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55

第55章 55

昆明長水機場, 辦完轉機手續,離下一程登機還有半小時,兩人在候機廳等待。

五一人多, 空位難尋,只能挨着并坐在一起, 還好都瘦, 中間還可以隔出個拳頭。只是坐近了反而不自在, 好半天都無人起頭聊上兩句。

“你原來做的那個項目, 後來運營得好嗎?”

十分鐘後, 是冉苒先打破沉默。

梁煥手裏拿着登機牌, 手指微微回收, 側過臉去。

他知道她說的項目指哪個。

“好過一陣。”他答。

“一陣?”

“嗯, 起初的半年用戶增加了很多, 獲得了很可觀的數據量, 後來母公司那邊希望對模型作進一步的修繕,就暫時停止了運營。再後來我離開GIT, 就沒再關注了。”

“千辛萬苦才拿到的offer, 為什麽不要了?”冉苒問。

“跳去了一個更有長期前景的崗位。”他自嘲似的笑了一下,“人就是這麽變化無常。”

冉苒的神情有一瞬間的微頓,她偏着臉, 對向梁煥,視線卻沒有聚焦。

旁邊有人經過,拉箱滾輪的聲音傳到耳邊,有些吵鬧。

冉苒的表情若有所思, 但十分短暫, 梁煥還沒來得及問,就消失了。

她轉而微笑:“那你從那個項目分到紅了嗎?”特別自然。

Advertisement

“分到一些。”

“那你已經給叔叔阿姨搬家了?”

口氣是再尋常不過的閑話家常, 表情中也只有善意,梁煥卻覺喉頭一緊。

“……嗯。”他應得很輕,像是堵在了嗓子眼。

“真好。”

冉苒點點頭,笑容裏只有真誠。

她起身離開座位:“我去買杯奶茶。”

小小的身影朝着飲食店而去,連同背上幹癟的背包一同沒入排隊的人流。

梁煥的目光追随她一段,又慢慢垂下。

四年前的那個項目,他開發了,運營了,還得到了一筆錢,後來卻再不會提起。他幾乎不會主動想起,像是本能在回避,不久前陳亦媛邀請他一起投資項目,才是幾年來頭一遭回想起來。

沒想到,冉苒還記得……

*

從郭雪那裏拿到項目的第二天,梁煥一大早就去了GIT的辦公大樓。他還沒入職,進不了大門,是郭雪來迎接的。

郭雪把他帶到開發組的辦公區,那裏很寬敞,有兩間教室合起來那麽大,一排排辦公桌發出着忙碌的鍵盤敲擊聲。

馬組長的位置在角落裏一個相對獨立的隔間,郭雪帶着梁煥往那處走。

“說過多少回,用戶的利益永遠是第一位!”

還沒走到,從馬組長的位置就遠遠傳出來聲音。

那聲音梁煥耳熟,面試時用各種刁鑽問題來為難他的,就是這個聲音。

有人在和那聲音對話,音量壓得低,但很快又是第二句高昂的責罵:“低配機子跑不了那不是你們該解決的問題嗎?難道為了你一個軟件讓用戶去換機子?負責優化的是誰?叫過來!”

安靜的辦公室內,馬組長憤然的聲音異軍突起,引人注意,但周圍的員工們卻都沒反應,跟沒聽見似的。郭雪也一樣,帶路的腳步沒有半秒停頓。

俨然是習以為常了。

雖只有一面之緣,梁煥對這個馬組長印象頗深。

整個面試過程,那張國字臉就沒露出過一絲笑容,就套着件随意的字母T,氣場卻堪比電視裏一身高定西裝的老總。

得知他是開發組的組長,梁煥對這裏的氛圍便多少心頭有數。不過就面試時辯論算法問題的那幾個回合,梁煥深谙馬組長強大的技術功底,GIT人才濟濟,也得有他這個水平才鎮得住場子。

郭雪把梁煥帶到時,馬組長還沒訓完人,郭雪腳步停在隔間入口的邊上,并不冒然過去打斷,梁煥自然也跟着停下。

等了一會兒,馬組長注意到他們,才自行停了訓斥,交代了幾句将人攆走。

工作場合第一次見,馬組長對梁煥點了個頭,算是打招呼。

梁煥回以恭敬的點頭禮。

郭雪為今天的會面安排了一間會議室,她将二人帶過去。

會議室內,梁煥和馬組長對坐在長桌兩側,郭雪則坐在邊上,打開電腦連上投影儀,很快,投影上出現了一個動畫視頻。

“你先看看這個。”郭雪對梁煥說。

是十分簡易,甚至有些陳舊的2D畫質,一個火柴小人上了一輛在軌道上行駛的小車,加入po騰訊群思而咡二勿九依四七,看最全網文揉紋小車沿着軌道向前行駛,兩邊模糊的風景往後退去。

這是要做個游戲?梁煥納悶,GIT并不是游戲公司,而且這制作水準粗糙得堪比90年代。

馬組長似乎早了然于胸,視線落在自己的筆記本屏幕上,忙着自己的工作,并不擡眼看。

梁煥餘光瞄了一眼,集中注意力看投影。

很快,行駛着的軌道小車驟停,屏幕上彈出一串英文。

很簡單,掃一眼就能讀懂,大致意思是:[你是否擁有健康健全的身體?]

下面是選項:[○是 ○否]

郭雪進行了操作,她選了[否]。

小車面前的軌道出現了分叉,小車駛上其中一條軌道。

不一會兒,第二個問題彈出:[你是否擁有幸福美滿的家庭?]

[○是 ○否]

郭雪選了[是],小車又駛入一條岔道。

接着是第三個問題,第四個問題……郭雪都作了向好的回答,小車也駛上同樣數量的岔路。

最後小車停止時,背景畫面終于清晰,呈現出了一個田徑賽場。

田徑賽場?梁煥一愣,登時想起郭雪回答的第一個[否]——你是否擁有健康健全的身體?

還理不出內在邏輯,但似乎有點意思,梁煥手指輕托下巴,目光更加專注。

“再來一次。”

郭雪重開了游戲,火柴小人重新從起點跳上小車。

這一次,第一個問題——你是否擁有健康健全的身體?——郭雪選了[是]。

但第二個問題——你是否擁有幸福美滿的家庭?——郭雪選了[否]。

後續選項繼續向好。

最終,小車停下時,來到是地方是:迪士尼樂園。

郭雪轉過頭來,微笑着看梁煥:“有什麽想法?”

“缺什麽,就出現什麽?”

梁煥琢磨着,“沒有健全的身體,卻來到了田徑賽場,沒有幸福的家庭,卻來到了迪士尼樂園。”

“是這個邏輯吧?”

郭雪笑容端莊地點了下頭:“這是個心理分析模型的概念demo。”

“心理分析模型?”

“對,有點類似于市面上的各種人格測驗,讓用戶回答一系列問題,然後計算出一個結果。不同之處在于,人格測驗的結果一般展示對用戶個性,心理狀态的分析,告訴你你是一個什麽樣的人,有什麽樣的特點。而這套模型試圖展示的,是用戶內心最深處的渴望。”

渴望……

“原來如此!”梁煥恍然。

田徑賽場是對健全身體的渴望,迪士尼樂園是對幸福家庭的渴望。

沒有得到的,往往就是最渴望的。

“這是一位美國人類學家發表在頂級期刊上的論文。”

郭雪關掉游戲小程序,打開一個文檔,裏面是密密麻麻的英文和一些圖表。她往下翻了幾頁,找到一句話,用鼠标塗黑

——[Is what you think you want really your deepest desire]

你以為你想要的,真的是你內心最深處的渴望嗎?

“美國有一個人類研究機構,集合了許多心理學家,社會學家,人類學家等專家,做了大量的考察研究,發現很多人其實都無法準确地回答出這個問題。”

“調查中,有很多人都闡述過這樣的經歷。多年來一直為了實現某個目标而努力,到最後真的得到了,卻發現滿足感甚微,甚至沒有。回過頭來重新審視,有相當比例的人會覺得後悔,發現千辛萬苦得到的,其實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而因為存在機會成本,如果追求了錯誤的事,那麽付出的代價很可能就是失去你真正想要的。”

“這就是這篇論文論述的核心。”

郭雪關掉文檔,又打開了一個ppt,內容是對一個計算模型的展示。

“很多時候,人需要處于一種極端特殊的情況,才能發現自己最想要的到底是什麽,但有可能一輩子都碰不到這樣的機會,或者碰到的時候已經晚了。于是研究者們試圖構建一套數學模型,就像人格測試幫助人們剖析性格那樣,通過數學計算來幫助人們找到內心深處真正的渴望,對努力的方向做出一定的指導。”

“數學計算?”

第一次聽到,梁煥是甚為吃驚的,“這也能算得出來?”

人這麽複雜的生物,多變而捉摸不透的心理和情感,用一套死的數學模型來計算一個人的需求,這怎麽聽都有點天方夜譚。

“剛才的動畫只是一個最簡單的示例,當然不是那麽簡單就能算出來。”

郭雪将ppt往後翻,“你看這邊的概念設計圖,要想利用這套數學模型,用戶需要進行大量的輸入,要把在各個年齡段對自己産生過影響,或者說印象深刻的事件全都告知系統,讓系統盡可能和你自己一樣了解你自己,那樣才能算得準。”

郭雪向梁煥簡單講解了用戶的輸入範疇,從健康狀況、家庭、家族、社交的方方面面,到詳細地分出幼兒期、學齡期、大學期、社會期等各個階段,各種排列組合後形成分組,而每個分組裏都存在着一系列龐大的題庫。

很容易便能想象出一個畫面:一名用戶面對系統提出的源源不斷的問題,一題一題作答時,幾乎把自己的人生重新遍歷審視了一遍,然後把審視的每一步分享與計算系統。

如果最後的呈現方式像那2D動畫一樣,那麽那輛小車将經歷無數次停頓,無數次選擇分岔路,最終到達某個名為“渴望”的地方。

如果數據的錄入真能做到如此詳實且真實無誤,參照大多數人的思維模式和普世訴求,的确很可能計算出一個靠譜的答案,可是……

“系統所能知道的,頂多和用戶一樣多,怎麽肯定系統計算出的結果,就比用戶本人所認為的更準确呢?”

梁煥提出質疑。

這是在一開始,他怎麽都沒有想通的地方,因為彼時的他無法理解,為什麽一個人會不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麽。

他從來都是個目标明确,選擇果斷的人,彼時彼刻他非常肯定,自己渴望着能夠年少有為收入豐厚,讓家裏實現鹹魚翻身,所以他要獲得GIT的工作機會,快速賺到第一桶金。而另一方面,他連伴侶的選擇也一樣确切而堅定,以後的漫長歲月,他只想要冉苒同行。

該幹什麽,該為什麽而努力,這些在他25年的人生裏,從來沒有成為過問題。

如果時光能穿行,四年後的梁煥再回到當初,一定不會再提出這樣的質疑。

他從未想過,有一天,自己也會變得彷徨無措,看不清內心,找不到方向,為一個必須要做卻不知該如何做的決斷而感到迷茫。

當初認為堅不可摧的兩個目标,竟然都在不久之後潰不成堤:冉苒走了,他自己也主動離開了GIT。

他的迷茫,就從那時開始。

幾年了,他再沒找到一個像當初那樣毫不猶豫義無反顧一定想要達成的目标,一個都沒有……

“大數據的時代已經在開啓了。”

沉思中,梁煥聽到一個冷峻的聲音——一直沉默旁聽的馬組長開口了。

梁煥回神,意識到馬組長是在回應他的問題。

“大數據時代,基于數據分析來幫助人做決策,是基本邏輯。”

馬組長向後靠到椅背上,雙手離開鍵盤,捆在腰間,“你不必糾結這個計算模型本身,只需把它當成開啓大數據時代的一個先行者。計算模型是否成熟可靠,是那幫研究者的事,你只需要按照給定的算法,把這個系統開發出來,讓用戶能使用就可以了。”

梁煥直迎馬組長的視線,感受到一種不容拒絕的強勢。

他明白了,這個疑問是多餘的。

這就是三個月後将決定他來去的人,他必須服從。

“好的,我明白了。”他回答。

馬組長輕扇眼皮表示認可。

“那我給你講一下具體的開發要求吧。”郭雪适時把話題引入下一個階段。

*

開完會,郭雪把梁煥送到樓下大廳。

“開發這一塊就由你全權負責了,期限緊迫,可能的話,希望你每天都向我報告一下進度。”

“沒問題。”梁煥答。

若完全不在意這個數學模型本身,光論開發,對他而言并沒多大難度,他甚至覺得自己可以提前完成。

交代完,郭雪便回去了,梁煥走出大樓,返回電通。

憑心而論,這個項目的內容他并不喜歡,只是單純地為了完成任務。

而聽完項目介紹後,他越發覺得奇怪:這些內容沒有什麽難以啓齒的,昨晚詢問時,郭雪為什麽會有一瞬間的回避?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