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寧氏回京

第53章 寧氏回京

離開正院的時候, 是蘇巧慧身邊的丫鬟扶她出去的,明明是以前走過的路,卻要提醒她跨門檻, 下臺階的時候也提點了,“蘇小娘小心些。”

蘇巧慧心緊了緊,她剛有孕,如今将将兩月有餘,并未顯懷。她原以為能母憑子貴, 不說別的, 至少給院子裏多添兩個丫鬟, 誰知道, 什麽都沒有, 還被變相地禁足了。

夫人的意思, 不許別人來落竹苑打擾她養胎, 她也少出門少惹事。若是她出了事, 就是丫鬟的過錯。

落竹苑的丫鬟是她的丫鬟, 主仆一體, 罰她的丫鬟不就是打她的臉嗎, 那也是她的過錯。

蘇巧慧算是明白了,這個孩子夫人根本就不在意, 府裏除了許秀心,誰沒孩子。

很快她又振作起來, 別人不在意, 那也說得通。夫人能看的慣她有孩子嗎,孟小娘會樂意她有孕, 不管別人怎麽看, 只要公爺在意就好了。

燕國公的确挺滿意的, 府裏添了人丁,不管是男是女都是值得高興的事。

只不過,這樣的喜悅他經歷過太多次,根本不像蘇巧慧想象中那樣。

燕國公拍拍蘇巧慧的肩膀,“不錯,你好好養胎,把孩子生下來。”

他兒子多,女兒也多,就不那麽盼着生兒子了。燕明軒是沒考上,可他是長子,老夫人喜歡,日後肯定是要承爵繼承國公府家業的。雖然燕明澤聰明點,但他不可能把爵位給燕明澤去。

不看父子情份,不看兩位老人那兒說得過去不,不看夫妻情分,什麽都不看,也得看看鎮國公府和兩個女兒。

後來燕國公想了想,他這是要得罪鎮北侯,他氣慢慢也消了,覺得自己是太沖動了。如今沈氏不理會他,兩個女兒跟她們母親一個樣,燕國公只能等老夫人回來,緩和一下,興許關系就不這麽僵硬。

燕國公後來也想,沈氏估計就是仗着鎮北侯府,仗着女兒未來的婆家才這般。

也不看看是靠誰,才有這樣好的親事。

燕國公這兩日去正院了,也給了沈氏臺階,但沈氏根本不吃這套,要麽讓他去錦華苑,要麽讓他去落竹苑。

要不是蘇巧慧有了身孕,他根本不會來。

多了個孩子他高興,可這份高興還不及看燕明玉嫁的好。

他怕沈氏不高興,就随手賞了點東西,讓蘇巧慧好好安胎,缺什麽就去正院。

蘇巧慧難以置信地張開嘴,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燕國公:“對了!”

蘇巧慧打起精神,“公爺?”

燕國公不忘敲打幾句,“你有孕了,也要敬重夫人,不能仗着有孕就胡來,府裏夫人最大,明白了嗎。”

蘇巧慧勉強地扯出一個笑,“妾身明白。”

燕國公滿意地點了點頭,沒有再說別的,轉頭就去了錦華苑,連飯都沒在這兒用。他聽蘇巧慧說害喜,若是在飯桌上都吐,那他哪兒還能用的下飯。

落竹苑又變得冷清無比,油燈閃爍,兩個丫鬟在她身邊低頭候着。蘇巧慧看了眼窗外,只覺得外頭日光褪去,陰暗寒冷。

可能因為要入冬了,才這樣的冷。

蘇巧慧心拔涼拔涼,唯一慶幸的是,下人伺候的還盡心,吃喝不愁,真的就讓她好好養胎。

她攥着兩個丫鬟的賣身契,她們卻聽沈氏的。

就是想要出門轉轉,丫鬟都不讓,就讓她在院子裏走走,千萬別動了胎氣。

府醫診脈來也說,前三個月最是要緊,最好少走動。

蘇巧慧也在意這孩子,沈氏把她五日一次的請安都免了,若是養不好,她不知道會怎樣。

這種時候若孩子出了事,肯定會追根究底查清楚,孟小娘是想使點手段,把這個孩子“不小心”給弄掉,但她怕查到自己頭上。

等着以後再說吧,說不準蘇巧慧自己不中用,孩子根本生不下來呢。

就算生下來,沒準是個女兒,給份嫁妝了事。

露華苑和裕華園消消停停,兩人都有孩子,虞小娘在沈氏這邊,自然不可能去使壞。

鄭小娘是覺得,蘇巧慧腦子不好使,沒個娘家,就算哪天死在後宅都沒人給她申冤。

許秀心倒是沒想別的,也沒覺得羨慕蘇巧慧要當娘了。。她自己住就很好,每月二十兩銀子,吃喝都在府中,只要給兩個丫鬟看門婆子月錢。

自己再繡繡帕子荷包之類的,偶爾還會接一兩個大件,這樣兩個多月下來,也攢了五十多兩銀子了。

五十多兩銀子,能把她買下來了。

她争取趕在大公子承爵之前多攢點錢,她不指望燕國公,也不想攀附着誰,那樣還不如給夫人姑娘們做些帕子衣裳之類的。

許秀心就給燕明荞做過鞋子,她做的鞋子舒服又好看,穿起來不磨腳,顏色也好看,鞋頭繡兩朵小花,看起來秀氣的很。

不知不覺,她選了一條和蘇巧慧完全不一樣的路,兩人誰都不知道究竟哪條路是對的。

蘇巧慧有孕一事,就像往湖泊裏投了個小石子,有一點動靜,但沒有在國公府掀起太大的波瀾。

相比之下,老夫人老國公回府要重要的多,府裏開始打掃庭院,大廚房已經着手準備上家宴的菜品了,看着倒是和去年差不多。

沈氏有意讓燕明玉學,省着日後嫁人了,兩眼一抹黑,什麽都不會。

燕明荞還小,不用做這些,她盼着祖父祖母回來就好了。

她以前常去壽安堂吃飯,雖然不常和祖父說話,但是和祖母親近,就覺得想念祖母。她在心裏數着日子,初九那日,門房的小厮就來禀告,說老家來的馬車已經到城門口了,過會兒就到了。

*

時隔數月,寧氏又回到了盛京。

秋日景象蕭瑟,不比離開時春意融融,更重要的是,孫子孫女都定了親事,眼瞅都長大了。她感覺燕明荞也長高不少,站在燕明玉的旁邊,一個亭亭玉立,一個那麽大點,越來越出挑了。

寧氏看國公府什麽都和原來一樣,只有自己疼愛的孩子長大了,一時之間百感交集。

“快過來讓祖母看看,快過來。”寧氏背沒去年的時候直,頭上銀發也添了幾根,她拉住明玉明荞的手,連着哎了好幾聲,“不錯不錯,又高了。”

燕明荞不僅給寧氏看,還轉着圈給她看,“祖母您好好看看我。”

寧氏被她逗得一笑,打趣了幾句才看向其他人,沈氏旁邊是府裏的妾室,妾室們各自領着自己的孩子。

認得倒是都認得,就是不親近,對府裏的四公子五公子他們亦是如此,只點了點頭,“明旭明遠他們都長大了。”

鄭小娘笑着答話:“老夫人說的是,明遠一直念着您呢,他今年啓蒙了,學了不少字,還會背詩了呢。”

寧氏笑着說道:“好孩子,都是好孩子,快進屋吧,在這冷風嗆口的地方站着做什麽。”

一群人這才進去,最前頭背着手走得飛快的是燕國公。寧氏慢悠悠的一邊是燕明荞,一邊站着燕明玉。後頭是戴着點翠頭面的沈氏,好像這幾個人才是一家人。

再後面,才是國公府衆人。

燕明月眼裏有點失落,若是當初聽燕明澤的,興許今日站在祖母身邊的就是她了,只可惜,現在再去也晚了。

她還是別想這些了,連這些都羨慕,燕明月你也太沒出息了些。

蘇巧慧一直想上前說話,只不過她就是個妾室,根本沒有機會。她摸了摸肚子,心裏更沒了頭緒。

老夫人要重視,絕對不是這個态度。

大公子馬上就成親了,等孩子生下來,過不了幾年大公子就承爵了,到時候一分家,她有那個能力把孩子養大成人嗎。

可像許秀心那樣,日後又是什麽歸處。

這國公府遠沒有看上去那麽好,就連夫人亦是。

寧氏先回了壽安堂,晚上家宴再和大家說話,舟車勞頓,自該好好歇歇,她對沈氏道:“有明玉明荞陪我,你忙你的去,這些日子辛苦你了,萬事都得你操持。”

做婆婆的,知道自己兒子什麽樣,這陣子辛苦媳婦了。

沈氏微微低下頭,“沒什麽辛苦的,對了,剛母親也看見了,府裏多了兩個新人,蘇氏有孕了,也算一樁喜事。”

寧氏拍了一下桌子,頭上的金簪都跟着晃了晃,“胡鬧!都多大的人了,明軒都要成親了,他還要納妾!”

沈氏知道這有做戲的成分,寧氏覺得燕國公荒唐,但沒到生氣的地步。她自不會說是自己主動給燕國公納妾的,“左右是添丁的喜事……對了,明玉定親的事,就讓她自己和您說吧,兒媳先告退了。”

說完,沈氏就離開了。

壽安堂和寧氏離開前一模一樣,屋外丫鬟端進來熱茶點心,看樣子是早早就準備上了。

寧氏拉着燕明荞坐下,看了燕明玉一眼,“還不快說給祖母聽聽。”

燕明玉哎了兩聲,“這有什麽好說的……”

年後見劉熙遠,寧氏是知道的,後來四月份的時候見了林家公子,不了了之,之後才有了和鎮北侯的這門親事。

之前見過兩次,後來宮裏姑母來問她,親事就順其自然地定下了。

七月初定親,楚堪疑定親之後沒幾日就回西北了。燕明玉還幫忙收拾了點東西,七夕過後,寫了封信去。

那時她來這兒有一年了,雖然說每日懶散,不過為了看話本子也認了不少字。

畢竟也是上過學的人。

再後來管鋪子,有些地方的文書需要她寫名字,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地練了練。

勉強能寫信見人。

說實話,燕明玉是沒想着楚堪疑會回信的,寫信是為了謝禮。他這個人,最是守禮不過,後來她又想了想,七夕送的玉佩說不準是陳管事自己準備的,為了讓她高興,故意說是楚堪疑送的。

陳管事若是放以前看的小說裏,那就是萬能管家,全能秘書。

她信上第一句就說“玉佩我很喜歡”,未免太自作多情了些。

她和楚堪疑也沒別的可說的,定了親的男女可以通信可以贈禮,但是不能過火,說出去燕國公府的女兒沒教養。

燕明玉不能給府裏添麻煩。

信上規規矩矩的,連關心的話都少,寫了寫楚铮的事,問了問楚堪疑在軍營好不好,寫了一頁多,這封信就這麽寄過去了。

七夕之後寄的信,八月中旬燕明玉收到了第一封回信。

并非是看了她的信才給回信的,因為信裏第一句是已到西北,安好勿念。

這是楚堪疑到西北之後寫的,告訴她,他已經到了,一切安好,不必挂念。

有時,這四個字,的确比“我很好不用想着我”好聽些。

後頭的幾句就是幹巴巴的在西北如何,吃飯練兵,吃飯練兵,這種生活,估計燕明荞見了都搖頭,枯燥乏味得很。

燕明玉覺得這就是報平安的信,收好之後也沒回,她七夕之後寫了信,這會兒楚堪疑應該收到了吧。

過了五六日又收到了一封,還是沒提玉佩的事,依舊是幹巴巴的吃飯練兵。

九月初燕明玉收到了第三封信,信中說喜歡就好,燕明玉才明白過來,這是楚堪疑收到回信又給她回的信。

從盛京到西北有兩千多裏,送信快些,快馬加鞭,好幾個信使送一條路上的,半個多月能送回來。

這期間,燕明玉寫了一封,楚堪疑回了三封。

她不知道這些是楚堪疑做這些事是從哪兒學來的,反正她還挺高興的。

燕明玉其實不太在乎楚铮生母的事,以前還有句話叫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盧氏生下了楚铮,就沖這個燕明玉也不會覺得盧氏不好。

只是她沒想到,本來以為的相敬如賓平靜如水孤兒寡母的婚事,楚堪疑會成為最大的變數。

不是光會打仗。

讓燕明玉怎麽和寧氏說楚堪疑呢,未婚夫?寫過信?

他們如今是什麽關系,在婚前談戀愛,還是說對未來夫人的關心,她也說不清。

只知道收到信時她挺高興的,別的感覺就沒有了。

喜歡根本談不上,充其量就算了相互尊重的筆友。

興許也有西北沒有戰事的原因,不然肯定會擔心楚堪疑能不能回來。

楚铮懂事了,知道讀書上進,明荞功不可沒。

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發展。

楚堪疑這麽多年,估計也知道顧家照顧家人了,也不錯。

燕明玉不敢保證別的,但她覺得楚堪疑人品不錯。

不必和劉熙遠林褚比,因為都有了各自的婚事,再說就不妥了,但絕對比燕國公強。

燕明玉表情變了又變,“祖母,你讓我怎麽說……我,哎,反正明荞也都知道,明荞!”

燕明荞很聽姐姐的話,她道:“祖母,我們在上元燈會看見鎮北候府小世子救人了,他并非如外面傳聞那樣不堪。

他能仗義救人,還會照顧人,有赤子之心。尊敬長輩,性子憨直伶俐,想着保家衛國,是個很好的人。

至于鎮北侯,那更是好人了,沒有他,就沒有越朝國泰民安的景象,他是個大好人。”

寧氏聽着燕明荞說好話,不由一笑,“有這麽好?”

當初劉夫人說的可是為了教養孩子才續娶的。

燕明荞搖了搖頭,“祖母,您覺得這就好了呀,這還不是最好的呢。”

燕明荞賣了個關子,“您猜猜,還有什麽好的。”

寧氏心道,還能圖他歲數大,大明玉一輪?圖他快三十了,一身傷病,死得快?還是圖嫁過去守活寡,繼子小不了自己幾歲。

“還有啥好的?”

燕明荞道:“聘禮很多,府裏上上下下對二姐姐很尊敬,還有小世子,把我母親當親外祖母!”

寧氏道:“這都什麽跟什麽啊。”

很快,她從燕明玉口中得知,鎮北候府的一半家産做了聘禮,震驚的話都說不出來。

一半財産,那……

燕明玉道:“誠意很足,楚铮不是頑劣不堪的性子,您見了就知道。”

事已至此,婚事都定下來了,寧氏也只是問問,不可能跟鎮北候府悔婚。

只能想着,多給孫女添些嫁妝,這樣到婆家腰杆子也硬一些。

“好了,聖上賜婚,又是你姑姑看過的人,祖母還算放心,若是他對你不好,大不了拼了我這條老命不要!”

燕明玉噗嗤一笑:“您說這話做什麽,就算對我不好,看在聘禮的份上,我也能忍受一二。”

燕明荞扒着寧氏的手,“祖母,您別光問二姐姐呀,還有我呢,您給我們的玉芳齋,您不知生意有多好!”

寧氏知道,月餅都送到蕭陽去了,她還吃了呢,“你們姐妹倆呀,最能幹了。”

兩人中午在壽安堂陪寧氏和老國公用的飯。

晚上家宴,燕明荞沒吃多,寧氏和幾個孫子孫女說了幾句話,妾室她一貫不理會。

對蘇巧慧的态度一直是淡淡的,家宴結束,又讓各院以後只初一去請安,其餘時間就不必了。

寧氏知道燕明軒出門游學一事,回來之後更是知道燕國公為此和沈氏大吵了一架。

這個兒子怎麽這麽不長進。

沈元景也去游學了,他今年十歲,說自己學得不通透,希望出門看看,能有所收獲。

燕明軒是長孫,肩上擔子重,寧氏覺得出門看看沒什麽不好,所以燕國公腆着一張讓她勸勸念安,她并沒有答應。

“明軒明玉都要成親了,明玉還嫁到鎮北候府去了,別看如今國公府爵位高于鎮北候府,但真比起來是我們高攀了人家。你是做父親的,過年就三十五了,有些事,別一股腦兒就做了,後悔都沒處後悔去。”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