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後記
後記
後記
這個故事是源自于一個夢,夢裏太陽是“遠古太陽”。那時候還是母系氏族,所以遠古太陽的化身是太陽女神。她接受衆人的祈願。醒來後就想着,千萬年的那麽多人拜太陽女神,會不會有一個對于太陽女神而言,是不一樣的呢?
于是就想寫一個關于太陽神女太羲和奴仆阿歲的故事。因為不管何時,一般的奴仆多是沒資格在神宮之中供奉的。于是改了改,讓阿歲成為了神窟的供奉,并有了個大名,姞永壽。
阿歲的父親和兄弟本來是有名字的,但是他們戲份不多,加之古代帝王皆有谥號,所以直接就用谥號代人名了。阿歲的父親是景帝,她哥是厲帝,那個大順王朝的廢帝,谥號就是躁帝。
她哥是亡國之君,所以谥號肯定不咋好。當然她哥本人是有可取之處的,可惜王朝到他手裏,已經無力回天了。
關于阿歲勵精圖治,本該有一些更詳細的刻畫,但是我想來想去,大抵不離英明神武、夜以繼日,焚膏繼晷,宵衣旰食……所以就簡要帶過了。只是用她決定把改朝換代、裝點門面的錢省出來用于民生這一點,來說明她是個好帝王。
也許阿歲看上去有點“心大”,總是想着百姓,但其實我寫的時候覺得,沒什麽不應該的。她身為皇室公主,在文中的設定裏還是可以當儲君的,咋就不能心懷天下了?心懷天下從來都不該只是皇子們的“專場”,公主當然也可以。
王侯将相,享有山呼跪拜。
我們女皇陛下,自也是千秋萬歲。
再有就是這個感情線,還是想要說明一下,其實不是養成系,因為太羲是不喜歡阿歲時期的公主的,祂只當她是特殊的、需要陪伴和應當守護的特殊的人。她真正開始喜歡公主,是看到公主心甘情願獻血的時候,就是突然覺得,阿歲變了。
神見過太多自私的人,所以看見一個無私的,便也就覺得稀罕。越稀罕,越喜歡。
至于總念姞永壽的小名阿歲,是因為姞永壽之前說過多次不喜歡被疏離又莊重地稱為“永壽”。
接下來,到了一些花絮環節。
【厲帝本來還有一些戲份,是他和他夫人的。但是想了想,他不出場也不是不行。】
邵夫人那時不懂,為什麽自家王爺突然如此狠心,明明得了朝臣一邊倒的支持之聲,卻幾乎是一即位,就将公主送去了荒山神窟。以她淺薄的想法,若是實在看不慣,将公主随意嫁了豈非更好?如此大費周章,總覺得哪裏奇怪。
Advertisement
“我本希望神能動心,而後守護承吉王朝。”
“陛下說什麽?”幾年後,邵夫人已然成了皇貴妃,終于似摸着了當初困擾她不已、久思不得的那個答案。
可惜眼前,大廈将傾。叛軍已然殺進皇城,并不是一個長談的好時機。
“沒想到,神未對她動心。”
“陛下說誰?”
回答她的,只有刀劍搏擊之聲。
【關于太羲的神像為何而破碎,祂本來是和阿歲說了的。但是因為感覺太羲本身不是喜歡傾吐苦水的類型,就從正文裏撤出了這一節,換成了一句話帶過。但其實,這本來是和“渎神”的那一句調笑有呼應的。】
“你的神像,為何破碎?”姞永壽的手指,沿着裂縫,自神像的右肩,輕輕撫摸到左袖袖擺到邊緣,“似是刀劍所傷,是何時,何人所為?”
太羲覺得不必提,便道:“過去了。”
“既然知曉,不若就告訴我。”
看着姞永壽的手一遍又一遍地撫摸着那道裂縫,太羲覺得好似自己身上同這神像一般,也有這樣一道裂縫,且在她的不斷輕撫下,飛速愈合。
“之前有人求我庇佑,我見那人心思誠摯,便應了。”
“而後那人叫你失望?”
“是,還一劍劈來,毀我神像。荒山之名,也是自那時有的。”太羲笑了笑,“罷了,本也沒有多大期待。”
姞永壽問道:“那人後來如何?”
太羲答:“壽終正寝。”
姞永壽皺眉:“此等罪過,你竟輕易繞過?”
太羲道:“既無期待,又白耗了些功夫,自不當再浪費時間。”
姞永壽想了想,道:“有時活太久,也算是搓磨。”
太羲望向她,眼神中略顯責備。
姞永壽知道,祂這是想起當時自己寫的那道請願書了。可縱然下筆之時略有真心,合卷之後她卻再未那般想過,到了今日,更沒那些個念頭。然而見太羲如此緊張,她心中有說不出的暖,“你且放心,臣民皆願我千秋萬歲,我自也是如此想。活長久些,活好些,多見些千家團圓、萬家燈火的好場面。”
最後,關于阿歲覺得,太羲五六年沒現身,是不是有什麽別的原因不能來,所以想出一個理由诓騙她。
是,因為太羲覺得治世是阿歲的功勞,祂不想搶功。我感覺這裏要是說開了,就顯得很突兀。因為太羲的付出,其實一直都是對阿歲“隐身”的,太陰知道的,她都不知道。可是如果不說,又感覺好像缺了點什麽。所以當時暫且安排太羲在心裏想了一下。
但是沒關系,神和祂的供奉還有綿長的歲月可以共度,終有一日,在缱绻溫存或是促膝長談的時候,阿歲會知道。
她的神靈,一直長久地陪伴着她,也見證着她的光芒萬丈。
“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
而今塵盡光生,照破青山萬朵。”
願所有人都能發出自己的光,不負此身,不負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