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縣城
第46章 縣城
賣完布, 看完兒子們,又給家裏閨女女婿們布置完算數作業,再盯着把洗浴房修了, 李葳蕤就迫不及待要出門了。
不出門不行啊, 她真的是受不了教算數課啊, 老二老三腦袋真是木楞楞的,十以內的加減法都學了兩個晚上還沒學明白,連翟有錢這個小的都比不過,她還是把教學任務交給學會的孩子吧。
而且家裏生活條件是真的不太行, 哪怕她都給錢讓女婿們提高夥食标準, 但是那做出來的菜是真的很一般, 李葳蕤感覺跟吃糊糊和水煮菜沒啥區別, 做肉也是,一股子腥味,她真的是很難以下咽啊。
要不是原主翟大壯從來沒有下過廚房,哪怕她夫郎去世,都是家裏兒子做的飯菜,不然李葳蕤都想搶過做飯的活計了。
此外就是家裏住的問題, 她總感覺家裏的草席被褥啥的有蟲子, 拿去河裏洗洗涮涮又暴曬,還是覺得睡着癢。
而且這住的是自己捏的石磚房,屋頂覆蓋的是茅草稭稈啥的,窗戶又是糊着紙, 下過幾場雨, 屋子便是一種悶悶的氣味, 又很暗,李葳蕤都懷疑自己是不是生活在蟲子堆黴菌房了。雖然這樣說有些誇張, 畢竟原主都住了多少年,可是她到底不是原裝,還真的不能适應。
她就想着出去外面換個生活環境,同時也找借口賺個錢,回來修個磚瓦房好了。
本來她是打算晚點兒修磚瓦房的,但是現在是等不了了,這回出門她再編個借口,讓自己暴富一次,把磚瓦房給修了。
其實在鄉下修磚瓦房倒是不貴,畢竟像支柱橫梁這些木材可以到山上去取,而人工費也很低廉,要是農閑時請親戚幹,只包飯也是可以的,主要耗費的,其實還是青磚和瓦片的費用。
但不管怎麽耗費,在鄉下建房子都會比在城裏買房便宜。
李葳蕤根據翟大壯的記憶算了算,她要是想建個六七間的磚瓦房,全程下來大概的花費也是在50~60兩左右。
這對農家人來說是非常大的一筆錢,但誰讓李葳蕤有錢的,她只是暫時缺少把錢拿出來的借口而已。
這次她救了貴人拿的20兩銀子的事情在村子裏已經傳了出去,她又賣了布,其實明面上她可以有三四十兩的收入,所以這次出門她只要再帶個二三十兩銀子回來,差不多也就可以把磚瓦房的事提上日程了。
不過農村建房前期準備比較多,加上再過一個多月就得是秋收了,也沒人手幫她建房子,李葳蕤就讓翟有金先知道這件事,讓他先去收集材料,打聽一下現在購買磚瓦要多少錢,等她回來忙完秋收,就得把建房子的事情搞起來。
當然她也有可能在秋收後回來,雖然她惦記着大兒子翟立春生産的事,但是出門在外總有意外,她也不能保證自己一定能準時回來。
Advertisement
就對翟有金說,要是她秋收前還沒回來,就花錢請人一起把活幹了,不能累到自家人,也不能讓兩個女婿下地幹活。此外要是翟立春在她外出這段時間生産了,她得帶着女婿去探望一下,抓兩只雞或者割幾塊肉過去都行。
翟有金是大閨女,得頂立門戶的,李葳蕤是不介意把事情都告訴她,讓她安排家裏人各司其職。
還交代家裏其他幾個小的也要幫助翟有金,一起把事情幹好。
翟有銀幾個自然是答應的,他們向來是聽大姐的,特別是在親爹過世後,翟大壯就算想管孩子,那也沒有那麽多精力,一般她都是把事情吩咐給翟有金和翟立春,讓她們帶着底下妹妹弟弟幹,其實家裏小孩都習慣了。
至于楊芬芬和陳盼妹兩個女婿,對此也沒有什麽異議,畢竟村裏向來也是如此。
如此交代一番,并且給了十兩銀子翟有金收着應急後,李葳蕤就出門了。
這次出門她還是搭車去,把驢子留給了家裏,一來幫家裏幹幹農活,二來要是有什麽事,有頭驢子代步也跑得快。
兩個女婿包括三個兒子在內,這就有五個孕夫了,還是有頭驢子在方便些吧。
她要是真想要騎驢子,大不了等到了縣城再買一頭呗。
這回出門李葳蕤沒打算立刻就去省城,她打算在周邊縣城走走,一邊出手一些游戲物資,一邊看看有沒有什麽正經做生意的機會,之後她肯定要帶着家裏人做生意的,總不能是自己一直在賺錢。
等走得差不多了,再根據時間決定要不要去省城一趟吧。
不過這時代普通人手中是沒有地圖的,李葳蕤對周邊不熟悉,又是一個人出行,所以她還是打算坐車去。
一來認認路,二來安全也有個保障。
還別說,大昭國跟上輩子的大雅國雖然都是古代,但是生産力發展水平真的是差太多了,上輩子還能坐個火車呢,這輩子也就坐個驢車牛車馬車,出個縣都要按天計算路程,簡直是磨人。
好在李葳蕤還有個游戲農場可以意識操作,意念一鍵種植一鍵收割,整理整理倉庫,挖挖礦,喂個雞鴨豬牛羊……這般子消磨時間,也就不覺得難熬了。
等下了車後,滿懷期待的李葳蕤卻有些失望,因為這個縣城跟本縣沒啥區別,一眼看過去房子都是差不多樣式的,和省城完全沒得比。
但轉念一想也是,大昭國又不是現代,講究什麽一城一風格,一縣一特色,相似的縣城才是這個時代的特色,能有自己特色的縣城,應當是鳳毛麟角。
不過來都來了,也就逛逛呗,就當長長見識。
李偉如心态調整得很快,照舊先尋了個茶館喝喝茶,現在兜裏有錢了,也可以點一些本地的點心,再聽聽茶樓的八卦,要是沒得聽了就找店小二打聽打聽,瞧瞧這個縣城哪裏住宿好,哪裏逛街好,哪裏又是需要注意的,免得得罪了貴人,惹禍上身。
在這個貴族社會,身為平民的她還真的是沒有什麽安全感。
李葳蕤這種做法倒是未雨綢缪,後面在一個縣城,得虧她先打聽到本地的縣令十分貪財,後院女眷也跟着嚣張,外來的商戶要是賣些什麽奇特玩意被知道了,好點的就是被吃白食,差點的可能連方子都得被奪去。
知道了當地縣令是這個特色後,李葳蕤那是半點空間物資都不敢出手,第二天就跑路了。
她可不是那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人。
而是十分具有第一輩子的網友精神:明知山有虎,不去明知山。①
主打的就是一個趨利避害!
當然也可以說是慫,但做人慫一點不可怕啊,她又不是主角,更沒有主角光環,不悠着點把小命搞了咋辦?就算不要命,那她也怕疼嘛。
李葳蕤跑路迅速,堅決不以身犯險。
還有那些村子她也是不随便去的,山民淳樸什麽的,李葳蕤是不敢輕易信的,她更相信的是‘民風彪悍’和‘窮山惡水出刁民’,除非是翟大壯及其附近的村子,不然其他村子她堅決不輕易孤身踏入。
而且這回她主要還是在各大縣城裏活動,縣城富人雖比省城少,卻也有舍得花錢的主。去了鄉下,除了一些針頭線腦布,她能賣啥?又不是像賣瑕疵布那樣。
在縣城裏,她可以出手棉布,出手雞蛋,出手糖果等物資;也可以住旅館,吃飯店,水土不服還可以立即跑去醫館醫治,怎麽着都比去鄉下好吧。
故而這一趟,李葳蕤是真沒往鄉下跑。
在本人足夠謹慎(茍)的情況下,李葳蕤的生意總體而言做得十分順利,要是遇到找茬的,那也是選擇最安全的解決辦法,絕對不跟人硬碰硬。而且她還極其擅長跑路,只要覺得不安全了,當天她就跑路的。
生意啥時候都能做,小命只有一條喂!
除此之外,她也收東西,雖然每個縣城看起來好像都沒有啥特色,但再沒特色,都會有特産。
只要是她覺得不錯,沒在本縣見過的,或者是有點稀奇的,她都買下來。
要是在逛集市時遇到可以撿便宜的,那更是不客氣地收入自己的空間。
女尊國女性自帶的空間是二十平方,但那是沒算高度的,高度得有個10米高,還是能放很多東西的。
李葳蕤把自己的空間塞得滿滿當當,又見時間差不多了,就打道回府了。
回去的路上也沒忘記見縫插針做生意,一些縣城的物資運到另一個縣城裏賣,總是有人會買賬的。
雖說也有人幹類似這樣的生意,但是還是比較少的,在李葳蕤看來,市場遠沒有飽和,所以她的這種生意做得也很順當。
不過她也不是光出不入的人,回程的路上,也是繼續進貨填充空間物資的。
她還買了紙筆來記錄這段行程,以便下次更加精準知道該在哪個縣裏采購什麽,出售什麽。
這樣子的記錄可能不大豐富,但是慢慢填充的,她又不是只跑這一趟。
還別說,李葳蕤看自己記錄的內容,都有一種看游記的感覺。
要是她走的地方更多,記錄的東西更多,這本子也得價值不菲了,畢竟在任何時代,信息都是很值錢的。
不過這裏有個問題就是她寫的是前兩輩子的文字,這輩子大昭國的文字雖然與前兩輩子所在國家的文字有相似之處,一些簡單的字她連蒙帶猜能猜出來,但到底還不是同個文字。而翟大壯是個一天書都沒念過的,相當于她李葳蕤在外人眼中也是文盲,這些記錄的內容是拿不出去的。
李葳蕤就打算以後找個機會來識字,她不打算考科舉,這把子年紀了,比走獨木橋還激烈的科舉她可走不來,也不是很想去走,所以要求不高,學會認字就行,這種她覺得應該是不難的。
就是翟家村沒有夫子,她要找個老師可能還得費一番功夫。
但也不着急,這事慢慢提上日程就行。
李葳蕤這般想着,也沒去省城,在本縣出手了一些物資,就坐車回家了。
再不回去,沒準她大兒子都出月子了。
哎,男人生孩子,她還真沒親眼見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