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若相惜
若相惜
漢十一年,鬼谷。
随着天下大定,縱橫一脈,也漸漸開始成為了傳說。
鬼谷之地,也成為一個無人知曉的存在了。
但是今時今日,居然有人來到了鬼谷,求見衛莊。
來人站在鬼谷的入口已經三四個時辰了,但是依舊無人來回複于她。
她看起來已經是一位老婦了,雙鬓漸染白色,但是從她的身上你感受不到一絲憐憫,只有敬畏。就像她挺直的脊背一樣,哪怕她孤零零地站在那裏三四個時辰,她的氣勢卻絲毫未減。她知道她要耐心地等,這一次事關她今後的生死,所以她一定要耐心地等下去。
天近黃昏,鬼谷裏終于走出了一個人。
那人披着一個鬥篷,看不清面容。
那人看着眼前的女子,開口說道:“我家主人說了,流沙已散,鬼谷已失。不管呂夫人所求為何,都不可為也。”
對方一語道出看自己的身份,呂雉并不詫異,對方若無這點能力,也就不值得自己親身前來了。呂雉看着來人,深深地吸了一口氣,開口道:“我有蓋聶一諾。”
聽到呂雉的這句話,那人身形一震,過了好一會才開口道。“我可以将此話轉述,但是主人會不會見你,我不保證。”
蓋聶?他有多久沒有聽到這個名字了。
自從蓋聶死于荊天明之手,這個名字就成了禁忌。
鬼谷的禁忌,流沙的禁忌,衛莊的禁忌。
墨玉麒麟回頭看了一眼還立在鬼谷之外的呂雉,對方來意如何,他心知肚明,劉邦欲廢嫡立幼,呂雉自然為此而來鬼谷,但是衛莊真的會如她所願嗎?
Advertisement
秦末天下風雲并起,楚漢争霸,最終劉邦一統天下,天下大定。
而聚散流沙也在天下大定沒有多久就解散了。
說解散也不對,應該是衛莊決意退隐,至此聚散流沙也就在江湖上銷聲匿跡了。
若非有人指點,眼前的呂雉絕對是找不到鬼谷的,至于指點之人,墨玉麒麟也能猜到是誰了,只是……
墨玉麒麟走進屋內,衛莊正在擦拭着一柄殘劍。
見到墨玉麒麟,衛莊将殘劍收起,準備放回架子之上。
“她走了?”
墨玉麒麟搖了搖頭。
“随她,不必理會。眼下的局勢,她也無法在此地逗留多久。”衛莊并不在意對方來意如何,這個天下已經沒有什麽他想做的事情。
“呂夫人說,她有蓋聶一諾。”墨玉麒麟話音一落,就聽到了殘劍落地的聲音。
衛莊一時沒有拿穩這柄殘劍,将它落在了地上。
“哼,劍聖之諾,與我何幹!”衛莊冷笑一聲,幾乎是咬牙切齒地說出了這句話,
“那我去告訴她,好讓她離去。”墨玉麒麟正欲轉身,卻聽得衛莊又開口道。
“讓她進來,我倒要聽聽,是什麽諾言?”
呂雉見到衛莊的時候,是有一點詫異的。
因為她原本以為衛莊已經是一個垂垂老矣的老者,畢竟張良也已經不負當年的風華了。
她所求的并非衛莊此人,而是衛莊曾經擁有的流沙之力。
但是眼前的衛莊,雖然滿頭白發,卻看不出蒼老的痕跡,而其氣勢更是驚人。
這樣的一個人,應該是在這世間揮斥方遒,翻雲覆雨,但是他卻隐居在這鬼谷之中,不動分毫。
“他曾經許下什麽諾言?”衛莊見到呂雉,既不問對方來意,也不問對方所求,只開口問了這一句。
呂雉想到張良所言,從袖中掏出一片竹簡。呂雉還未開口,對方已經一個迅身來到她的面前,拿走了這一片竹簡。
這是一片極其簡單的竹簡,看起來已經有些年份了,這個竹簡上面,只是刻了一個字,“衛”。
衛莊看着這片竹簡,上面的字,的确是蓋聶的筆跡。
沒有人比衛莊更了解蓋聶的筆跡了,蓋聶的每一個字,他都能認出來。自從蓋聶死後,衛莊就留在了鬼谷,這裏有蓋聶生活過最多的痕跡。有蓋聶的殘劍,有蓋聶的手劄,還有蓋聶的屍骨。
漫長的時光裏,衛莊翻看了蓋聶所有的手劄,一點一滴,一寸一寸,蓋聶的每一筆痕跡衛莊都了解得清清楚楚。
見衛莊如此,呂雉倒也不慌張,開始娓娓道來。
“十幾年前,因緣際會,我救了蓋聶蓋大俠一命。他當時給我留下了這個竹簡,說若有一日,我需要幫助,可以憑此簡來找他。”
衛莊看了一眼呂雉,冷笑了一聲,沒有說話。
呂雉明白衛莊的意思,蓋聶已死,她拿這竹簡來找衛莊又有何意?
“當時蓋大俠還留下了一句話,若是将來找不到他,那麽來找衛先生亦可。”
“這天下欠蓋聶人情的人多了去,你為什麽不去找墨家?”
墨家欠了蓋聶許多,墨家巨子欠了蓋聶一條命,既然是蓋聶欠下的承諾,為什麽不讓他們來還?
“我也問過蓋大俠這個問題,蓋大俠說,他欠下的人情,不必外人來還。”
呂雉還記得那時候的自己也問過這個問題,因為對于那時候的她來說,她所聽說的是鬼谷一脈的兩個弟子,不死不休地争鬥,衛莊是蓋聶最大的對手,蓋聶為什麽會要自己去找衛莊?
那個看起來似乎什麽都不為所動的劍客,微微紅了耳尖,然後才輕輕地說了一句:“小莊不是外人。”
也許是錯覺,她覺得蓋聶說這句話的時候,似乎帶着一絲若有似無的溫暖。
呂雉将那句“小莊不是外人”轉述之後,就看到從她進來開始一直保持平靜的衛莊,忽然爆發出了一陣極強的劍氣。
“不是外人?”衛莊的語氣似乎沒有任何的變化,但是從他緊握的手掌之中,呂雉能感到他正在忍受極大的痛苦。
“師哥,師哥……”呂雉聽到衛莊以一種難言的痛苦低聲吼叫着師哥二字。
師哥?衛莊的師哥只有一人,就是蓋聶。這劍聖蓋聶與衛莊到底是何種關系?若說他們是極好的師兄弟,那麽蓋聶身死卻不見衛莊為他報仇?若是對手,那為什麽蓋聶會讓自己帶着他的諾言來找衛莊,為什麽張良篤定只要提到蓋聶,衛莊一定會見自己?為什麽衛莊在看到蓋聶的竹簡這般痛苦?
這份關系,真是令人難解……
呂雉以為衛莊會将那枚竹簡捏碎,但是最終衛莊還是放開手心,将那枚竹簡小心擦拭,收入了袖中。
“你的來意我已經清楚,這件事情我會為你辦妥。半年之後,既見分曉。”衛莊又恢複了冷靜,似乎剛才的痛苦只是呂雉的錯覺。
“多謝衛先生。”呂雉對着衛莊行了一個大禮,然後才準備起身離開。
“你送呂夫人回行宮。”衛莊轉頭對墨玉麒麟下了命令,然後大踏步地走出了房間。
呂雉看到衛莊的背影有一點踉跄,正覺得疑惑,卻低頭一見,剛才衛莊所站之地,已經入地三分,留下了兩個極深的腳印痕跡。
剛才衛莊應當是極力壓制了自己的內力,所以才會在地上生生站出了一個坑,
蓋聶的那句話,對衛莊的影響如此之大嗎?
漢十二年,太子的身旁多了四人,乃東園公、甪裏先生、绮裏季、夏黃公。
劉邦見此,明白太子羽翼已成,難動矣。
從此,劉邦再也不提廢立太子之事。
翌年,劉邦薨,太子劉盈為帝。
呂雉再一次在未央宮見到了衛莊。
這大漢王朝戒備最嚴密的宮殿,對于衛莊來說,卻如無人之境一般。
呂雉有些詫異地問道:“衛先生何故來此?”
衛莊站在大殿之中,平靜地開口道:“今時不同往日,你來見我,不如我來見你。我不想鬼谷有太多人來。”
燭影綽綽,映得人心惶惶。
呂雉心中一凜,她的确是起意要再去鬼谷一趟,但是這個消息并未傳出,衛莊是從何得知。
“你心願已達成,為何還要來鬼谷?”衛莊知道對方心中所慮,但是他并沒有什麽耐心去和對方解釋。他只是不想對方一而再再而三地來到鬼谷,擾了清淨。
“我有一份謝禮,想送給衛先生,說起來也算物歸原主吧。”呂雉喚來一個侍女,那侍女急匆匆往後殿而去,不久帶着一個木盒前來。
“這個木盒,就是我要送給先生的另一個謝禮。”侍女顫顫巍巍地把木盒遞給了衛莊,衛莊随手拿過了木盒。一見衛莊接過木盒,侍女就立刻退出了房間。
衛莊打開木盒,木盒裏只有一柄沒有刻好的木劍。
衛莊看了一眼呂雉,呂雉點了點頭,繼續說道:“這是當年蓋大俠療傷期間所刻。我曾問他,為誰所刻?蓋大俠沒有言明,現在想來應該是送與先生的。”
“他說過什麽?”衛莊輕輕地把那柄木劍拿起來,小心地撫摸着,仿佛在觸摸什麽珍寶一樣,目光中是說不盡的溫柔。
“他說橫劍攻于計,以求其利,是為捭。若以木劍能做到的話,那麽其他的劍也就可以。”
呂雉還記得那劍客說這句話的神情,帶着一點無奈,又帶着一點擔憂,還有一絲溫柔。
“鯊齒過于霸道,只怕對身體不好。”
她從沒見過劍客的臉上露出那麽多的神情,所以她一直以為這柄木劍是劍客為心上人所做。
現在想來,心上人是心上人,只是并非自己所猜測的是哪個女子罷了。
“後來因為一些緣故,蓋大俠沒有養好傷就急忙離開去了鹹陽。而這柄劍也就沒有做完,落在了本宮這裏。眼下本宮剛好物歸原主。”
衛莊将木劍收好,收斂了所有的溫柔,才繼續開口問道:“你所求何事?”
“我兒性格懦弱,只怕難以壓制住朝中重臣。盼先生能輔佐我兒,成就一番事業。”呂雉見衛莊已經明了自己的意思,開口說出了心中所求。
衛莊看了呂雉一眼,過了好一會才開口道:“劉盈的确不過爾爾,但是有呂夫人在此,又何需我來輔佐?”
“可是本宮畢竟是女子……”
“又如何?連劉邦這老匹夫都能為天子,你比他強上許多,他能做的,你為何不能?”衛莊平靜地仿佛在談論天氣一般,卻在呂雉的心中掀起巨大的波瀾。
呂雉呆愣了許久,直到手腳泛涼,才回過神來。
衛莊早已經離去,只餘下自己還呆愣在大殿之中。
大殿之中,有衛莊留下的一卷竹簡。呂雉撿起竹簡,翻看了一眼,立刻心神一凜,将竹簡收入了袖中。想來這就是衛莊給的回禮了。既然衛莊心意如此,就不能再去鬼谷打擾了,免得弄巧成拙。
“魯元,你在這後面聽了許久,還不出來嗎?”呂雉話音一落,從大殿後立刻走出了一個女子。
那女子一身大紅宮裝,豔麗逼人,不是魯元公主又是何人?
“母後是怎麽知道我在後面的?”魯元上前挽住了呂雉的手臂,忍不住撒嬌地開口問道。
“衛先生一進來就告知後面有人,我這宮殿之中,除了你誰還有膽子在後面偷聽?”呂雉開口說道。衛莊一進來就以眼神示意後面藏人,但是衛莊卻沒有動手。可見這人是呂雉所熟悉之人,衛莊故而沒有動手。
“你想知道什麽,不如直接問母後。”
“母後,這傳言中的劍聖蓋聶與這衛莊到底是何種關系?母後說兩人是對手,但是我看今日衛莊的樣子,可不像對手這般簡單。”
“故人已逝,這個問題就不必探究了。”衛莊與蓋聶的關系,恐怕也只有他們自己說得最為清楚。
“那劍聖蓋聶到底是什麽樣的人?”
“我見他時,他身受重傷。可即便如此,他依舊如竹如柏,難掩豐姿。”
“那……為何無典籍記載他之所為?若非母後所述,我都不知有此人呢?”魯元不解地問道。
“天下風雲變化,典籍豈能事事都記錄?更何況……”呂雉不知道是想到了什麽,擡眼望了一下外面,宮殿外正是漆黑一片,只餘宮燈點點。
更何況,有些名字,有人想要将其妥善收藏,不與旁人知曉吧……
時如逝水,永不回頭。
五十多年後,漢武帝劉徹稱帝。
二十年後,董仲舒上言“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至此,諸子百家開始在歷史的長河中消散,而鬼谷一脈自此消失,不再有人提起。
唯獨一個叫司馬遷的人,将蓋聶此名記在了他所記述的書中。
全文完。
注明:
蓋聶此名,出自《史記·卷八十六·刺客列傳第二十六》,乃一戰國末年劍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