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第 23 章
福晉們坐着不走,太子妃也不好開口趕人,只是手中既然有了這等權力,不用好也實在是可惜。
前世太子的失敗,其一,在于處事不夠圓滑,不如老八盡得人心。
她看了一眼懷裏乖巧的煦兒,作為廢太子的嫡子,一舉一動都在各方的嚴密監視之下,若稍有不慎,就會被刻意解讀,做了人家往上爬的墊腳石。
無論如何,這次都不能再失敗,她不想看見煦兒像弘晳那般對着各方示弱讨好,她決不能讓煦兒,以後如此窩囊憋屈地活着。
況且她雖然不知弘晳最後的結局如何,但料想必定也好不到哪裏去。
庶子尚且如此,嫡子安能好過
她掃了一圈諸位福晉,突然面露為難之色。
福晉們都是人精,一看太子妃有憂慮,可不得主動詢問一二,好表現自己。
“皇阿瑪如此在意皇太孫,換做我們,高興的都摸不着北了,太子妃緣何還發愁呢”三福晉打趣着問。
太子妃嘆了一口氣, “是好事不假,可煦兒尚且連話都不會說,本宮也從未上奏過,一時倒不知該奏些什麽了。”
四福晉倒是這時候主動幫她出主意: “妾身以為,皇阿瑪之所以讓太子妃代行上奏,不過是想知道皇太孫的情況,太子妃不妨寫些太孫日常的飲食起居,小孩子麽,不就是這幾樣事可說的。”
三福晉倒沒想到四福晉如此主動,竟搶在她前頭,不甘示弱地也給出自己的建議: “這是其一,小孩子長得快,一天一個樣子,不妨再請畫師,替太孫畫一幅像,一并送去,也好以慰皇阿瑪思念之情。”
“我記得我阿瑪至今還藏着家中子孫,幼時拓下的手印和腳印,太子妃不妨讓太孫也留上,這也算是太孫自己親自向皇阿瑪請安了。”十二福晉富察氏将她阿瑪馬齊的小愛好,在衆人面前抖落。
十三福晉也說: “是呢,手腳印既有了,身形也不能缺,再送件孩子貼身的衣物過去,如此叫人一看便知太孫如今的身量。”
“正是呢,我之前生兩個孩子的時候,正值我們家七爺随皇阿瑪遠赴準噶爾平叛,當時不懂這個,七爺對兩個孩子十分生疏,至今也不見父女之間有多親近。所以啊,這孩子的近況,太子妃是得多提及,如此皇阿瑪也好,太子也好,心裏都會更惦記着太孫。”
七福晉将自己的前車之鑒拿出來分享,這也算是真心實意了。
太子妃又說: “你們說的都有理,可明日便要把折子送去,這時候上哪裏去尋畫師這可是在暢春園,宮廷畫師們都留在宮中,并未随行。”
“這有何難,我自幼學畫,自诩畫人物尚可,若是太子妃不嫌棄,便由我來替太孫畫像。”三福晉當初之所以被指婚給老三胤祉,除了她的家世符合,還因為她本人精通詩畫,康熙覺得她與老三志趣相投,應該處得來。
“怎麽會,本宮高興還來不及,那便有勞三福晉了。”
紙筆顏料好尋,只煦兒愛動彈,幾個福晉輪番上陣,才哄得他坐在榻上,任由三福晉端詳落筆。
畫成之後,太子妃又特意留了幾位福晉用午膳,直到傍晚,衆人方才散去。
妙菱不解: “太子妃您自己就善作畫,為何今日卻讓三福晉來為咱們太孫畫像”
太子妃應付了一整日,臉都笑酸了,正用在熱水裏浸濕過的帕子敷面。
“如今本宮手中握有上奏之權,她們自然想要與本宮親近,借此從本宮這兒獲取些好處。本宮也恰好需要她們,她們想要示好,本宮便給她們提供機會,兩方不過是各取所需。”
“您要她們做什麽這些福晉只是嘴上奉承罷了。”
“不,你錯了,她們除了是皇子福晉,背後還有各自母族,本宮與她們交好,自然是為了煦兒,煦兒雖然年幼,但将來總有用得上她們的時候。”
請安折子送到禦前的時候,康熙正在新建的公主府探望嫁到漠北的四公主,四公主七年前被封為和碩公主,嫁給了喀爾喀郡王敦多布多爾濟。
她與其他嫁到蒙古來的公主都不一樣,她并不是終日待在帳篷或者屋子裏,只知相夫教子的女子,她看見當地的牧民冬日裏缺少米糧,忍饑挨餓。便大膽向康熙上書,請求朝廷援助。
之後又在當地推廣糧食種植,帶領牧民們開墾種地,糧食連年豐收,她讓大家過上了從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在當地威望極高,連将軍和都統都得主動來向她跪地請安。她的丈夫敦多布多爾濟,在處理部落裏的政務時,也會主動咨詢她的意見。
可以說這位四公主在當地是實打實的參權者,她替康熙監督着漠北各部的動向,康熙這次特意過來,也是向喀爾喀部落表示,自己是女兒堅實的後盾。
“女兒多年不見皇阿瑪,心中深感思念,未能在皇阿瑪身邊盡孝侍奉,是女兒不孝,還請皇阿瑪受女兒參拜大禮。”
見公主都跪了,喀爾喀的其他人也跟着跪迎康熙,看見他們臣服順從自己,康熙心中是很滿意的。
父女倆在人前表現得十分親近,任誰也不會想到,這位四公主其實在出嫁前,連康熙的面都沒見過幾回,更不用說有多親厚了。
随行的太子和其他阿哥們,也表現出對這位妹妹的關心,還送了珍貴的禮物,說了好些體貼的話。
這一幕幕,把喀爾喀的人看是的一愣一愣的,心中對這位“海蚌”公主的敬畏又深了幾分。
康熙留在公主府用過午膳,父女倆密談了一會兒。
結束的時候,梁九功上前禀告: “皇上,皇太孫的請安折子送來了,一并送來的,還有一幅太孫的畫像,您之前叮囑過,只要是皇太孫的事,都要及時禀告給您,下邊的人不敢耽擱,已經送來了,皇上可要現在看”
四公主一聽,面帶好奇,笑着說: “女兒是前不久才知道太子得了位嫡出的小阿哥,想必這太孫便是他了”
“嗯,是他,叫弘煦,還不滿一歲,別看他年紀小,倒是個貼心的。”康熙一提到煦兒便心情大好,有了煦兒,他便可以通曉所有人的心思,煦兒便是他的福星。
見康熙如此喜愛這位皇太孫,四公主又說: “說起來,女兒這個做姑姑的,還不曾見過太孫這個外甥,皇阿瑪可否也讓女兒瞧瞧太孫的畫像”
“梁九功,便去把煦兒的請安折子和畫像都取來,讓公主與朕一道看看。”
郡王作為公主的額驸,自然也有幸在參觀。
只見畫像上那小娃娃,眼神靈動,笑容燦爛,身子胖乎乎的,脖子上和手腳上戴着鑲嵌有各色寶石的精致項圈和手環,腳環,全然不似草原上出生的那些黑瘦皺巴,時常帶着眼淚鼻涕的孩子。
“這便是皇太孫果然如同神仙童子,竟生的如此好看。”這位郡王驚訝極了。
這讓康熙很是長臉, “朕的皇太孫本就是仙人轉世。”
老大和老八都不吭聲,老十三跟四公主這位姐姐還算相熟,因二人的生母曾居同一宮,關系尚可,所以主動為他們夫妻解答。
“皇姐和郡王有所不知,确有傳言說皇太孫乃仙童下凡,會給親近之人送子送福,五福晉和十四福晉便是因為親近過皇太孫,相繼有孕。”
“果真有如此奇事”
郡王蠢蠢欲動,很想上手去摸一摸,好好親近親近這位身負奇異的皇太孫,沾一沾他的福氣,再者,雖然他已經有好幾個兒子了,但誰會嫌棄自己子孫昌盛呢
就連四公主都有些心動了。
郡王大着膽子跪下,向康熙請求: “喀爾喀與大清永修和睦,我們亦是大清的子民,請皇上将太孫畫像留在公主府,為喀爾喀的百姓賜福!”
康熙的臉有些黑了,朕只是讓你們看看,你們倒是想直接從朕手裏搶走畫像。
四公主眼神一轉,也表達了一樣的意思。
“皇阿瑪,太孫是大清未來的君主,喀爾喀的百姓日日沐浴在太孫的負責庇佑之下,将來必定誠心臣服。”
就這樣,歸化城的公主府,留下了一幅太孫未滿周歲時的珍貴畫像,數百年後,成為無比珍貴的史料,無數人前來參拜,尤其是想要孩子的夫妻。
而此時的京中,老九胤禟卻焦頭爛額,如同無頭的蒼蠅,到處亂撞,去找老十胤俄幫忙,胤俄比他還慌張,別說給他出主意了,甚至自己還反過來問他該怎麽辦。
卧龍鳳雛湊在一塊兒,愣是想不出來靠譜的法子。
而另一頭在山東追查那五十萬兩虧空的老五胤祺,這時候卻發現,自己的親弟弟出現在那劉暟的供狀名單上。
氣得他趕緊壓下此事,修書一封回京,對老九破口大罵。
“你還真是在太歲頭上動土,要錢不要命啊!是嫌你現在的日子過得太好還是嫌自己命太長還不趕緊把錢都給老子還回去!”
自然不能明着還,否則那不是自己暴露自己貪污受賄了
老九趕緊寫信回去,問: “哥!怎麽還錢給誰老三嗎”
胤祺憋着氣,又給他回: “你找老三有個屁用!讓他給你寫祭文去找太子妃!”
“這個時候只有向儲君投誠,才是最明智的,太子不在京中,那就向太孫,總之錢一定得上交,千萬別留着!”
胤祺感覺他上輩子一定是欠了胤禟的,這輩子才要替他費心勞力收拾爛攤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