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章
第 92 章
甘州軍營,夜裏黑魆,昭桓胤仍未脫去将衣,坐在燭火旁,看着案幾上的圖紙,目色幽深。
沈力侍立在旁,看着桓胤蒼白的臉,憂心說:“自打王爺知道縣主接手了梁州的兩條命案,便日日不寧。昨夜王爺只睡了不到兩個時辰,便被噩夢驚醒,今夜還是早些歇息吧?”
沈力是桓胤身旁的副将,他身材魁梧,年紀二十有三,是追随桓胤多年的,和穆胥一般可信任的。
桓胤眸思惝恍道:“梁州看似平靜,實則這些年來是風氣潮湧。她一個姑娘家,接觸命案本就兇險……”他說着,突然眼睛一亮,“剛穆胥叫人過來禀報,說是那個房相遠很是不配合姶兒的調查?”
“沒錯,來的人是這樣說的。不過韓知府素來倚重王爺,待縣主也是客氣,聽聞還主動邀請縣主去他府上查案。”
桓胤聽後表情卻嚴肅起來:“梁州的官員們說話從來都是暗藏玄機。想讓他們抛磚引玉難,若是叫他們借刀殺人卻是十分的容易。”
“王爺是指韓大人?”
桓胤眼冒厲色:“韓牧此人,看似事事與本王商議,無非是兩個目的,一是給自己留個後手,二是梁州乃國之重地,有牽一發而動全身之勢,他拿本王當個墊背的,不貪功也不背禍,若是這樣,京都定然還有他的依仗。”
如此,沈力想起:“屬下有一事不明?”
“你說。”
“陛下治國有方,這糧價,鹽價沒有太大的漲幅是乃陛下之功,并非王爺的功勞,為何韓大人會特意說起這個?難道是想在未來的憲王妃面前讨好,博一個好的印象?”
“這是梁州傳來的?”桓胤皺起眉頭。
“是穆胥叫人傳話過來的,來的人說的很細,可能因王爺和曾先生在議事,故沒有聽到。”
穆胥派來的人講今日梁州內發生的事情,尤其是與寧姶有關,皆事無巨細地向桓胤陳說了一遍。因穆胥覺得韓知府的話味不對,便叫人在王爺面前回話的時候,捎帶一句。
桓胤聽後倏地擡面,愠怒道:“難道梁州的糧價和鹽價要漲?”
沈力聽了,頓時驚出一身冷汗。
“這些都是民之根本,若有人從中作梗,輕則會惹得朝臣參奏,說是王爺的過錯,重則……”
桓胤起身拳頭捶向案幾:“重則,結合梁州地界屢發的命案,部分屍身還被扔在了鬧市的街上,本王如今不在梁州,若是起了民亂……”他說着,立時緊色吩咐道,“沈力,你立刻叫人拿着本王的令牌,告知石玉縣的縣令,叫他随時待命,一旦梁州城內發現資貨缺乏,物價上漲的情形,便讓他立刻拿出本王囤藏多年的鹽糧來救市,不得有誤!”
“是!”
“還有,讓周将軍将城周的部署,一部分調到梁州城附近,以城內信號為記,信號一旦發出,本王命他一要守住榮樂縣主毫發無傷,二要配合穆胥,将逆黨一網打盡!”
說完,桓胤雙臂撐住案桌:“至于本王,不能再這麽坐以待斃了,一定要盡快解決甘州的事情,火速回到梁州!”
……
寧姶大早上起來,黎青為她端來一盆溫水,剛放下,瞧見寧姶眼睛有些紅腫,便緊張道:“姑娘眼睛怎的這般紅?”
寧姶不想讓人知道自己哭過,便扯開話題道:“穆胥呢,昨夜各處盯梢的人可有什麽發現?”
黎青往外頭看了看:“姑娘,現在還早,就算有什麽消息,也是要晚一會兒的。不過郡主娘娘應該快到了。”
寧姶盤腿坐在床上想了想:“我就不去迎姑母了,姑母應該也不會來,她會直接去觀裏。”
“那倒是,對于郡主娘娘來說,沒有姑娘您的消息,就是好消息,說明姑娘你沒什麽危險。至于這梁州城,奴婢是跟着見識到了,也不比那平涼府水淺。”
寧姶穿鞋走過來:“你瞧出來了?”
“嗯。就說那個韓大人,口口聲聲說對王爺肝膽相照,倒覺得他油腔滑調。王爺那麽英明的人,應該不會不知。”
寧姶洗過臉,見床上預備的衣服是女裝:“還是穿那件玄色的男裝吧,初來乍到的,女裝辦案太招搖。”
“奴婢這就去拿。”
禾若和文秀相繼進來,一個替寧姶鋪床,另一個替她梳妝。
寧姶拿起平常桓胤用過的梳子放在鼻前聞了聞,竟有一股子清香,令她不自覺地笑了起來。
“同患難的情分是何等珍貴,姑娘是有福氣的,遇到了王爺,王爺也是有福氣的,遇到了姑娘。姑娘不必憂心,王爺吉人自有天相,會平安回來的。”文秀邊為寧姶梳頭邊說。
她将寧姶的發髻都梳的散了開,然後高吊起個馬尾,再盤個豎髻。
寧姶垂面,手撫着梳,掩色道:“誰說我想他了。”
文秀挂笑着說:“想沒想看姑娘的眼睛就知道了。”
寧姶知道藏不住,也就不藏了,由着自己的臉紅了起來。
“文秀姨,其實你年紀也不大,長得又這麽美,還有氣質,為何不再嫁呢?”寧姶忽帶着稚氣問。
原來文秀是嫁過人的,只是夫君死在了平涼府,自此她便一直守寡。
文秀淡笑道:“從前他活着的時候,我并未覺得他有許多的好,他這一去,倒叫我忘不掉了。想想以前在平涼府膽顫心驚,如履薄冰,只有關上門,兩人躺在床上的那一刻,能稍稍松懈。”
“那現在呢?”
“現在啊,就希望我們的四姑娘能早日盼得郎君歸,日後出嫁了,能日子安穩,否則我們啊,都松快不了。”
屋子裏的人都笑了。
寧姶佯裝惱了起來:“文秀姨,你,你也學他們取笑我。”
主仆倆正說着,突地一張陰冷的臉出現在了寧姶的鏡子中。
是文嬷嬷。
這個瘋婆子是要吓死個人麽!
“文嬷嬷來,是有什麽事麽?”寧姶對着鏡子壓着火氣問說。
文嬷嬷僵硬的臉一擺,盯着寧姶道:“姑娘,昨夜老奴并不知姑娘是睡在了王爺的卧房,若是知道,老奴定是要攔着的。”
寧姶想說,他憲王爺也上過本小姐的床,這不就扯平了。
知道現在是古代,這話可說不得。
“文嬷嬷,我有些江湖的習氣,并沒有想那麽多,想來王爺也不會在意。真若王爺在意,到時候就怪罪我好了,與你無關。”
“姑娘這話有誤,老奴跟随王爺來到這梁州,王爺自小的飲食寝居都是老奴來照顧。王爺一向潔身自好,皇貴妃也是時常這樣教導的,別說姑娘還沒有嫁入咱們憲王府,就是嫁進來成了王妃,那也是王妃有王妃的住處,王爺有王爺的住處,未得王爺的允準,姑娘怎可這般失了規矩。”
黎青從外頭回來聽了這話,便說道:“嬷嬷此言差矣,嬷嬷可見到王爺這卧房裏的畫像,那是我們姑娘沒錯。我們姑娘既是王爺日思夜想的人,這般來了,住在了這裏,王爺并不與同睡在一起,這有何妨,難道這便是我們姑娘不潔身自好了?
當日王爺在我們侯府避險,我們姑娘舍身救護王爺,連自己的性命都不顧。為了躲避搜查,更是冒着名聲盡毀的風險,将王爺藏在了自己的卧房,真若那時嬷嬷在,還說什麽失了規矩的話,恐怕那時真是難以脫險了!”
寧姶知道這文嬷嬷是桓胤的奶娘,因着這王府并沒有女主人理事,她也算是半個主子般的人,且是受封建禮化了的,她便越發覺得自己是有些許不妥。
只是住都住了,她也不想住在旁處,畢竟若是沒有桓胤的氣味,自己可能都睡不下。
“黎青,嬷嬷是王爺的乳母,不可無禮。”
黎青垂下頭,低聲道:“是奴婢多嘴了。”
文嬷嬷見此,将臉傲慢地揚起。
寧姶索性道:“嬷嬷,你該知道我其實是在莊子裏養大的,正因為養在了外頭,所以不同于其他高門大院裏的千金,恪守理法。不然,一個身處在閨閣裏的女子,怎會驗屍破案。”
說完她起身,走向那嬷嬷,露出微笑。
人人都知她餘寧姶能斷案,且因此獲封縣主之尊位,這是聖意,她文嬷嬷和其他人皆置喙不得什麽。
文嬷嬷雖然覺得十分晦氣,堅決認為女子不該行此事,卻不敢說些什麽。
寧姶正是清楚這點,才這般說起。
“至于我睡在哪裏,若是你不同意的話,你便寫信給你們王爺,他若不讓,我就去到別處住,他若是同意,你就不要再因為此事而對我甩臉色了,我臉皮兒薄。”
“我……”文嬷嬷被寧姶噎的一時間說不出話來。
“好了嬷嬷,我這兒還有事,有關什麽規矩的事情,等王爺回來之後再說吧。”她眼睛瞧着穆胥走了來,心急是否有什麽情報。
文嬷嬷知道此時書信與憲王簡直是自讨沒趣,便窩着一肚子的氣離開了。
穆胥瞧着文嬷嬷離開的背影,指了指,寧姶對他道:“沒什麽,就是橫豎看不慣我。”
穆胥笑了笑:“屬下說的沒錯吧,這文嬷嬷是個不好相處的。”
餘寧姶心裏揣着事,急問:“昨夜盯梢的人可有來告知有什麽消息?”
穆胥一斂色:“确實有剛剛過來禀告的……”
“可有什麽消息?”寧姶切切想知道。
“姑娘說的沒錯,那個布政使不僅是個好色之徒,還是個沉不住氣的。單單昨夜,便有好幾個人去到他的府上,看起來行色匆匆。”
“那是些什麽人?”
“說是不像是這梁州城的官員,看上去,看上去倒像是商賈。”
“商人?”
寧姶正陷入疑思,瞥見外頭有侍衛走進來,說是有王爺的急件,她立時迎了過去。寧姶接過急件,看了一遍後臉色立時呈現出撥雲見日的表情。
真是如及時雨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