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老康後宮大亂炖(16)

衛氏被關起來,變相的圈禁了,宮裏一下子就消停下來了,安靜得不得了。都知道皇上心情不好,誰也不敢這時候上去找不自在。

宮裏的氣氛太悶了,皇上也不在京裏待了,出去巡幸京畿去了。回來了也不在宮裏待,又折騰着往塞外去了。說是要等到秋天狩完獵再回宮,給太後過生日。

結果,計劃沒有變化快。才進了五月,南邊兒來了信兒,說是鄭經死了,幼子克塽繼承了爵位,主少臣強,還有兄弟叔伯之間的争權奪利,內讧嚴重。這對清庭來說,就是喜訊。康熙皇帝也沒有在外巡幸的興致了,急急忙忙的回了京,就開始召集大臣們議政,貪黑起早的忙活,一天來往兩地的信件就要幾十幾百封的傳遞。南書房每天熱火朝天的。大阿哥九歲,太子七歲,都已經在南書房進學了,正好兒,每天有機會旁聽,親歷他們父皇的收複臺灣的一幕幕。把白陸給羨慕的呀。恨不得給三歲的四阿哥吹氣能讓他趕緊長大了。這樣的機會,多麽難得呀!

可惜白陸沒有能把四阿哥吹大了的能力,只能眼睜睜的看着了。養在自己身邊的小團子才剛過了一周歲,走路還打晃呢,更不用想了。何況他自打一有名字,就被各方盯着,別人好歹等話能說溜了才開始認大字描紅,他是會走路就開始認字。真不是白陸虎媽,實在是沒辦法。她不教,別人也教。這孩子,活得不容易。

收複臺灣的行動進行得還算順利,福建的姚啓聖得施琅都很給力。康熙坐鎮京城就很興奮。又自是年富力強的時候,精力過盛了沒處發洩,可不就都抛灑到後宮了嘛!正好又是選秀之年,後宮正經又進了十幾個花兒一樣的新人,永和宮也有新人住進來,萬琉哈氏,五品官家的女兒,給了定常在的封號,住在永和宮的西配殿裏,人有些木讷,規矩倒是挑不出錯處,但就是怎麽看怎麽不靈透。人吧,也是大大咧咧的風格,完全就是吃飽了不餓就萬事大吉的樣子。白陸觀察了幾天,也沒看出來人家是裝的,自保之道,還是天生如此。共它的的十幾位都是分散在東西六宮了,除了景仁宮封宮了,承乾宮住着皇貴妃不方便進人外,其他宮都有新人住進去。

而做為宮中最一年來最受寵的妃嫔,白陸當然是被如幸最多的了。折騰得歡實,可不就得搞出了人命呗。中秋節過後,白陸都感覺不太對勁兒了。果然重陽那天的宮宴,喝了點兒米兒酒而已,就吐了。太醫一查,可不又有了嘛。說來也怪,皇上也不光是召她自己,偏偏懷上的就她一個人兒。康熙高興啊。又借着收臺順利的勁兒,就要大封後宮。

選了良辰吉日,定在十二月二十日,冊封鈕祜祿氏為貴妃,惠嫔納蘭氏為惠妃,宜嫔郭絡羅氏為宜妃,德嫔烏雅氏為德妃,榮嫔馬佳氏為榮妃。康熙一朝著名的四妃這就算是封完了。排名就是這麽排的。榮妃經過了前十年的盛寵,境遇是每況愈下,妃位都排在白陸的後面去了。到是惠妃因為家世和生育大阿哥有功,排到了首位。鈕祜祿貴妃這回也終于走出了她的儲秀宮,開始出現在人前了。皇貴妃早就封無可封,還是按原品級攝六宮事。皇上怕自己克到她,也不提皇後的事兒了。

生育了皇子的,除了四妃,就只有成常在了,這回也跟着晉了成貴人,至于衛氏,皇上沒想起她來,別的人自然更不在大喜的日子提出來給大家夥兒添堵。都當沒這麽個人了,誰都不提。惠妃娘娘更是拿八阿哥填補自己沒哄着親兒子的空虛,恨不得良常在永遠別再出現才好呢!

聽說,自打封了景仁宮的大門,皇上不管是明面上還是私下裏,真的再沒有跟衛氏見過面。白陸得到的消息是,曹侍衛倒是帶着黃運進去過幾回,只是不知道這是侍衛與女主角之間不得不說的二三事,還是皇上對女主角還有餘情未了了。

白陸成了德妃娘娘,地位是越發的穩,越發的尊貴了。有了身子,也不用再侍寝了,照顧的人也多了,內務府更是恨不能把所有好東西都送上來給她。整個孕期都過得順心順意的。就是懷得月份有點兒不好,生的時候,正是伏天,宮城裏本來夏天就悶得很,這坐起月子來,就越發的遭罪。

生下來是個公主,身邊兒的張嬷嬷和青紅嘴上說着恭喜,可表情不是那麽回事兒。私下來說,是怕将來公主長大了會被皇上賜婚去撫蒙。

“撫蒙怕什麽?自己能立得住,在哪都能力得住。自己個兒沒能為,就算是留在京城,難道父母就能天天的看着她了?日子還不是要告她自己個兒過。”白陸就不愛聽撫蒙不撫蒙的話,她記得清楚着呢,德妃生了六個,有兩女一子都沒養成。身邊兒這兩個,正是那沒養成的。她都要擔心死了,哪還有空想什麽撫不撫蒙的事兒啊。再說了,就算是撫蒙了又如何?那些蒙古來的妃嫔,王府的福晉們,人家還老惦記得家鄉呢!又不是什麽生命禁區,怎麽就活不好了?史書裏可都記着呢,順治爺的固倫公主,人家可就在蒙古把日子過成了太上皇一樣的存在。多帥呀!

烏雅家進宮送洗三禮的時候,臉上也沒有大樂呵。這就有點兒不知足了,都有兩個皇子了,還想怎麽着啊?還是白陸點了他們一下,才把那表情收了。

惠妃的那張嘴,免不了要諷刺白陸兩句,沒生下皇阿哥什麽的,可是能生就比她們無寵的強多了,白陸都不稀得跟她一般見識。人家兒子十多歲了,眼看就要能大用,往後二十年,且要煊赫呢,讓讓她又有什麽關系,不過是結局凄涼的可憐人罷了。熬着吧,誰能熬到最後,誰就贏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