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重生第二十七天
重生第二十七天
一、鄧理論
1.鄧理論首要的基本的理論問題。什麽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2.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産力,發展生産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闡明了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目标。
3.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是鄧理論的活的靈魂,是鄧理論的精髓。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标志着黨重新确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
4.鄧明确提出,中國社會主義是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就是不發展的階段。
5.黨的十三大報告提出了黨在受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就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最主要的內容),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根本立足點),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奮鬥目标)。黨的基本路線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
6.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做完善和發展,它不是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那種意義上的革命,也不是原有經濟體制的細枝末節的修補,而是對體制的根本性變革。
7.1992年黨的十四大确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目标,提出要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計劃和市場是經濟手段。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中計劃和市場只有一個可以起決定的作用。
二、鄧理論的地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開篇之作。
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創立者。
這一科學的問題為我們堅持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根本遵循。
鄧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
三、“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1.中國共産黨必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産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Advertisement
2.我們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貫徹三個代表,關鍵在堅持與時俱進,核心在堅持黨的先進性,本質在執政為民。
4.改革是動力,發展是目的,穩定是前提。
5.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四、科學發展觀
1.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立場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2.全面是指發展有全面性、整體性,不僅經濟發展,而且各個方面都要發展,協調是指發展要有協調性、均衡性,各個方面,各個環節的發展都要相互适應,相互促進,可持續是指發展要有持久性、連續性,不僅當前要發展,還要保證長遠發展。
3.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
4.科學發展觀進不回答了什麽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麽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創造性的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麽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實現了我們黨在指導思想上的,又一次與時俱進開辟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