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第38章

俗話說計劃就是趕不上變化。

顧烨沒想到自己繞了彎子,竟然讓這群書院夫子們,搞出這麽個烏龍,心中都要笑死了。

果然,腦補不分男女老幼,越是聰明的人,越容易想太多。

現在顧烨又不能直接拆穿,湊上去說他才是“顧老先生”,只能忍笑保持鎮定走上去。

“父親,這些先生是……”

顧烨故作茫然好奇。

顧小弟也是配合露出不解之色。

一邊疑惑看向顧父眼神詢問,一邊朝衆夫子拱手問好,“學生見過各位夫子。”

大晉朝不同階級衣服是不同的,顧烨要裝個普通農家小子,不能立刻認出其夫子身份,很正常。

但顧小弟身為童生,去過私塾學堂,要還認不出書院夫子的裝束,就太假了。

而顧父見到兩個兒子出現,頓時大大松口氣,趕緊解釋求助。

“這些先生說,他們是白鹿書院的夫子,前來我們村中拜見顧烨,顧老先生。”

“爹都跟他們說了,咱們家就你四哥叫顧烨,但沒有顧老先生,他們就是不信。”

“老四老五,你們快跟這些夫子說說,爹就是個種地的,真的啥也不懂,不是大儒老先生,他們真的誤會了……”

顧父邊說邊抹汗,聲音惶恐又着急。

Advertisement

盡管他很享受別人誇他,但他人老實,被這麽誤會着,還要陪這些有大學問的夫子探讨學問,是真的壓力山大!

顧父如此表現,也讓那些激動的書院夫子,終于意識到不對了。

畢竟都到了這種地步,也沒必要再裝下去了。

難不成……他們真找錯了人?!

衆人面面相觑。

顧小弟心裏也為這個烏龍忍笑不已,但面上還是繼續恭敬道,“各位夫子安好,學生乃縣城青茗私塾學子,顧仁。”

“學生父親的确只是個鄉野老農,并非大儒學士,家中名喚顧烨的,只有學生的四兄長,但兄長年紀和夫子們說的……好像對不上。”

“不知各位夫子尋找的顧先生,到底是何人?有何特征?學生可請村中裏正幫忙打聽一二。”

顧小弟實在不想說顧老先生,他怕自己忍不住笑出來。

都怪四哥太妖孽,私下裏偷偷自學不說,還練出了那麽一手好字,若不是他親眼所見,誰能想得到?

這下。

那些夫子可以确定,他們真的鬧了個笑話,頓時老臉漲紅。

他們可都是白鹿書院的夫子,被人誇贊的有學之士,這糊塗事若傳出去,肯定要被笑話死。

還是王德元這個連皇帝都敢問罪的人臉皮厚,趕緊把懷中的書籍拿出來,上前追問。

“就是抄寫這本書的顧老先生。”

“這書是我們書院學子,在縣城茗香書坊買的,書坊掌櫃說,這就是你們北山村,一位叫做顧烨的老先生送去的,老先生家中困難,如今正以抄書為生。”

“老先生書法堪稱世間少有,千金難求,怎能落到抄書呢?我等實在痛惜,憂心……特此前來拜訪。”

“若是老先生答應,我等願共同舉薦,請老先生入書院教學。”

王德元是發自內心的痛心疾首。

他是剛正不阿,眼睛揉不得沙子的人,實在見不了世間任何不平之事。

俗話說聞名不如見面。

顧烨猜測王德元知道他,多半會幫他,但也沒想到對方竟如此幹脆,真是半點都不帶猶豫的積極。

他還是小看了這個時代,對于文人的推崇。

如此,他想進白鹿書院,就簡單了。

顧烨不再耽擱,故作好奇湊過去看了看王德元手中的書,然後便露出驚訝,不好意思等情緒。

最後像正常沒見過世面的農家小子般,也漲紅臉結巴道。

“夫,夫子,您這書好像是,是我抄的。”

衆人:……!

王德元不敢相信失聲,“什麽,這書是你抄的?”

顧小弟也配合露出震驚之色,“四哥,你前些日子說借我筆墨練字,就是去抄書?這,這真是你寫的?”

他幫大家問出了心聲。

顧烨不好意思點頭,“家最近花銀子的地方多,我身體不好,幹不了重活,這不想起你以前說過,抄書銀錢不少。”

“我想着,我打小也在家跟你學了認字,寫字也還整齊,便去書坊問了掌櫃,掌櫃就讓我接了這活。”

夫子們:……

那絕頂的書法,是随便從小就能練出來的??

夫子們不敢相信,“這位小兄弟,那你可否寫幾個字,讓我等一觀?”

顧烨看向他們有些局促的猶豫了下。

最終還是回屋,拿出一根明顯是自己制作,用狗毛紮出來的粗糙簡陋毛筆。

做戲做全套,細節必須拿捏好。

顧烨朝衆夫子窘迫尴尬道,“夫子見笑了,草民家中貧困,筆墨紙硯昂貴,可否容草民就在院中石板上寫?”

這些夫子中有不少都是寒門平民出身,自是清楚普通人家的困苦,尤其王德元,他父母早亡,寄人籬下,讀書之路更為艱辛。

衆夫子們頓時看向顧烨目光都和藹了。

當老師的,就喜歡上進努力之人。

“無礙,你就在這裏寫便是。”

衆人騰出空地。

顧烨走到院子裏的水缸邊,先舀水仔細清洗了雙手,行動并不鄭重,但極為認真。

做完這個細節。

他才重新舀了一瓢水,走到院子石桌邊,彎起袖子毛筆沾水,認認真真寫下讀書們常用來鼓勵自己的名句。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

落筆行雲流水,鐵畫銀鈎,端的是一副大氣磅礴的好字。

尤其配上這半句詩的意境,看着更是叫人欣賞不已,由字觀人,不用顧烨多說。

他的一言一行,和筆記透露出來的風骨,就已經讓這些書院夫子們,在心中覺得他是個擁有心懷,身處困境也不屈的堅毅之人。

就是……

他們剛才叫人家顧老先生!

一群夫子們高興找到正主的同時,又臉色無比精彩。

真是把臉都丢到姥姥家了。

只有王德元對這些絲毫不在乎,興致勃勃拉着顧烨詢問。

“你今年幾齡?以前沒上過私塾?都是跟着家中弟弟學習?”

“書法可有人指點?都是自己練的?!”

“一直私下自學?還能過目不忘?!”

顧烨對于王德元的詢問,都‘老老實實’回答。

反正經過這番詢問。

書院夫子們都激動發現,他們雖然沒有找到隐士大儒,但找到了個絕世天才!

過目不忘,自學成才,對事物見解獨道。

小小年紀書法造詣更是一絕,能夠有如此功底,足以說明對方是刻苦之人。

這樣的天才,竟然被他們發現了,竟然埋沒鄉間十幾年,真是令人痛惜。

王德元看不得有才之士被埋沒,當即就如顧烨預料般道。

“小兄弟,你天賦卓越,埋沒鄉野着實可惜,老夫乃白鹿書院的夫子,願為你作保引薦,你可願到書院進學?”

“多謝夫子好意,只是我……”

顧烨聞言,露出心動又為難的神情。

顧小弟适宜上前勸說,“兄長,答應吧。我知道你也喜歡讀書,以前都是為讓我,才會故意藏拙,如今不可再錯失良機。”

顧父不懂那麽多,但現在有夫子主動收兒子入學,他當然支持。

老四那麽聰明,可不能再耽擱了。

顧父也咬牙道,“老四,家裏還有銀子,爹還不老,你要真擔心家裏,就努力讀書出頭,那才是孝順。”

“四哥,你天賦比我好,不去讀書,我心中有愧!”

顧小弟紅着眼睛。

今日雖有表演成分,但他這些話也是真的,自從知道兄長天賦那麽好,卻把讀書機會讓給平庸的自己,他心裏就很是慚愧。

外面人都說他們家對兄長這個繼子太好,可那些人根本不明白,兄長為了家裏,到底犧牲了多少。

最後,在衆人的殷殷勸說下,顧烨才抹着眼淚點頭。

“多謝各位夫子給我機會,請受學生一拜。”

顧烨雙膝跪下,扶手重重磕頭,行下大禮。

動作和聲音無比真誠。

讓一群書院夫子,突然有種自己拯救了世界般的自豪情緒。

結局皆大歡喜。

知道顧烨所學,除了自己琢磨,不少都是顧小弟教的後,書院夫子們又來興趣,考校了一番顧小弟。

然後發現,顧小弟的見解思想,雖沒有顧烨那般獨特驚豔,但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好生雕琢,将來也定能成就不低。

因此,衆夫子考慮過後,也給了顧小弟一個機會。

待顧小弟養好傷後,他可以到白鹿書院拜見,只要能通過書院考試,也給他一個入學名額。

“多謝各位夫子,學生也定當努力!”

顧小弟激動道謝。

書院和私塾可是兩個概念,前者是由朝廷牽線出資,請各地有名望的老學士坐鎮開辦;後者卻是個人小作坊産業。

兩者無論是師資力量,還是藏書資料,都不能相比較。

更別說白鹿書院,是他們這片地界最好的書院,能夠進去的學子,只要不作死,不偷懶,考中秀才是絕對沒問題的。

至于舉人,這個就得看天賦了。

沒有天賦,老師再牛逼也是白搭。

而他放棄私塾,跑去書院讀書的舉動,會不會被人說忘恩負義?

這個不用擔心,私塾夫子巴不得他更有前途,因為曾經的教導之恩,是抹不掉的,他有出息了,私塾夫子也會跟着沾光。

因為但凡愛惜羽毛的讀書人,對于教過自己的任何一個夫子,都會以禮相待……

鬧了大烏龍的書院夫子們,最後是高興又憂愁地捂着老臉離開。

而顧家兩個小子,都即将去書院讀書的消息,也迅速傳開,沖上北山村的熱搜頭條。

好吧,主要傳的是顧烨。

畢竟誰能想到,前不久還被人嫌棄的村癞子,竟然要去書院上學了呢!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