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踏春

第30章 踏春

考究功課主要是看看燕明荞放假幾日看書看得如何, 再看看她的書法上有沒有進益。

四本書,傅仲宴也不是字字句句都考,挑一部分他認為難的, 問其意思,其餘的該放就放。

傅仲宴對燕明荞還算放心,但也怕她放假貪玩,好在燕明荞基本上答上了,有些不會的, 也是本來就不會, 而非看得不細致。

一老一少, 一立一坐, 看着倒是分外和諧。

不懂之處傅仲宴略微提點, 燕明荞也就明白了, 考完功課後他然後又說了兩本書, “先看這兩本, 一個月後我會考你。”

如今上着課, 只能用課餘的時間來看, 一個月看兩本書差不多。

考完燕明荞的功課, 這節課已經過去了半個時辰,剩下的時間要檢查沈元景的功課, 傅先生放假前給他布置了練字的作業,每日兩張, 傅仲宴數了數, 數目是全的。

至少态度是好的,有些進益, 寫的比之前強了些, 這讓傅仲宴有些許欣慰, “好好練。”

沈元景點了點頭。

燕明荞對這動靜充耳不聞,有句話叫做莫管旁的事,書目她告訴了,那是因為姑母,而非沈元景這個人。

他愛如何便如何,不管學成什麽樣,都是他自己的事。

有時燕明荞會想,他就算告訴祖母他們自己聰明又如何呢,祖母只會為他高興,但有時候,她又想,倘若她沒來正院,母親對她不像如今這般,她會越過二姐姐,表現自己的聰慧嗎,估計也不會。

所以燕明荞也沒辦法說沈元景做的就是不對。

後頭的撫琴、書畫課是燕明荞自己上的,只有最後一節算術課沈元景來了。

先生覺得,再教兩個月,學了商功、均輸、盈不足、方程、勾股後,這門課就能停了。

Advertisement

說起來他還挺喜歡這兩個學生的,燕明荞一教就會,而沈元景雖笨,但勝在聽話不搗蛋。

也不知到時候用不用再教沈元景。

其實就算不單獨教沈元景,他也得來,府裏還有幾位小公子,鄭小娘的兒子四公子今年三歲,還有個五公子兩歲了,三歲的那個開春該啓蒙了,也要學這些。

虞小娘的六公子也是兩歲,估計明年和五公子、六姑娘一塊啓蒙。

這幾個孩子還太小,也不知能不能養大,沈氏管得很少,養成什麽樣全看自己的小娘如何教養。

沈氏有時覺得,子女會像母親多些,畢竟燕國公是只管生不管養,還求一個多子多福,越是孩子多越覺得燕國公府人氣高,自己也能比別人(府裏孩子少的)挺直腰杆。

所以說,孩子們多是像教養自己的人。

燕明月就很像孟小娘,不管是對正院的敵意還是若有若無的小算計。

沈氏有時會想,孟小娘這樣的人過得再好只是入府給人做妾室,那燕明月一個庶女,以後又能有什麽出息呢。

所以,對錦華苑,沈氏一向懶得管。

但懶得管不代表不會管,這回沈氏打算使勁壓壓錦華苑的氣焰。

馬上就開春了,府裏做春衣,每人兩身外加兩匹料子,給錦華苑的肯定都是別人挑剩下的,顏色土氣,料子也不算時興。

反正錦華苑的禁足不出門,春衣也不用太着急做,這些事下面的人就會辦好,根本不用沈氏吩咐。

開春賞花宴各種宴席,沈氏也不會帶燕明月出門,這估計是孟小娘最在乎的事。

一年就春日裏最适合出門游玩,結果要禁足三個月。

大約是好事都趕到一塊兒了,上午的時候,沈氏收到了定遠侯夫人送來的帖子,說是下月月初,一塊兒去城郊踏春。

下個月是二月,正趕上驚蟄時分,天也暖和了,初二那日是龍擡頭,可以去莊子走走轉轉,肯定別有一番滋味。

越朝人有踏春的習俗,世家還回采春,摘些野花野草什麽的,全當個樂子。

沈氏明白,這大概是滿意燕明玉的意思,到時候一塊兒去城郊,沈氏也看看定遠侯夫人為人處世如何。

嫁人嫁人,可不單單嫁的是那個人,進府之後要操持大大小小的事,可不能找個厲害的婆婆。

沈氏兀自高興着,晚上還讓小廚房做了一桌好菜,讓兩個女兒過來吃飯。

燕明玉萬萬沒想到,上元節見過一次劉熙遠之後,竟然還有後續。

她當時回來說得模棱兩可,對沈氏說的是就見了一面,并沒有說幾句話,妹妹太困了,就早些回來了。

在沈氏心裏,一個還不知道是不是女婿的人,自然比不上貼心的女兒,所以未曾責怪,想着緣分這事強求不得,反正燕明玉還小呢。

誰知道過了幾日,竟然來信了。

自己的女兒被相中,那代表女兒教養的好,沈氏自然是高興的。

但燕明玉不高興,她對着一桌好菜食不下咽,想開口反駁,又不知從何說起,難不成直說沒看上?

“母親……”

沈氏:“怎麽了?”

燕明荞把嘴裏外皮油亮的乳鴿放下,趕在姐姐說話前開口道:“母親,那個哥哥我見過。”

沈氏笑着問:“明荞覺得如何,夠不夠做你的姐夫?”

燕明荞沒說劉熙遠好,也沒說不好,抿了下唇,選了個折中的,道:“我覺得沒有大哥哥好。”

當然是大哥哥最好,而且他也沒有鎮北侯看着有氣度,兩人那日穿了一樣的衣服,燕明荞忍不住做比較,劉家的哥哥就像棵小樹苗,而鎮北侯好像參天大樹。

燕明荞不知道這個比喻恰不恰當,但她是真心覺得,劉家的哥哥還不夠好。

燕明玉松了口氣,心說還得是妹妹,拿着燕明軒比,正能說到沈氏心坎兒裏。

燕明荞不過童言,但沈氏在這種時候從不把燕明荞當普通孩子看,普通孩子哪兒會遇事讓丫鬟請老夫人過來。

燕明荞本來就聰慧,也不是什麽都不懂,若是她都能看好……

沈氏道:“哪裏不如你大哥哥好?”

倘若燕明荞說哪裏都不如,沈氏大概會覺得這是胡說的。

燕明荞實話實說,“大哥哥說話更平易近人,沒架子,劉家哥哥總是端着,而且,沒有大哥哥長得好看,人也瘦弱些,別的我就不太清楚了。對了,那日還來遲了,不過可能是因為路上人太多,他過不來吧。”

燕明玉咳了一聲,“也就多等了一會兒,倒也沒什麽。”

沈氏皺了皺眉,長子相貌并不是特別出色,但勝在挺拔高大,不如長子,那得是什麽樣……怎麽頭一回見面還遲了呢,知道上元節人多,還不早點出門,怎麽讓姑娘家等着,單這點就不夠好。

沈氏覺得也不能一棒子把人打死,劉熙遠功課好,萬一還有其他的過人之處呢,等踏春的時候看看再說吧。

燕明玉趁着沈氏不注意,沖妹妹投了個感激的目光,相比于她說,肯定是妹妹說的話更有分量。

燕明荞低頭笑了笑,她其實也是實話實說,二姐姐的夫婿要好好看的,不能随意,所以有不好的地方自然要說出來。

沈氏給燕明荞夾了一塊糖醋魚的魚肚子,心裏不免又愁了起來,這可怎麽辦才好啊。

燕明荞也給沈氏夾了菜,“母親,買東西還要貨比三家呢,更何況是給姐姐找夫君,您得好好瞧瞧,跟別人比一比,比過之後再做決斷也不遲啊。”

“而且,二姐姐也不急的,多挑挑。”

沈氏:“行了行了,你個小姑娘懂什麽,當挑白菜呢。”

是得挑,但也不能挑太多,不然外面會說這家姑娘不好,親事總定不下來。

燕明荞這回埋頭吃飯了。

吃過飯,燕明荞回屋量尺寸,要做春衣了,去年的冬衣再入冬估計穿不了了,燕明荞到那時還得長兩寸。

繡房的丫鬟量着燕明荞高了一寸些許,身上肉少了些,大約是抽條了。

腳也長了點,鞋子都得重新做。

裏裏外外好幾件衣裳,差不多等上半個月就好了,那會兒天暖和了,穿正合适。

還有句話就春捂秋凍,總之,春天是不能太早脫棉衣的,也省着受了風寒。

不僅棉衣脫得晚,各院都送了各種補品,當然沒給錦華苑和燕明月院子送,在這上頭,沈氏還是很記仇的。

等到月底,正院和壽安堂的春衫就做好了,燕明荞試了試新衣服,比冬衣輕巧不少,不過前兩日下了場雨,雖然回暖,卻也沒到真正暖和的時候,所以還是穿的夾棉的冬衣。

燕明荞捂着熱,有時侯跑一頭的汗,熱得很。

但燕明荞還是跑的飛快,今兒兄長們放假,都回來了。

燕明澤也是回來後才知道自己的小娘姐姐被禁足了。

孟小娘被禁足之後連院子都出不了,錦華苑的丫鬟早晚能回下人房,但不能出府,而且院門口還有兩個身強體壯看門的婆子,沒人敢往外闖。

孟小娘唯一的希望就是燕明澤,她盼着燕明澤放假和燕國公求求情,興許就能放出去了,這是唯一被放出去的機會。

但燕明澤仔細想了想,決定不去燕國公那兒求情了。

三月初考試,燕明澤不想這個時候被這種閑雜的事打攪,他只想好好溫書,而且,小娘那邊他不是沒勸過,說讓三姐學學推拿按摩的本事,去讨好祖母,得祖母喜歡什麽就有了,為何非要找母親的不痛快。

這下好了,被禁足不說,還連累他被父親母親不喜。

只不過,不去求情顯得他太過冷血薄情,燕明澤還是去了趟書房,聽燕國公說話沒轉圜的餘地,又施施然出來了,放心地回自己的院子溫書去了。

他甚至想,被禁足也好,省着打攪他。

放假兩日,燕明澤門都不出,讓苦苦等待的孟小娘徹底死了心。

雖然兒子寒她心,可她不靠兒子靠誰啊,孟小娘只盼着燕明澤能考好些,這樣她也能早點出去。

燕明月把正院三人在心裏罵了個遍,罵完又覺得不解恨,把燕明澤罵了一遭。

鋪子賺的銀子沒少拿,卻半點用都沒有。

兩日假過得很快,燕明軒在家看了兩日書,令他稱奇的是,燕明烨竟然也能靜下心看書,學得還頗為認真。

燕明軒有種弟弟終于長大上進了的感覺,不管這次考不考得上,總歸沒有混着去考試,這就比以前長進太多了。

燕明烨也覺得自己想的和從前不一樣了,他今年十二歲,再有幾年自己都該娶媳婦了,以前不管燕明澤學得多好,他都不當回事。

現在知道有人想學都學不到,上學反倒變得難得可貴起來。

燕明烨是燕國公府的公子,出門在外也是拿得出手的,他身邊有不少人捧着他,都是家世不如他的,有功課好的,也有差的。

大多帶着他玩兒,鬥蛐蛐,彈珠子這些。

沈元景是第一個帶着他學的,燕明烨又不傻,他知道誰對他好,沈氏燕明軒總讓他讀書上進,沈元景年歲比他小,卻跟他母親兄長一樣。

是該讀書了,如果連童生都考不上,那也太丢人了。

燕明烨不全是因為沈元景才學的,但也和他有點關系,他以前用過的書都送給了沈元景,反正放他那兒也占地方。

沈元景用不太到,但還是收下了,時不時挑兩個問題去請教,這樣能讓燕明烨記得更紮實一點。

兩日假一晃而過,燕明軒和沈氏說下回放假就不回來了,他打算半年回來一次,在書院溫書。

燕明烨燕明澤也不回來,兩人三月份就考試,得等考完試再說。

沈氏為燕明軒燕明烨打點了不少東西,燕明澤以往都是由孟小娘打點,如今孟小娘被關着,按理說該由沈氏準備,然後準備和燕明軒燕明烨一模一樣的就好了。

但沈氏懶得弄這些,讓人給錦華苑傳了個話,孟小娘自己準備,到時候丫鬟過去取。

包袱裏是開春穿的衣裳,一些幹糧藥品,還有銀子。

讀書費銀子,就像燕明荞的月錢,花也是花在了買書上,一本一兩多銀子,所以寒門子弟讀書難,寒門子弟讀書是舉全族之力供出來的。而農家出身的,讀書就更難了,一年到頭也家裏賺的銀子也沒幾兩,所以大多讀書人去晉中書坊抄書,買得起書的反而是少數。

燕國公府的公子們就屬于第一種,燕明澤每月有五兩月銀,燕國公時常給他銀子,因為他是幾個兄弟中讀書最好的,所以只要是和讀書做學問有關,燕國公必給銀子。

孟小娘也會給他錢,包括燕明月的雜貨鋪子,每月三十多兩的利潤除了要給燕明茹十兩,剩下的還要分一半給燕明澤。

孟小娘常對燕明月說,你們是親姐弟,自該互相幫扶,日後你弟弟登科,別人看你有依仗,自然高看你一眼,你弟弟記起你的好,待你出嫁後會挂念你。

燕明月信了,但她沒想到的是,還沒等嫁人呢,這個弟弟就靠不住了。

孟小娘也覺得心寒,意思着塞了五兩銀子,連以往一半都沒有。

也是現在受難,丫鬟們出不去,拿不着鋪子的盈利,手裏也沒錢,還不知道三個月怎麽樣呢,自然不能像往常一樣給。

馬上就考試了,燕明澤在書院能花多少錢。

而看見包袱的燕明澤只覺得小娘不理解他,他又不是沒去求情,是父親不答應,他有什麽辦法,難不成要他跪下求情,那只會讓父親更厭惡他。

五兩銀子也是銀子,燕明澤帶着一堆衣裳鞋襪,跟兄長們一塊兒坐馬車去書院了,下回回來,就是考完試的時候了。

而燕明玉燕明荞也該收拾收拾,準備明日的踏春。

她有點想吃野菜餡兒的餃子了,打算明兒讓丫鬟們挖挖看,若是有的話就挖回來包一頓。

早春,府裏的迎春已經開了,地裏的小草也冒了綠芽,要燕明荞說就是“最是一年春好處”,但到了燕明玉嘴裏,就是看起來挺新的。

尤其下過雨後,府上各處打掃得幹幹淨淨,泥土由幹枯的黃變成了棕褐色,小草又好像一夜之間冒出來,看起來就特別新。

燕明玉對明日的踏春有數,沈氏不是很滿意劉熙遠,那就夠了,就當是去挖野菜。

沈氏怕燕明玉一個人不自在,給燕明荞也請了假,想了想,讓燕明茹也去了

沈氏不知道孟小娘撺掇的事有沒有鄭小娘的份兒,但她希望府裏的妾室們安分一點,所以樂意給些好處。

鄭小娘戰戰兢兢過了半個月,這下一顆心才放下來,夫人沒懷疑她,但孟小娘出來了未見得不說,所以鄭小娘決定坦白從寬。

沈氏象征性地罰了她一個月禁足,只不過沒罰燕明茹,也算是沒太計較。

沈氏還問了問沈元景,要不要踏春。

沈元景給拒絕了,“多謝伯母好意,但我不太想去郊外,我能去街上轉轉嗎?”

沈氏給了他腰牌,說實話,她也不知道怎麽和沈元景相處,但沈元景不惹事,也不像燕明澤一樣,雖然常和燕明烨一起,卻不會給人帶壞。

是一個不錯的孩子。

沈氏給了他腰牌,想去哪兒帶着小厮去,逛逛看看都行,她給寧湘使了個眼色,寧湘當即拿了個荷包出來。

是沈氏給的零花錢。

沈元景往後退了一步,“伯母,我還有錢,夠花的。”

比起自己的兒女們,沈元景過得還是清苦些,但比起城外吃不飽飯的人,這也挺好的。

寄人籬下雖不好,可是總能吃飽飯。

這話說得也沒錯,各人有各人的煩惱,沒必要一概而論,什麽都攀比,最後只會像孟小娘一樣,臨了什麽都得不到。

燕明荞這邊請了一日假,她還記得上回賞雪宴,出去吃了烤茶和烤水果,滋味很好,所以對明日出門特別期待。

新衣裳和新首飾已經引不起她的興趣了,燕明荞下課之後就去玉明軒,明日踏春要吃什麽。

燕明玉道:“五妹妹吃過春餅沒?”

野菜餃子得帶回來吃能吃,踏春吃春餅好了。

燕國公府吃面食少,但越朝卻是有吃春餅的習俗的,一張薄薄的餅,裏面卷各種菜。

但燕明荞很少吃,她搖了搖頭,“二姐姐,我還沒吃過。”

燕明玉道:“那就吃烤鴨和春餅。”

別說明兒吃烤鴨,就算燕明玉現在要,小廚房也能給做出來。

燕明荞夢裏都是烤鴨和春餅,聽二姐姐說好吃的緊呢,甜香甜香的,也不知道是什麽樣的甜香。

次日天朗氣清,風還有些涼,楚铮又逃學了,也不是逃學,他根本沒回書院。

他騎馬出門,跑的很随意,他最煩的就是父親管他。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