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官推
第19章 官推
在這文學至上的時代,一個題材的審核速度是很快的,不到一周時間,仙俠修真題材便開放出來,刊印有該題材內容的官方性報刊發往全國各地,由都城和長洲省率先推廣,随後是江南地區,逐漸輻散開來。
官方性報刊影響力是十分巨大的,最明顯的就是作為仙俠修真題材案例一起上官方報刊的小說《慕九》銷量再次攀升,從竹閑省周邊賣到更遠的地方,三花書社的印刷廠工人三班倒,繁忙狀态遠超《慕九》第二卷單行本發售時候。
不同是那時候火的是本省,現在來拿貨的都是外地經銷商,也有聰明且不辭辛勞的經銷商提前行動,在官方報刊推廣仙俠題材的時候就嗅覺敏銳提前訂貨。
好比之前來探親時買了五萬本《慕九》第一卷和第二卷的鄒芳芳,一開始由于自家書店門面小,流量少,且沒其他渠道推廣,還撞上各個大神小神發新書,很是滞銷了一陣,讓人憂愁後悔。
而等到《慕九》上了仙俠修真題材官方推薦的案例書目後,終于迎來轉機,先是有一批人試探性買了第一卷回去,然後沒一天,回購第二卷的人數就暴增,順便帶動第一卷銷量,滞銷的《慕九》火速被清空了庫存,前來尋找的人更多,而那些看了一二卷的,紛紛想要購買第三卷。
第三卷鄒芳芳壓根沒有備貨,可她是個膽大的,見有那麽多人要,打了電話讓她表妹幫忙訂購,然後自己搭上火車就來“人肉”帶貨,從五萬冊到十萬冊再到五十萬,鄒芳芳趁其他人沒反應過來的時候搶占了惠省大部分市場,還成了中間商賣給其他小經銷商,一個人就為《慕九》的銷量做了上百萬的貢獻。
不過三花書社也不是傻的,盡管總部一開始不太相信一本來自偏遠地區初出茅廬新手寫的小說,哪怕有竹閑省的銷售數據作證,也沒有提前下定決心刊印推廣,待到官方報刊推廣後,總部終于下定決心開始刊印并通知其他分部,排除掉幾家分部不積極不配合,其他分部看到問《慕九》這本小說的人多,也開始陸續行動起來。
就這樣,原本一本只在偏遠省市火的小說,賣到了花昭國絕大多數地方,誇張點說,最火的那段時間,竹閑省三花書社每天派兩個小童都拆不完《慕九》的讀者來信(因為三花書社的規矩,不論哪個分部出版某個分部的小說,都要保留原始分部的地址聯系等基本信息,這樣讀者就能順着地址找到,有機會聯系到作者)。
同時,也讓郁格桑這個名字初步走進了全國其他作者眼中,或多或少,心裏都會留下一點痕跡,因為那時候,身邊讨論最多的就是這本小說。
尤其随着接下來全國各地作者開始寫仙俠修真題材,仙俠文跟着爆火後,《慕九》這本仙俠文的開山鼻祖,更加被頻繁提起,或學習模仿,或對比評論。
總之,這個暑假的一小半熱度,都被仙俠修真這個題材占領了,《慕九》也預定了上半年最熱門的小說之一,到年終彙總排行的時候,估計會占有一席之地。
不得不說,官方推廣的影響力就是大,若沒有官方的推廣,哪怕《慕九》寫得再好,也只能是竹閑省這一小地區的火熱罷了。
對于這忽然的爆火,毫無意外在青竹鎮又引來一波關注,郁格桑怕被當猴子,趕緊收拾行李到鄉下老家去。
老家地區雖然也八卦,但熱度頂多兩三天,畢竟鄉下人再喜歡閱讀,也沒有城裏人那麽舍得買書買報紙。
而且鄉下人還有地裏活要幹,哪有空天天盯着她一人來八卦呢。
Advertisement
事情也正如郁格桑所料,實際上,愛看《慕九》的鄉下大叔大嬸大爺大媽還是非常稀少的,頂多也就是上學的小姑娘小少年看,大爺大媽來八卦她,在于老郁家的人實誠(炫耀),她小小年紀拿稿費給家裏在鎮上買房的事全村皆知,引起了大爺大媽們極大的好奇與興趣,都挺想知道她咋有那能耐,順便看看能不能讓自家娃學兩招。
鄉下的生活簡單又自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郁格桑住了幾天後,倒是沒有厭倦這樣的生活,反而覺得內心寧靜許多,或許是這裏山多水多,即使沒有開月能風扇,夜裏睡覺也不會覺得熱得不行。
比起城裏,老家更要适合避暑過夏天。
而且,老家山上還有許多野果子,四處溜達去尋找山貨并親自采摘的感覺真的很不錯,雖然不值錢,但真的非常有成就感。
郁格桑得了趣味,都有點樂不思蜀,尤其是意外之中突然發現一片還沒被其他人捷足先登的桃金娘,摘的滿兜都是,還不用付半分錢的時候,那種喜悅感無法比拟,仿佛自己占了大便宜。
果然,得說人的本性都喜歡占便宜麽?
郁格桑忽然想寫種田文了,那種滿山是寶,別人都不知道,等着自己變“廢”為寶的,想想就覺得挺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