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重生第二十二天

重生第二十二天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的提出。

1939年,毛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産黨》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科學概念和總路線的內容。

1948年毛在《在晉綏幹部會議上的講話》中完整地表述了總路線的內容。指出“無産階級領導的,人民大衆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這就是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這就是中國共産黨在當前歷史階段的總路線和總政策”。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

1.帝國主義是中國革命的首要對象。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是中國走向獨立和富強的前提。

2.封建主義是中國革命的另一對象。在近代中國社會裏,封建地主階級是帝國主義統治中國和封建軍閥實行專//制統治的社會基礎。

3.官僚資本主義也是中國革命的對象。官僚資本主義是依靠帝國主義,勾結封建勢力,利用國家政權力量而發展起來的,買辦的、封建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三、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動力。

1.中國無産階級是中國革命最基本的動力,無産階級是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過程中最早出現的一個新的社會階級。

2.農民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其中的貧雇農是無産階級最可靠的同盟軍,中農是無産階級可靠的同盟軍。新民主主義革命實質上就是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農民革命。

3.城市小資産階級是中國革命的動力之一,是無産階級的可靠同盟者。

4.民族資産階級也是中國革命的動力之一,是一個帶有兩面性的階級。

四、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力量。

1. 無産階級的領導權是中國革命的中心問題。區分新舊兩種不同範疇的民主主義革命,根本标志是革命的領導權是由無産階級還是由資産階級掌握。

2.無産階級及其政黨對中國革命的領導權不是自然而然得來的,而是在與資産階級争奪領導權的鬥争中實現的。

Advertisement

3.實現領導權的基本條件:率領被領導者向着共同敵人作堅決的鬥争并取得勝利。對被領導者給予物質福利,至少不損害其利益,同時對被領導者給以政治教育。

4.必須建立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廣泛的統一戰線,這是實現領導權的關鍵。

5.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是堅持領導權的基本決策。建立和發展人民的革命武裝力量,是保證領導權的堅強支柱。加強無産階級政黨的建設,是實現領導權的根本保證。

五、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和前途。

1.新民主主義革命與舊民主主義革命相比的特點,集中表現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是世界無産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領導力量是中國無産階級及其先鋒隊——中國共産黨。革命的前途是社會主義,而不是資本主義。

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是資産階級民主主義革命。沒收官僚資本,達到官僚資産階級,争取和聯合民族資産階級保護民族工商業。他要建立的是各革命經濟的聯合專政。

3.社會主義革命的性質是無産階級社會主義革命,消滅資本主義的剝削制度,要建立的是無産階級專政。

4.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聯系是中國革命必須分兩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義革命(必要準備),第二步是社會主義革命(必然趨勢)。

六、新民主主義的基本綱領的提出。

1940年毛在《新民主主義論》中闡述了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經濟和文化。

1945年毛在黨的七大所作的《論聯合政府》的報告中,進一步把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經濟與文化與黨的基本路線聯系起來,進行了具體闡述。

七、新民主主義的基本綱領

1.政治綱領:新民主主義國家的國體是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政體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2.經濟綱領:

主要內容是沒收封建地主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

應有之義是沒收官僚資本歸新民主主義國家所有。包含着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雙重性質。

極具特色的內容是保護民族工商業。

3.文化綱領:

新民主主義文化就是無産階級領導的人民大衆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學的大衆的文化。在新民主主義文化中,居于指導地位的是共産主義思想。

八、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形成的必然性。

1.在近代中國這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裏內無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義的壓迫,外無民族獨立,而受帝國主義的壓迫,中國革命的主要形式只能是武裝鬥争,以革命的武裝消滅□□的武裝,相應的主要組織形式必然是軍隊。

2.近代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民占全國人口的絕大多數,是無産階級可靠的同盟軍和主力軍。這是中國的特殊國情。

3.近代中國社會政治經濟發展極端不平衡。這是根本條件。

4.全國革命形勢繼續向前發展,為在農村建設革命根據地提供了客觀條件。

5.相當力量正式紅軍的存在,為創立農村革命根據地提供了堅強後盾。

6.黨的領導有力量級政策的不錯誤是主觀條件。

九、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的內容

中國革命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根本在于處理好土地革命,武裝鬥争,農村革命根據地建設三者之間的關系。

1.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內容。

2.武裝鬥争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形式,是農村革命根據地建設和土地革命的強有力的保證。

3.農村革命根據地是中國革命的戰略陣地,是進行武裝鬥争和開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十、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法寶。

統一戰線,武裝鬥争,黨的建設

統一戰線和武裝鬥争是中國革命的兩個基本特點,是戰勝敵人的兩個基本武器。統一戰線是實行武裝鬥争的統一戰線,武裝鬥争是統一戰線的中心支柱。黨的組織則是掌握統一戰線和武裝鬥争這兩個武器,以實行對敵沖鋒陷陣的英勇戰士。

十一、統一戰線

1.建立最廣泛的統一戰線,首先是由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階級狀況所決定的。中國社會是一個兩頭小,中間大的社會,無産階級和地主大資産階級都只占少數,最廣大的是農民,城市,小資産階級以及其他中間階級。

2.其次是由中國革命的長期性,殘酷性及其發展的不平衡性所決定的。

3.從總體上講,中國共産黨領導的革命統一戰線包含着兩個聯盟:一個是工人階級同農民階級,廣大知識分子及其他勞動者的聯盟,主要是工農聯盟。這是統一戰線的基礎,是最基本的,主要的。另一個是工人階級和非勞動人民的聯盟,主要是與民族資産階級的聯盟。

4.建立鞏固和發展革命統一戰線的實踐經驗:第一,要建立鞏固的工農聯盟。第二,要正确對待資産階級,尤其是民族資産階級。第三,要采取區別對待的方針。

十二、黨的建設

1.加強黨的建設的必要性:黨內無産階級思想和非無産階級思想之間的矛盾成為黨內思想上的主要矛盾。

2.必須重視黨的作風建設,這是中國共産黨區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顯著标志。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