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被迫換號
第1章 被迫換號
◎“天氣漸冷,梧桐苑是破敗了些,荞兒可願搬來正院住?”◎
九月底,梧桐苑院前的兩棵樹葉子已經掉的精光,院裏雖然打掃得幹淨,但在晚秋時節,看着清冷。
三間正房兩間廂房,也不像國公府別處院子一樣配着小廚房,總而言之,略顯寒酸。
梧桐苑管事的李嬷嬷端着銅盆進進出出,來回六七次,才倒滿一桶熱水。
然後又讓林香、林棗把窗戶關嚴,這才仔細地把五姑娘燕明荞脫好衣服,抱進浴桶裏。
外面有點冷,燕明荞忍不住往水裏縮了縮,仰着臉問道:“嬷嬷,為何今日洗澡。”
她明明前幾日才洗過,而且,洗澡太麻煩了,院子沒有小廚房,平日燒熱水用小爐子,洗澡的話得去大廚房提。
燕明荞不想讓李嬷嬷她們來回跑。
李嬷嬷瞧着那張小臉,不夠巴掌大小,眼睛大,被熱氣熏得含着水氣,皮膚和剝了殼的雞蛋一樣,相貌和故去的陳小娘有七八分像,老老實實坐着,水弄臉上就把眼睛閉上,看上去可憐又可愛,讓她一時之間也不知該怎麽回答。
李嬷嬷琢磨了一會兒,道:“夫人公爺要見姑娘,所以得收拾幹淨。一會兒夫人要問什麽,姑娘就答什麽,若是問姑娘願不願意去正院,怕不怕苦怕不怕累,姑娘一定要說願意不怕。”
燕明荞遲疑地點了點頭。
李嬷嬷惶恐把這事兒弄砸了,這若成了後半輩子什麽都不用愁了,又囑咐道:“萬不能說二小姐的不是。”
林香和林棗年紀也不大,都低着頭不說話,顯然是早先敲打過。
燕明荞使勁點了點頭,二姐姐很好的,上次去玉明軒看她還給了她點心吃。
李嬷嬷從別的院丫鬟口中得知,夫人想再養個女兒,倒不是再生一個,而是把其他院子的庶女抱到正院去。
Advertisement
這事兒說起來也奇怪,兩個多月前二姑娘落水了,那會兒初秋,湖水冰涼,救上來人差點就不好了,好險不險撿回來一條命。養了一個多月身子慢慢轉好,可性子也跟換了個人似的。
梧桐苑離正院遠些,李嬷嬷也只是聽別人說,說二姑娘性子變得頗懶,從前拿得出手的琴棋書畫不願再碰了,光就在屋裏躺着,一手話本子一手零嘴的,時時語出驚人,把夫人氣個不輕。
就是因為這樣夫人才起了再養個女兒的心思。
這兒是燕國公府,盛京數一數二的世家大族。
早些年府上出過一個皇妃,這府上的公子姑娘們,出身好吃喝不愁,但仰仗着府裏長大,總得為國公府做些什麽。
從前二姑娘性子才情是一等一的好,這才出了事兒,總不能把刀架在人脖子上逼着學,萬一再給逼死怎麽辦。
再說了,好不容易撿回來的一條命,夫人也舍不得。
但國公府總得有一個拿得出手的貴女,夫人親自教養的和別人自然不一樣。
李嬷嬷低頭看了眼燕明荞,燕明荞頭發揉起了泡,臉蛋被熱氣蒸着,透了點粉意,就跟蒸包子一樣。
燕明荞今年六歲,生母陳小娘走得早,梧桐苑就一個管事嬷嬷兩個丫鬟。
在國公府斷然不會短了吃喝,但是沒人護着的孩子肯定比不上有仰仗的。
梧桐苑沒小廚房,夏日還好,春秋拿回來的菜都是冷的,四季的衣服料子也都是別人挑剩下的,而且,別的姑娘在這個年歲已經啓蒙請先生了,但燕明荞就像被遺忘了一樣。
陳小娘在世的時候就是安分守己的性子,再加上相貌出挑的緊,十分得燕國公喜歡,只不過人走之後,女兒也被抛之腦後了。夫人不會過度關注這些庶女,親爹都不管,指望着嫡母?
明明她們五姑娘模樣好看,又乖巧。
如果能養到夫人膝下,就好了。
李嬷嬷摸着水沒那麽熱乎了,就把人給撈了出來,都擦幹淨之後,把頭發編成了兩個小花苞,綁上兩根紅繩,想了想,又加了兩根銀質的小釵子,省着看着太過寒酸。
衣服是新做的秋衣,不過料子是去年的,顏色也不是适合這個年齡穿的,而是老氣橫秋的墨綠色。
但燕明荞長得好看,又白,這顏色一襯,顯得她像一塊上好的暖玉。
李嬷嬷覺着是下人,照顧五姑娘是本分,但有些事不好說與她聽,以免失了這個年紀孩子獨有的稚氣。
她能做的就是這些,只能剩下的,聽天由命了。
燕明荞在府上行五,大姑娘是虞小娘生的,今年春天出閣了。
落水的燕明玉今年十三歲,是正八經的嫡出,中間還有兩位姑娘,後頭還有兩個小的,這事兒未見得能落到燕明荞的頭上。
燕明荞沒小娘,夫人養着放心,但錦華苑的六姑娘才三歲,生母孟小娘還有個三姑娘,也不是沒可能。
從梧桐苑到正院要走一刻鐘多,燕國公府極大,有數百畝,院子不少,其餘地方都是名貴草木,各種小路曲曲折折,走過來極其廢時間。
燕明荞走在前面,李嬷嬷和兩個丫鬟在後頭跟着,雖然走得累,但燕明荞沒喊人抱過。
今兒她來給嫡母請過一次安,這臨近傍晚又來一次,她盼着早點回去,吃過飯好去被窩裏窩着,她現在肚子都餓了。
走了一刻鐘多,可算到了正院,守門的婆子把人放了進去,然後正院的大丫鬟進屋通禀,沒一會兒,就把燕明荞領了進去。
屋裏燭光明亮,燕明荞進屋之後就低着頭老老實實地行禮,“見過母親。”
主位上一人咳了聲,是道男聲,燕明荞想了想又道:“見過父親。”
“起來吧。”沈氏聲音有些冷淡,若是燕明荞擡頭,就能看見她神色憔悴。
燕國公沒說什麽,坐在一旁喝着茶。
燕明荞規規矩矩地站好,她不敢亂看,只敢用眼角餘光瞅瞅,屋裏除了父親母親沒有別人。
燕明荞還未啓蒙,但有嬷嬷教導禮儀,世家貴女講究行坐躺都規矩,她穿着墨綠色的衣服,顏色不合适,卻顯得人唇紅齒白。
頭發也整齊,是個懂禮的姑娘,平日裏請安也未曾遲過,反正在沈氏這兒,第一關算過了。
沈氏讓丫鬟搬了個小凳子,看着燕明荞乖巧得不行,她咳了一聲,語氣溫柔些許,“荞兒這陣子都做了什麽,說給母親聽聽。”
沈氏問什麽,燕明荞就答什麽,絲毫不知這些問題都是考驗。
“每日晨起來母親這兒請安,回去用飯,偶爾會和丫鬟們玩一會兒,其餘時間都是睡覺。”
沈氏見她口齒伶俐,神色也緩和了些,“這陣子吃的用的可好。”
一聽吃的,燕明荞神色雀躍了些,回道:“好,晨起用了金絲酥,棗泥餡兒的,可好吃了。”
沈氏道:“中午呢?”
燕明荞:“中午吃的是豆沙饅頭,還有炒青菜、小黃魚。”
燕明荞吃飯不是想吃什麽就吃什麽,而是大廚房做什麽她拿什麽。
國公府沈氏管得緊,但下頭人做事也圓滑,就連看碟下菜都做得不動聲色,燕明荞不知道那些事,只知道像小黃魚這些菜,她一個月才能吃上一次。
她也明白母親和小娘不一樣,但是平日沒人和她說這些,有人問她就總想多說一點,一時之間把李嬷嬷的囑托全給忘光了,“小黃魚好吃,很是酥脆,其他的菜也很好吃。”
沈氏忍不住笑了笑,這些日子的愁緒不知不覺消散了些許,“可用過晚飯了?”
燕明荞搖了搖頭,沈氏道:“那陪父親母親用些可好?”
家宴都在正院,燕明荞來過幾次,家宴上全是好吃的,便點了點頭。
沈氏讓丫鬟傳菜。
不一會兒,一大桌子菜就擺好了,離燕明荞近的都是些小孩子喜歡的甜食炸物,她話很少,除非問的時候,其餘時間都是一聲不吭地專心吃飯。
眼睛跟葡萄似的,臉很白,有些像從前的陳小娘,但少了點柔弱多了幾分憨态,可愛的緊。
沈氏又想起了自己的女兒,醒過之後每每語出驚人,一想就頭疼。
她就這麽一個女兒,十三歲到了議親的時候了,沈氏想着先訂下,這幾日看過幾個,燕明玉沒有一個滿意的。
沈氏問她中意什麽樣的,燕明玉竟說最好是死了夫人的鳏夫,說是、說是嫁過去之後不用生養孩子。
差點把沈氏氣個半死。
這樣的燕明玉讓沈氏怎麽放心放她參加宴會,于是就起了再養個女兒的念頭。
幾個庶出女兒和她并不親近,三姑娘四姑娘課業馬馬虎虎,六姑娘是孟小娘的,沈氏嫌膈應,而燕明荞年歲小,又沒生母看顧,是最合适的人選。
小小年紀,說話不是裝的,性子也算淳善,就先抱到正院,等過兩年再單獨住,請先生好好教導琴棋書畫,萬不能再像明玉一樣。
雖然這樣想,但對沈氏來說,女兒落水之後什麽都不願意學不願意做,跟看破紅塵一樣,還是讓她心裏極其不好受的。
打罵舍不得,又不敢把人逼太緊,本來就小死過一次,沈氏不想把女兒給逼死。
她氣得不知怎麽才好,也只能由她去了。
這鬼門關走一趟,興許對有些事看開了,沈氏只求燕明玉能好好活着。
而明荞不記得生母,當作嫡女來培養也未嘗不可。
吃過飯,沈氏看燕明荞自己擦了嘴,收拾的幹幹淨淨的,笑着問道:“天氣漸冷,梧桐苑是破敗了些,荞兒可願搬來正院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