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014

014/木雲木夕

吃完飯,姜錦年抱着書,在房裏繼續背。

文氏和顧明擠在門簾處探頭探腦,被姜錦年虎着臉趕走了。

“姩姩,你會嗎?不會爹爹教你啊。”顧明不死心,又扯着嗓子問了一句。

姜錦年看也不看他一眼,便拉上了門簾。

顧明急得在明間來回走,抱怨道:“瞧瞧,二哥都把咱們姩姐兒逼成什麽樣兒了!”

文氏只瞧着他暴走,并不言語。

“還三天之內背完《三字經》全文!老二當年也沒做到啊,他也是跟着先生學了——得有十天半個月罷?”顧明越說越氣,連二哥也不叫了。“不行,我女兒好容易才好了,不能叫老二給逼傻了!”

說着就要去找顧睿算賬。

“你回來!”文氏叫住顧明,不許他去。

把姜錦年給瓊鴉和雪鷗兩個小丫頭取名一節說了,“……姩姐兒聰明着哩,沒準兒真能背下來。你且寬心,我會看着她,必不叫她鑽牛角尖。”

顧明聽了,也是眼睛一亮,笑着點頭道:“姩姐兒還真聰明啊!”默了半晌,他也就冷靜下來了。

“那成,我和你一起看着姩姐兒。”

姑且一試,若是不成,那也沒什麽,畢竟孩子還小呢;若是成了,那他們三房可要徹底揚眉吐氣了。

說不準還能在京城揚名呢。一洗他這些年生了個癡兒的恥辱。

Advertisement

顧明越想越激動,搓了搓手。

幸而小孩子的記性好,加上姜錦年具有成人的理解力,她來來回回背了十幾遍,也就背下來了。

只是背得口幹舌燥,喝了好幾杯茶。

文氏怕她喝多了茶水,夜裏睡不着,便調了蜜糖溫水給她潤嗓子。

一連三日,從早到晚,姜錦年都在背誦《三字經》中度過。

終于迎來了第四日。

這三日,文氏一直都帶着女兒睡,每晚臨睡前,她都會讓女兒背一遍當天學的內容,并複習前天學習的內容,确保女兒沒有忘記。

文氏對女兒很滿意,但她對外卻從不顯露半點,逢人問起,就推說不清楚,“……她每日從她二伯那裏放學回家,就抱着書,也不知道她記沒記下呢。”

七姑娘要在三日之內誦讀《三字經》全文的消息,在定國府內不胫而走。

所有人都覺得,七姑娘太小了,不可能完成這個任務。

府上讀書最好的要屬二郎,他幾乎過目成誦,也花了三天時間才背下《三字經》,大郎和三郎花了七八天,小娘子們更是花了十天半個月的都有。

關鍵是他們都六歲才讀書的。

如今才三歲的小七娘,怎麽可能完成如此艱巨的任務呢?

三郎就對顧母道:“七妹妹肯定背不下來的。二叔就不肯教她了,七妹妹好可憐。老太太,不如讓七妹妹跟着我們一起去族學念書罷?”

顧母沒有答應。府裏的規矩不可破。

顧母免了七丫頭這幾日的晨昏定省,讓她好生溫書,雖然她并不相信七丫頭能背下來。

這日,姜錦年早早就起床了,裝扮好,吃過朝食就往擎松院去了。

瓊鴉拎着黃花梨木書匣子。雪鷗提着雕花紅木食盒。

看着主仆三人離開的背影,白果有些忐忑不安:“奶奶,咱們真的不用跟過去看看嗎?”

“不必。”文氏搖頭,“晚些時候,姩姐兒自己會回來說與我們聽的。”

她相信小家夥能做到的。

擎松院書房。

姜錦年掐着一口小奶音,正從頭開始背《三字經》。

顧睿坐在輪椅上,修長的手指靈活地轉動着雕花竹戒尺。

支摘窗底下擠了一群偷聽的小厮和丫鬟,都是各房的小郎君和小娘子派來的,就連顧母身邊的大丫鬟秋葵也在其列。

所有人都很激動,睜大眼睛看,豎着耳朵聽。沒人說話,連喘氣都悄悄的。

雖然他們未必聽得懂,但既然顧二爺沒打斷,那便說明七姑娘背得沒錯。

也不知過了多久,姜錦年背完了。她背得口都幹了,舔了舔唇瓣。

顧睿也停止了轉竹戒尺的動作,師徒二人平靜地對視着。

一雙雙黑白分明的眼睛都緊張地注視着顧二爺,不知從他嘴裏會吐出怎樣的評價。

是一字不錯呢,還是有錯漏呢?

這似乎變成了天大的事情,畢竟以前七姑娘是府上最蠢的,如今她會變成最聰明的那個嗎?

靜默良久,顧睿平靜開口:“孺子可教。既然你通過了考驗,便繼續跟着我讀書罷。”

姜錦年心口一松,眉眼彎起來,大聲應是。

丫鬟小厮們俱都眼瞳一擴,怔愣了一瞬,爾後回過神來作鳥獸散,紛紛跑着回去報信。

“天爺,誰能料到,七姑娘如今反倒成了最聰明的那個了。”

“可不是!七姑娘真是太厲害了!她到底是怎麽背下那麽一長串的東西的啊?我聽都聽暈乎了。”

“是呢。便是三郎背書也沒這麽快的。”

……

不多時,阖府上下全都知道七姑娘三歲就能背《三字經》的消息了。

下人紛紛都在議論,說三奶奶總算是熬出頭了。

這下誰還敢說她生了一個傻子!

七姑娘不僅不傻,反而還頂頂聰明呢!

瓊鴉也拔腿跑回薰風院,跑得上氣不接下氣,喜氣盈腮道:“白果姐姐,咱們姑娘全都背對了!二爺答應繼續教咱們姑娘讀書呢!”

白果聽了大喜,轉身進屋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文氏,抓了兩把果子給瓊鴉,讓她和雪鷗分着吃。

瓊鴉珍惜地用蓮青褙子兜了,喜滋滋回去了。

姜錦年對此一無所知,顧睿教她寫字,她學得很認真。

她很想學會顧睿的那一手好字,既有筋骨,又靈動飄逸。她現在還小,正是打基礎的好時候。

顧睿見她态度端正,心裏很是滿意,看她的目光不免又多了兩分期許。

課間休息,顧睿喚來貼身小厮江來,囑咐他去書肆選一本《新編相對四言》描紅本,給小弟子描紅認字用。

因為這本書有對應的圖畫,能幫助孩子更好地認字。

江來答應着去了,半個時辰就買回來了。

姜錦年收到描紅本,很歡喜,道了謝。

這天下學,姜錦年終于鼓起勇氣去松樹下摸了摸那只漂亮的仙鶴,還問江來要了一些荸荠,喂給仙鶴吃。她自己也啃了一個,用嘴去皮。

瓊鴉要給小主子剝皮,姜錦年沒反對,給了瓊鴉一個大的。

吃着瓊鴉剝好的脆爽荸荠,姜錦年又從江來手上的藤編盤子裏挑了幾個大的,給了瓊鴉和雪鷗一人一個,剩下的擱自己腰間的荷包裏了。

逗完仙鶴,姜錦年邁着小短腿出了擎松院,往薰風院去。

一路上碰到好些丫鬟婆子,都笑着向她見禮,打招呼,有的還給她糖果吃。但姜錦年沒要,她不缺這點糖果吃。

回到薰風院,袁貴家的也在,忙過來問好,又笑得眼睛眯成一條縫兒道:“姑娘這回可算是給咱們奶奶掙足了臉面!”

文氏從裏屋迎出來,牽了她的手,摸摸她的臉,問她累不累,餓不餓,又道:“先吃塊糕點墊補一下,咱們得先去給老太太請安,回來就用暮食。”

姜錦年自然沒有意見。洗了手,捧着一塊桃酥小口小口吃起來。想了想,又從荷包裏摸出兩個大荸荠遞給文氏,“阿娘,您吃。”

文氏一怔,眼圈紅了,嘴上說着你吃,但架不住小家夥誠心要給她,她也只好收着了。

文氏在一旁看寶貝似的看着姜錦年,伸手摸了摸她肉乎乎的臉頰,眼睛裏閃爍着奪目的光芒。

顧明從外面掀簾進來,未語先笑,又誇了姜錦年一通,笑得唇角都快咧到顴骨那兒了。

姜錦年倒是一臉的淡定,吃完桃酥,便跟着顧明和文氏去念慈堂。

顧明非得要抱着女兒去,文氏讓他別這麽張狂,叫人看笑話。

顧明不聽,抱着姜錦年走了一段,姜錦年要下來他才罷休。

路上碰到尤氏牽着三娘和四娘,身後跟着五娘和六娘,彼此見禮,寒暄幾句。

尤氏皮笑肉不笑地誇了七丫頭幾句,說她如今這麽聰明,将來可是要考個女狀元了,又說:“倒把府裏的小郎君和小娘子全都比下去了。他們這些哥哥姐姐見了她都要自慚形穢。”

一番話說得四位小娘子都面色讪讪。

尤其三娘顧堇娅,她素來心氣高,誰都不放在眼裏,哪裏受得了她娘把三房的小七娘擡得比她還高,當下就沉了臉。

她撇撇嘴,對雙胞胎妹妹四娘咬耳朵道:“母親也真是的,犯得着這樣捧高踩低嘛?小七不過一時背書好,我若是發起狠來,必不輸給她的。”

四娘顧堇妍此時也覺得臉上無光,看着小七那粉雕玉琢的模樣,心裏便有些吃味兒,小七生得實在是太好看了些!

偏生讀書還這樣厲害。二伯都誇她好,親自給她開蒙,這是多大的臉面啊!

只有六娘顧堇娥心大,笑嘻嘻地去牽姜錦年的手,還說要把自己的磨喝樂借給她玩一天,“……我好容易才攢齊了一套,不能送你,但可以給你摸一摸。”

姜錦年懶得去管尤氏的陰陽怪氣,當下便和六娘約好,暮食後去她房裏玩兒。

五娘顧堇姚默默聽着嫡母誇小七的話,抿緊了唇瓣。

她也很聰明的,學什麽都快,只是秦夫子為人嚴厲,不輕易誇她罷了。

到了念慈堂,顧母難得地給了文氏一個好臉,吩咐秋菱賞了姜錦年一個金項圈。

姜錦年道了謝,任由秋菱當着衆人的面給她戴在脖子上,感覺沉甸甸的,應該能值不少錢。

俗話說,不患寡而患不均。

顧母平日裏持家甚嚴,鮮少在生辰、年節之外賞東西給晚輩,便是賞幾個吃剩的好菜,那也是先緊着三個孫子的,七個孫女誰也沒有。

今兒卻破天荒賞了七丫頭一個貴重的金項圈,自然引得尤氏并幾個姑娘的不滿。

大姑娘顧堇婵臉色也不好看。

她是小娘子中最大的,又是大房的嫡長女,她都沒得祖母的賞賜呢,憑什麽被一個三歲的小丫頭搶了風頭?一時對顧母也有些不滿。

二娘顧堇姝倒是神色淡淡,金項圈她有好幾個,七丫頭得一個,她不眼饞。

大郎顧景恒面上也不顯,然聽着衆人誇七妹妹,他心裏多少有些不是滋味。

七妹妹可以聰明,但是沒必要壓所有人一頭,這樣就襯得他太平庸了。他都十二歲了,怎能比不過一個三歲的小丫頭呢?

三郎顧斂之把自己的陀螺送給姜錦年,還教她怎麽玩,看得顧母一臉欣慰,笑道:“斂哥兒倒是大方,舍得把自己的陀螺送給七丫頭。”

尤氏和顧敏在一旁湊趣。

孩子們湊在一起玩兒,女眷在一起說話,顧明陪着顧母說了會兒話,便退了出去。

顧母看向文氏,提起要給白芷開臉,給顧明做通房一事,“……七丫頭如今也算是立住了,你又不能生,給你二爺納個妾,生了兒子養在你名下,方是咱們這樣的勳貴人家該有的做派。”

“也別挑日子了,今兒個便是好日子,回去便給白芷那丫頭開了臉。我這裏賞她兩匹杭綢,給她做兩身衣裳穿。”

尤氏有些驚訝地看向文氏,心裏卻暗暗覺得痛快。

同類推薦