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第45章

井陉道。

河東與河北隔着太行山,共有八條山道可通過太行天險,史稱太行八陉,而井陉便是其中重要的一條,原因無它,井陉寬敞,可供車騎出入。

如今天下,河東依然在齊軍掌握之中,另一頭,河北卻是在顧澤成掌握之中,齊軍要攻打顧澤成,大軍齊出,能容車隊通行的最佳選擇便是井陉道。

然而,太行天險之名,并不是平白得來。即使是太行八陉中最寬敞的井陉,其最狹窄之處,也僅僅只能容許拖着辎重的馬車恰好容身,連兩輛馬車并排而行都不成。

因而齊軍沿井陉浩浩蕩蕩而行,速度并不算快,隊伍也逶迤綿延出了數裏,聲勢十分浩蕩。

大軍之中,也有大将對顧澤成心心念念:“也不知那顧賊到了何處?”

王通坐在一匹神駿之上,談笑自若:“顧賊與建始小兒有殺兄之仇,此時想必還在邢陽大軍中與建始小兒對峙。我等只管趁機取了河北,再滅了那二賊。”

那大将立時道:“陛下神機妙算!臣定當為陛下取陸正楊那老匹夫的項上人頭,為陛下掃清河北一切阻攔!”

王通得意地拈須大笑。

可事實上,王通心底裏清楚,若非提前與顧用書信約好,由顧用死死拖住顧澤成的大軍,王通是無論如何也不敢禦駕親征的。

王通此人,信命。

當年他還輔佐前朝哀帝之時,便有術士說他通身紫氣缭繞,“已勝天子氣”,他才決定行廢立之事,自行登基稱帝。

而後昆陽一戰,大齊精兵盡出,明明是絕不可能失敗的局面,卻因為天象驟變,讓顧澤成兄弟于不可能之中翻盤,令齊軍大敗,良将盡沒……那場景,亦令王通無數次想起來都心驚肉跳。

術士早年便言,他的八字裏,“遇澤涉險”。早年前,他只當這個“澤”,便是山川大澤,故而,他一般輕易不往帶“澤”字的地點而去,只是後來,昆陽大戰之後,他才明白,這“澤”字,乃是顧氏兄弟!他只怕是天生與那顧氏兄弟的八字相克,能避則避,切不可正面沖撞。所以,他是絕不會親自去對付顧氏兄弟的。

顧澤玉被他以巧計令顧用那莽夫親自除掉了,如今輪到顧澤成,王通故技重施,叫顧用去對付,他只管先拿下河北,屆時,顧用與顧澤成不論誰勝誰負,他都可坐收漁翁之利,豈不美哉?

Advertisement

便是顧澤成大敗顧用,在王通看來,他身後的井陉道便是他留下的撤退之路,井陉關雖在顧澤成手中,但井陉狹窄,中間還有幾處隘口皆在齊軍掌握之中,顧澤成或者陸正楊便是要順着井陉追擊是絕無可能的。

此時,齊軍沿山道連綿而下,在山道前頭略微寬敞的出口處,井陉關便在前頭,這座小小的關城左右各有一座山頭,它便夾着兩座山頭,好像個塞子堵在這井陉道的出口,只要拔了這小小的關卡,前面便是真定城和整個河北的一馬平川(注1)!

而此時,齊軍的前軍已抵關城,在将領指揮下準備安營紮寨,後軍還在井陉道中,看不到盡頭。浩浩蕩蕩十數萬大軍仿佛一道洶湧而來的大浪,随時可能把小小的井陉關連同城頭的陸字大旗一起淹沒。

看到這樣情形,王通心中不由豪情頓生,光憑他大齊如此精兵良将,硬推也該将這井陉關推下來了。

見到王通面上勝券在握的神情,立時有謀士上前奉承道:“陛下親征,天威所至,何須親自動武,那陸正楊若真是識趣,合該自縛、然後納城而降!”

王通聞言,立刻哈哈大笑,周圍那些将領不由暗罵,還是這些讀書人會拍馬屁。

但王通笑着,卻忽然心中一動,他與陸正楊并非沒有聯絡過,早先陸正楊亦曾受過大齊的封賞為真定王。

而現在嘛,他派出的諜報早已打聽得清楚,陸正楊與顧澤成雖是翁婿,卻因為獨女在顧澤成後宮之中并不遂意,陸顧二人之間頗多嫌隙,此番只有陸正楊率真定軍來抵擋齊軍、顧澤成竟未能派人支援便是明證,城頭上分明只有陸字旗。

要知道,抵禦齊軍消耗的都是真定的兵士錢糧、這些俱是陸正楊自己的家底,成全的卻是顧澤成的基業。

而且,齊軍上下都明白,只要後軍抵達,一應攻城器械準備完畢,以齊軍與真定軍的兵力對比,推平井陉關只是時間問題。屆時,陸正楊消耗了實力,在河北又何以自處?

倒不如降了大齊,他王通自有胸襟,便讓陸正楊繼續當這真定王,甚至當河北王又有何不可?總比他與那女婿面合心不合的強罷?

而一旦陸正楊願降……河北形勢必定大變!屆時拿下河北不在話下,他手中亦多了一個對付顧澤成的人選!

王通随即道:“爾等誰願替朕勸降陸正楊?”

衆人先是一怔,随即盤算起來,陸正楊先時不願意從陛下,那是因為他那女婿先時同他關系不錯,但此一時彼一時,陛下大軍已經擺在真定面前,難道他還不知道怎麽選嘛?

這勸降的可能性極大呀!

立時就有謀士出列:“臣願往!”

王通滿意地目送其人單騎往井陉關而去。

誰知不過半刻鐘,那謀士便被送了回來,卻是并不完整,只有一顆死不瞑目的人頭。

王通氣得拔劍出鞘:“朕誓殺這老匹夫!”

衆将齊聲稱是,一時間,齊軍上下皆是對這井陉關勢在必得!

雖然惱怒陸正楊的不識擡舉,王通卻也是個謀大業之輩,不會輕易被情緒左右,他只是覺得,陸正楊此舉未免太過奇怪……就是,太過堅決。

這謀士被如此之快斬殺,可見陸正楊都未曾猶豫,亦未曾留下半分與大齊周旋的餘地。

想到諜報中提及的那些消息,陸正楊之女甚至一度要與顧澤成和離,甚至再無子嗣的可能,陸正楊為顧澤成守關到底圖甚?

難道陸正楊不是為顧澤成,是為他自己?難道他還想自己謀奪天下不成?

想到這裏,王通自己都覺得荒謬。

因着是大軍攻城,王通此時決心做足了準備強攻井陉關,後軍還拖着沉重的辎重糧草、攻城器械在狹窄的井陉道中,要盡數出來還需要幾日,王通并不急于一時,他自将帥營紮在半山腰之上,與前軍營寨互為犄角。

這樣的安排也是有講究的,因為帥營在半山腰上,位置更高,哪怕前軍戰事不利,帥營壓陣的主力也可以随時支援,讓守在井陉關的陸正楊無功而返。

日暮時分,連續跋涉數日才安頓下來的士卒們便燒火做飯,将領們也是決定讓兵士們好吃好喝好好休息,恢複體力以備來日攻城。

王通在帥營門口眺望井陉關,只見最後一道日光緩緩自那小小的關城上消失、隐約還能看到城頭兵甲折射出來的光芒、還有城前深深的壕溝,那陸字旗也緩緩隐沒在黑暗中。王通不由冷笑道:“老匹夫,這般盡心為你那半子守河北,你那女兒早生不出兒子來,我看你回頭要怎般收場!”

這一夜月黑風高,竟是半點月光也無。

誰知二更時分,王通忽然被近衛搖醒:“陛下!起火了!”

王通驚醒過來,聽得營帳外沸騰喧嚣只覺得心驚肉跳,但他畢竟經歷過許多場面,很快鎮定下來,并對匆匆趕來的将領道:“想必是陸老匹夫趁着我大軍紮營未穩,趁夜偷襲想撿些便宜罷了,穩住營中,不必驚慌,莫給他以可趁之機。”

誰知那将領驚惶叫道:“不!陛下,不是偷營!前軍大營全部燒起來了!前軍……已經沒了!”

王通大怒,正要将那将領問斬,卻聽得自己的近衛也惶急道:“陛下,火勢太大了,前軍已經亂起來了,陛下快撤吧!”

王通茫然間被推上了馬,他看向山下,前軍大營所在之處,熊熊烈火将天空都映得火紅一片,連井陉關都被這火勢遮擋,數不清的齊兵裹着烈焰凄厲慘嚎,剩下的兵士争相逃離營地。

但井陉關那頭早就準備好的深深壕溝,非但是最好的隔火帶,底下似乎也早埋好了什麽機關,逃過去的兵士再沒有幾個爬起來的,便能爬過壕溝,還有冷冷守在那頭的真定軍将之一個個戳死;

看到這情形,更多的齊兵争先恐後往帥營而來,前營數萬大軍,真正燒死的最多數千,但更多的兵士,卻是在這逃亡之中互相踩踏而亡。

這一幕便是名副其實的人間煉獄,王通不由喃喃道:“這到底是怎麽回事?怎麽可能燒得這樣快、這樣大……”

那将領也是失神道:“只怕陸老匹夫早就算準了我軍安營紮寨之地,深埋了易燃之物……”

一旁的近衛卻已經急得不行:“陛下!此時不是深究起火之時,帥營只怕也要亂起來了,為防不測,還請陛下起營退入井陉道中!”

果然,随着驚魂未定的前營亂軍不斷後撤,帥營也漸漸混亂起來,雖然有将領極力約束,甚至是刀兵相逼,但營盤面積太大,這樣一再被沖擊,只怕主力大軍亦要跟着混亂起來。退入井陉關中,可以有效收束面積、從容收攏亂兵。

王通立刻冷靜下來,不錯,事已至此,前營已失,好在大軍主力還在,縱有兵力損失,亦可改日再推井陉關,便是今日一着不慎踩中了陸正楊的陷阱,下次也不可能再中,勝負乃兵家常事。

王通于是立刻下令,帥營緩緩起拔往井陉道中退去,好在山下火勢頗大,映得半山腰都十分明亮,軍中雖有些慌亂,卻不至于失了軍紀,自有将領留在道口收攏亂軍。

齊軍主力緩緩撤入狹窄的山道中,兩側高山幽深,全賴軍士自己點起火把,士氣十分低迷,這麽多人,竟然沒有多少聲響。

自有将領另選安營紮寨之所前來禀報,王通揮揮手,并不在意這點細節,他心中只覺得晦氣,這井陉關之戰,開局便不甚順遂。

誰知,便在此時,高山之上,突然傳來一個洪亮的聲音大笑道:“王通老兒,可滿意本王給你準備的禮物?”

王通心中正驚疑不定,突見山道頭頂,兩側山上都亮起火把,宛若天亮了一般,映亮整條山道。

王通面色慘白,不好,中計了!這才是陸正楊準備的殺手锏!

注1:為了簡化劇情,此處井陉關地形與真實的井陉關不一致,但是歷史上,類似的戰術是出現過的,繞道飛狐陉自井陉後方追擊。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