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各方态度

第067章 各方态度

确實是等着這一刻的陳瑾, 直接在江平王府設了辦事處。

百姓們不管為什麽樣的事告到陳瑾的面前,陳瑾都會接。

一開始其實有人納悶,陳瑾雖為公主, 畢竟是女流之輩,審案的事, 陳瑾會嗎?

別說別人有這層擔心, 就是江平王也怕關鍵時候陳瑾不可靠。

結果叫人始料未及。

陳瑾問起案根本不像深養宮中的人, 極擅長察言觀色,再想狡辯的人,到了陳瑾的跟前, 陳瑾都能套出對方的話。

江平王這個當堂哥的,看了一日陳瑾審案, 第二日立刻把好幾個兒子送到陳瑾的面前,美其名任由陳瑾差遣, 實則是讓兒子跟着陳瑾好好的學學本事。

陳瑾審案公平公正, 更是許百姓旁觀, 擺明了不畏懼任何人對案子的事提出質疑。

這樣廣而告之的審案,頗是新穎,百姓們紛紛相告,一道前來圍觀,以至于江平王府,成了整個江南最熱鬧的地方。

連着審了三日的案子,陳瑾的好名聲傳遍整個江南。在這個時候陳瑾讓人張貼公告, 一紙求賢令出。

今大齊的天下,以察舉、征辟用人任官。

陳瑾一紙求賢令, 直道不問家世,不論其德, 凡有才之士,有報效國家,守衛百姓之心,皆可自薦。

凡以用者,可代理江南官場各處官位。

以三月為期,能安民者,陳瑾便向朝廷舉之,轉為大齊正式的官員。

這代理兩個字一出去,既避免先斬後奏,讓人捉她把柄,同時也給人看到了希望。

Advertisement

公主啊,其實也有舉賢的資格的,或多或少罷了。

再者,你代理一縣,掌管一處,若是證明你管得好,這就是你有才的最好證明。

江南一下子被陳瑾捉了多少人?幾乎官場八成的人都被關入大牢了,現在整個江南沒有大亂,虧得兵馬守着,陳瑾更是不遺餘力的安撫百姓。

可是,官位總不能一直空着。

那麽多的人,很多人敢有法不責衆的念頭,實實在在這是一個大問題。

就算陳瑾把江南的情況報上去,跟朝廷說江南缺官,難道朝廷就能一口氣送來那麽多人補缺?

一直順帝在猶豫的也是,如果江南的案子當真涉及甚廣,讓陳瑾查出來,對大齊究竟是好事或是壞事?

陳瑾這樣的當機立斷,将順帝和朝中所有大臣,在聽說陳瑾把江南的官場一鍋端後,心中所存最大的顧慮解決,聽完禀告後都陷入了沉默。

順帝雖然放手讓陳瑾去做,絕想不到陳瑾的動作能如此迅速。

這才多久?

從京城往江南,快馬加鞭能四五天即可;若是一路游山玩水的,十天半個月,甚至更長都有可能。

陳瑾呢,到現在,離京以來不過才半個月!

半個月的時間,陳瑾查實江南官員貪贓枉法,甚至意圖将受災百姓趕盡殺絕。

人證物證俱在,全都送到順帝的手裏。

甚至拿下整個江南的八成官員後,陳瑾還能保證不讓江南起亂子,想出應對江南眼下僵局的解決辦法。

“陛下。公主此去江南,是奉陛下的诏令,徹查江南官場?”總是有人在不合時宜的情況下,問出這本不是最重要的問題。

順帝看着低下開口的人,不善地眯起眼睛,審視地盯着人。

挺直腰板,順帝想啊,最難取證這一點陳瑾做得無可挑剔,人證物證俱在,這些人千刀萬剮都不為過。

“就算不是朕的诏令,身為大齊的公主,她能愛惜百姓,能正大齊法典,你們有異議?”這人問出的問題,順帝知道他這意思,卻直問難道無诏就不該管事?

“臣非此意。”趕緊解釋,正想張口質問的人,聽到順帝道:“況且,朕确實許康樂公主便宜行事之權。江南之事牽扯甚廣,康樂公主但凡查事諸事,該如何行事就如何行事。”

也就是把衆人的話全都堵了。

問是不是順帝派陳瑾去的,這不等于問了一個傻問題嗎?

別管陳瑾原是為何下江南,江南鬧出這麽大的事,自此在江南的世族損失慘重。

順帝瞧着這層好處,定然也會告訴所有人,陳瑾所做所為盡都是依他的诏令,以堵群臣之口。

“陛下,公主以求賢令重整江南官場,是否有些不妥?”行,陳瑾悶聲打狗,将江南一網打盡的事,找不着陳瑾的把柄,那便掀過,現在該糾結的是另一個問題。

空了八成的江南官場,應該找機會,想辦法插進他們的人!

陳瑾不按常理出牌,确實打得所有人措手不及,眼下趕緊補救才是。

順帝掃過衆人,“有何不妥?事急從權,等朝廷撥人過去,江南早已亂成一團。朕許公主便宜行事之權,便是要她無論發生任何事,必須穩定江南。”

當皇帝的僅此要求,也是根本!

陳瑾做到這一點,便是讓順帝欣慰的,其他人争權奪利,一個兩個想怎麽跟陳瑾動手,怕是不成。

“陛下,公主暫時穩定江南,宜速速派人前往江南,幫助公主安定江南才是。”各種各樣的小心思可以有,不過也得說得冠冕堂皇些。

順帝擺手道:“眼下年關在即,諸事煩憂,公主既然暫時安定江南,且讓她暫管江南之事。”

“公主提出的辦法,以天下人才而自薦,代理江南諸事。三月為期,誰能安定江南,撫恤百姓者,必向朕薦之,朕覺得這個辦法挺好的。”

要說順帝之前聽到陳瑾一氣将江南八成的官員盡都下獄,确實心驚肉跳,只怕江南起亂子。

結果聽到陳瑾的辦法,眼睛都亮了。

察舉也罷,征辟也好,都為取才,可是自薦便不可取?

天下人才都說盡出于各世族,卻也是因為世族依仗家世,自恃有才,将那出身貧寒者擠于朝堂之外,叫人無出頭之機。

白屋出公卿。沒有什麽是一成不變的,大齊,若真想脫離世族的控制,必要想辦法。

順帝從前沒想出好辦法,現在陳瑾幫他想出來,他如何能拖陳瑾的後腿。

“陛下,各方供詞中,暗指江南之事,幕後指使者乃四皇子。”

陳瑾事情辦得漂亮,讓人挑不出錯。

順帝本來就站在陳瑾那一邊的,有了成果在前,朝臣想再讓順帝別把江南的事都交給陳瑾了,理由也說不通。

行,那就不說江南的事,說說罪魁禍首。

看得出來,江南八成官員被陳瑾一網打盡,順帝的心情極好。

然世族們想到損失的世族,多少有着姻親關系的,總得提上一句陳衍。

順帝愉悅的神色瞬間變得令人驚心。

饒是提起陳衍的人,一開始只是想讓順帝不痛快,也不想順帝這份不痛快跟他們亦脫不了幹系。

“查,給朕一查到底,若證據确鑿,當依法處置。”順帝冷酷地開口。

一群想看順帝猶豫的人,明白順帝沒有丁點要偏袒兒子的意思,想捅心的人沒有捅着,心情更不痛快了。

順帝清楚世族們的心思,涉及利益,這些人絕不會輕易放棄。

江南,消息送回來了,接下來該是各路人馬出動的時候,陳瑾能不能撐住?

***

如此問題,遠在邊境的司徒晉,得知陳瑾在短短的半個月內,查實江南八成官員參與貪污赈災銀兩,并且以求賢令,望天下有才之人以自薦,以盈江南官場。

世族們的想法,司徒家衆人的想法,司徒晉都明白。

“公主啊公主,你如今這手段越發厲害了。”上輩子入江南的陳瑾,用了近兩個月才将事情解決,又用了一個月安定江南的官場,半年的時間将江南經營得如同鐵桶一般。

江南官場,有世族的存在,這些人并不是事事以家族為先的人。餘下的都是出身寒門的人,也就是說,這些人的利益一直都跟陳瑾綁在一起。

世族,寒門,這原本隔着一道永遠無法邁過的鴻溝,寒門出仕并不容易,他們都清楚和世族間,沒有任何可能保持和平。

有些事,上位者只需輕輕地一挑動,自然會有人前撲後繼完善。

寒門與世族,陳瑾一向懂得用他們來牽制世族。

司徒晉明白,陳瑾占得先機,江南這個地方,現在是任何人都插不進手,包括他。

司徒家在江南的人,全都叫陳瑾網打盡了。

終究司徒晉依然小看了陳瑾,否則就不會被陳瑾打得措手不及。

他該明白,陳瑾上輩子堅持自強不息,這輩子只會吸取教訓,更加不遺餘力的出手。

然而江南的事,司徒晉一直在猶豫該怎麽出手。原本打算等烏蘭之事解決後再處理,不想陳瑾卻算準了他此時無暇顧及,當機立斷拿下江南。

沒有同知後事的司徒晉出手,陳瑾便能如同上輩子一般将江南盡收手中,誰也休想染指。

這輩子回來,司徒晉以為陳瑾手中無人,沒有同他抗衡的能力,一直以來也是司徒晉占盡上風,以至于司徒晉以為,陳瑾沒有機會再像上輩子一樣,有同他對峙的資格。

小瞧人是要付出代價的,尤其這一個人是陳瑾。

“也罷,有了江南之事,誰也不敢小瞧你。”有利有弊,司徒晉清楚陳瑾出手的原由。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