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第54章

“少爺, 刀成了!”

刀匠雙手托起刀身,捧到謝亦雲面前,面上是掩不住的激動。

手上的這把刀, 用的是縣太爺教授的方法煉出的鋼,而後他親手鍛造而成。以他豐富的造刀經驗,一眼就能判斷出, 這是一把可遇不可求的絕世寶刀。

“好, 我看看。”

謝亦雲握住刀柄, 舉在眼前, 仔細查看。

刀刃薄如紙片, 閃爍着冷冽的光芒,仿佛一切在它面前都不堪一擊, 而刀背厚實烏黑, 給人以穩重和安全感。

銳利、穩重, 兩者完美結合, 融入這把刀裏。

刀的刀刃是用優質鋼制成,無堅不摧, 而刀背要求有較好的韌性, 使得刀不易被折斷, 所以用熟鐵制作。

這樣刀刃鋒銳, 刀身堅韌,既滿足了對刀的不同部位的要求, 又節省了鋼材。

“好刀。”謝亦雲贊道。

這是用灌鋼法煉出的鋼造成的第一把寶刀,看起來比這個時代所出的寶刀都要鋒利,而且最重要的是, 這刀可以量産啊。

這是造出的第一把刀,很快她就可以造出一千把、一萬把。

“找個東西試試這把刀。”

謝亦雲興致勃勃, 目光四下一掃,定在江護衛身上。

江護衛的腰間挂着他最寶貝的劍,察覺到謝亦雲的視線,警惕地後退。

Advertisement

謝亦雲叫住他:“把你的劍拿過來。”

江護衛不情願,磨磨蹭蹭:“少爺,要是劍被砍斷了……”

“那我就把這把刀賠給你。”

“我不使刀。”

他是用劍的,這把刀他雖然眼饞,卻也不想拿自己的劍來換。

謝亦雲:“……”

她瞪着江護衛,江護衛視死如歸,死死地護着自己的劍。別的事他都聽少爺的,這件事絕對不行,這劍可是他保護少爺的武器。

江護衛:“少爺,用你自己的刀試。”

謝亦雲:“……”

她的刀是系統出品的十級寶刀,可斬萬物,這把刀雖然看起來不錯,但肯定砍不過十級寶刀,怎麽試?

和十級寶刀比,有什麽意義?她是要拿這把刀和這個世上的其它刀比。

江護衛不肯幹,卻有旁的護衛心動了。

“少爺,用我的刀。”護衛獻上刀來。

少爺說了,砍斷了會賠刀,他怎麽都不虧。

左手拿着護衛的刀,右手拿着新出爐的刀,謝亦雲雙手交錯。

“咔嚓!”

兩把刀相撞,其中一把應聲而斷。

那護衛眼光發直,他的刀也是重金購得的寶刀啊,被少爺的刀輕輕一砍,就這麽被砍斷了?

謝亦雲扔掉左手裏的斷刀,檢查右手中的刀,左看右看,完好無缺。

衆人的目光都緊緊地盯着她手中的刀,眼光發亮。

“給你。”謝亦雲把刀遞給那個護衛。

護衛喜滋滋地接住。

謝亦雲吩咐刀匠:“加緊趕工,我要一萬把這樣的刀劍,另外用鋼鐵做箭頭,盡量多做一些。”

一萬把刀劍是給她的士兵用,至于用鋼鐵做箭頭,是想要提高箭的穿透力和殺傷力,這樣弓箭隊的威力可以提高一大截。

刀匠答應,只是有點遲疑:“那要許多鐵。”

謝亦雲擺手:“這個你不用擔心,你只管做,鐵會供應上的。”

她已經從平長縣買到了足夠的鐵。

對于她要這麽多鐵,容知縣有些驚疑,她給解釋了一通,說要做農具,把木頭的、石頭的農具都換成鐵的,容知縣也就相信了。

實在是謝亦雲執意建民兵給了他太深的印象,現在在他的眼裏,謝亦雲就是一個視金錢如糞土的形象。

別人大多用木頭的、石頭的農具,以節省銀錢,而謝知縣偏要用鐵的,太正常了。

于是他不但給了謝亦雲要求的鐵,還把帳給抹平了,兩邊除了幾個心腹之人,沒人知道謝亦雲運了這麽多鐵到平陽縣。

刀匠聽到謝亦雲的話,連聲應道:“是,我們一定很快就把刀劍和箭頭做出來。”

一萬把刀劍啊,以前他做夢都想不到,有一天他能造出一萬把寶刀寶劍。

他家有世傳的造刀手藝,專為謝家鍛造寶刀,所以他很清楚,要造出一把寶刀是多麽艱難。

千錘百煉,費心勞力,耗費數月甚至數年,還要加上許多運氣,才能造出一把寶刀。

可是,掌握了縣太爺所授的灌鋼法後,造起寶刀來是這樣容易!

只要掌握了生鐵和熟鐵的混合比例,造出一萬把寶刀,也只需要大約一個月的時間,并且成功率極高。

刀匠望着謝亦雲,眼裏滿是敬畏。

他從澧州到平陽縣這些日子,時常聽平陽縣人說他們少爺是神仙下到世間,起先還不以為然。七少爺也是他看着長大的,可不是什麽神仙。

可沒想到,平陽縣人說的竟是真的。

少爺有如此神通,說不是神仙都沒人信。

江護衛期期艾艾的湊上來:“少爺,等造出劍後,給我一把吧。”

謝亦雲揚頭:“不給。”

說着,走出煉鋼廠。

她要去看看城牆修得怎樣了。

=

謝亦雲帶着江護衛趕到城牆下時,工人們正幹得熱火朝天。

這些工人有些是平陽縣人,有些是新招來的流民,現在也是平陽縣人了。

謝亦雲雇傭他們做工,按天數算錢,這時代的人還是比較純樸的,大多都沒有偷懶的心思,沒想着拖延時間,一般都在賣力地幹活。

就是有幾個想要鑽空子的,看着巡查的也都歇了心思。

他們可不想丢了這差事,雖然勞動強度大點,但縣太爺給的工錢豐厚啊。

而且飯管飽,是幹飯,中午的菜裏還有一點點肉末,雖然只有一點點,但那是肉啊,他們也只有在年成好的時候,能在過年過節時吃上一點。

負責巡查的頭目見到謝亦雲,連忙跑過來:“縣太爺。”

“我來看看,你去做你的事,不用管我。”

頭目卻沒有走,站在她面前,欲言又止。

謝亦雲皺眉:“什麽事,說。”

頭目被她一催,脫口而出:“縣太爺,俞縣丞在這裏修城牆,說是服勞役。”

謝亦雲:“……”

她找到俞縣丞時,俞縣丞和那些做工的人一樣,穿着灰撲撲的短褐,和幾個人一起推着一車石頭過來。

謝亦雲心情複雜,俞縣丞竟然真的在一絲不茍地服勞役。

她當初罰俞縣丞勞役,更多的是要維護自己的威信,做給別人看的,比起讓俞縣丞做體力勞動,其實她更願意俞縣丞利用這個時間去處理縣裏的各項事務。

所以那時候她并沒有限定俞縣丞服勞役的期限。

和俞縣丞碰面後,她委婉道:“開荒出來的田地都統計了?各村都派了人,教他們堆肥了?告訴他們田地新的稅收制度了?流民全部都安置好了?各地修路的準備工作都做好了?……俞縣丞先把這些做好,其它的放一放。”

你別修城牆了,有地方更需要你。

“沒事,我都安排好了,讓夏主簿他們看着就行。”俞縣丞笑道,“我沒什麽事,正好修城牆,三十天勞役,昨天做了一天,今天才第二天呢。”

前些日子他很是忙了一陣,現在事情都已經安排好,按照安排好的做就行。

這麽多事,都做好了?

俞縣丞果然是個大才。

謝亦雲贊嘆:“俞縣丞真能幹,以俞縣丞之才,可治一國。”

這就是她以後的丞相啊。

俞縣丞搖頭:“是縣太爺把最難的問題解決了,又提供大量錢財,我才能順利地做事,否則別說一國,就是平陽縣一縣,我都治不了。”

在平陽縣的前二十六年,面對幹旱,他束手無策。

是縣太爺找到地下水源,他才接着組織全縣民衆,十五天內挖井出水救活莊稼。

在得知十八萬厲國兵将要襲擊平陽縣的時候,他茫然無措。

是縣太爺用賣茶葉的錢組建軍隊,又做農具開荒制肥提高地力籌集軍糧,而且燒出水泥修建城牆,還在研究新的煉鋼法造寶刀寶劍。

他做的,只是安置流民,給各人分派任務而已。

“不對。”謝亦雲反駁,“你的長處是治理政務,在這上面恐怕全吳朝沒有能超出你的,而給你一個能安心治理的環境是我該做的,你不能把該我做的強加在自己頭上。”

給你一個能安心治理的環境。

俞縣丞品着這句話,心中生出豪情。

若真能如此,他未必不能治一國。

畢竟他現在管着平陽縣,即使要為以後的厲國兵入侵做準備,他也只是忙過一陣就輕松下來。

謝亦雲也看出來平陽縣一縣的事務對俞縣丞是小兒科,心思一轉:“俞縣丞,我有事要你去辦。”

你不是沒事幹嗎,都閑得來修城牆了,我這裏多的是事讓你幹。我們的目标可不是平陽縣一個小小的縣城,而是天下,事多得幹不完,哪能讓你閑着。

“我要開學堂,教識字、算術、農學、自然、地理、……”

“招收學生,男女不限,二十歲以下。”

“這些學生入學之時簽訂合約,學成之後要先給我無償做三年的事。”謝亦雲慢慢道,這些都是她在腦子裏轉過多遍的,說得慢,是讓俞縣丞跟上她的思路。

畢竟這樣的學堂,以前從未有過。

“請俞縣丞為學堂物色夫子,把他們請來,盡快把學堂開起來。”

早些開學堂,早些教出學生,為她辦事。

“俞縣丞,你想一想,寫一個開學堂的章程給我。”

扔下一堆任務給俞縣丞後,謝亦雲毫無心理負擔地跑去看城牆了。

江護衛看身後的俞縣丞一眼,心中很是同情。他是知道的,現在平陽縣但凡識得幾個字的都忙得腳不沾地,少爺還讓俞縣丞去找夫子教學生,去哪兒找啊?

而且聽少爺說的,學堂裏要教那麽多科目,到哪兒找這樣的夫子啊?

俞縣丞可有得頭疼了。

=

城牆下,謝亦雲仰頭望。

這一段城牆已經修好,高約十二米,已經是吳朝最高的城牆,就連京城的城牆也才十米。

定下十二米,是因為她上輩子有一個大學同學是西安人,經常炫耀西安的城牆,說高度有十二米,她就記住了這個數字。

于是在加高平陽縣的城牆時,她拍板決定了十二米的高度。

原先的城牆只有六米,旁邊沒修的和修好的這一段比起來,頓時顯得無比矮小。

城牆加高了,厚度也要增加,所以他們基本上是相當于重修城牆。

水泥加固的城牆,看上去十分堅固,謝亦雲摸了摸,很硬。

望着高高的城牆,謝亦雲心裏滿是安全感。

有這樣高的堅固城牆擋着,厲國兵要想攻進來可不容易。何況她還有一支精兵,現在只有一萬人,後面她是打算要招三萬人的。

十二米的城牆,三萬精兵,足以擋住厲國兵。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