——《唐摭言》
②殺人之衆,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老子》第三十一章
* “分手易前期”那首詩:指沈約《別範安成》,“平生少年日,分手易前期。”年少之時,遇到分別,以為再相會會很容易(然而原來一分別就難以再相見)。
——————
許朝皇帝順序是醬紫的:
太.祖(前朝許國公)—[子]→太宗 —[子]→高宗(短命) —[弟]→此時的陛下(莊宗,奉玄外祖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